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致;邓勇;彭罗民;郭昌秀
人工授精是通过非性交方式将精液注入女性生殖道内,使不育夫妇受孕.早的人工授精在1790年在治疗尿道下裂的患者中获得成功.其适应症为丈夫精液正常但有难以矫正的性交障碍,如真性阳瘘、尿道下裂、阴茎屈曲畸形、阴道或阴道口畸形、狭窄、痉挛以及严重早泄等,以致精子不能正常上行达宫颈管内或当精液不液化时,可用机械方式或用药物处理后进行人工授精;以及丈夫无精症,女方检查生殖道通畅,排卵功能正常.根据受精方式不同,将人工授精分为阴道内人工授精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目前多采用新鲜精液的宫腔内人工授精,其成功率在17%左右.宫腔内人工授精结合控制性超排卵,精液处理以及授精技术改善,其妊娠率会不断提高.
作者:周丽;梁碧秀;周晓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羊水栓塞是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以前孕产妇死亡率以妊娠合并心脏病占主要地位.近年来,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由于催产素及米索前列醇的广泛应用,有些医生及助产士为了缩短产程,人为干扰产程,行人工破膜术,滥用催产素及米索前列醇,引起宫缩过强,造成羊水栓塞.
作者:徐鑫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内镜下射频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样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2年1月~2003年1月采用射频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样病变32例,其中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慢性炎症14例,增生12例,腺瘤6例.结果均为一次灼除,治疗成功率为100%,无大出血及穿孔发生.结论内镜下射频治疗上消化道隆起病变,只要治疗中尽量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粘膜,是一种治疗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简便、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无蒂、广基隆起及成熟型疣状结节等炎性增生隆起患者.
作者:吴克拉;杨天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组织乏氧是临床上多种疾病的一个共同病理改变,组织的含氧量对疾病的诊断十分重要,因此应用放射性药物检测组织的含氧量为目前国际研究的一个热点.
作者:郭鹏德;刘保平;牛广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男,26岁,因反复双侧眼睑下垂5年,加重伴呼吸困难6h,意识障碍2h入院.患者近5年来,反复发作上眼睑下垂,偶伴四肢乏力,颈部无力不能长时间抬头,同时伴视物有重影及耳鸣,无行走不稳.上述不适晨起时较轻,逐渐加重,休息后减轻.每次发作时均在海口某些医院诊治,服药后缓解,具体病情用药情况不清.本次发病于50d前再次出现上眼睑下垂,四肢无力,30d前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出现吃东西时咀嚼无力,特别是连续咀嚼困难,同时伴讲话时声音含糊不清,吞咽困难.
作者:刘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自1995年3月~2003年6月对硬膜外血肿施行选择性颅骨钻孔置管持续负压引流的治疗方法,共治疗230例,均取得良好效果,该手术方法简单,效果可靠,对病人创伤小、费用低,节约了医疗资源,因此我们认为对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硬膜外血肿可选择性施行颅骨钻孔置管持续负压引流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忠;王晓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胶乳凝集法、ELISA方法检测类风湿因子对R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RA患者、21例非RA弥漫性结缔组织病、34例正常对照血清分别用胶乳凝集法检测IgM-RF,ELISA方法检测IgM-RF、IgA-RF、IgG-RF含量.结果胶乳凝集法检测IgM-RF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9.7%,77.1%;ELISA方法检测IgM-RF、IgA-RF、IgG-RF对RA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7%,87.7%;72.0%,89.5%,37.2%,91.2%.结论 ELISA检测RF各亚型对RA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胶乳凝集法,建议用其取代胶乳凝集法检测类风湿因子,并增设高特异性指标如抗CCP的检测,从而提高对RA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石姜;王毅;程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根据我国对孕产妇死亡率的调查和监测,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也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失血使产妇抵抗力降低,成为产褥感染诱因,失血导致休克未及时抢救可危及产妇生命.因此,产后出血仍然是产科防治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我院82例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莲芬;沈亚芳;朱国凤;姜雅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这种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素质,而人才素质的培养是依赖于成功的教育.教育的方式具有多种形式,通常所说的传统教育是基础教育,继续教育则属于终身教育.而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掌握现代化医学知识和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的系统工程.
