王强;游海波;张涛;余和兵
目的 比较冰冻病毒灭活血浆(S/D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及10%羟乙基淀粉对机体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接受四肢、脊柱手术,并估计失血量在500mL 以上的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8~60岁.分段法随机分为3组:S/D血浆组(SDP组,n=20)、普通新鲜冰冻血浆组(FFP组,n=20)、10%羟乙基淀粉组(HES组,n=20).所选择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方式,术中连续监测直接桡动脉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间断监测中心静脉压.在失血量达400~500mmL时开始在各组输注实验药物,输注量为8~10mL/kg,在60min内输注完毕,术中根据红细胞压积(HCT)考虑是否输注红细胞.各组在输注实验药物前、输注完毕后60min、输注完毕后120min采集血样,检测AT-Ⅲ、PC、D-D、t-PA、PAI.采用SPSS11.0软件对各组间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法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ES组蛋白C及AT-Ⅲ含量在输注后下降(P<0.05).SDP组在输注后血浆内蛋白C含量明显下降(P<0.05),FFP组输注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P组及FFP组在输注前后体内AT-Ⅲ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D-D:SDP组、FFP组于输注后呈明显增高趋势(P<0.05);HES组输注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t-PA:SDP组、FFP组在输注后逐渐增高,直至输注后120min较输注前增高明显(P<0.05)HES组输注后60min明显下降(P<0.05),而在120min后恢复至输注前水平(P>0.05).PAI-1:FFP组输注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SDP组在输注后120min明显升高(P<0.01);HES组在输注后60、120min明显升高(P<0.01).结论 SDP及FFP输注后明显改善机体抗凝血功能并且优于HES组,二者效果相似.SDP对于维持机体失血后凝血与纤溶功能的平衡,防止凝血物质过度消耗上较FFP及HES更为理想.
作者:朱长江;马永达;葛衡江;陈力勇;张亚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气管支气管肿瘤患者行气管支气管成形术的围术期麻醉管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12例气管支气管肿瘤患者行气管支气管成形术围术期麻醉管理情况.根据肿瘤位置、气道阻塞程度和手术方式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芬太尼和咪唑安定进行镇痛镇静,并对咽喉进行表面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中应用异丙酚、芬太尼全凭静脉维持麻醉,通过经口插入的气管导管与手术者插入支气管的气管导管进行术中呼吸管理,两肺单独通气以达到佳的通气效率.其中1例严重气管阻塞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先进行部分体外循环.结果 在手术期间,有4例术中发生SpO2<90%,通过对气道分泌物充分吸引和(或)手控呼吸可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术后均送入ICU,有5例患者在术后即拔管,其余7例均在术后24h内拔出.所有患者均无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 充分的术前评估、麻醉医生与手术医生的广泛合作以及精细的麻醉管理方法在气管支气管成形术中具有重要作用.辅助体外循环的麻醉是严重气管阻塞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钟河江;种朋贵;杨天德;陶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平衡功能是人们完成各项日常生活、动作的保证,平衡功能障碍必然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能力,降低生活质量.康复科收治的患者中大多数都有程度不等的平衡功能障碍.
作者:杨志金;舒彬;尹志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对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和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骨科择期手术患者62例,分为3组,A组20例采用异体输血,B组24例为小于1 000mL的自体血回输,C组为18例大于1 000mL 自体血回输.结果 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和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输血后血小板计数与A、B组输血后相比明显降低(P<0.05),出血时间明显延长(P<0.05);C组与A、B组输血前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变化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量自体血回输对机体凝血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黄静;方平;黄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总结15例气管、支气管断裂患者的麻醉及处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5例患者,特别是对术前的诊断和准备,全身麻醉插管方式的选择,以及术中、术后的管理进行探讨.结果 15例患者经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处理,呼吸困难等状况迅速得到改善,麻醉也较平稳,未遇到较大困难,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气管、支气管断裂往往急诊入院,准确的术前诊断,尤其是对一些体征不明显者的诊断更为重要;适当的麻醉处理是患者痊愈出院的保证.
