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深
患者,男,15岁,因反复呕吐于2000年9月11日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呕吐胃内容物及胆汁,每日发作5~10次,每次持续10min~1h,非喷射性,不伴腹痛、泛酸、发热等不适,曾至3家医院行全消化道钡餐、胃镜、腹部B超、头颅CT,均未见异常,未行心电图,均诊为神经性呕吐,给予胃复安和654-2肌注均无改善,且进行性加重3d,遂至我院门诊.
作者:熊文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组织乏氧是临床上多种疾病的一个共同病理改变,组织的含氧量对疾病的诊断十分重要,因此应用放射性药物检测组织的含氧量为目前国际研究的一个热点.
作者:郭鹏德;刘保平;牛广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静脉滴注给药是临床上常用的抢救治疗病人的-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风险性较大的-种给药方式.准确的诊断、正确的药物配伍及合理的选用媒介液,可以起到积极正确的治疗作用.但是,由于静脉输液是药液直接由静脉输入血液,再通过循环系统直接到达人体各器官和组织而起作用的;所以,如果药物配伍不当,媒介液选择不当,则存在着一些明显和潜在的、迅速强烈和慢性毒性的双重危害.本文就临床上常选用的药物配伍及媒介液选择不合理情况报道如下,以引起临床用药时重视.
作者:夏学励;王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国产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同期门诊、病例随机分为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治疗组及头孢塞肟钠治疗对照组,疗效5d,然后将两组治愈率及临床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1.8%;对照组31.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05).临床主要指标恢复日,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主要为轻微皮疹,未做特殊处理自行消退.结论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少,未发现耐药性.
作者:李海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Foley导尿管损伤男性尿道的处理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从1999年10月~2002年10月本院27例Foley尿管致尿道损伤的男性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中2例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2例行耻上膀胱穿刺造瘘术,23例重新安置Foley导管并行止血、抗感染治疗后,恢复伤前排尿状态.结论 Foley导尿管致男性尿道损伤以后尿道多见,处理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此类损伤预防至关重要.
作者:吴川革;郑祥奇;王陆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血清胆酸及胆红素水平与胎儿预后的关系.方法以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3年7月共216例ICP病例.结果血清胆酸值明显升高者,羊水污染率、早产率、胎儿窘迫率均较显著升高;血清胆红素增高者即ICP伴黄疸者,羊水污染率、早产率、胎儿窘迫率也显著升高.结论根据ICP孕妇血清胆酸及胆红素水平能真实地反应和预测其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可能性,尽早诊断治疗,病情未能控制的需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作者:林奕;孙文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男,48岁.因便血、发热7d于2002年11月25日入院.无明显诱因解水样血便,混暗红色血块,1~2次/d,约700ml/次,在孟加拉国Combined Military Hospital经抑酸、输血等治疗无缓解而入我院.15年前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出血在重医大附一院行胃次全切除术.
作者:付祥胜;李孝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瓣膜病合并快速心室反应性AF的CHF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和血液动力学影响. 方法 NYHA心功能Ⅲ或Ⅳ级、心胸比例<65%、AF心室率>100次/min的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根据瓣膜病变和血压情况分别给与利尿剂、ACEI、洋地黄等一般治疗,治疗组给与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住院和6个月时的临床和血液动力学参数. 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24h的心室率显著下降,出院时LVEF和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6个月时联合终点患者明显下降,LVEF、NYHA和左心房内径明显改善;近期和远期心功能改善可能与心率减慢、左心房缩小密切相关. 结论比索洛尔不但能迅速缓解瓣膜病合并快速心室反应性AF的CHF的症状,而且能显著改善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血液动力学指标.
作者:席瑞霞;舒茂琴;张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从尿动力学的角度定义,是指膀胱颈和近端尿道处各种原因导致的尿液流出道阻力升高,而一般认为的自膀胱颈出口至尿道外口之间任一部位出现的梗阻,应当称为下尿路梗阻(lower urinary tract obstruction,LUTO),而BOO正是LUTO中常见的一种类型[1].研究BOO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多种常见的下尿路泌尿外科疾病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BOO的主要危害在于常导致膀胱逼尿功能改变,继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因此研究BOO后逼尿肌功能改变一直是泌尿外科实验研究中活跃的领域.本文针对近年来关于BOO后逼尿肌功能改变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龚宇;宋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心力衰竭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特异性放免法测定各级心功患者(NYHA Classification)血浆ET-1水平,并观察与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参数的关系.结果随心功能恶化,血浆ET-1水平呈上升趋势.各级心功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经抗心衰药物综合治疗后,内皮素-1水平降低(P<0.01).ET-1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ΔD%)呈负相关;与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呈正相关.结论内皮素-1在心力衰竭的进展中,其血中浓度与心衰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监测心衰程度.
作者:肖骅;覃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根据我国对孕产妇死亡率的调查和监测,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也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失血使产妇抵抗力降低,成为产褥感染诱因,失血导致休克未及时抢救可危及产妇生命.因此,产后出血仍然是产科防治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我院82例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莲芬;沈亚芳;朱国凤;姜雅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寻找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对 79例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分别使用羟基喜树碱、丝裂霉素 C及BCG 进行预防灌注,并做随访和疗效比较.结果应用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化疗的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丝裂霉素C及BCG 组(P<0.01),且副作用小.结论羟基喜树碱与丝裂霉素C 、BCG 均可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机率,其中以羟基喜树碱较为有效、安全.
