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缝线与未缝线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观察

汪红;李马号;阚秋霞

关键词:缝线, 未缝线, 超声乳化, 散光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植入硬性人工晶体的角膜缘隧道切口,缝线与未缝线对术后手术源性散光及裸眼视力的影响.方法两组246例患者251只眼,其中缝线组128例(130只眼)术毕切口垂直缝合1针,未缝线组118例(121只眼),分别检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曲率和裸眼视力.结果缝线组术后1周手术源性角膜散光(0.81±0.62),裸眼视力≥1.0者35.4%,术后1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0.52±0.44),裸眼视力≥1.0 者52.3%,术后3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0.38±0.38),裸眼视力≥1.0 者 68.5%;未缝线组术后1周手术源性角膜散光(2.04±1.49),裸眼视力≥1.0 者15.7%,术后1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1.68±0.94),裸眼视力≥1.0 者22.3%,术后3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1.37±0.58),裸眼视力≥1.0 者25.6%.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和视力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缝线组术后切口关闭严密,反应较轻,视力恢复快且手术源性散光小,值得推广.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比索洛尔对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所致的慢性心衰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瓣膜病合并快速心室反应性AF的CHF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和血液动力学影响. 方法 NYHA心功能Ⅲ或Ⅳ级、心胸比例<65%、AF心室率>100次/min的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根据瓣膜病变和血压情况分别给与利尿剂、ACEI、洋地黄等一般治疗,治疗组给与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住院和6个月时的临床和血液动力学参数. 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24h的心室率显著下降,出院时LVEF和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6个月时联合终点患者明显下降,LVEF、NYHA和左心房内径明显改善;近期和远期心功能改善可能与心率减慢、左心房缩小密切相关. 结论比索洛尔不但能迅速缓解瓣膜病合并快速心室反应性AF的CHF的症状,而且能显著改善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血液动力学指标.

    作者:席瑞霞;舒茂琴;张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68例近期疗效观察

    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如果有充血性心衰和严重心律失常,预后很差,充血性心衰50%死亡原因是心动过速,心律失常所致死亡在临床上很常见,可能占心脏性死亡的一半.CAST研究结果表明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增加死亡率,Ⅳ类药物因其负性肌力作用对心衰不利,Ⅱ类药物禁忌症太多,且易诱发心力衰竭.笔者选择了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来治疗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严重心律失常68例,观察有效率与基础心脏病、心律失常类型及病程的关系.

    作者:李国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316例次CRF患者腹膜透析置管术体会

    腹膜透析是救治CRF患者主要的方法之一.目前临床治疗CRF患者行腹膜透析插管仍以手术置管方式为主.成功的腹膜透析置管术是减少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保证腹膜透析顺利进行不可忽视的重要困素,所以了解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方法、过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我院从1988年以来经采用CAPD治疗CRF患者279例,因各种原因行再次CAPD置管术的患者37例,手术共置管316例次.

    作者:阎晋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8例霍乱病人的护理体会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主要是患者的排泄物污染引起传播病,重型患者均出现剧烈吐泻米泔水样物、严重脱水、肌肉痉挛、虚脱等.因此及时大量补液,纠正脱水,防止循环衰竭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科自1995~2002年共收治霍乱患者18例,经及时抢救,全部治愈.现将治疗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长英;陈霞;明春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肺底积液的B超诊断价值

    目的提高肺底积液的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采用麦迪逊型超声诊断仪,不同体位、不同切面观察肺底无回声区.结果 24例X线不能确定的肺底积液,B超均探查发现不同程度的肺底积液,其中单侧性21例,双侧性3例,流动型19例,包裹型5例,合并其它部位包裹性积液3例,合并叶间积液及心包积液2例,发现胸膜增厚15例,胸膜多发性肿块2例.结论 B超和X线检查联合应用,取长补短,可提高肺底积液的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

    作者:刘富良;刘世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参数的关系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心力衰竭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特异性放免法测定各级心功患者(NYHA Classification)血浆ET-1水平,并观察与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参数的关系.结果随心功能恶化,血浆ET-1水平呈上升趋势.各级心功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经抗心衰药物综合治疗后,内皮素-1水平降低(P<0.01).ET-1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ΔD%)呈负相关;与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呈正相关.结论内皮素-1在心力衰竭的进展中,其血中浓度与心衰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监测心衰程度.

