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个自然村农民的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流行病学调查

李红兵;张雪漫;王廷杰;杨如兰

关键词:村农民, 打鼾,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 流行病学调查, 睡眠呼吸障碍, 资料整理, 调查材料, 调查报告, 自然村, 结核病, 人群, 临床, 鼾症, 国内
摘要:近年,鼾症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已受到临床的重视,国内外也已有一些人群的调查报告,但对于农民中的流行病学调查材料尚少.我们于2000年参加全国的结核病流调时,也对部分农民做了有关睡眠呼吸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将一个自然村的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利用乒乓球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18例临床分析

    1986年以来,我院利用乒乓球,通过阴道行膀胱内悬吊,进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18例临床证实,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永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Foley导尿管损伤男性尿道的处理及预防

    目的探讨Foley导尿管损伤男性尿道的处理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从1999年10月~2002年10月本院27例Foley尿管致尿道损伤的男性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中2例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2例行耻上膀胱穿刺造瘘术,23例重新安置Foley导管并行止血、抗感染治疗后,恢复伤前排尿状态.结论 Foley导尿管致男性尿道损伤以后尿道多见,处理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此类损伤预防至关重要.

    作者:吴川革;郑祥奇;王陆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比索洛尔对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所致的慢性心衰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瓣膜病合并快速心室反应性AF的CHF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和血液动力学影响. 方法 NYHA心功能Ⅲ或Ⅳ级、心胸比例<65%、AF心室率>100次/min的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根据瓣膜病变和血压情况分别给与利尿剂、ACEI、洋地黄等一般治疗,治疗组给与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住院和6个月时的临床和血液动力学参数. 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24h的心室率显著下降,出院时LVEF和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6个月时联合终点患者明显下降,LVEF、NYHA和左心房内径明显改善;近期和远期心功能改善可能与心率减慢、左心房缩小密切相关. 结论比索洛尔不但能迅速缓解瓣膜病合并快速心室反应性AF的CHF的症状,而且能显著改善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血液动力学指标.

    作者:席瑞霞;舒茂琴;张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00例分娩时抱膝仰卧位的效果观察

    我院对分娩初产妇100例实施体位管理.传统的分娩体位取膀胱截石位,现改为分娩时取抱膝仰卧位,可缩短产程,降低手术产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等,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玲亚;俞明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20例疤痕子宫早孕药物流产加用丙酸睾丸酮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疤痕子宫合并早孕药物流产配伍丙酸睾丸酮的疗效.方法 120例疤痕子宫合并早孕患者自愿接受药物流产者,每日口服米非司酮75mg(上午50mg,下午25mg),同时肌注丙酸睾丸酮100mg,共2d,第3天上午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后留观.孕60d以上者,4h未排胎加服米索前列醇0.6mg,妊娠物排除后,肌注缩宫素10u,并常规应用抗生素及缩宫药物.结果总有效率99.16%,完全流产率96.67%,失败率0.84%.阴道流血天数平均10d,清宫率5.83%.结论疤痕子宫合并早孕药物流产,完全流产率高,清宫率低,阴道流血天数短,安全易接受,适用于临床.

    作者:赵勤;罗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绝经2年,阴道不规则出血1年,加重1个月

    西南医院熊光武医师报告病历摘要:患者,女,57岁,因绝经2年,阴道不规则出血1年,加重1个月于2003年1月5日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出血,量少,淋漓不尽,无周期性,在当地医院口服中药治疗无明显好转.近2个月感腹胀不适、纳差,腹部增大,当地医院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2002年12月起,阴道出血增多,伴较多血凝块,头晕、乏力、心悸,以盆腔包块收入我院.病程中无畏寒、潮热、盗汗、咳嗽、咳痰及痰中带血,无阴道溢液、腹泻、恶心、呕吐及尿频、尿急、排便困难.有高血压病史1年余,间断口服复方降压片.G3P3,末次妊娠1983年.