作者:王刚;龚晋迁;周宗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儿,女,8个月,7.5kg.因确诊川崎病15d,发热咳嗽10d,口角歪斜4d再度入院.半个月前因发热8d,给予青霉素钠及头孢曲松钠静滴5d无效,伴一过性皮疹,双眼结膜充血,唇红、皲裂、可见杨梅舌,手足指趾端发红及硬性肿胀,肛周脱屑.血常规:WBC9.2×109/L,N0.51,L0.41,RBC3.38×1012/L,Hb96g/L,PLT545×109/L,病毒血清Ⅳ号示:呼吸道合胞病毒IgM阳性,在我院住院临床诊断川崎病.给予静脉丙球1g*kg-1*d-1次静滴,同时加用口服肠溶阿斯匹林0.2g tid,潘生丁12.5mg tid.3d后患儿体温降至37.4℃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肠溶阿斯匹林0.2g tid,潘生丁25mg tid,其间出现指趾端脱屑.本次入院前10d(前次出院后2d),患儿体温又升高,波动于38.0~39.7℃之间,呈阵发性发热,尤以下午及夜间明显,在院外曾几次口服退热药物(美林混悬液3.5ml/次)后,体温无明显好转.4d前,患儿出现口角向右歪斜,张口明显,左眼不能闭合.
作者:苏述平;吴道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对要求生育能力的子宫肌瘤患者,观察实行子宫肌瘤剜除术的妊娠情况.方法粘膜下肌瘤经阴道剜除,浆膜下及壁间肌瘤经腹行剜除术.结果 41例行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全部随访,结果33例妊娠,其中29例已分娩,4例在妊娠中,8例未孕,仍在治疗.结论对于需要保留生育能力的子宫肌瘤患者,肌瘤剜除术适应症可适当放宽,并建议及早手术,以降低因子宫肌瘤造成的不孕及流产率,同时做好术后的跟踪治疗.
作者:钟富琴;周美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998年1月~2002年10月,我院共收治各种面积不等的软组织感染28例,随机分为威克伤负压封闭治疗组(以下简称A组)和传统换药治疗组(以下简称B组)两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廖伯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治进行临床评价和探讨.方法对55例住院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5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良性54例,恶性1例,嗜铬细胞瘤体位于肾上腺者47例(髓质增生2例),异位嗜铬细胞瘤8例.临床均有高血压,其中阵发性高血压35例(63.6%),持续性高血压20例(36.4%),多数病人诉头痛、头晕.51例行尿VMA检查,异常47例(92.1%).B超检查55例,阳性48例(87.3%);CT检查42例,阳性37例(88.1%).3例术后复发,1例经剖腹探查证实原手术区为术后炎症粘连,未见原位生长的嗜铬细胞瘤.结论头昏、头痛是常见症状;高血压是常见体征;24h尿VMA检查是儿茶酚胺症定性诊断的常用指标,B超、CT检查为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手术切除为根本治疗方法.
作者:赵晓辉;李隆贵;何作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疤痕子宫合并早孕药物流产配伍丙酸睾丸酮的疗效.方法 120例疤痕子宫合并早孕患者自愿接受药物流产者,每日口服米非司酮75mg(上午50mg,下午25mg),同时肌注丙酸睾丸酮100mg,共2d,第3天上午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后留观.孕60d以上者,4h未排胎加服米索前列醇0.6mg,妊娠物排除后,肌注缩宫素10u,并常规应用抗生素及缩宫药物.结果总有效率99.16%,完全流产率96.67%,失败率0.84%.阴道流血天数平均10d,清宫率5.83%.结论疤痕子宫合并早孕药物流产,完全流产率高,清宫率低,阴道流血天数短,安全易接受,适用于临床.
作者:赵勤;罗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西南医院熊光武医师报告病历摘要:患者,女,57岁,因绝经2年,阴道不规则出血1年,加重1个月于2003年1月5日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出血,量少,淋漓不尽,无周期性,在当地医院口服中药治疗无明显好转.近2个月感腹胀不适、纳差,腹部增大,当地医院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2002年12月起,阴道出血增多,伴较多血凝块,头晕、乏力、心悸,以盆腔包块收入我院.病程中无畏寒、潮热、盗汗、咳嗽、咳痰及痰中带血,无阴道溢液、腹泻、恶心、呕吐及尿频、尿急、排便困难.有高血压病史1年余,间断口服复方降压片.G3P3,末次妊娠1983年.
作者:王静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胃复安(又名甲氧氯普胺、灭吐灵)作为一种传统的止吐药物,其止吐效果明显优于氯丙嗪,目前在临床逐渐被新型止吐药所取代.但由于其价格低廉,在基层医疗单位仍在广泛使用,其导致的锥体外系症状往往被误诊,给临床诊断治疗带来困难,现将2002年1~12月在我院神经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9例报道如下.
作者:肖静;罗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间接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效价>1∶80,确诊为MP感染的117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117例患儿均有呼吸道表现,61例患儿有肺外脏器受累,其中血液系统36.75%,消化系统29.06%,泌尿系统23.08%.(2)全部病例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4d左右好转.结论提示MP感染临床特征及胸部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且易有肺外脏器受累,对于治疗不理想及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警惕MP感染的可能,及早进行MP-IgM检测以确诊,对因治疗.
作者:方晓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