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羟基喜树碱与丝裂霉素C、BCG膀胱灌注的疗效比较

王刚;龚晋迁;周宗兴

关键词:膀胱癌, 术后复发, 膀胱灌注
摘要:目的寻找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对 79例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分别使用羟基喜树碱、丝裂霉素 C及BCG 进行预防灌注,并做随访和疗效比较.结果应用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化疗的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丝裂霉素C及BCG 组(P<0.01),且副作用小.结论羟基喜树碱与丝裂霉素C 、BCG 均可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机率,其中以羟基喜树碱较为有效、安全.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肥大细胞与肾纤维化

    近年发现,肥大细胞除了以往我们所熟知的参与过敏反应外,还参与许多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譬如慢性炎症、血管增生、组织重建、进行性纤维化等.因此,有必要对肥大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作用重新认识.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外关于肥大细胞,尤其是肥大细胞与肾组织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代红;袁发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输卵管结扎术后2次宫外孕1例报道

    患者,女,39岁,G5P2.因停经48d,不规律性左下腹疼痛5d于2002年11月18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15岁(5~6)/(30)d,2002年10月1日,5d前突觉左下腹剧烈疼痛,自服去痛片后缓解.5d来疼痛不规律性反复发作,无腹泻,无恶心、呕吐,无阴道流血.

    作者:蔡晓红;马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的调脂作用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的调脂作用.方法将高脂血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服药前及服药后4、8周测定血脂. 结果 (1) 服药4周后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作用相似.(2)服药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Lp(a)水平降低了29.3%,辛伐他汀组Lp(a)水平降低了20.26%.(3)服药8周后Lp(a)水平进一步下降,与治疗前相比,阿托伐他汀组Lp(a)水平下降了34.79%,辛伐他汀组下降了23.54%,其他指标与4周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TC、LDL-C及TG,并且其作用与辛伐他汀相似,在降低Lp(a)上,阿托伐他汀优于辛伐他汀.

    作者:傅春江;王旭开;杨成明;石伟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黄治疗伴高胆红素血症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大黄对伴高胆红素血症病毒性肝炎消退黄疸的作用.方法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65例,其血清总胆红素(TBIL)均在210~565μmol/L,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常规保肝、退黄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33例,除综合治疗外,给予大黄6~10g/d,分1~2次口服,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并评价大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TBIL、ALT、PT等指标均显著下降,白蛋白明显回升.治疗后两组比较,大黄治疗组的TBIL平均下降幅度为252.5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7.16μmol/L(P<0.01).经过疗效评价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例数(率)为30例(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例(65.6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黄具有显著消退黄疸的作用.

    作者:许正锯;黄以群;王崇国;李树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肌供血不足误诊为神经性呕吐1例

    患者,男,15岁,因反复呕吐于2000年9月11日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呕吐胃内容物及胆汁,每日发作5~10次,每次持续10min~1h,非喷射性,不伴腹痛、泛酸、发热等不适,曾至3家医院行全消化道钡餐、胃镜、腹部B超、头颅CT,均未见异常,未行心电图,均诊为神经性呕吐,给予胃复安和654-2肌注均无改善,且进行性加重3d,遂至我院门诊.

    作者:熊文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立体定向多靶点毁损术治疗顽固性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状态1例

    患者,女,30岁,因行为异常7年,反复乱想2年入院.入院前曾在多家精神医院住院治疗,效果不佳.查体:行为乱,反复想或做某事,有强迫思维和强迫动作,情感平淡.BPRS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53分,有病感.魏氏智力测验IQ:75.结合CCMD-3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状态诊断明确.

    作者:吴南;崔高宇;吴国材;陈志;冯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24例内科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我院自1992~2002年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SAP)24例内科治疗疗效.方法所有病人予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抑酶、对症、支持等治疗,其中腹腔灌洗2例、血液透析1例治疗.结果全组总死亡率29.17%.死亡主要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腹腔灌洗2例、血液透析1例病人,迅速改善中毒症状,恢复神志,均痊愈出院.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死亡率高.除常规内科治疗外, 腹腔灌洗、血液透析可以明显改善中毒症状,对ARDS、肾衰、胰性脑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可阻止病情发展、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作者:杨勇致;邓勇;彭罗民;郭昌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自然周期和使用药物控制性超排卵后进行人工授精的妊娠率比较

    人工授精是通过非性交方式将精液注入女性生殖道内,使不育夫妇受孕.早的人工授精在1790年在治疗尿道下裂的患者中获得成功.其适应症为丈夫精液正常但有难以矫正的性交障碍,如真性阳瘘、尿道下裂、阴茎屈曲畸形、阴道或阴道口畸形、狭窄、痉挛以及严重早泄等,以致精子不能正常上行达宫颈管内或当精液不液化时,可用机械方式或用药物处理后进行人工授精;以及丈夫无精症,女方检查生殖道通畅,排卵功能正常.根据受精方式不同,将人工授精分为阴道内人工授精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目前多采用新鲜精液的宫腔内人工授精,其成功率在17%左右.宫腔内人工授精结合控制性超排卵,精液处理以及授精技术改善,其妊娠率会不断提高.

    作者:周丽;梁碧秀;周晓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糖尿病性颅神经病变14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糖尿病并发颅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4例糖尿病并发颅神经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中单动眼神经麻痹6例,占42.8%,面神经麻痹4例,占28.5%,听神经麻痹1例,占7.1%,多颅神经麻痹3例,占21.4%,其中有2例为双侧受累,占14.2%.入院时空腹血糖均大于7.0mmol/L,说明本病的发生与血糖控制不良有关.治疗上积极降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结论加强对糖尿病并发颅神经病变的重视.对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满意地控制血糖,以预防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以颅神经病变为首发的患者应常规查血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使颅神经病变尽早得以恢复.

