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8例小肠瘘的肠外营养治疗分析

张超;蔡志民;余佩武

关键词:小肠瘘, 肠外营养, 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对1996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肠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小肠瘘临床治疗的经验,重点分析肠外营养在肠瘘治疗整个病程的疗效.方法回顾1996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肠瘘病人,其中明确诊断为小肠瘘并完成完整治疗计划方案的病人28例,病人中男17例,女11例,平均43.5岁.结果 17例腹部手术后小肠瘘,其中肠道恶性肿瘤术后12例,其它手术后肠瘘5例;肠结核病人小肠穿孔伴急性腹膜炎5例;腹部损伤行急症手术后6例.入院时平均血红蛋白浓度(79.2±14.7)g/L;平均白蛋白水平(32.5±11.2)g/L;平均钾离子水平(2.76±0.45)mmol/L;平均单独应用静脉营养时间为22d,每日补充非蛋白质热量104kJ*kg-1*d-1);蛋白质为1.5*kg-1*d-1;同时补充足量的水分及适量钠、氯、钙、镁、有机磷、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素.TNP治疗后血红蛋白浓度(97.1±18.4)g/L;平均白蛋白水平(45.3±7.8)g/L;平均钾离子水平(4.06±0.50)mmol/L;7例瘘口自行闭合;13例行手术闭合瘘口;5例带腹腔引流管出院行恢复性治疗.结论肠瘘患者经早期强大抑制腺体分泌结合良好肠外营养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瘘口趋向于自愈或缩小,为根治性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诊断技术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诊断技术,是一名心电图专业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作者根据其多年来的实际经验做一介绍.

    作者:石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598例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内镜室1995年12月~2001年12月所行胃镜检查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598例,其中131例为急诊胃镜检查.结果 48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中,发现病因122例,诊断阳性率93.1%;发病后3~7d内检查400例,发现病因341例,诊断阳性率85.2%;7d后检查67例,发现病因30例,其诊断阳性率仅44.8%.结论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胃镜检查对及时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病情允许,越早检查诊断的阳性率越高.

    作者:吴荣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一针重睑术126例

    重睑术是常见的美容外科手术.方法很多,我们对126例年轻单睑患者行一针法切开重睑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自然,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维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川崎病并发面神经炎1例

    患儿,女,8个月,7.5kg.因确诊川崎病15d,发热咳嗽10d,口角歪斜4d再度入院.半个月前因发热8d,给予青霉素钠及头孢曲松钠静滴5d无效,伴一过性皮疹,双眼结膜充血,唇红、皲裂、可见杨梅舌,手足指趾端发红及硬性肿胀,肛周脱屑.血常规:WBC9.2×109/L,N0.51,L0.41,RBC3.38×1012/L,Hb96g/L,PLT545×109/L,病毒血清Ⅳ号示:呼吸道合胞病毒IgM阳性,在我院住院临床诊断川崎病.给予静脉丙球1g*kg-1*d-1次静滴,同时加用口服肠溶阿斯匹林0.2g tid,潘生丁12.5mg tid.3d后患儿体温降至37.4℃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肠溶阿斯匹林0.2g tid,潘生丁25mg tid,其间出现指趾端脱屑.本次入院前10d(前次出院后2d),患儿体温又升高,波动于38.0~39.7℃之间,呈阵发性发热,尤以下午及夜间明显,在院外曾几次口服退热药物(美林混悬液3.5ml/次)后,体温无明显好转.4d前,患儿出现口角向右歪斜,张口明显,左眼不能闭合.

    作者:苏述平;吴道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迎接挑战加速发展继续医学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这种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素质,而人才素质的培养是依赖于成功的教育.教育的方式具有多种形式,通常所说的传统教育是基础教育,继续教育则属于终身教育.而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掌握现代化医学知识和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的系统工程.

    作者:黄志;徐酉华;陈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44例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国产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同期门诊、病例随机分为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治疗组及头孢塞肟钠治疗对照组,疗效5d,然后将两组治愈率及临床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1.8%;对照组31.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05).临床主要指标恢复日,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主要为轻微皮疹,未做特殊处理自行消退.结论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少,未发现耐药性.

