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肥大细胞与肾纤维化

王代红;袁发焕

关键词:类胰蛋白酶, 肥大细胞, 肾纤维化
摘要:近年发现,肥大细胞除了以往我们所熟知的参与过敏反应外,还参与许多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譬如慢性炎症、血管增生、组织重建、进行性纤维化等.因此,有必要对肥大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作用重新认识.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外关于肥大细胞,尤其是肥大细胞与肾组织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复安致锥体外系症状9例临床观察

    胃复安(又名甲氧氯普胺、灭吐灵)作为一种传统的止吐药物,其止吐效果明显优于氯丙嗪,目前在临床逐渐被新型止吐药所取代.但由于其价格低廉,在基层医疗单位仍在广泛使用,其导致的锥体外系症状往往被误诊,给临床诊断治疗带来困难,现将2002年1~12月在我院神经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9例报道如下.

    作者:肖静;罗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笑气在早孕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笑气(N2O)在早孕人工流产术中扩张宫颈及吸宫过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因早期宫内妊娠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8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即笑气吸入组40例;B组即对照组40例,在手术操作过程中,A组吸入含50%笑气(N2O)与50%氧气的混合气体;对照组不给予任何镇痛药物.观察两组疼痛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80%人流者无明显疼痛,反应轻微腰骶部胀,合作好;10%人流者疼痛明显减轻,能合作.3.8%出现轻至中度人流综合征,无重度人流综合征发生.B组80%出现一般疼痛;20%出现重度疼痛,不能合作.50%出现轻到中度人流综合征,10%出现重度人流综合征.A组与B组比较两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笑气用于早孕人工流产有确切的镇痛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低,且使用方便,可予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598例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内镜室1995年12月~2001年12月所行胃镜检查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598例,其中131例为急诊胃镜检查.结果 48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中,发现病因122例,诊断阳性率93.1%;发病后3~7d内检查400例,发现病因341例,诊断阳性率85.2%;7d后检查67例,发现病因30例,其诊断阳性率仅44.8%.结论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胃镜检查对及时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病情允许,越早检查诊断的阳性率越高.

    作者:吴荣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预后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预后因素.方法术后3个月,113例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F组)和预后不良组(non-F组),对其术前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F组的年龄低于 non-F组(P<0.05); 前者 GCS评分高于后者(P<0.01);瞳孔光反射阳性率和中脑周围池开放率高于后者(P<0.05),而伴随的脑挫伤、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P<0.05)及中线移位程度(P<0.01)低于后者.结论年龄,GCS评分、瞳孔对光反射和中脑周围池形态、中线移位程度及伴随颅内损伤的复杂、严重程度与ASDH病人预后有关,而瞳孔变化和CT影像学所提示的征象是反映ASDH病人预后的为重要的因素.

    作者:张剑平;赵玉祥;阮琳;柳中悦;谢国海;沈益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参数的关系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心力衰竭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特异性放免法测定各级心功患者(NYHA Classification)血浆ET-1水平,并观察与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参数的关系.结果随心功能恶化,血浆ET-1水平呈上升趋势.各级心功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经抗心衰药物综合治疗后,内皮素-1水平降低(P<0.01).ET-1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ΔD%)呈负相关;与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呈正相关.结论内皮素-1在心力衰竭的进展中,其血中浓度与心衰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监测心衰程度.

    作者:肖骅;覃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重症肌无力呼吸肌无力1例报道

    患者,男,26岁,因反复双侧眼睑下垂5年,加重伴呼吸困难6h,意识障碍2h入院.患者近5年来,反复发作上眼睑下垂,偶伴四肢乏力,颈部无力不能长时间抬头,同时伴视物有重影及耳鸣,无行走不稳.上述不适晨起时较轻,逐渐加重,休息后减轻.每次发作时均在海口某些医院诊治,服药后缓解,具体病情用药情况不清.本次发病于50d前再次出现上眼睑下垂,四肢无力,30d前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出现吃东西时咀嚼无力,特别是连续咀嚼困难,同时伴讲话时声音含糊不清,吞咽困难.

    作者:刘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腹内疝2例

    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腹内疝,是一种少见、但很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0.72%,疝入肠袢可迅速发生绞窄,死亡率高.现将我们近9年诊治的2例报道并分析如下.