    作者:肖骅;覃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利用乒乓球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18例临床分析

    1986年以来,我院利用乒乓球,通过阴道行膀胱内悬吊,进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18例临床证实,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永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1例

    患者,女,新生儿,系第2胎第2产,其母孕期体健,因1年前有剖宫产史,故患儿足月时行剖宫产.出生时即全身青紫,重度窒息,阿氏评分为1min 3分,5min 2分,10min 3分.经气管插管等抢救后30min自主呼吸恢复,予纳络酮、碳酸氢钠等药物治疗后,于生后4h转入儿科病房.查体:反应弱,周身苍白,面部紫绀,呼吸35次/min,伴有双吸气5~6次/min.双肺闻及肠鸣音,心率130次/min,心音有力,腹部较小稍凹,可见反常呼吸,四肢肌张力低下.胸片示纵隔向左侧移位,右胸内未见肺纹理,可见充气肠管阴影,右横膈阴影消失,余(-).提示右侧膈疝.家长放弃治疗,持续头罩吸氧下,于生后24h夭亡.

    作者:杨淑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羟基喜树碱与丝裂霉素C、BCG膀胱灌注的疗效比较

    目的寻找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对 79例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分别使用羟基喜树碱、丝裂霉素 C及BCG 进行预防灌注,并做随访和疗效比较.结果应用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化疗的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丝裂霉素C及BCG 组(P<0.01),且副作用小.结论羟基喜树碱与丝裂霉素C 、BCG 均可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机率,其中以羟基喜树碱较为有效、安全.

    作者:王刚;龚晋迁;周宗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55例嗜铬细胞瘤临床分析

    目的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治进行临床评价和探讨.方法对55例住院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5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良性54例,恶性1例,嗜铬细胞瘤体位于肾上腺者47例(髓质增生2例),异位嗜铬细胞瘤8例.临床均有高血压,其中阵发性高血压35例(63.6%),持续性高血压20例(36.4%),多数病人诉头痛、头晕.51例行尿VMA检查,异常47例(92.1%).B超检查55例,阳性48例(87.3%);CT检查42例,阳性37例(88.1%).3例术后复发,1例经剖腹探查证实原手术区为术后炎症粘连,未见原位生长的嗜铬细胞瘤.结论头昏、头痛是常见症状;高血压是常见体征;24h尿VMA检查是儿茶酚胺症定性诊断的常用指标,B超、CT检查为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手术切除为根本治疗方法.

    作者:赵晓辉;李隆贵;何作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笑气在早孕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笑气(N2O)在早孕人工流产术中扩张宫颈及吸宫过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因早期宫内妊娠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8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即笑气吸入组40例;B组即对照组40例,在手术操作过程中,A组吸入含50%笑气(N2O)与50%氧气的混合气体;对照组不给予任何镇痛药物.观察两组疼痛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80%人流者无明显疼痛,反应轻微腰骶部胀,合作好;10%人流者疼痛明显减轻,能合作.3.8%出现轻至中度人流综合征,无重度人流综合征发生.B组80%出现一般疼痛;20%出现重度疼痛,不能合作.50%出现轻到中度人流综合征,10%出现重度人流综合征.A组与B组比较两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笑气用于早孕人工流产有确切的镇痛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低,且使用方便,可予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肝血管瘤破入胆道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

    患者,男,48岁.因便血、发热7d于2002年11月25日入院.无明显诱因解水样血便,混暗红色血块,1~2次/d,约700ml/次,在孟加拉国Combined Military Hospital经抑酸、输血等治疗无缓解而入我院.15年前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出血在重医大附一院行胃次全切除术.

    作者:付祥胜;李孝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598例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内镜室1995年12月~2001年12月所行胃镜检查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598例,其中131例为急诊胃镜检查.结果 48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中,发现病因122例,诊断阳性率93.1%;发病后3~7d内检查400例,发现病因341例,诊断阳性率85.2%;7d后检查67例,发现病因30例,其诊断阳性率仅44.8%.结论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胃镜检查对及时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病情允许,越早检查诊断的阳性率越高.

