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巧娟
本文结合医院网络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生原因,针对这些问题,重点介绍子网划分的实施步骤及划分后的情况.
作者:张渝;李小琳;王放;陈霞 刊期: 2007年第23期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其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西方国家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中,胰腺癌占第4位,仅次于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胰腺癌对神经组织的浸润被认为是其特征性的表现,可达53%~100%[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神经组织浸润的程度越严重,出现的频率越多,患者预后越差[2] .因此,探讨胰腺癌的神经浸润的机制及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现将近年来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高伟;郑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慢放病)造血系统及细胞遗传学的改变.方法 将职业性放射损伤患者24例分为3组,其中慢放病15例、观察对象4例、放射反应6例,各组分别进行血常规、骨髓常规、骨髓祖细胞培养及细胞遗传学检查(包括染色体畸变率、胞浆阻滞微核率及培养微核率),将检查结果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 3组骨髓祖细胞培养中的粒巨噬祖细胞(CFU-GM)及基质祖细胞(CFU-F)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尤其慢放病组CFU-GM无集落生长5例,CFU-F无集落生长6例,比其他两组减少更明显;慢放病组与放射反应组染色体畸变率及胞浆阻滞微核率(CBM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放病组与放射反应组培养微核率(CM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放病组与观察对象组CM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对象组与放射反应组染色体畸变率比较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及骨髓祖细胞培养(CFU-GM、CFU-F)可作为慢放病、观察对象及放射反应鉴别诊断的客观参考指标.
作者:邢志伟;张建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宫颈成熟是自然临产前的生理过程,通过宫颈变软、缩短、抗张力下降等变化,使分娩顺利完成,因此宫颈成熟是引产成功的前提条件[1].普贝生作为一种成熟的产科用药,已有大量的证据证明有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但其安全性一直是产科医生的关注的焦点,产程观察不容忽视,因而使用普贝生的孕妇产程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蒋桔红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减少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呕吐反应,使其顺利完成化疗.方法 对45例患者在接受化疗30min后,采用穴位敷贴治疗贴,贴敷于内关、曲池、足三里处进行观察,并与胃复安、盐酸格拉司琼、昂丹司琼相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好,而且不良反应小.结论 穴位敷贴治疗贴操作简便,治疗化疗呕吐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缓解了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的不适.
作者:江晓林 刊期: 2007年第23期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少数民族学生来内地后,对结核菌的敏感程度增高,容易成为易感人群.作者于2005年5月对本市某少数民族学校结核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符菱缨;汪义容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氨基酸碘液治疗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2006年6~11月,本区5个乡镇计划生育指导站对来就诊的已婚阴道炎患者100例,采用氨基酸碘液进行洗消治疗,每日1~2次,7d为1个疗程.结果 氨基酸碘液治疗阴道炎总有效率达93.5%,治愈率达76.9%,对于由霉菌、细菌、滴虫感染所致的阴道炎有效率都在92%以上.如果每次治疗都由医务人员操作有效率可达100%.结论 氨基酸碘液是由碘分子与蛋氨酸络合而成的,具有杀菌力强、效果可靠、安全无毒、性质稳定、不污染环境和经济方便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基层及贫困地区使用.
作者:李家刚;李安奇 刊期: 2007年第23期
自发性气胸是因各种原因使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按病因不同分为单纯性气胸(特发性气胸)和继发性气胸,而临床上自发性气胸以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结核为常见,其次是单纯性气胸[1].
作者:郑春梅 刊期: 2007年第23期
随着医疗市场的日益成熟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特别是举证倒置制度的实施,患者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工作中稍不留意就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和投诉,导致护患纠纷的日益增多[1],危害和谐医患关系构建,损害医院和护理人员形象,干扰正常护理工作.
作者:周长桂;缪洪益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低熔点铅不规则挡块技术放射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近期并发症.方法 129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66例,采用低熔点铅不规则挡块技术放疗;对照组63例, 采用常规挡块技术放疗,6MV-X线照射鼻咽治疗量为66~70Gy,颈部治疗量DT60~70Gy, 颈部预防量为DT50Gy.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鼻咽部肿瘤缓解率(CR+PR)分别为100%、100%;两组患者1、2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98.45%、95.45%和98.35%、93.65%(P>0.05),两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98.48%、89.32%和98.35%、90.99%(P>0.05).对照组患者放疗期间严重急性黏膜炎、咽痛和放疗后重度口干发生率分别为46.0%、36.5%、49.2%,而实验组分别为25.8%、13.6%、9.1%(P<0.05).结论 低熔点铅不规则挡块技术能有效地保护部分正常组织,减少急性放疗反应.
