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CA19-9、CEA联合应用在大肠癌患者中的意义

魏祥松;谢红博;张双庆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 CEA, CA19-9, 大肠癌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大肠癌的诊断、分级、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控的意义及与CA19-9、CEA的协同价值.方法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72例大肠癌患者血清中VEGF和CA19-9及CEA,并对它们在大肠癌中的诊断、分级,疗效评估和复发判断的意义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前大肠癌Dukes A、B、C、D分期患者血清中VEGF平均水平分别为:(223.7±126.3)pg/ml、(401.2±190.5)pg/ml、(641.2±394.6)pg/ml和(725.6~1 824.2)pg/ml,Dueks A与Dukes B/C分期中血清VEGF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VEGF、CA19-9和CEA对大肠癌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61.1%,77.8%和70.8%,三者联合应用对大肠癌诊断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分别为80.6%和92.9%.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手术前与手术后1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癌复发患者,其血清VEGF、CA19-9和CEA均高于参考值.结论 VEGF对大肠癌诊断、初步分级、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控有重要意义,和CA19-9和CEA联合应用可提高VEGF的临床价值.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布加氏综合征合并乙肝1例

    患者,男,36岁,已婚,农民,因腹胀1周入院.入院前1周无诱因感上腹饱胀不适,纳差,尿少,无潮热、盗汗、腹痛、皮肤黄染、出血等,入院前2d,出现双下肢水肿,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入院时查体:消瘦、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腹丰满、软,未见腹壁静脉怒张,肝位于肋下4cm,边缘钝、质韧、无触痛,脾肋下6cm,质中,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中度水肿.

    作者:姚洁;刘星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腹内疝2例

    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腹内疝,是一种少见、但很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0.72%,疝入肠袢可迅速发生绞窄,死亡率高.现将我们近9年诊治的2例报道并分析如下.

    作者:刘良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迎接挑战加速发展继续医学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这种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素质,而人才素质的培养是依赖于成功的教育.教育的方式具有多种形式,通常所说的传统教育是基础教育,继续教育则属于终身教育.而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掌握现代化医学知识和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的系统工程.

    作者:黄志;徐酉华;陈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卡维地洛长期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Carvedilol)治疗国人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NYHA Ⅱ-Ⅳ的住院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起始剂量5mg/d,如能耐受则逐渐滴定到大耐受量,观察其12个月后的疗效,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1)卡维地洛组心衰患者至随访结束后平均卡维地洛用量为(31.35±7.56)mg/d (10~40mg/d),临床疗效好;(2)1例患者不能耐受卡维地洛治疗.结论我国心衰患者对第3代β阻滞剂卡维地洛的疗效好.

    作者:赵晓辉;李隆贵;耿召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对135例ACS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对其病变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ACS患者病变血管数量为无显著病变为4例,单支病变57例,双支病变44例,三支病变30例;所累及的血管分别为:左主干(LM)3例,左前降支(LAD)101例,回旋支(LCX)54例,右冠状动脉(RA)74例;病变形态特征为:A型病变53例,B型病变101例,C型病变32例,完全闭塞型病变为49例;病变狭窄程度为:轻度狭窄44例,中度狭窄72例,重度狭窄81例,完全闭塞型病变为49例.结论冠状动脉造影目前是评价冠脉病变的好方法.

    作者:齐峰;杨丽霞;王先梅;郭传明;石燕昆;王燕;李丽俐;任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55例嗜铬细胞瘤临床分析

    目的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治进行临床评价和探讨.方法对55例住院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5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良性54例,恶性1例,嗜铬细胞瘤体位于肾上腺者47例(髓质增生2例),异位嗜铬细胞瘤8例.临床均有高血压,其中阵发性高血压35例(63.6%),持续性高血压20例(36.4%),多数病人诉头痛、头晕.51例行尿VMA检查,异常47例(92.1%).B超检查55例,阳性48例(87.3%);CT检查42例,阳性37例(88.1%).3例术后复发,1例经剖腹探查证实原手术区为术后炎症粘连,未见原位生长的嗜铬细胞瘤.结论头昏、头痛是常见症状;高血压是常见体征;24h尿VMA检查是儿茶酚胺症定性诊断的常用指标,B超、CT检查为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手术切除为根本治疗方法.

    作者:赵晓辉;李隆贵;何作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肥大细胞与肾纤维化

    近年发现,肥大细胞除了以往我们所熟知的参与过敏反应外,还参与许多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譬如慢性炎症、血管增生、组织重建、进行性纤维化等.因此,有必要对肥大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作用重新认识.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外关于肥大细胞,尤其是肥大细胞与肾组织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代红;袁发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黄治疗伴高胆红素血症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大黄对伴高胆红素血症病毒性肝炎消退黄疸的作用.方法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65例,其血清总胆红素(TBIL)均在210~565μmol/L,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常规保肝、退黄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33例,除综合治疗外,给予大黄6~10g/d,分1~2次口服,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并评价大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TBIL、ALT、PT等指标均显著下降,白蛋白明显回升.治疗后两组比较,大黄治疗组的TBIL平均下降幅度为252.5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7.16μmol/L(P<0.01).经过疗效评价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例数(率)为30例(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例(65.6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黄具有显著消退黄疸的作用.

