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糖尿病肾病

卓文磊;张璟

关键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糖尿病肾病, 肾纤维化
摘要: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促进成纤维细胞活化以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产生、积聚等功能.CTGF参与了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rthy,DN)发生发展的诸多环节.本文就CTGF的家族成员、结构、特性及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55例嗜铬细胞瘤临床分析

    目的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治进行临床评价和探讨.方法对55例住院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5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良性54例,恶性1例,嗜铬细胞瘤体位于肾上腺者47例(髓质增生2例),异位嗜铬细胞瘤8例.临床均有高血压,其中阵发性高血压35例(63.6%),持续性高血压20例(36.4%),多数病人诉头痛、头晕.51例行尿VMA检查,异常47例(92.1%).B超检查55例,阳性48例(87.3%);CT检查42例,阳性37例(88.1%).3例术后复发,1例经剖腹探查证实原手术区为术后炎症粘连,未见原位生长的嗜铬细胞瘤.结论头昏、头痛是常见症状;高血压是常见体征;24h尿VMA检查是儿茶酚胺症定性诊断的常用指标,B超、CT检查为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手术切除为根本治疗方法.

    作者:赵晓辉;李隆贵;何作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58例的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0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手术或非手术及其它综合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58例.结果 GCS 3~8分患者死亡率为25.9%,GCS 3~5分患者死亡率为54.2%.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与伤后GCS评分密切相关.及时适当的治疗可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

    作者:蔡洪;陈忠;刘谊;杨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肥大细胞与肾纤维化

    近年发现,肥大细胞除了以往我们所熟知的参与过敏反应外,还参与许多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譬如慢性炎症、血管增生、组织重建、进行性纤维化等.因此,有必要对肥大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作用重新认识.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外关于肥大细胞,尤其是肥大细胞与肾组织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代红;袁发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输卵管结扎术后2次宫外孕1例报道

    患者,女,39岁,G5P2.因停经48d,不规律性左下腹疼痛5d于2002年11月18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15岁(5~6)/(30)d,2002年10月1日,5d前突觉左下腹剧烈疼痛,自服去痛片后缓解.5d来疼痛不规律性反复发作,无腹泻,无恶心、呕吐,无阴道流血.

    作者:蔡晓红;马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选择性颅骨钻孔置管持续负压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

    我院自1995年3月~2003年6月对硬膜外血肿施行选择性颅骨钻孔置管持续负压引流的治疗方法,共治疗230例,均取得良好效果,该手术方法简单,效果可靠,对病人创伤小、费用低,节约了医疗资源,因此我们认为对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硬膜外血肿可选择性施行颅骨钻孔置管持续负压引流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忠;王晓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缝线与未缝线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观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植入硬性人工晶体的角膜缘隧道切口,缝线与未缝线对术后手术源性散光及裸眼视力的影响.方法两组246例患者251只眼,其中缝线组128例(130只眼)术毕切口垂直缝合1针,未缝线组118例(121只眼),分别检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曲率和裸眼视力.结果缝线组术后1周手术源性角膜散光(0.81±0.62),裸眼视力≥1.0者35.4%,术后1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0.52±0.44),裸眼视力≥1.0 者52.3%,术后3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0.38±0.38),裸眼视力≥1.0 者 68.5%;未缝线组术后1周手术源性角膜散光(2.04±1.49),裸眼视力≥1.0 者15.7%,术后1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1.68±0.94),裸眼视力≥1.0 者22.3%,术后3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1.37±0.58),裸眼视力≥1.0 者25.6%.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和视力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缝线组术后切口关闭严密,反应较轻,视力恢复快且手术源性散光小,值得推广.

    作者:汪红;李马号;阚秋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抗凝剂对测定蛋白质影响的探讨

    了解用血浆测定血液中蛋白含量与用血清做标本测定血液中总蛋白含量二者之间有否区别,其结果有否差异.我们通过对116例患者标本同时平行测定血浆、血清的总蛋白质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得知,其采用血清为标本测定总蛋白质含量比用血浆做标本,测定血液中总蛋白质含量要明显偏低,约低3~5g/L,究其原因,是因为血浆中含纤维蛋白原所致.

