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海玉;冯妙坚;游海敏;杨秀琼;梁健桃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是呼吸内科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1].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年龄大而不能耐受一般纤支镜检查的患者,我院于2012年~2012年7月对住院患者应用静脉复合麻醉为95例纤支镜检查患者进行检查,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5例患者均为呼吸科患者,男60例,女35例;年龄23~92岁,平均年龄64岁.临床拟诊肺癌15例,支气管哮喘1例,支气管扩张10例,肺炎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30例,肺脓肿9例.
作者:李鲜翠;李慧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科研档案的利用率在医院档案资源利用中相对较低,科研人员利用科研档案意识不强,传统纸质档案不利于档案信息查阅.因此,加大档案工作宣传,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科研档案的利用率,发挥科研档案的效应,对医院科研实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浦以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军队卫生学是研究平、战时各种环境因素对军人健康的影响,寻求有效预防措施,维护和增强部队战斗力而提出相应对策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骨干学科之一,是军事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医学科学和军事医学的进步及现代高技术条件下训练手段和战争模式多样化的特点,使军队卫生学呈现出发展迅速、涉及面广的局面,对军队卫勤保障力量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军队卫勤保障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医院有必要加强对军队卫生学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保障能力.
作者:赵鹏飞;解放军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通过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方法 观察对海岛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提高海岛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水平,降低人群中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水平及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促进海岛居民健康.
作者:孙佳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肺癌术后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对46例老年肺癌术后患者给予持续人性化的关怀和细致的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并评价效果.结果 舒适组患者在患者满意度、痊愈时间、健康教育掌握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将舒适护理应用于老年肺癌术后患者大大提高了患者住院的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丽颖;郭淑萍;郭永合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腹腔镜联合手术中常见的微创手术,它除了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主要的是一次手术可在腹腔内清除两个病灶,减少了二次手术的痛苦和费用,深受患者的欢迎,我院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共行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2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1例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5~68岁(平均45.5)岁.其中胆囊炎伴胆囊结石14例,胆囊息肉7例;慢性阑尾炎18例,急性阑尾炎3例.
作者:于艳;乔艳杰;张志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化疗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化疗药物可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但化疗时也会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1],会明显增加患者的痛苦程度.所以做好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笔者现将人文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作用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宁琼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口腔冲洗是临床应用较广,,是口腔手术后经常采用的方法.口腔手术后的患者常有口内病变(如伤口或钢丝、夹板等固定物)或其他原因的张口受限,不能及时的进行口腔清洁,导致口腔容易产生感染及口腔异味.口腔冲洗以冲洗的方法保持患者口腔清洁,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提高切口、皮瓣及植骨的成活率,可大大减少术后感染及并发症.
作者:赵晓华;张文玲;贾丽红;张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灌肠插管角度及其护理措施对防止灌肠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将400 例清洁灌肠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改进后的插管角度,对照组按常规方法 插管,电子结肠镜观察下比较两组患者肠黏膜有无损伤及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肠粘膜损伤发生率低,且无1例发生肠穿孔.结论 清洁灌肠改进插管角度可减少肛管对肠管的刺激,增加患者的舒适感,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惠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病理学研究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参加实验教学、科研、病理诊断等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实践逐步自我完善.病理学实验课是病理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病理学研究生通过参与实验教学,一方面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另一方面还能扩展知识面、增强系统掌握病理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研究生的创新思维,继而为以后从事病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就阐述作为一名病理学研究生参与病理实验课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作者:封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躁狂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8月我中心接诊的8例以躁狂型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进行院前救治与护理.结果 本组8例患者经过院前救治和积极的急救护理,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辅以糖尿病知识宣教,其防病治病能力和意识明显得到提高.结论 积极地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护理,并同时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防治糖尿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作者:范益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女,24岁,因停经10个月於2009年3月1日来我院待产.临产期间突然烦燥不安,全身乏力,口唇青紫,呼吸困难.当即进行急救,同时行胎吸助产,并娩出胎儿1个.但产妇症状并未减轻,且出现心率加快,达120次/min,脉搏细弱有时未挨门扪及,血压下降至50/30mmHg,双肺听诊可闻及水泡音,阴道流血不止,濒临休克状态.临床拟诊羊水栓塞,立即输血及对症处理,36h后,产妇情况好转,呼吸趋向平稳.
作者:吴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14400次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糖患者55例次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00 例患者,男性45 例,女性 55例,年龄30~78 岁,发生低血糖 55例次,其中糖尿病 49例,非糖尿病6 例.血透发生低血糖时轻者进食含糖较高的食物,重者给予50%GS20~60ml静脉推注后症状随之缓解.结论 分析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糖原因与葡萄糖能通过透析膜,使用无糖透析液,患者透析前由于进食差,年老体弱,而有低血糖倾向,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当等因素有关.
作者:邓菊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对我国当前中医美容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训等现状进行了客观地评价,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形成这些主要问题的原因做了相应的分析及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从事该行业的人群提供必要地参考.
作者:张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住院期间的患者进行心理分析,从而制定出符合患者个体的护理措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自觉配合各种治疗.结果 增加了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 正确的护理指导对血糖控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柯秀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在患者出院前观察并发症发生率低,提示舒适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减少了患者对治疗的恐惧,减少了并发症,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操作,能够有效的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满意率.
作者:刘慧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胃溃疡合并大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胃溃疡合并大出血患者90例,在治疗期间对其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经过保守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全部患者中86例出血停止,并痊愈出院.4例患者因并发胃穿孔转为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胃溃疡合并大出血患者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娜;刘晚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传染病漏报监测系统加强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杜绝漏报,从而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传染病报告质量检查.方法 借助医院良好的信息化平台,建立医院传染病漏报监测系统,集疫情监测预警的系统、传染病阳性结果 反馈系统及传染病信息直报、查询为一体.结果 杜绝了漏报,迟报;保证了报卡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 应用医院传染病漏报监测系统,杜绝了漏报,,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保障疫情数据的准确性.
作者:叶海玉;冯妙坚;游海敏;杨秀琼;梁健桃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病毒性肝炎的常见并发症,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74例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的血浆置换102人次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在102人次治疗中共发生不良反应59人次,其中低钙血症反应的发生率高30人次,过敏反应的发生14例次,舒适的改变10例次,低血压3例次,TMP(跨脉压)增高2例次,所有的不良反应经正确的处理后缓解和消失,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经严格、周全的护理措施及处理后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消失.
作者:巫桂清;李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流程管理是在护理工作中每个不同的时间段、每一个环节和班次,把每一项护理工作按照合理的程序方法,建立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1].口服给药因其安全、方便的特点而成为临床上常用的给药途径[2].口服给药也是儿神经科主要的治疗方法.为确保护士安全给药,患者安全用药,我科自2012年01月始通过服药到口的流程管理,规范了护士操作行为,坚持为患儿服药到口,降低了给药过程中的不安全隐患,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从根本上做实了优质护理.
作者:潘星南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