作者:陈杰;李永旺;陶军;杨天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全凭七氟醚快速吸入麻醉诱导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单纯房间隔缺损惠儿30例,ASAⅡ级,体质量小于10kg,随机分成七氟醚吸入诱导组和常规静脉麻醉组.记录两组从诱导开始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插管时间及插管反应.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时和插管后3min各时间点的HR、SpO2及MAP变化.结果 常规静脉麻醉组插管时间较七氟醚组短(P<0.05).常规静脉麻醉组诱导后和插管时的MAP、HR与七氟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吸入诱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诱导更平稳、无痛、简便,气味芳香,是较安全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吴悦维;黄河;方平;包晓航;杨天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院所完成的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探讨其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共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621例,其中困难LC患者48例.包括有1次腹部手术史10例,2次以上手术史2例,术前B超提示胆囊萎缩36例.结果 LC成功41例,中转7例,手术时间短60min,长240min.术后并发胆漏2例,2例均置引流后治愈.重度皮下气肿1例,肺炎2例,肠麻痹3例,均保守治愈.无手术死亡患者,均未造成严重并发症.结论 只要充分暴露、细致解剖、认真止血,大多数困难的腹腔镜胆囊手术是能够安全完成的.
作者:王强;游海波;张涛;余和兵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术后水样胆汁的临床特点及适宜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47例因梗阻性黄疸术后出现水样胆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总管结石性梗阻9例,肿瘤性梗阻38例.结果 随梗阻解除,33例术中即可见大量淡黄稀薄水样胆汁流出,14例仅少量稀薄胆汁溢出.术后水样胆汁引流逐渐增多,于3~7d达高峰并维持1~2周.行胆总管T管外引流者,约1500~3 000mL/d;仅置腹腔引流管者,约150~400mL/d.除6例死亡外,围手术期出院41例,平均住院时间(42.5±15.8)d.结论 尽量避免胆汁外引流,促进肝脏功能恢复,增强胆汁的浓缩功能,减少水样胆汁丢失,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代鸿;黄秀川;刘作金;龚建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5例主动脉瘤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患者的麻醉.选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静脉麻醉方案,在控制性降压下实施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并进行多指标监测和临床观察.结果 麻醉经过较平稳,围手术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结论 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案,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是主动脉瘤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中成功麻醉管理的关键.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是此种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洪;陶军;吴悦维;黄河;李永旺;杨天德;杜智勇;包晓航;黄静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高海拔地区干部体检异常心电图的发生情况,为研究心血管疾病和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取2005~2007年干部体检资料共2 630例,心电图资料按年龄、性别分组及异常心电图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异常心电图765例,占29%,其中窦性心律失常426例,占总数的16%(窦性心动过缓321例,占异常的41.9%);其次各种期前收缩16.5%,左室高电压9.3%,窦速7.1%,CRBBB 6%,ST-T改变5.8%,低电压5.5%,其他3.8%,窦房阻滞2.3%,CLBBB 1.5%.结论 异常心电图的发生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高海拔地区以缓慢心律失常尤为显著.
作者:王艳萍 刊期: 2008年第17期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5月14日本院医疗队徒步进入地震中心带的汶川县映秀镇,展开了抗震救灾第一线的伤员救治工作.
作者:唐棠;孙静;罗春梅;李晓琴;朱倩;彭静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术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麻醉管理对策.方法 记录385例已择期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患者的一般情况,ASA分级.麻醉方式,手术体位及开始时至术毕每30min为观察时间点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手术时间、灌流液总量、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麻醉处理方法.将术中发生不良反应的68例患者分为A组(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的317例为B组(对照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灌流液总量无差异;A组平均年龄及体质量较B组大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前合并症明显多于B组(P<0.05);A组手术至60mim血压明显高于手术开始时(P<0.05),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手术进行60min后,以椎管内麻醉及俯卧位发生率高,经对症处理后明显好转,2例患者无好转终止手术治疗.结论 不同麻醉方式下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中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与术前患者的合并症、麻醉方式、手术体位、手术时间及灌注液总量有关,临床上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不同麻醉方式,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灌注压,以减少灌洗液的吸收.