    作者:郭新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塞急性期患者50例,分为疏血通治疗组和血塞通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4项的检测.结果疏血通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有所降低,且未发现有出血倾向.结论疏血通有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治疗脑梗塞疗效优于血塞通.

    作者:周竹娟;郑健;戴光明;帅杰;李黔宁;王东武;刘建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缺氧/复氧诱导培养人肥大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缺氧/复氧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肥大心肌细胞模型并观察凋亡情况.方法用0.2%胰蛋白酶 (trypsin) 和 0.1%胶原酶(collagenase)进行消化,用差速粘附贴壁法、Brdu加入和人为破坏成纤维细胞法纯化心肌细胞,用IMDM ( Iscove′s改良的Dulbecco′s medium ) 培养基培养,4~6d后将体外培养的人肥大心肌细胞置于92%氮气及5%二氧化碳孵箱中,6、12、24、48h缺氧后再恢复正常条件培养4h,造成缺氧/复氧损伤所致细胞凋亡模型,分别用倒置显微镜、电镜、TUNEL法技术检测凋亡发生的情况.结果心肌细胞经历缺氧/复氧损伤后,倒置显微镜、电镜、TUNEL染色均观察到凋亡阳性细胞.TUNEL法定量检测,心肌细胞缺氧培养6、12、24、48h后复氧4h,其凋亡率分别为:(4.5±1.5)%、(10.1±2.0)%、(17.3±2.3)%和(18.4±1.9)%. 结论缺氧/复氧一定时间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肥大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细胞凋亡率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作者:杨胜利;何作云;冯兵;王慧春;肖颖彬;张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21例临床分析

    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近年不断上升,已成为妇产科常见病之一.随着各种辅助诊断技术包括B超、HCG测定、腹腔镜等的广泛使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许多未破裂的异位妊娠得以诊断,从而使传统的急症手术治疗转变为破裂前的非手术治疗.本文对我院自1998年1月~2001年11月收治的21例异位妊娠(均为输卵管妊娠)未破裂型予氨甲喋呤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保宁;刁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三硝基甲苯白内障晋期年限探讨

    目的为了探讨职业接触三硝基甲苯作业人员眼睛晶状体白内障发病情况,探讨其白内障的晋期规律.方法本文对某厂不同工种职业接触三硝基甲苯作业人员眼睛晶状体白内障发病情况分析以及对有动态资料的观察对象和三硝基甲苯白内障的晋期年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察对象发生工龄为9.88年,Ⅰ期白内障的发病工龄14.90年,观察对象晋期Ⅰ期年限为5.59年和Ⅰ期晋期Ⅱ期年限为4.03年.结论本文资料表明,<职业性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诊断标准>GBZ45-2002中,观察对象和白内障患者每年复查1次的规定是适宜的.

    作者:汤强;蒋学明;翁航音;陈德芳;马勇;赵学敏;刘艳;孙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黄治疗伴高胆红素血症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大黄对伴高胆红素血症病毒性肝炎消退黄疸的作用.方法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65例,其血清总胆红素(TBIL)均在210~565μmol/L,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常规保肝、退黄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33例,除综合治疗外,给予大黄6~10g/d,分1~2次口服,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并评价大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TBIL、ALT、PT等指标均显著下降,白蛋白明显回升.治疗后两组比较,大黄治疗组的TBIL平均下降幅度为252.5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7.16μmol/L(P<0.01).经过疗效评价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例数(率)为30例(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例(65.6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黄具有显著消退黄疸的作用.