    作者:王静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68例近期疗效观察

    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如果有充血性心衰和严重心律失常,预后很差,充血性心衰50%死亡原因是心动过速,心律失常所致死亡在临床上很常见,可能占心脏性死亡的一半.CAST研究结果表明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增加死亡率,Ⅳ类药物因其负性肌力作用对心衰不利,Ⅱ类药物禁忌症太多,且易诱发心力衰竭.笔者选择了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来治疗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严重心律失常68例,观察有效率与基础心脏病、心律失常类型及病程的关系.

    作者:李国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缺氧/复氧诱导培养人肥大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缺氧/复氧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肥大心肌细胞模型并观察凋亡情况.方法用0.2%胰蛋白酶 (trypsin) 和 0.1%胶原酶(collagenase)进行消化,用差速粘附贴壁法、Brdu加入和人为破坏成纤维细胞法纯化心肌细胞,用IMDM ( Iscove′s改良的Dulbecco′s medium ) 培养基培养,4~6d后将体外培养的人肥大心肌细胞置于92%氮气及5%二氧化碳孵箱中,6、12、24、48h缺氧后再恢复正常条件培养4h,造成缺氧/复氧损伤所致细胞凋亡模型,分别用倒置显微镜、电镜、TUNEL法技术检测凋亡发生的情况.结果心肌细胞经历缺氧/复氧损伤后,倒置显微镜、电镜、TUNEL染色均观察到凋亡阳性细胞.TUNEL法定量检测,心肌细胞缺氧培养6、12、24、48h后复氧4h,其凋亡率分别为:(4.5±1.5)%、(10.1±2.0)%、(17.3±2.3)%和(18.4±1.9)%. 结论缺氧/复氧一定时间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肥大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细胞凋亡率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作者:杨胜利;何作云;冯兵;王慧春;肖颖彬;张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预后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预后因素.方法术后3个月,113例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F组)和预后不良组(non-F组),对其术前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F组的年龄低于 non-F组(P<0.05); 前者 GCS评分高于后者(P<0.01);瞳孔光反射阳性率和中脑周围池开放率高于后者(P<0.05),而伴随的脑挫伤、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P<0.05)及中线移位程度(P<0.01)低于后者.结论年龄,GCS评分、瞳孔对光反射和中脑周围池形态、中线移位程度及伴随颅内损伤的复杂、严重程度与ASDH病人预后有关,而瞳孔变化和CT影像学所提示的征象是反映ASDH病人预后的为重要的因素.

    作者:张剑平;赵玉祥;阮琳;柳中悦;谢国海;沈益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三硝基甲苯白内障晋期年限探讨

    目的为了探讨职业接触三硝基甲苯作业人员眼睛晶状体白内障发病情况,探讨其白内障的晋期规律.方法本文对某厂不同工种职业接触三硝基甲苯作业人员眼睛晶状体白内障发病情况分析以及对有动态资料的观察对象和三硝基甲苯白内障的晋期年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察对象发生工龄为9.88年,Ⅰ期白内障的发病工龄14.90年,观察对象晋期Ⅰ期年限为5.59年和Ⅰ期晋期Ⅱ期年限为4.03年.结论本文资料表明,<职业性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诊断标准>GBZ45-2002中,观察对象和白内障患者每年复查1次的规定是适宜的.

    作者:汤强;蒋学明;翁航音;陈德芳;马勇;赵学敏;刘艳;孙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肺底积液的B超诊断价值

    目的提高肺底积液的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采用麦迪逊型超声诊断仪,不同体位、不同切面观察肺底无回声区.结果 24例X线不能确定的肺底积液,B超均探查发现不同程度的肺底积液,其中单侧性21例,双侧性3例,流动型19例,包裹型5例,合并其它部位包裹性积液3例,合并叶间积液及心包积液2例,发现胸膜增厚15例,胸膜多发性肿块2例.结论 B超和X线检查联合应用,取长补短,可提高肺底积液的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

