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章;汤建强;肖楠
目的 以腹腔镜术和开腹术两种方式对低位直肠癌病患施治,对比两种术式效果.方法 为我院收治的52例患有低位直肠癌的患者实施治疗,其中32例接受腹腔镜手术,另20例接受开腹手术,分析对比两组病患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耗时及住院时间相应对比开腹组患者,均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96.88%(31例),高于开腹组的85.00%(17例),P<0.05,治疗后1年内,腹腔镜组4例复发,复发率为12.50%,开腹组5例复发,复发率为25.00%,腹腔镜组复发率比开腹组低,P<0.05.结论 以腹腔镜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可有效地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降低病症复发率,有推广价值.
作者:邱斌;王薪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的临床作用.方法 取本院于2012年2月~2013年2月间住院收治的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的护理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控制等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治疗后临床控制22例(45.83%)、显效14例(29.17%)、有效12例(2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陈路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小儿过敏性哮喘与过敏性鼻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为了临床上更好的诊断,预防,治疗这两种疾病,本文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解剖学特点,发病特点,炎性介质以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简要论述两种疾病的相关性,认为除临床症状外,两种疾病在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
作者:李贵庆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观察针灸联合四金通糖浆对肾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2例.两组均给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并服用四金通糖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采用针灸治疗,治疗一个疗程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灸联合四金通糖浆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肖清芬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应用情况和3年的变化趋势,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0~2012年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排序比值(RM)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销售金额和DDDs逐年上升,限定日费用(DDC)呈下降趋势,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和艾司唑仑为代表的苯二氮卓类用药频度高.结论 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加强管理,避免产生药物依赖性和耐受性.
作者:曾环思;钟彩妮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人工椎盘置换术与脊柱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接收的80例颈椎病患者,按住院时间先后分组,对照组为40例患者,治疗者也为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组采用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结果 置换组术后脊髓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为10.5,(P<0.05),融合组术后脊髓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为9.6,(P<0.05).置换组和融合组之间比较显示:术前置换节段及邻近节段的ROM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随访置换组邻近节段的ROM则显著小于融合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节段术前和术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在治疗颈椎病时早中期疗效显著,但在术后的并发症中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可以保持整个颈椎及邻近节段避免退变,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还有待观察研究.
作者:郑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儿科门诊及住院支原体肺炎患儿86例,采用回顾行分析法,调取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检查方法及治疗方法.结果 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为主,极易引发消化系统症状,听诊以呼吸音增粗或减低为常见,血常规检查以WBC增高为主,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多见,尿常规检查以血尿与蛋白尿为主,MP-IGM阳性率达100.00%,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部分表现为点状阴影、片状阴影及间质性损,治疗以阿奇霉素效果佳.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好发于秋冬季,以1~3岁儿童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WBC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可见血尿与蛋白尿,X线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MP-IGM阳性是其确诊金标准,以阿奇霉素治疗疗效为显著.
作者:熊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及分析了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相适应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建设方案.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辐射与示范作用,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作者:高凤久;金鑫;胡颖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黔南州12县(市)医院、血浆站HIV筛查实验室送检的阳性标本与确证实验室复检及确认结果的符合性规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CISA),用两种酶联试剂复检,对仍为阳性者,黔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再用免疫印迹法(WB)确认,结果 307例送检HIV抗体阳性标本,复检阳性297例,阴性1例,一阴一阳9例,阳性符合率为96.74%确认阳性276例,阴性9例,不确定21例.确认阳性符合率为90.20%.结论 黔南州12县(市)医院、血浆站HIV筛查实验室送检的阳性检标本检测结果与确认实验检测结果符合性存在一定差异,各HIV初筛实验室应采取综合措施,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提高HIV初筛实验室检测水平.
作者:吴耀品;陆亭屹;刘光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强调突出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内科住院患者睡眠压力的重要性,针对具有不同睡眠障碍的患者开展不同方法的干预治疗,从而实现改善睡眠状况,提升他们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近阶段住入我院的内科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其中男性、女性各占1/2.并对观察组实行护理干预,参照组实行一般护理.结果 在正当合理护理干预下的住院患者睡眠质量要高于参照组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亦明显增加.结论 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失眠因素开展个性化的护理指导,从心理护理、改善住院环境、适量药物辅助等措施,有效提高内科患者的睡眠.
作者:杨静;吴丽萍;袁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1临床资料患者31岁,平素月经规律,周期28~30d,经期4~5d,量中等,色暗红,无血块.因停经41w,于2012年10月30日入院.孕1产1,上次妊娠为3年前,其性质为人流.LMP2012.01.16;EDC201 2.10.23.停经后1+月感明显的恶心,呕吐等不适,孕3+月后消失;18w开始感胎动至今,整个孕期无腹痛,无阴道流血,无放射线接触史,孕期未进行正规产前检查,早期妊娠情况在院外检查不详,孕晚期无头昏、眼花、心慌等不适.于10月30日来我院检查,彩超提示:单活胎、头位,BPD.102mm,FL.72mm;HR.152次/min.