    作者:许正锯;黄以群;王崇国;李树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微粒化非诺贝特(商品名:力平之)的调脂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4例患者经历2周洗脱期后,给予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1~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 结果治疗后Tc、TG明显下降(P<0.001),HDL-c明显上升(P<0.001)(HDL-c平均上升幅度2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LDL-C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微粒化非诺贝特服用方便,每天一次口服200mg,副作用轻微,大多数患者耐受性好.升HDL-c明显,有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邓国兰;陈运贞;牟李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216例血清胆酸及胆红素水平与胎儿预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血清胆酸及胆红素水平与胎儿预后的关系.方法以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3年7月共216例ICP病例.结果血清胆酸值明显升高者,羊水污染率、早产率、胎儿窘迫率均较显著升高;血清胆红素增高者即ICP伴黄疸者,羊水污染率、早产率、胎儿窘迫率也显著升高.结论根据ICP孕妇血清胆酸及胆红素水平能真实地反应和预测其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可能性,尽早诊断治疗,病情未能控制的需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作者:林奕;孙文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肺底积液的B超诊断价值

    目的提高肺底积液的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采用麦迪逊型超声诊断仪,不同体位、不同切面观察肺底无回声区.结果 24例X线不能确定的肺底积液,B超均探查发现不同程度的肺底积液,其中单侧性21例,双侧性3例,流动型19例,包裹型5例,合并其它部位包裹性积液3例,合并叶间积液及心包积液2例,发现胸膜增厚15例,胸膜多发性肿块2例.结论 B超和X线检查联合应用,取长补短,可提高肺底积液的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

    作者:刘富良;刘世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一个自然村农民的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流行病学调查

    近年,鼾症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已受到临床的重视,国内外也已有一些人群的调查报告,但对于农民中的流行病学调查材料尚少.我们于2000年参加全国的结核病流调时,也对部分农民做了有关睡眠呼吸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将一个自然村的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李红兵;张雪漫;王廷杰;杨如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糖尿病性颅神经病变14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糖尿病并发颅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4例糖尿病并发颅神经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中单动眼神经麻痹6例,占42.8%,面神经麻痹4例,占28.5%,听神经麻痹1例,占7.1%,多颅神经麻痹3例,占21.4%,其中有2例为双侧受累,占14.2%.入院时空腹血糖均大于7.0mmol/L,说明本病的发生与血糖控制不良有关.治疗上积极降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结论加强对糖尿病并发颅神经病变的重视.对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满意地控制血糖,以预防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以颅神经病变为首发的患者应常规查血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使颅神经病变尽早得以恢复.

    作者:周泽华;汪志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近年来,随着组织局部RAS的发现和对其深入研究,证实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为组织局部重要的生物活性介质,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且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以及继发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进而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于世勇;黄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β-受体阻滞剂对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肌浆网钙泵活性的影响

    目的从细胞内钙调节和细胞凋亡角度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复制心力衰竭的大鼠模型,对照观察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和α1-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干预心衰对左室心肌细胞凋亡率和肌浆网钙泵(SERCA2a)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C组)相比,心衰组(F组)SERCA2a活性显著降低(P<0.01),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特拉唑嗪组(T组)心肌细胞凋亡率、SERCA2a活性与F组无显著差异(P>0.05);美托洛尔剂量依赖地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SERCA2a活性.SERCA2a活性与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负相关(r=-0.82,P<0.001),与+dp/dtamax、-dp/dtmax显著正相关(r=0.68、0.654,P<0.001).结论 SERCA2a活性异常,可能参与心力衰竭心肌细胞凋亡的调节.增加SERCA2a活性,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可能是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耿召华;李隆贵;吴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中药增效剂配合30%冰醋酸治疗甲真菌病8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增效剂配合30%冰醋酸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方法 30%冰醋酸外擦每日2次,黄芪、白术、五味子各10g水煎服200ml,每日1剂,分2次口服.结果治愈率46.34%,显效32.92%,总有效率79.26%,无效20.73%.结论该方法原料易得,价格低廉,疗效肯定,有较好的实用性,适合广大低收入阶层的劳动者,他们是甲真菌病的高发人群.

    作者:魏武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