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莉;韩春荣;范学森
小儿过敏性哮喘与过敏性鼻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为了临床上更好的诊断,预防,治疗这两种疾病,本文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解剖学特点,发病特点,炎性介质以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简要论述两种疾病的相关性,认为除临床症状外,两种疾病在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
作者:李贵庆 刊期: 2013年第15期
1 术前护理1.1心理护理1.1.1热情接待患者,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及家庭支持系统,尽可能为患者提供舒适环境,提供温馨服务,减少不良刺激.1.1.2介绍疾病相关知识,通过成功者的现身说法,介绍疾病良好预后,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作者:芮文科;武守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138名初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69人为常规护理,自理组69人应用自理理论进行护理.结果 两组经比较,患者满意度,孩子体重增长达标率,纯母乳喂养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rem自理理论模式应用于产后护理可提高产妇自理能力,促进产后康复,提高家属满意度和纯母乳喂养率,值得在产后护理中推广.
作者:何金倩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致低钾血症的机理、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4例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引致低钾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前血钾正常,治疗后血钾均明显降低,但患者几无自觉症状.结论 垂体后叶素易致低钾血症,应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
作者:李华英;徐立群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真武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59例患有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族和观察组,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药物非那雄胺治疗方案,观察组32例采用真武汤加减治疗方案,一疗程后对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治愈7例,好转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6.67%;观察组中治愈18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两组相比较具有临床效果差异(P<0.01).结论 真武汤加减疗法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非那雄胺的疗效,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与推广.
作者:王应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喉部良性增生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对比分析间接喉镜下手术与纤维喉镜下YAG激光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间接喉镜下手术治疗组(A组)与纤维喉镜下YAG激光治疗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各自手术治疗后的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两组治疗后,B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A组60.00%(P<0.05);B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 对喉部良性增生疾病患者采取纤维喉镜下YAG激光治疗,具有创伤轻微、术后并发症少以及等优点,显著提高了治疗有效率水平,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蒋志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毫针针刺操作方法,使之符合无菌操作要求.方法 设计一种一次性无菌毫针,并研究其使用方法.结果 设计合理,使用该无菌毫针可达到无菌技术操作要求.结论 通过针灸器械的改进,使毫针针刺操作达到无菌操作要求,以适应当前医院感染管理的需要.
作者:赵蒙军;易小玲;杨春艳;张琳;范平;侯敏;冮顺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人工椎盘置换术与脊柱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接收的80例颈椎病患者,按住院时间先后分组,对照组为40例患者,治疗者也为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组采用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结果 置换组术后脊髓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为10.5,(P<0.05),融合组术后脊髓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为9.6,(P<0.05).置换组和融合组之间比较显示:术前置换节段及邻近节段的ROM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随访置换组邻近节段的ROM则显著小于融合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节段术前和术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在治疗颈椎病时早中期疗效显著,但在术后的并发症中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可以保持整个颈椎及邻近节段避免退变,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还有待观察研究.
作者:郑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的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资料,将手术前30min~1h使用头孢呋辛钠2g,术后6h重复使用1次的设为观察组(n=70),将术后使用头孢呋辛钠2g,Bid,连续3~5d的设为对照组(n=70),观察两组术后病率、术后发烧、术后切口感染、抗生素使用时间(d)、住院时间(d).结果 两组在术后病率、术后发烧、切口感染、住院时间(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抗生素应用时间(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剖宫产围手术期短程预防性应用头孢呋辛钠是一种合理、有效而又经济的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阴道炎主要分为滴虫性、细菌性以及念珠菌性,在治疗方面仍以局部治疗更占优势,笔者对中国知网(C NKI)中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就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及类型进行了综述,为临床治疗和新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陆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回顾性评估大龄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4例5足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改良外侧“L”形入路内固定患者年龄9~12岁,平均10.7岁术后通过临床查体及X线片随访,评估使用改良AOFAS评分,并结合已发表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获得8~12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所有患儿切口愈合良好,无一例出现皮肤坏死未发现创伤性骨关节炎改变.结论 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效果良好.
作者:袁钢;霍万厂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临床实习和见习是由学生到医生角色转变中的重要关键环节,妇科肿瘤由于其所面对的患者群体的殊性,男生在临床教学中面临多种困难,如何才能确保男生在妇科肿瘤见习实习的质量,是妇科肿瘤教学工作的困难之一.本人针对男生在临床实践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陶玲;于春霞;周琦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急诊创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4月~2013年4月50例急诊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四肢创伤39例,腹部7例,头面部创伤4例.50例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18~60岁,无冠心病、糖尿病和肝肾功能障碍,认知功能正常.总结、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50例急诊创伤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是恐惧、紧张、焦虑、抑郁、悲观、孤独等.护理人员通过病情护理、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等,患者的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明显好转.结论 护理人员掌握急诊创伤患者的不良心理特点,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显著改善负性心理状态.
作者:张旦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上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病例均常规使用利巴韦林,治疗组加用喜炎平静脉注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6%;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4.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不仅可以提高总有效率,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舒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6例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20%甘露醇、治疗组患者给予20%吡拉西坦注射液进行治疗,通过用药后观察病情及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总有效率92.4%,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20%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向荣;高忠恩;张海珠;马瑞峰;黄志繁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对比分析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美拉唑与呋喃唑酮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与呋喃唑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6%,经统计学比较,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0.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美拉唑与呋喃唑酮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实惠.消化性溃疡患者可以在阿莫西林耐药的情况下选择使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
作者:杨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对手术后患者硬膜外应用盐酸氯普鲁卡因后的镇痛效果进行观察,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期间在院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A、B、C三组各40例,给予A组患者布比卡因+芬太尼;单纯给予B组患者50ml氯普鲁卡因;C组患者则应用复合氯普鲁卡因,即2%盐酸氯普鲁卡因,并辅以芬太尼,三组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镇痛.观察三组患者各项相关临床指标,并就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B、C三组患者SpO2、MAP、HR以及RR指数均保持稳定,组同差异并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少量芬太尼与1%盐酸氯普鲁卡因联用于手术后的硬膜外麻醉止痛,可收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副反应较少,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侯晓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回顾分析近2年来医院住院患者中检出的肠球菌检出情况以及对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测定,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年共分离到肠球菌513株,2年的检出比较稳定,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两者在对常见药物的耐药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 在本地区已出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必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以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张文斌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贫血的影响.方法 本院近年来共收治8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并以此作为临床资料,对患者运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在对患者运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之后,患者的红细胞等指标均有很大程度的好转.结论 临床中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运用重组人促红细胞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贫血状况,对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曾春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临床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及体会.方法 针对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36例乳腺癌切除术患者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和护理目标,并且针对个别患者实施相应护理方案.结果 36例患者均以较好的心态配合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家属及患者都很满意.结论 乳腺癌是女性癌症中增长快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临床多发于与女性患者,致使患者形体有一定的变化,所以临床患者常常会表现出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反应情绪,从而拒绝进行手术治疗.为了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率,临床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将患者的身心状态调整至佳,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王秀云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