    作者:刘良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对135例ACS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对其病变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ACS患者病变血管数量为无显著病变为4例,单支病变57例,双支病变44例,三支病变30例;所累及的血管分别为:左主干(LM)3例,左前降支(LAD)101例,回旋支(LCX)54例,右冠状动脉(RA)74例;病变形态特征为:A型病变53例,B型病变101例,C型病变32例,完全闭塞型病变为49例;病变狭窄程度为:轻度狭窄44例,中度狭窄72例,重度狭窄81例,完全闭塞型病变为49例.结论冠状动脉造影目前是评价冠脉病变的好方法.

    作者:齐峰;杨丽霞;王先梅;郭传明;石燕昆;王燕;李丽俐;任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血管系统受体活性调节

    心血管系统存在有多种受体和多条信号转导路径,众多的受体与G蛋白和效应器组成一个极为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网络中的各个部分互相联系(covergent and divergent interactions),发挥协同或制约作用,共同精细调控复杂和机体反应,以适应多种生理及其它情况下的需要.

    作者:闫广庆;张海港;李晓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患者血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变化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患者血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变化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对54例高血压[32例高血压胰岛素抵抗(IR),22例高血压非IR]和32例正常人,进行空腹胰岛素、血糖、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测定.结果 (1)高血压病人中59.3%存在IR.(2)高血压IR组病人血ET、ET/NO比值显著高于非IR组和正常人组;高血压病非IR组显著高于正常人组.(3)高血压IR组和非IR组血NO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组,而高血压IR组和高血压非IR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上述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血ET、ET/NO比值升高,NO降低是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IR具有刺激ET分泌的作用而不能使NO相应增加.在IR状态下,高血压动脉血管对ET具有显著的耐受性.

    作者:田杰;杜小兵;范忠才;陈晓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重视醛固酮对心肌肥大作用的研究

    盐皮质激素不仅在调节肾脏、结肠等上皮组织的Na+-K+平衡中起作用,而且在心脏、大血管等非上皮组织中也有表达,并发挥特异效应,提示心脏可能是醛固酮作用的一个靶器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心脏血液动力学和血压的效应以及心肌肥厚,是心肌重构的一个重要因素,盐皮质激素与肾素-血管紧张素之间有相互协调的关系.

    作者:何作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41例子宫肌瘤剜除术后妊娠情况分析

    目的对要求生育能力的子宫肌瘤患者,观察实行子宫肌瘤剜除术的妊娠情况.方法粘膜下肌瘤经阴道剜除,浆膜下及壁间肌瘤经腹行剜除术.结果 41例行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全部随访,结果33例妊娠,其中29例已分娩,4例在妊娠中,8例未孕,仍在治疗.结论对于需要保留生育能力的子宫肌瘤患者,肌瘤剜除术适应症可适当放宽,并建议及早手术,以降低因子宫肌瘤造成的不孕及流产率,同时做好术后的跟踪治疗.

    作者:钟富琴;周美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输卵管结扎术后2次宫外孕1例报道

    患者,女,39岁,G5P2.因停经48d,不规律性左下腹疼痛5d于2002年11月18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15岁(5~6)/(30)d,2002年10月1日,5d前突觉左下腹剧烈疼痛,自服去痛片后缓解.5d来疼痛不规律性反复发作,无腹泻,无恶心、呕吐,无阴道流血.

    作者:蔡晓红;马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Mirizzi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 结果 58例均经手术证实,其中术前确诊25例,术中确诊33例.Ⅰ型44例,Ⅱ型10例,Ⅲ型3例,Ⅳ型1例,1例瘘口直接修补,术后1年瘘口处狭窄而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其余疗效满意.结论 Mirizzi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反复发作性胆管炎.根据临床表现,结合B超、PTC、ERCP或MRCP等检查作出诊断.根据不同的分型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王旭;王星;何磊;唐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1例

    患者,女,新生儿,系第2胎第2产,其母孕期体健,因1年前有剖宫产史,故患儿足月时行剖宫产.出生时即全身青紫,重度窒息,阿氏评分为1min 3分,5min 2分,10min 3分.经气管插管等抢救后30min自主呼吸恢复,予纳络酮、碳酸氢钠等药物治疗后,于生后4h转入儿科病房.查体:反应弱,周身苍白,面部紫绀,呼吸35次/min,伴有双吸气5~6次/min.双肺闻及肠鸣音,心率130次/min,心音有力,腹部较小稍凹,可见反常呼吸,四肢肌张力低下.胸片示纵隔向左侧移位,右胸内未见肺纹理,可见充气肠管阴影,右横膈阴影消失,余(-).提示右侧膈疝.家长放弃治疗,持续头罩吸氧下,于生后24h夭亡.