    作者:周泽华;汪志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肝血管瘤破入胆道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

    患者,男,48岁.因便血、发热7d于2002年11月25日入院.无明显诱因解水样血便,混暗红色血块,1~2次/d,约700ml/次,在孟加拉国Combined Military Hospital经抑酸、输血等治疗无缓解而入我院.15年前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出血在重医大附一院行胃次全切除术.

    作者:付祥胜;李孝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00例分娩时抱膝仰卧位的效果观察

    我院对分娩初产妇100例实施体位管理.传统的分娩体位取膀胱截石位,现改为分娩时取抱膝仰卧位,可缩短产程,降低手术产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等,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玲亚;俞明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塞急性期患者50例,分为疏血通治疗组和血塞通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4项的检测.结果疏血通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有所降低,且未发现有出血倾向.结论疏血通有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治疗脑梗塞疗效优于血塞通.

    作者:周竹娟;郑健;戴光明;帅杰;李黔宁;王东武;刘建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316例次CRF患者腹膜透析置管术体会

    腹膜透析是救治CRF患者主要的方法之一.目前临床治疗CRF患者行腹膜透析插管仍以手术置管方式为主.成功的腹膜透析置管术是减少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保证腹膜透析顺利进行不可忽视的重要困素,所以了解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方法、过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我院从1988年以来经采用CAPD治疗CRF患者279例,因各种原因行再次CAPD置管术的患者37例,手术共置管316例次.

    作者:阎晋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例

    患者,女,25岁,反复头痛、恶心呕吐24d,视物成双15d入院.在院外按感冒及病毒性脑炎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后查体:神清,克氏征(+),右眼外展不全,双侧视乳头水肿,未见其他阳性体征;头CT未见异常;腰穿提示:压力370mm H2O,细胞数60×106/L,糖、蛋白正常,氯化物112mmol/L,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给予降颅压、二性霉素B静滴及鞘内注射,但患者脑脊液压力无明显下降,在400mm Hg(1mm Hg=0.133kPa)左右,双眼视力逐步下降.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科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顺利,术后继续用二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患者视力好转,外展不全消失.病情好转后院外继续抗真菌治疗3个月.

    作者:杨永平;高伯元;冯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重症肌无力呼吸肌无力1例报道

    患者,男,26岁,因反复双侧眼睑下垂5年,加重伴呼吸困难6h,意识障碍2h入院.患者近5年来,反复发作上眼睑下垂,偶伴四肢乏力,颈部无力不能长时间抬头,同时伴视物有重影及耳鸣,无行走不稳.上述不适晨起时较轻,逐渐加重,休息后减轻.每次发作时均在海口某些医院诊治,服药后缓解,具体病情用药情况不清.本次发病于50d前再次出现上眼睑下垂,四肢无力,30d前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出现吃东西时咀嚼无力,特别是连续咀嚼困难,同时伴讲话时声音含糊不清,吞咽困难.

    作者:刘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产后出血82例临床分析

    根据我国对孕产妇死亡率的调查和监测,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也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失血使产妇抵抗力降低,成为产褥感染诱因,失血导致休克未及时抢救可危及产妇生命.因此,产后出血仍然是产科防治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我院82例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莲芬;沈亚芳;朱国凤;姜雅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笑气在早孕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笑气(N2O)在早孕人工流产术中扩张宫颈及吸宫过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因早期宫内妊娠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8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即笑气吸入组40例;B组即对照组40例,在手术操作过程中,A组吸入含50%笑气(N2O)与50%氧气的混合气体;对照组不给予任何镇痛药物.观察两组疼痛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80%人流者无明显疼痛,反应轻微腰骶部胀,合作好;10%人流者疼痛明显减轻,能合作.3.8%出现轻至中度人流综合征,无重度人流综合征发生.B组80%出现一般疼痛;20%出现重度疼痛,不能合作.50%出现轻到中度人流综合征,10%出现重度人流综合征.A组与B组比较两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笑气用于早孕人工流产有确切的镇痛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低,且使用方便,可予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卡维地洛长期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Carvedilol)治疗国人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NYHA Ⅱ-Ⅳ的住院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起始剂量5mg/d,如能耐受则逐渐滴定到大耐受量,观察其12个月后的疗效,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1)卡维地洛组心衰患者至随访结束后平均卡维地洛用量为(31.35±7.56)mg/d (10~40mg/d),临床疗效好;(2)1例患者不能耐受卡维地洛治疗.结论我国心衰患者对第3代β阻滞剂卡维地洛的疗效好.

    作者:赵晓辉;李隆贵;耿召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1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间接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效价>1∶80,确诊为MP感染的117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117例患儿均有呼吸道表现,61例患儿有肺外脏器受累,其中血液系统36.75%,消化系统29.06%,泌尿系统23.08%.(2)全部病例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4d左右好转.结论提示MP感染临床特征及胸部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且易有肺外脏器受累,对于治疗不理想及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警惕MP感染的可能,及早进行MP-IgM检测以确诊,对因治疗.

    作者:方晓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预后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预后因素.方法术后3个月,113例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F组)和预后不良组(non-F组),对其术前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F组的年龄低于 non-F组(P<0.05); 前者 GCS评分高于后者(P<0.01);瞳孔光反射阳性率和中脑周围池开放率高于后者(P<0.05),而伴随的脑挫伤、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P<0.05)及中线移位程度(P<0.01)低于后者.结论年龄,GCS评分、瞳孔对光反射和中脑周围池形态、中线移位程度及伴随颅内损伤的复杂、严重程度与ASDH病人预后有关,而瞳孔变化和CT影像学所提示的征象是反映ASDH病人预后的为重要的因素.

    作者:张剑平;赵玉祥;阮琳;柳中悦;谢国海;沈益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