作者:罗远国;李洪;曾军;胡春林;张旭;王东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比较全髋置换手术下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特点,为麻醉选择及术中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42例年龄大于65岁择期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B组采用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C组采用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静脉麻醉,记录切皮前、扩髓时、骨水泥灌注后、术毕动脉压(SBP、DBP)、中心静脉压(CVP)以及各时点血气参数.结果 扩髓时各组CVP比切皮前显著增加(P<0.01),硬膜外组与全身麻醉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组相比pH明显降低(P<0.05),PaCO2明显升高(P<0.05).骨水泥灌注后各组SBP、DBP与其他时相点相比显著降低(P<0.01),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SBP、DBP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组.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可有效抑制老年人全髋置换术操作中骨水泥灌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并能避免扩髓时的低氧血症、二氧化碳蓄积.
作者:黄河;吴悦维;杨天德;李洪;陶军;李永旺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早期小鼠肺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安定-氯胺酮麻醉对其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70只成年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烧伤组、烧伤后麻醉组,20%~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烧伤作为烧伤模型,烧伤后麻醉组在小鼠严重烧伤后立即肌肉注射安定0.4mg/kg、氯胺酮10mg/kg进行麻醉.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G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在严重烧伤后30min,小鼠肺组织中GR蛋白表达水平就已经开始降低,12h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而烧伤后应用安定-氯胺酮麻醉,小鼠肺组织GR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严重烧伤可引起小鼠肺组织GR表达水平的早期下降,而严重烧伤后应用安定-氯胺酮麻醉能显著抑制GR表达水平下调,结果提示安定-氯胺酮麻醉可能部分改善严重烧伤诱发的应激状态,这可能与抑制GR表达水平下调有关.
作者:钟河江;杨天德;陶军;粟永萍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本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7年共行62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其中胆道损伤8例,包括胆总管横断2例,胆总管夹闭1例,胆囊管残端瘘2例,胆囊迷走胆管损伤3例.胆总管损伤患者均行Ⅰ期手术;胆囊迷走胆管损伤的患者置管引流治愈.结果 本组患者1例因发生胆管狭窄后再次手术行Roux-en-Y吻合术,其他患者恢复顺利.结论 严格规范的操作,胆囊三角良好的显露,辨清肝总管、胆总管和胆囊管之间的关系,必要时中转开腹,是避免肝外胆管损伤和预防胆漏的关键.
作者:王强;游海波;张涛;余和兵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对68例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异丙酚、异氟烷复合全身麻醉,持续监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动脉血气,部分患者监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肺血管阻力、每搏量、平均肺动脉压.结果 全组共搭动脉桥18支、静脉桥116支,同期行室壁瘤切除3例,瓣膜置换30例,室间隔穿孔修补术1例.围术期发生低心排5例、呼吸衰竭1例、肾功能不全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亡4例,1例患者于术后第3天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3例患者并发低心排死亡,死亡率5.89%;结论 术前尽量改善心功能并给予充分的镇静,降低心肌耗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重症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管理的关键,可降低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作者:陈杰;黄河;杨天德;陶军;吴悦维;李永旺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是Pennica等[1]在1995年利用小鼠心脏发育的胚胎干细胞模型克隆出的一种促进心肌肥大的细胞因子,此外,在心血管系统中还有多种生物学作用.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义;覃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医院医患沟通的技巧.方法 从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出发.阐明医患沟通的意义,指出医务人员应该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结果 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息关系,有利于完善医院管理,避免引起医疗纠纷.结论 医务人员须掌握一定的医惠沟通的技巧,对患者高度负责,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及高水平的医疗质量为患者服务.
作者:冯军强;向焱彬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野战内科疾病的调查研究方法,促进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方法 创建野战内科疾病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资料收集方法,包括伤(病)员症状自评方法、病历、医嘱和护理记录表等.结果 采用量表方法能保证资料收集的稳定性、简便性和经济性.结论 在野战内科疾病的调查研究中采用量表方法可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黄春基;刘勇;王关嵩;张蓉;陈琰;钱桂生;孙汉军;李运成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拓扑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头颈部鳞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26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头颈部鳞癌患者予拓扑替康0.75~1.2mg/m2,静脉滴注30min,d1-d5;DDP 25~30mg/m2,静脉滴注,d1-d3.21d为1个周期,2个周期为1个疗程.结果 全组无一例完全缓解,部分缓解61例,稳定53例,进展12例,总有效率48.4%,中位生存期10.1个月,1年生存率36.7%.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脱发.结论 拓扑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头颈部鳞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无蓄积.
作者:谢宝芬;潘柏良 刊期: 200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