    作者:杨淑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β-受体阻滞剂对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肌浆网钙泵活性的影响

    目的从细胞内钙调节和细胞凋亡角度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复制心力衰竭的大鼠模型,对照观察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和α1-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干预心衰对左室心肌细胞凋亡率和肌浆网钙泵(SERCA2a)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C组)相比,心衰组(F组)SERCA2a活性显著降低(P<0.01),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特拉唑嗪组(T组)心肌细胞凋亡率、SERCA2a活性与F组无显著差异(P>0.05);美托洛尔剂量依赖地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SERCA2a活性.SERCA2a活性与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负相关(r=-0.82,P<0.001),与+dp/dtamax、-dp/dtmax显著正相关(r=0.68、0.654,P<0.001).结论 SERCA2a活性异常,可能参与心力衰竭心肌细胞凋亡的调节.增加SERCA2a活性,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可能是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耿召华;李隆贵;吴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微粒化非诺贝特(商品名:力平之)的调脂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4例患者经历2周洗脱期后,给予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1~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 结果治疗后Tc、TG明显下降(P<0.001),HDL-c明显上升(P<0.001)(HDL-c平均上升幅度2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LDL-C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微粒化非诺贝特服用方便,每天一次口服200mg,副作用轻微,大多数患者耐受性好.升HDL-c明显,有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邓国兰;陈运贞;牟李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缺氧/复氧诱导培养人肥大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缺氧/复氧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肥大心肌细胞模型并观察凋亡情况.方法用0.2%胰蛋白酶 (trypsin) 和 0.1%胶原酶(collagenase)进行消化,用差速粘附贴壁法、Brdu加入和人为破坏成纤维细胞法纯化心肌细胞,用IMDM ( Iscove′s改良的Dulbecco′s medium ) 培养基培养,4~6d后将体外培养的人肥大心肌细胞置于92%氮气及5%二氧化碳孵箱中,6、12、24、48h缺氧后再恢复正常条件培养4h,造成缺氧/复氧损伤所致细胞凋亡模型,分别用倒置显微镜、电镜、TUNEL法技术检测凋亡发生的情况.结果心肌细胞经历缺氧/复氧损伤后,倒置显微镜、电镜、TUNEL染色均观察到凋亡阳性细胞.TUNEL法定量检测,心肌细胞缺氧培养6、12、24、48h后复氧4h,其凋亡率分别为:(4.5±1.5)%、(10.1±2.0)%、(17.3±2.3)%和(18.4±1.9)%. 结论缺氧/复氧一定时间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肥大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细胞凋亡率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作者:杨胜利;何作云;冯兵;王慧春;肖颖彬;张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亚低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高血压病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5例高血压病脑出血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常温对照组,亚低温组入院或术后6h入NICU病房行亚低温治疗,动态观察免疫球蛋白水平,并与常温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3天和第6天,血清IgM、IgG、IgA和比补C3值均下降,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第2周,亚低温组IgM、IgG、C3水平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对高血压病脑出血患者体液免疫功能有明显稳定和保护作用,并可明显改善高血压病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银清;陈汉民;余锦刚;廖圣芳;黄国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川崎病并发面神经炎1例

    患儿,女,8个月,7.5kg.因确诊川崎病15d,发热咳嗽10d,口角歪斜4d再度入院.半个月前因发热8d,给予青霉素钠及头孢曲松钠静滴5d无效,伴一过性皮疹,双眼结膜充血,唇红、皲裂、可见杨梅舌,手足指趾端发红及硬性肿胀,肛周脱屑.血常规:WBC9.2×109/L,N0.51,L0.41,RBC3.38×1012/L,Hb96g/L,PLT545×109/L,病毒血清Ⅳ号示:呼吸道合胞病毒IgM阳性,在我院住院临床诊断川崎病.给予静脉丙球1g*kg-1*d-1次静滴,同时加用口服肠溶阿斯匹林0.2g tid,潘生丁12.5mg tid.3d后患儿体温降至37.4℃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肠溶阿斯匹林0.2g tid,潘生丁25mg tid,其间出现指趾端脱屑.本次入院前10d(前次出院后2d),患儿体温又升高,波动于38.0~39.7℃之间,呈阵发性发热,尤以下午及夜间明显,在院外曾几次口服退热药物(美林混悬液3.5ml/次)后,体温无明显好转.4d前,患儿出现口角向右歪斜,张口明显,左眼不能闭合.

    作者:苏述平;吴道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