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血管瘤破入胆道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

付祥胜;李孝生

关键词:肝血管瘤, 破入胆道, military hospital,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胃次全切除术, 孟加拉国, 并发出血, 治疗, 血块, 血便, 输血, 患者, 红色, 发热, 便血
摘要:患者,男,48岁.因便血、发热7d于2002年11月25日入院.无明显诱因解水样血便,混暗红色血块,1~2次/d,约700ml/次,在孟加拉国Combined Military Hospital经抑酸、输血等治疗无缓解而入我院.15年前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出血在重医大附一院行胃次全切除术.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598例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内镜室1995年12月~2001年12月所行胃镜检查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598例,其中131例为急诊胃镜检查.结果 48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中,发现病因122例,诊断阳性率93.1%;发病后3~7d内检查400例,发现病因341例,诊断阳性率85.2%;7d后检查67例,发现病因30例,其诊断阳性率仅44.8%.结论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胃镜检查对及时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病情允许,越早检查诊断的阳性率越高.

    作者:吴荣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胶乳凝集法和ELISA法检测类风湿因子的应用评估

    目的比较胶乳凝集法、ELISA方法检测类风湿因子对R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RA患者、21例非RA弥漫性结缔组织病、34例正常对照血清分别用胶乳凝集法检测IgM-RF,ELISA方法检测IgM-RF、IgA-RF、IgG-RF含量.结果胶乳凝集法检测IgM-RF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9.7%,77.1%;ELISA方法检测IgM-RF、IgA-RF、IgG-RF对RA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7%,87.7%;72.0%,89.5%,37.2%,91.2%.结论 ELISA检测RF各亚型对RA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胶乳凝集法,建议用其取代胶乳凝集法检测类风湿因子,并增设高特异性指标如抗CCP的检测,从而提高对RA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石姜;王毅;程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微粒化非诺贝特(商品名:力平之)的调脂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4例患者经历2周洗脱期后,给予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1~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 结果治疗后Tc、TG明显下降(P<0.001),HDL-c明显上升(P<0.001)(HDL-c平均上升幅度2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LDL-C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微粒化非诺贝特服用方便,每天一次口服200mg,副作用轻微,大多数患者耐受性好.升HDL-c明显,有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邓国兰;陈运贞;牟李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麻醉方式对腹胆镜手术血糖、皮质醇的影响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调节系统,它对麻醉与手术中的应激反应以及术后的恢复过程都起重要作用.我科于2000年5~6月对48例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腹胆镜手术病人的血糖及皮质醇变化进行监测,以了解不同麻醉方式下胰岛、肾上腺皮质的功能状况以及对麻醉刺激的反应能力.现就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阎红;葛衡江;刘怀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羊水栓塞7例临床分析

    羊水栓塞是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以前孕产妇死亡率以妊娠合并心脏病占主要地位.近年来,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由于催产素及米索前列醇的广泛应用,有些医生及助产士为了缩短产程,人为干扰产程,行人工破膜术,滥用催产素及米索前列醇,引起宫缩过强,造成羊水栓塞.

    作者:徐鑫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利用乒乓球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18例临床分析

    1986年以来,我院利用乒乓球,通过阴道行膀胱内悬吊,进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18例临床证实,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永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0例高血压病患者用彩色多普勒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正常颈动脉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糖尿病史和血压,测定尿酸及其它生物化学指标.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颈动脉组(394.53±68.29)比(323.43±55.74),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正相关(χ2wald=4.33,P=0.038,OR= 3.68).结论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兴平;陈庆伟;郑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乏氧组织显像剂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组织乏氧是临床上多种疾病的一个共同病理改变,组织的含氧量对疾病的诊断十分重要,因此应用放射性药物检测组织的含氧量为目前国际研究的一个热点.

    作者:郭鹏德;刘保平;牛广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24例内科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我院自1992~2002年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SAP)24例内科治疗疗效.方法所有病人予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抑酶、对症、支持等治疗,其中腹腔灌洗2例、血液透析1例治疗.结果全组总死亡率29.17%.死亡主要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腹腔灌洗2例、血液透析1例病人,迅速改善中毒症状,恢复神志,均痊愈出院.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死亡率高.除常规内科治疗外, 腹腔灌洗、血液透析可以明显改善中毒症状,对ARDS、肾衰、胰性脑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可阻止病情发展、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作者:杨勇致;邓勇;彭罗民;郭昌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44例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国产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同期门诊、病例随机分为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治疗组及头孢塞肟钠治疗对照组,疗效5d,然后将两组治愈率及临床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1.8%;对照组31.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05).临床主要指标恢复日,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主要为轻微皮疹,未做特殊处理自行消退.结论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少,未发现耐药性.