    作者:刘富良;刘世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CA19-9、CEA联合应用在大肠癌患者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大肠癌的诊断、分级、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控的意义及与CA19-9、CEA的协同价值.方法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72例大肠癌患者血清中VEGF和CA19-9及CEA,并对它们在大肠癌中的诊断、分级,疗效评估和复发判断的意义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前大肠癌Dukes A、B、C、D分期患者血清中VEGF平均水平分别为:(223.7±126.3)pg/ml、(401.2±190.5)pg/ml、(641.2±394.6)pg/ml和(725.6~1 824.2)pg/ml,Dueks A与Dukes B/C分期中血清VEGF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VEGF、CA19-9和CEA对大肠癌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61.1%,77.8%和70.8%,三者联合应用对大肠癌诊断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分别为80.6%和92.9%.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手术前与手术后1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癌复发患者,其血清VEGF、CA19-9和CEA均高于参考值.结论 VEGF对大肠癌诊断、初步分级、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控有重要意义,和CA19-9和CEA联合应用可提高VEGF的临床价值.

    作者:魏祥松;谢红博;张双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诊硬化治疗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内窥镜下对曲张的食道静脉注射鱼肝油酸钠.结果 22例患者中显效8例,占36.4%;有效10例,占45.5%;无效4例,占18.2%.结论急诊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取得近期疗效.

    作者:曾庆贵;潘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输卵管结扎术后2次宫外孕1例报道

    患者,女,39岁,G5P2.因停经48d,不规律性左下腹疼痛5d于2002年11月18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15岁(5~6)/(30)d,2002年10月1日,5d前突觉左下腹剧烈疼痛,自服去痛片后缓解.5d来疼痛不规律性反复发作,无腹泻,无恶心、呕吐,无阴道流血.

    作者:蔡晓红;马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国内较少,为此,我们通过AMI患者红细胞C3b受体活性的检测,初步观察AMI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倪军;赵京生;吕德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58例的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0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手术或非手术及其它综合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58例.结果 GCS 3~8分患者死亡率为25.9%,GCS 3~5分患者死亡率为54.2%.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与伤后GCS评分密切相关.及时适当的治疗可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

    作者:蔡洪;陈忠;刘谊;杨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羟基喜树碱与丝裂霉素C、BCG膀胱灌注的疗效比较

    目的寻找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对 79例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分别使用羟基喜树碱、丝裂霉素 C及BCG 进行预防灌注,并做随访和疗效比较.结果应用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化疗的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丝裂霉素C及BCG 组(P<0.01),且副作用小.结论羟基喜树碱与丝裂霉素C 、BCG 均可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机率,其中以羟基喜树碱较为有效、安全.

    作者:王刚;龚晋迁;周宗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对135例ACS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对其病变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ACS患者病变血管数量为无显著病变为4例,单支病变57例,双支病变44例,三支病变30例;所累及的血管分别为:左主干(LM)3例,左前降支(LAD)101例,回旋支(LCX)54例,右冠状动脉(RA)74例;病变形态特征为:A型病变53例,B型病变101例,C型病变32例,完全闭塞型病变为49例;病变狭窄程度为:轻度狭窄44例,中度狭窄72例,重度狭窄81例,完全闭塞型病变为49例.结论冠状动脉造影目前是评价冠脉病变的好方法.

    作者:齐峰;杨丽霞;王先梅;郭传明;石燕昆;王燕;李丽俐;任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塞急性期患者50例,分为疏血通治疗组和血塞通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4项的检测.结果疏血通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有所降低,且未发现有出血倾向.结论疏血通有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治疗脑梗塞疗效优于血塞通.

    作者:周竹娟;郑健;戴光明;帅杰;李黔宁;王东武;刘建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41例子宫肌瘤剜除术后妊娠情况分析

    目的对要求生育能力的子宫肌瘤患者,观察实行子宫肌瘤剜除术的妊娠情况.方法粘膜下肌瘤经阴道剜除,浆膜下及壁间肌瘤经腹行剜除术.结果 41例行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全部随访,结果33例妊娠,其中29例已分娩,4例在妊娠中,8例未孕,仍在治疗.结论对于需要保留生育能力的子宫肌瘤患者,肌瘤剜除术适应症可适当放宽,并建议及早手术,以降低因子宫肌瘤造成的不孕及流产率,同时做好术后的跟踪治疗.

    作者:钟富琴;周美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