    作者:吴荣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8例小肠瘘的肠外营养治疗分析

    目的对1996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肠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小肠瘘临床治疗的经验,重点分析肠外营养在肠瘘治疗整个病程的疗效.方法回顾1996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肠瘘病人,其中明确诊断为小肠瘘并完成完整治疗计划方案的病人28例,病人中男17例,女11例,平均43.5岁.结果 17例腹部手术后小肠瘘,其中肠道恶性肿瘤术后12例,其它手术后肠瘘5例;肠结核病人小肠穿孔伴急性腹膜炎5例;腹部损伤行急症手术后6例.入院时平均血红蛋白浓度(79.2±14.7)g/L;平均白蛋白水平(32.5±11.2)g/L;平均钾离子水平(2.76±0.45)mmol/L;平均单独应用静脉营养时间为22d,每日补充非蛋白质热量104kJ*kg-1*d-1);蛋白质为1.5*kg-1*d-1;同时补充足量的水分及适量钠、氯、钙、镁、有机磷、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素.TNP治疗后血红蛋白浓度(97.1±18.4)g/L;平均白蛋白水平(45.3±7.8)g/L;平均钾离子水平(4.06±0.50)mmol/L;7例瘘口自行闭合;13例行手术闭合瘘口;5例带腹腔引流管出院行恢复性治疗.结论肠瘘患者经早期强大抑制腺体分泌结合良好肠外营养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瘘口趋向于自愈或缩小,为根治性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作者:张超;蔡志民;余佩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患者血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变化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患者血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变化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对54例高血压[32例高血压胰岛素抵抗(IR),22例高血压非IR]和32例正常人,进行空腹胰岛素、血糖、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测定.结果 (1)高血压病人中59.3%存在IR.(2)高血压IR组病人血ET、ET/NO比值显著高于非IR组和正常人组;高血压病非IR组显著高于正常人组.(3)高血压IR组和非IR组血NO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组,而高血压IR组和高血压非IR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上述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血ET、ET/NO比值升高,NO降低是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IR具有刺激ET分泌的作用而不能使NO相应增加.在IR状态下,高血压动脉血管对ET具有显著的耐受性.

    作者:田杰;杜小兵;范忠才;陈晓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布加氏综合征合并乙肝1例

    患者,男,36岁,已婚,农民,因腹胀1周入院.入院前1周无诱因感上腹饱胀不适,纳差,尿少,无潮热、盗汗、腹痛、皮肤黄染、出血等,入院前2d,出现双下肢水肿,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入院时查体:消瘦、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腹丰满、软,未见腹壁静脉怒张,肝位于肋下4cm,边缘钝、质韧、无触痛,脾肋下6cm,质中,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中度水肿.

    作者:姚洁;刘星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迎接挑战加速发展继续医学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这种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素质,而人才素质的培养是依赖于成功的教育.教育的方式具有多种形式,通常所说的传统教育是基础教育,继续教育则属于终身教育.而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掌握现代化医学知识和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的系统工程.

    作者:黄志;徐酉华;陈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216例血清胆酸及胆红素水平与胎儿预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血清胆酸及胆红素水平与胎儿预后的关系.方法以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3年7月共216例ICP病例.结果血清胆酸值明显升高者,羊水污染率、早产率、胎儿窘迫率均较显著升高;血清胆红素增高者即ICP伴黄疸者,羊水污染率、早产率、胎儿窘迫率也显著升高.结论根据ICP孕妇血清胆酸及胆红素水平能真实地反应和预测其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可能性,尽早诊断治疗,病情未能控制的需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作者:林奕;孙文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国内较少,为此,我们通过AMI患者红细胞C3b受体活性的检测,初步观察AMI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倪军;赵京生;吕德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Foley导尿管损伤男性尿道的处理及预防

    目的探讨Foley导尿管损伤男性尿道的处理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从1999年10月~2002年10月本院27例Foley尿管致尿道损伤的男性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中2例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2例行耻上膀胱穿刺造瘘术,23例重新安置Foley导管并行止血、抗感染治疗后,恢复伤前排尿状态.结论 Foley导尿管致男性尿道损伤以后尿道多见,处理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此类损伤预防至关重要.

    作者:吴川革;郑祥奇;王陆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