    作者:李海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管损伤后酪氨酸激酶活性变化与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变化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VSMC,采用[γ-32P]-ATP掺入法、改良Boyden′s chamber法和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AngⅡ干预前后VSMC胞浆内PTK活性的变化,粘着斑、肌动蛋白纤维丝的动态组装变化以及迁移能力的变化,探讨AT1R拮抗剂、AT2R拮抗剂以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上述观测指标的影响.结果 (1)AngⅡ可以剂量依赖性诱导VSMC内胞浆PTK激活;(2)AngⅡ刺激后,VSMC粘着斑表达增强,肌动蛋白丝数量明显增加,纵向平行排列;(3)AngⅡ刺激后VSMC发生迁移;(4)AT1R拮抗剂CV-11974可显著抑制上述生物学效应,AT2R拮抗剂PD123319对此无明显的作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可显著但不能完全抑制上述生物学效应.结论 AngⅡ通过AT1R介导调节VSMC内粘着斑和肌动蛋白丝动态组装,进而改变VSMC的迁移能力;酪氨酸激酶的激活参与AngⅡ介导的VSMC迁移的信号转导调控;由于完全抑制PTK活性尚不能完全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跨膜迁移,因此VSMCs迁移的调控可能还有其他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参与.

    作者:景涛;何国祥;吴昊;刘建平;王耿;冉擘力;王海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缝线与未缝线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观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植入硬性人工晶体的角膜缘隧道切口,缝线与未缝线对术后手术源性散光及裸眼视力的影响.方法两组246例患者251只眼,其中缝线组128例(130只眼)术毕切口垂直缝合1针,未缝线组118例(121只眼),分别检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曲率和裸眼视力.结果缝线组术后1周手术源性角膜散光(0.81±0.62),裸眼视力≥1.0者35.4%,术后1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0.52±0.44),裸眼视力≥1.0 者52.3%,术后3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0.38±0.38),裸眼视力≥1.0 者 68.5%;未缝线组术后1周手术源性角膜散光(2.04±1.49),裸眼视力≥1.0 者15.7%,术后1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1.68±0.94),裸眼视力≥1.0 者22.3%,术后3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1.37±0.58),裸眼视力≥1.0 者25.6%.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和视力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缝线组术后切口关闭严密,反应较轻,视力恢复快且手术源性散光小,值得推广.

    作者:汪红;李马号;阚秋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Foley导尿管损伤男性尿道的处理及预防

    目的探讨Foley导尿管损伤男性尿道的处理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从1999年10月~2002年10月本院27例Foley尿管致尿道损伤的男性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中2例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2例行耻上膀胱穿刺造瘘术,23例重新安置Foley导管并行止血、抗感染治疗后,恢复伤前排尿状态.结论 Foley导尿管致男性尿道损伤以后尿道多见,处理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此类损伤预防至关重要.

    作者:吴川革;郑祥奇;王陆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例幼儿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的体会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已广泛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及那些因接受了大剂量化疗而需造血支持的恶性肿瘤病人.

    作者:刘凤君;林武存;张红;陈寒梅;赵树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利用乒乓球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18例临床分析

    1986年以来,我院利用乒乓球,通过阴道行膀胱内悬吊,进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18例临床证实,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永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威克伤(Vacuseal)负压封闭治疗软组织感染

    1998年1月~2002年10月,我院共收治各种面积不等的软组织感染28例,随机分为威克伤负压封闭治疗组(以下简称A组)和传统换药治疗组(以下简称B组)两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廖伯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41例子宫肌瘤剜除术后妊娠情况分析

    目的对要求生育能力的子宫肌瘤患者,观察实行子宫肌瘤剜除术的妊娠情况.方法粘膜下肌瘤经阴道剜除,浆膜下及壁间肌瘤经腹行剜除术.结果 41例行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全部随访,结果33例妊娠,其中29例已分娩,4例在妊娠中,8例未孕,仍在治疗.结论对于需要保留生育能力的子宫肌瘤患者,肌瘤剜除术适应症可适当放宽,并建议及早手术,以降低因子宫肌瘤造成的不孕及流产率,同时做好术后的跟踪治疗.