作者:黄志;徐酉华;陈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瓣膜病合并快速心室反应性AF的CHF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和血液动力学影响. 方法 NYHA心功能Ⅲ或Ⅳ级、心胸比例<65%、AF心室率>100次/min的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根据瓣膜病变和血压情况分别给与利尿剂、ACEI、洋地黄等一般治疗,治疗组给与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住院和6个月时的临床和血液动力学参数. 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24h的心室率显著下降,出院时LVEF和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6个月时联合终点患者明显下降,LVEF、NYHA和左心房内径明显改善;近期和远期心功能改善可能与心率减慢、左心房缩小密切相关. 结论比索洛尔不但能迅速缓解瓣膜病合并快速心室反应性AF的CHF的症状,而且能显著改善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血液动力学指标.
作者:席瑞霞;舒茂琴;张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腹膜透析是救治CRF患者主要的方法之一.目前临床治疗CRF患者行腹膜透析插管仍以手术置管方式为主.成功的腹膜透析置管术是减少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保证腹膜透析顺利进行不可忽视的重要困素,所以了解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方法、过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我院从1988年以来经采用CAPD治疗CRF患者279例,因各种原因行再次CAPD置管术的患者37例,手术共置管316例次.
作者:阎晋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预后因素.方法术后3个月,113例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F组)和预后不良组(non-F组),对其术前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F组的年龄低于 non-F组(P<0.05); 前者 GCS评分高于后者(P<0.01);瞳孔光反射阳性率和中脑周围池开放率高于后者(P<0.05),而伴随的脑挫伤、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P<0.05)及中线移位程度(P<0.01)低于后者.结论年龄,GCS评分、瞳孔对光反射和中脑周围池形态、中线移位程度及伴随颅内损伤的复杂、严重程度与ASDH病人预后有关,而瞳孔变化和CT影像学所提示的征象是反映ASDH病人预后的为重要的因素.
作者:张剑平;赵玉祥;阮琳;柳中悦;谢国海;沈益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如果有充血性心衰和严重心律失常,预后很差,充血性心衰50%死亡原因是心动过速,心律失常所致死亡在临床上很常见,可能占心脏性死亡的一半.CAST研究结果表明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增加死亡率,Ⅳ类药物因其负性肌力作用对心衰不利,Ⅱ类药物禁忌症太多,且易诱发心力衰竭.笔者选择了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来治疗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严重心律失常68例,观察有效率与基础心脏病、心律失常类型及病程的关系.
作者:李国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为了探讨职业接触三硝基甲苯作业人员眼睛晶状体白内障发病情况,探讨其白内障的晋期规律.方法本文对某厂不同工种职业接触三硝基甲苯作业人员眼睛晶状体白内障发病情况分析以及对有动态资料的观察对象和三硝基甲苯白内障的晋期年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察对象发生工龄为9.88年,Ⅰ期白内障的发病工龄14.90年,观察对象晋期Ⅰ期年限为5.59年和Ⅰ期晋期Ⅱ期年限为4.03年.结论本文资料表明,<职业性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诊断标准>GBZ45-2002中,观察对象和白内障患者每年复查1次的规定是适宜的.
作者:汤强;蒋学明;翁航音;陈德芳;马勇;赵学敏;刘艳;孙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妇科急症中的宫外孕、卵巢囊肿扭转或囊肿破裂形成盆腔腹膜炎以及弥漫性腹膜炎,有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急性胃肠炎症状.病人往往到内科就诊,易出现误诊.自1993年1月~2002年12月到内科就诊的以急性胃肠炎为表现的妇科急症病人有15例,均转妇科治疗,占该科同期妇科急腹症病人的 1.25%、同期妇科住院病人的0.28%.我们对误诊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宫外孕误诊3例;卵巢囊肿扭转误诊8例;囊肿破裂4例,目的在于增强内科医生对妇科急腹症诊治的认识.