    作者:许正锯;黄以群;王崇国;李树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糖尿病肾病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促进成纤维细胞活化以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产生、积聚等功能.CTGF参与了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rthy,DN)发生发展的诸多环节.本文就CTGF的家族成员、结构、特性及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卓文磊;张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近年来,随着组织局部RAS的发现和对其深入研究,证实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为组织局部重要的生物活性介质,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且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以及继发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进而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于世勇;黄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氯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家兔血管增生及MAPK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家兔血管增生及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评价加速性AS早期家兔血管组织学、PCNA及MAPK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 AS组血管内膜与中膜厚度比值、内膜PCNA阳性细胞数及MAPK蛋白表达平均光密度积分值均显著增加,氯沙坦干预组内膜与中膜厚度比值较AS组显著下降,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血管壁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值均<0.001).结论氯沙坦干预可抑制血管增生时MAPK蛋白表达,减轻加速性AS病变血管内膜增生,从而可能在防治AS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爱民;周小波;覃军;黄岚;宋耀明;祝善俊;耿建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1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间接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效价>1∶80,确诊为MP感染的117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117例患儿均有呼吸道表现,61例患儿有肺外脏器受累,其中血液系统36.75%,消化系统29.06%,泌尿系统23.08%.(2)全部病例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4d左右好转.结论提示MP感染临床特征及胸部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且易有肺外脏器受累,对于治疗不理想及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警惕MP感染的可能,及早进行MP-IgM检测以确诊,对因治疗.

    作者:方晓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包腔内置管引流与传统心包穿刺抽液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

    目的通过比较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和传统心包穿刺抽液两种方法,评价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78例心包积液病人分为两组,一组心包腔内置管引流(n=41),一组传统心包穿刺抽液(n=37),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心包积液引流量.结果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和传统心包穿刺抽液两种方法所致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对心包穿刺所致的心包填塞有防止作用,且心包积液引流量远大于传统心包穿刺抽液(P<0.05) .结论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比传统心包穿刺抽液更安全有效.

    作者:覃数;雷寒;马康华;罗素新;王曦;刘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国内较少,为此,我们通过AMI患者红细胞C3b受体活性的检测,初步观察AMI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倪军;赵京生;吕德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管损伤后酪氨酸激酶活性变化与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变化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VSMC,采用[γ-32P]-ATP掺入法、改良Boyden′s chamber法和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AngⅡ干预前后VSMC胞浆内PTK活性的变化,粘着斑、肌动蛋白纤维丝的动态组装变化以及迁移能力的变化,探讨AT1R拮抗剂、AT2R拮抗剂以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上述观测指标的影响.结果 (1)AngⅡ可以剂量依赖性诱导VSMC内胞浆PTK激活;(2)AngⅡ刺激后,VSMC粘着斑表达增强,肌动蛋白丝数量明显增加,纵向平行排列;(3)AngⅡ刺激后VSMC发生迁移;(4)AT1R拮抗剂CV-11974可显著抑制上述生物学效应,AT2R拮抗剂PD123319对此无明显的作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可显著但不能完全抑制上述生物学效应.结论 AngⅡ通过AT1R介导调节VSMC内粘着斑和肌动蛋白丝动态组装,进而改变VSMC的迁移能力;酪氨酸激酶的激活参与AngⅡ介导的VSMC迁移的信号转导调控;由于完全抑制PTK活性尚不能完全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跨膜迁移,因此VSMCs迁移的调控可能还有其他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参与.

    作者:景涛;何国祥;吴昊;刘建平;王耿;冉擘力;王海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Mirizzi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 结果 58例均经手术证实,其中术前确诊25例,术中确诊33例.Ⅰ型44例,Ⅱ型10例,Ⅲ型3例,Ⅳ型1例,1例瘘口直接修补,术后1年瘘口处狭窄而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其余疗效满意.结论 Mirizzi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反复发作性胆管炎.根据临床表现,结合B超、PTC、ERCP或MRCP等检查作出诊断.根据不同的分型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王旭;王星;何磊;唐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立体定向多靶点毁损术治疗顽固性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状态1例

    患者,女,30岁,因行为异常7年,反复乱想2年入院.入院前曾在多家精神医院住院治疗,效果不佳.查体:行为乱,反复想或做某事,有强迫思维和强迫动作,情感平淡.BPRS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53分,有病感.魏氏智力测验IQ:75.结合CCMD-3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状态诊断明确.

    作者:吴南;崔高宇;吴国材;陈志;冯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一个自然村农民的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流行病学调查

    近年,鼾症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已受到临床的重视,国内外也已有一些人群的调查报告,但对于农民中的流行病学调查材料尚少.我们于2000年参加全国的结核病流调时,也对部分农民做了有关睡眠呼吸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将一个自然村的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李红兵;张雪漫;王廷杰;杨如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24例内科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我院自1992~2002年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SAP)24例内科治疗疗效.方法所有病人予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抑酶、对症、支持等治疗,其中腹腔灌洗2例、血液透析1例治疗.结果全组总死亡率29.17%.死亡主要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腹腔灌洗2例、血液透析1例病人,迅速改善中毒症状,恢复神志,均痊愈出院.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死亡率高.除常规内科治疗外, 腹腔灌洗、血液透析可以明显改善中毒症状,对ARDS、肾衰、胰性脑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可阻止病情发展、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作者:杨勇致;邓勇;彭罗民;郭昌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选择性颅骨钻孔置管持续负压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

    我院自1995年3月~2003年6月对硬膜外血肿施行选择性颅骨钻孔置管持续负压引流的治疗方法,共治疗230例,均取得良好效果,该手术方法简单,效果可靠,对病人创伤小、费用低,节约了医疗资源,因此我们认为对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硬膜外血肿可选择性施行颅骨钻孔置管持续负压引流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忠;王晓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