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凤英
我市在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从财政到政府的多方投入,医院到职工发展和收入的双增加,为患者创立良好的就医环境,在医改过程中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履行国务院关于医改的政策,使公立医院的未来和发展有了明确方向,各医院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吗,更好为患者服务.
作者:康明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中草药引起中毒的报道逐渐增多,已经广受国内外中医药学者所关注.中毒症状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偶有心肌损害或心律失常,不但影响疗效,而且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由此加强对急性中草药中毒患者抢救和护理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将对我科成功地救治1例口服中草药酒导致心跳骤停的患者,经及时抢救病情稳定后送内科治疗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覃秀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总结糖尿病患者患有皮肤感染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本院于2010年3月~2011年1月收治的20例糖尿病皮肤感染患者实行系列护理措施并观察其护理效果.实验组10例患者接受专业护理措施,而常规组1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结果 历经长期的悉心照料,实验组10例患者中治愈7例、存在显著效果2例、有效1例、无效0例;而常规组10例患者中治愈4例、存在显著效果1例、有效3例、无效2例.结论 实验组的护理措施对糖尿病皮肤感染患者的治愈存在显著效果,且治愈率高于常规组.
作者:陈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深静脉置管方法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有效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87例ICU危重症患者实施深静脉置管,其中锁骨下静脉置管30例,颈内静脉置管27例,股静脉置管30例,同时进行有效地综合护理.结果 87例患者置管时间5~59d,平均(30.5±5.8)d;锁骨下静脉置管时间较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时间有明显延长(P<0.05).87例患者置管后共有7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0%;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稍高于颈内静脉置管及股静脉置管,但三组间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有效的综合护理对预防深静脉置管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置管前后综合护理能明显延长锁骨下静脉置管的留置时间.
作者:田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口腔工艺专业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在理论和实训教学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向社会输送了大量口腔工艺人才,并与企业有了良好的联系,学生就业前景广阔;为了培养的学生能更适应企业的要求,我们任重而道远.
作者:杨礼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是地处边远民族地区的一所综合性医院,近年来,在深化医院改革中我们把新进人员岗前培训作为使新职工了解医院概况以及向其介绍医院相关规章制度,使其熟悉、适应医院环境所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1]加强了管理和改革上的探索.从培训目的、方向、制度、流程、教材、师资、时间、场地等进行了改革创新与细节管理,取得了满意成效,受到医院、接收科室及受培训人员的认可.岗前培训对于新职工个人职业生涯以及医院的持续发展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做好这项工作,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素.
作者:张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在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日益受到重视.而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生理、心理反应,几乎可见于所有的术后患者,是每一位术后患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胸外科患者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剧烈,易造成低氧血症和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手术前存在严重疼痛的患者,开胸术后急性疼痛镇痛效果不好的患者,发生开胸手术后疼痛综合征(PTPS)的可能性大,国外文献报道开胸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高达50%~80%[2],因而胸外科术后疼痛的控制对术后恢复尤其重要.因此我科针对胸外科术后患者采取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术后的疼痛,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敏;王亚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本文从临床医学课程教学的精细化管理改革入手,探索构建临床医学课程新的教学模式.提出:教学内容上“精简化”,既能反映临床学科的新科研进展,又能完成教学重点内容;教学方法上“多样化”,达到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临床分析判断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考核方式上“灵活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完成培养临床实用型医学人才.
作者:林蒙;李惠长;谢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护理工作者在履行神圣职责、服务患者健康的同时,也承受着来自不同层面的压力.对此,必须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疏导方针,才能有效预防和科学释放心理压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作者:李玉祥;张蕾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西医思维的分离,然后介绍了中西医临床思维的结合,本文后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并对中西医临康思维趋干结合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姜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Prolift盆底修复系统是建立在整体理论基础上新的盆底重建手术,佳的目标是恢复正常的盆腔解剖状态,加用各种材料和支持物以加固或起到连接与悬吊作用.全盆底重建术是基于盆底解剖的“整体理论”,是兼顾前、中、后盆腔及“三水平”解剖缺陷的修复及盆腔结构的重建手术.本文就Prolift全盆底盆底修复系统的基本情况及其在老年女性盆底重建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PFD的新治疗提供依据,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吴笑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绩效工资改革热潮的来临,公共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改革成为专家和学者们探讨的热点,本文提出了公共卫生机构实施绩效工资的前提,分析了公共卫生机构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困境,并对公共卫生机构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建议做了浅显的探讨.
作者:杨学伟;胥翔;施春卉;江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该病是近几十年来被广泛研究的一种常见疾病,已经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清热药物在治疗湿疹等皮肤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回顾,以期为湿疹等皮肤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帮助.
作者:韦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破除以药补医,形成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R十八大报告).新医疗政策有望极大的缓解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使得因缺乏保障或保障水平低,无法负担医疗费用而放弃医治的低收入患者重新走进医院.医院的门诊和住院也会因新政策的实施流量大幅增加,必然给医院带来可喜的经济效益.医院应如何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分享全民医保这块大蛋糕.
作者:杨小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DR等影像诊断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保障医院正常医疗需要,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不浪费资源,是医院在选择引进DR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组织、论证、引进本院DR系统的一些经验,介绍了DR工作的基本原理、优点及技术分类,从DR系统软件的特点和临床应用的角度,探讨了DR选择和应用的条件和方法,以供引进或将要引进DR系统的同行们参考.
作者:陈平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通过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问题的探讨,提出有利于对医院感染控制的预防措施,提高相关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识和防范,加强对护理和医疗工作的有效管理,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病防治的管理,并且采取积极主动的防控措施来减少各种感染的发生.
作者:全金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专业在校学习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护生们从学校生活到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过渡时期,加强护生的培训与管理,更加显得尤为重要.我院是三级甲等医院,承担着本地区繁重的护理实习和带教工作,如何做好这一时期工作,如何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成为目前我院临床护理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和挑战[1].目前我院根据护生实习不同时期的带教工作,有重点地安排培训内容,收到较好的临床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品丽;丛贺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对本院麻醉药品处方做出科学合理点评,为今后麻醉用药建立安全参考模式.方法 整理收集我院从2010年1月~2012年1月的3200份麻醉药品处方,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依据,归纳处方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结果 本院常用的麻醉药品有盐酸吗啡注射及缓释片,芬太尼注射液,盐酸哌替丁注射液,盐酸二氢埃托菲片等,吗啡制剂试用品度较高.其中,有合格麻醉药品处方2840张,占88.8%,不合格处方360张,占11.2%.结论 通过开展本院麻醉药品处方点评,要加强学习与执行《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规,有助于提高医院的合理用药,减少医疗机构风险.
作者:田景成;韦云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医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质的性质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上好医学化学实验课,对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很有帮助的.
作者:薛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护患沟通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胸外科收治的15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加强护患沟通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组间比较P<0.05,具有性统计学差异.结论 加强护患沟通有助于提高整体的护理水平,促进患者的愈后,提高治疗水平.
作者:罗美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