作者:任必勇;张军;刘学芬;邓超;张力;熊德明;朱川;冉文华;刘必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原本已处于激烈竞争的各行各业遇到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服务于公众的电信、银行、医院等窗口行业,改变服务观念、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率已成必然的趋势.而任何服务中都不可避免排队,由此,基于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叫号排队系统应运而生.本文通过跟踪一个门诊叫号排队系统的开发过程,旨在探讨叫号排队系统在医院门诊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欧东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本文以医院信息系统(hi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系统实施的一般规律为例,讨论了HIS系统实施的一般规律,深入探讨了范围变更产生的原因、接受依据以及管理技术,对于HIS系统实施中常发生的范围变更管理提出了对策,以使医院业务与HIS软件系统有机会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医院业务信息化的目标.方法 文章认为,系统范围变更管理应贯穿于系统实施过程的始终,每一项需求变更都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医院业务的影响和对系统实施的影响,以确定是否接受范围变更.结果 当决定接受或拒绝范围变更申请时,信息科都应与提供产品公司的实施工程师沟通.结论 在范围变更管理中,要充分使用好文档模板,并制定出规范的范围变更管理流程,以提高范围变更管理效率.
作者:李晴辉;李刚荣;周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报道77例周期性麻痹,探讨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77例周期性麻痹病例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均具典型的突然发生双侧肢体近端迟缓性肌无力,无客观感觉障碍,血钾降低.其中40%的患者继发于甲亢,10%甲亢性周期性麻痹伴室性心律失常,85%出现典型的低血钾ECG表现.结论 周期性麻痹继发于甲亢的高比例应引起临床重视;心电图、甲状腺功能及血生化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作者:张红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医学教育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的特点,高质量的临床医学教育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保证,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实现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关键时期,是医学生在校学习阶段重要的一年[1].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医疗体制、市场经济、就业政策、就业观念、新型医患关系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受到了极大冲击.为了在这严峻的现实中,提高医学生实习质量,加强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本院妇产科教研室做了一些初步尝试.
作者:李庆桂;张元珍;王燕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医疗保险是国家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立医保中心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的联网,对于提高医保患者的结算效率与医保中心的管理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但各医院在联网与实施过程中会有一些共性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代剑;周睿;徐永刚;李毅志 刊期: 2007年第23期
随着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移动笔记本电脑的普及,以及无线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应用,利用无线技术组建网络的灵活性、可移动性、扩充性和成本优势,考虑有限网络综合布线的难度,无限网络技术逐渐应用到复杂的组网环境中,特别在临床医生查房中得到较好的应用.本文就无限网络技术、网络安全及特点,阐述了无限网络技术在临床查房中的应用.
作者:徐兴勇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安全性需求进行分析,从安全等级界定、总体技术框架、安全系统建设原则、安全系统建设模型、安全系统建设技术方案等方面进行技术探讨,供参考.
作者:孙安龙;徐永柱;高诚诚;刘高清;穆卫龙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本文对112例女性患者B超诊断卵巢囊肿的病例经手术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目的是进一步探讨B超在卵巢囊肿中的诊断价值,在识别卵巢囊肿特点的基础上,早期发现有恶变趋势的肿瘤.
作者:肖群 刊期: 2007年第23期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腹腔镜对不孕的诊断治疗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方法.其可以迅速对不孕的盆腔因素做出明确诊断,并能够同时进行合理治疗,缩短了不孕的诊治时间,取得了满意结果.现就本院2001年1月~2004年11月腹腔镜诊治的继发不孕273例进行总结.
作者:张光金;张华;陈云萍;雷莉;刘禄斌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尿路感染基础疾病、常见细菌种类、抗感染药物的选择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200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32例老年急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症状、病因、致病菌株、药敏试验.结果 老年急性尿路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依次为前列腺肥大、糖尿病、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长期卧床和留置导管.尿培养结果主要为大肠杆菌占58%、革兰阳性球菌占19%,其次为产碱杆菌、真菌、变形杆菌.对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依次为:丁胺卡那、喹诺酮类、头孢拉定等.结论 多数老年尿路感染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大多伴有基础疾病,甚至细菌混合感染.因此,治疗基础疾病,根据尿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及时合理选用敏感有效抗生素,减少耐药性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张伦碧 刊期: 200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