作者:廖秋红;董延勤;黄显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探讨对手足口病患儿及家属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2012年1月~12月收治入院的手足口病患儿中抽取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及对家长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儿及其家长的相关知识掌握度、依从性、舒适度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及其家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手足口病患儿及其家长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儿及其家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增强其依从性及舒适度,明显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彭燕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其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187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主要有心理和饮食以及胎儿监测等综合护理措施.对患者护理前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和胎动次数以及尿蛋白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在治疗和护理之前存在高血压症状,在对患者治疗并采用综合护理之后,患者的血压降到正常水平,并且胎心率和胎动次数等和治疗之前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患者的血压和胎儿窘迫等情况有明显的改善,治疗效果明显.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治疗率.在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石秀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念珠菌引起患者医院感染日益增多,患者往往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并长期使用抗生素,由于条件致病性念珠菌感染病例不断增多,又使得念珠菌治疗后的耐药问题日渐突出.各种临床标本中真菌的检出率以痰液高,而且我们还发现,大多为混合感染或继发于其他细菌感染.
作者:梁传河;岳爱云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综合管理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收治高血压病患者200例,配对信息相近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管理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自行就医治疗.管理组定期进行药物治疗、运动管理、饮食控制、健康教育等.1年后,对两组血压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值均低于管理组,其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 综合管理社区高血压患者,有助于控制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
作者:罗基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整合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2月我院骨外科收治80例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本组患者随机划分成实施交锁髓内钉治疗的观察组和实施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愈合率为97.5%,对照组的总愈合率为85%,说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肢长管骨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实施治疗,骨折愈合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伟;郑建英;王维扬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对手术后患者硬膜外应用盐酸氯普鲁卡因后的镇痛效果进行观察,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期间在院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A、B、C三组各40例,给予A组患者布比卡因+芬太尼;单纯给予B组患者50ml氯普鲁卡因;C组患者则应用复合氯普鲁卡因,即2%盐酸氯普鲁卡因,并辅以芬太尼,三组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镇痛.观察三组患者各项相关临床指标,并就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B、C三组患者SpO2、MAP、HR以及RR指数均保持稳定,组同差异并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少量芬太尼与1%盐酸氯普鲁卡因联用于手术后的硬膜外麻醉止痛,可收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副反应较少,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侯晓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疾病采用静脉溶栓方式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受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随机将82例患者划分成两个研究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疾病治疗,而实验组患者采用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前提下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结果 给予相应治疗措施之后,实验组患者心律失常情况以及心理衰竭情况的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心肌酶峰出现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心电图ST段恢复所需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前提下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可获得临床疗效显著,能帮助患者明显改善病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时值得推广采用.
作者:董俊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使用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时,对围产儿结局是否会产生的影响 方法 调查记录有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病例410例,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病例410例.分别标记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以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黄体酮治疗,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常规治疗.记录两组新生儿的出生存活例数和孕妇流产新生儿死亡例数,存活新生儿的性别、体重、身长以及病例中足月低体重儿、巨大儿、胎儿窘迫、围生儿畸形的病例数及所占百分比.结果 将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活产儿、男婴、女婴、足月低体重儿、巨大儿、围生儿畸形、1minApgar评分低于7分对比结果均无显著差异,新生儿的体重、身长也没有明显的差异,且以上项目的P值均大于0,05.但对比胎儿窘迫P值是小于0.05的,胎儿窘迫所占比例有显著差异,所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使用黄体酮对围生儿结局有影响,建议对于先兆流产患者治疗使用黄体酮.
作者:良艳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甲状腺结节钙化及血流异常对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6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表现,分析甲状腺结节钙化的检出情况及血流异常情况,以便分析砂砾钙化及血流异常与甲状腺癌发生的关系.结果 本组168例患者共发现甲状腺结节208个,其中甲状腺癌36例,36个结节,甲状腺良性结节172个.甲状腺癌结节钙化及砂砾样钙化的发生率高于良性结节(63.8%VS.19.2%,50.8%VS.8.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恶性结节血流组间分别在“0”和“+++”级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级间无显著差异(P>0.05),良恶性结节间的Vmax和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为63.8%,特异性为81.4%;砂砾样钙化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为50.8%,特异性为93.1%.结论 砂砾样钙化及高速高阻丰富血流信号对超声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也可作为甲状腺癌预后不良的指针之一.
作者:杨德荣;吕道玲;张定萍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