    作者:李海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胃复安致锥体外系症状9例临床观察

    胃复安(又名甲氧氯普胺、灭吐灵)作为一种传统的止吐药物,其止吐效果明显优于氯丙嗪,目前在临床逐渐被新型止吐药所取代.但由于其价格低廉,在基层医疗单位仍在广泛使用,其导致的锥体外系症状往往被误诊,给临床诊断治疗带来困难,现将2002年1~12月在我院神经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9例报道如下.

    作者:肖静;罗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三硝基甲苯白内障晋期年限探讨

    目的为了探讨职业接触三硝基甲苯作业人员眼睛晶状体白内障发病情况,探讨其白内障的晋期规律.方法本文对某厂不同工种职业接触三硝基甲苯作业人员眼睛晶状体白内障发病情况分析以及对有动态资料的观察对象和三硝基甲苯白内障的晋期年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察对象发生工龄为9.88年,Ⅰ期白内障的发病工龄14.90年,观察对象晋期Ⅰ期年限为5.59年和Ⅰ期晋期Ⅱ期年限为4.03年.结论本文资料表明,<职业性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诊断标准>GBZ45-2002中,观察对象和白内障患者每年复查1次的规定是适宜的.

    作者:汤强;蒋学明;翁航音;陈德芳;马勇;赵学敏;刘艳;孙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国内较少,为此,我们通过AMI患者红细胞C3b受体活性的检测,初步观察AMI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倪军;赵京生;吕德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重症肌无力呼吸肌无力1例报道

    患者,男,26岁,因反复双侧眼睑下垂5年,加重伴呼吸困难6h,意识障碍2h入院.患者近5年来,反复发作上眼睑下垂,偶伴四肢乏力,颈部无力不能长时间抬头,同时伴视物有重影及耳鸣,无行走不稳.上述不适晨起时较轻,逐渐加重,休息后减轻.每次发作时均在海口某些医院诊治,服药后缓解,具体病情用药情况不清.本次发病于50d前再次出现上眼睑下垂,四肢无力,30d前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出现吃东西时咀嚼无力,特别是连续咀嚼困难,同时伴讲话时声音含糊不清,吞咽困难.

    作者:刘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立体定向多靶点毁损术治疗顽固性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状态1例

    患者,女,30岁,因行为异常7年,反复乱想2年入院.入院前曾在多家精神医院住院治疗,效果不佳.查体:行为乱,反复想或做某事,有强迫思维和强迫动作,情感平淡.BPRS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53分,有病感.魏氏智力测验IQ:75.结合CCMD-3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状态诊断明确.

    作者:吴南;崔高宇;吴国材;陈志;冯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一个自然村农民的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流行病学调查

    近年,鼾症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已受到临床的重视,国内外也已有一些人群的调查报告,但对于农民中的流行病学调查材料尚少.我们于2000年参加全国的结核病流调时,也对部分农民做了有关睡眠呼吸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将一个自然村的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李红兵;张雪漫;王廷杰;杨如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58例的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0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手术或非手术及其它综合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58例.结果 GCS 3~8分患者死亡率为25.9%,GCS 3~5分患者死亡率为54.2%.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与伤后GCS评分密切相关.及时适当的治疗可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

    作者:蔡洪;陈忠;刘谊;杨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肥大细胞与肾纤维化

    近年发现,肥大细胞除了以往我们所熟知的参与过敏反应外,还参与许多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譬如慢性炎症、血管增生、组织重建、进行性纤维化等.因此,有必要对肥大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作用重新认识.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外关于肥大细胞,尤其是肥大细胞与肾组织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代红;袁发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亚低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高血压病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5例高血压病脑出血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常温对照组,亚低温组入院或术后6h入NICU病房行亚低温治疗,动态观察免疫球蛋白水平,并与常温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3天和第6天,血清IgM、IgG、IgA和比补C3值均下降,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第2周,亚低温组IgM、IgG、C3水平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对高血压病脑出血患者体液免疫功能有明显稳定和保护作用,并可明显改善高血压病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银清;陈汉民;余锦刚;廖圣芳;黄国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糖皮质激素对胎儿影响

    糖皮质激素在产科的应用已有30年.1972年,Liggins等首先报道了对有早产危险的孕妇应用糖皮质激素(cortcosteroids)可以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ease syndrome,RDS)的发病率.进一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其机理是促进胎儿肺合成和释放表面活性物质.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一项调查发现,在英国98%的产科病区早产前重复用过皮质激素,有的可重复3次、4次或更多.但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对胎儿存在许多潜在的影响.

    作者:陈勇;常青;史常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