作者:罗玉明;李永文;蔡世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变化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VSMC,采用[γ-32P]-ATP掺入法、改良Boyden′s chamber法和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AngⅡ干预前后VSMC胞浆内PTK活性的变化,粘着斑、肌动蛋白纤维丝的动态组装变化以及迁移能力的变化,探讨AT1R拮抗剂、AT2R拮抗剂以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上述观测指标的影响.结果 (1)AngⅡ可以剂量依赖性诱导VSMC内胞浆PTK激活;(2)AngⅡ刺激后,VSMC粘着斑表达增强,肌动蛋白丝数量明显增加,纵向平行排列;(3)AngⅡ刺激后VSMC发生迁移;(4)AT1R拮抗剂CV-11974可显著抑制上述生物学效应,AT2R拮抗剂PD123319对此无明显的作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可显著但不能完全抑制上述生物学效应.结论 AngⅡ通过AT1R介导调节VSMC内粘着斑和肌动蛋白丝动态组装,进而改变VSMC的迁移能力;酪氨酸激酶的激活参与AngⅡ介导的VSMC迁移的信号转导调控;由于完全抑制PTK活性尚不能完全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跨膜迁移,因此VSMCs迁移的调控可能还有其他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参与.
作者:景涛;何国祥;吴昊;刘建平;王耿;冉擘力;王海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对135例ACS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对其病变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ACS患者病变血管数量为无显著病变为4例,单支病变57例,双支病变44例,三支病变30例;所累及的血管分别为:左主干(LM)3例,左前降支(LAD)101例,回旋支(LCX)54例,右冠状动脉(RA)74例;病变形态特征为:A型病变53例,B型病变101例,C型病变32例,完全闭塞型病变为49例;病变狭窄程度为:轻度狭窄44例,中度狭窄72例,重度狭窄81例,完全闭塞型病变为49例.结论冠状动脉造影目前是评价冠脉病变的好方法.
作者:齐峰;杨丽霞;王先梅;郭传明;石燕昆;王燕;李丽俐;任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间接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效价>1∶80,确诊为MP感染的117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117例患儿均有呼吸道表现,61例患儿有肺外脏器受累,其中血液系统36.75%,消化系统29.06%,泌尿系统23.08%.(2)全部病例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4d左右好转.结论提示MP感染临床特征及胸部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且易有肺外脏器受累,对于治疗不理想及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警惕MP感染的可能,及早进行MP-IgM检测以确诊,对因治疗.
作者:方晓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的调脂作用.方法将高脂血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服药前及服药后4、8周测定血脂. 结果 (1) 服药4周后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作用相似.(2)服药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Lp(a)水平降低了29.3%,辛伐他汀组Lp(a)水平降低了20.26%.(3)服药8周后Lp(a)水平进一步下降,与治疗前相比,阿托伐他汀组Lp(a)水平下降了34.79%,辛伐他汀组下降了23.54%,其他指标与4周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TC、LDL-C及TG,并且其作用与辛伐他汀相似,在降低Lp(a)上,阿托伐他汀优于辛伐他汀.
作者:傅春江;王旭开;杨成明;石伟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Foley导尿管损伤男性尿道的处理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从1999年10月~2002年10月本院27例Foley尿管致尿道损伤的男性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中2例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2例行耻上膀胱穿刺造瘘术,23例重新安置Foley导管并行止血、抗感染治疗后,恢复伤前排尿状态.结论 Foley导尿管致男性尿道损伤以后尿道多见,处理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此类损伤预防至关重要.
作者:吴川革;郑祥奇;王陆希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