    作者:钟富琴;周美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对135例ACS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对其病变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ACS患者病变血管数量为无显著病变为4例,单支病变57例,双支病变44例,三支病变30例;所累及的血管分别为:左主干(LM)3例,左前降支(LAD)101例,回旋支(LCX)54例,右冠状动脉(RA)74例;病变形态特征为:A型病变53例,B型病变101例,C型病变32例,完全闭塞型病变为49例;病变狭窄程度为:轻度狭窄44例,中度狭窄72例,重度狭窄81例,完全闭塞型病变为49例.结论冠状动脉造影目前是评价冠脉病变的好方法.

    作者:齐峰;杨丽霞;王先梅;郭传明;石燕昆;王燕;李丽俐;任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国内较少,为此,我们通过AMI患者红细胞C3b受体活性的检测,初步观察AMI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倪军;赵京生;吕德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糖尿病性颅神经病变14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糖尿病并发颅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4例糖尿病并发颅神经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中单动眼神经麻痹6例,占42.8%,面神经麻痹4例,占28.5%,听神经麻痹1例,占7.1%,多颅神经麻痹3例,占21.4%,其中有2例为双侧受累,占14.2%.入院时空腹血糖均大于7.0mmol/L,说明本病的发生与血糖控制不良有关.治疗上积极降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结论加强对糖尿病并发颅神经病变的重视.对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满意地控制血糖,以预防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以颅神经病变为首发的患者应常规查血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使颅神经病变尽早得以恢复.

    作者:周泽华;汪志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比索洛尔对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所致的慢性心衰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瓣膜病合并快速心室反应性AF的CHF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和血液动力学影响. 方法 NYHA心功能Ⅲ或Ⅳ级、心胸比例<65%、AF心室率>100次/min的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根据瓣膜病变和血压情况分别给与利尿剂、ACEI、洋地黄等一般治疗,治疗组给与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住院和6个月时的临床和血液动力学参数. 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24h的心室率显著下降,出院时LVEF和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6个月时联合终点患者明显下降,LVEF、NYHA和左心房内径明显改善;近期和远期心功能改善可能与心率减慢、左心房缩小密切相关. 结论比索洛尔不但能迅速缓解瓣膜病合并快速心室反应性AF的CHF的症状,而且能显著改善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血液动力学指标.

    作者:席瑞霞;舒茂琴;张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前白蛋白(PA)含量变化. 方法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了18例恶性肿瘤(肺癌8例,肝癌5例,胃癌3例,食管癌1例,乳腺癌1例).15例良性肿瘤(卵巢囊肿7例,子宫肌瘤5例,脂肪瘤3例)和42例健康成人血清中前白蛋白. 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PA(132.5±25.3)mg/L,良性肿瘤患者血清PA(235.4±56.5)mg/L,健康成人血清PA(258.9±38.6)mg/L,良性肿瘤组与健康成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组与良性肿瘤组及健康成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对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揭荣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羟基喜树碱与丝裂霉素C、BCG膀胱灌注的疗效比较

    目的寻找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对 79例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分别使用羟基喜树碱、丝裂霉素 C及BCG 进行预防灌注,并做随访和疗效比较.结果应用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化疗的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丝裂霉素C及BCG 组(P<0.01),且副作用小.结论羟基喜树碱与丝裂霉素C 、BCG 均可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机率,其中以羟基喜树碱较为有效、安全.

    作者:王刚;龚晋迁;周宗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自然周期和使用药物控制性超排卵后进行人工授精的妊娠率比较

    人工授精是通过非性交方式将精液注入女性生殖道内,使不育夫妇受孕.早的人工授精在1790年在治疗尿道下裂的患者中获得成功.其适应症为丈夫精液正常但有难以矫正的性交障碍,如真性阳瘘、尿道下裂、阴茎屈曲畸形、阴道或阴道口畸形、狭窄、痉挛以及严重早泄等,以致精子不能正常上行达宫颈管内或当精液不液化时,可用机械方式或用药物处理后进行人工授精;以及丈夫无精症,女方检查生殖道通畅,排卵功能正常.根据受精方式不同,将人工授精分为阴道内人工授精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目前多采用新鲜精液的宫腔内人工授精,其成功率在17%左右.宫腔内人工授精结合控制性超排卵,精液处理以及授精技术改善,其妊娠率会不断提高.

    作者:周丽;梁碧秀;周晓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