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红林
单纯性肥胖是全球性的重要的儿童健康问题。近年来中国儿童少年肥胖检出率明显增高,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儿童少年的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并增高成人慢性病的患病风险。目我国儿童青少年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经济发达和经济落后地区肥胖的发生率都在逐年增加。儿童期肥胖者到成年后约有60%~80%仍为肥胖者,也就是说,如果儿童期肥胖没有得到有效地干预,将直接影响成年后的生活质量,同时对肥胖儿童的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国内外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率在快速增长,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儿童肥胖已成为保健的首要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情况做一综述,指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因素,防治重点,望引起关注。
作者:王映峰;郭建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也随之增强,对健康的需求也愈加强烈,健康已成为全球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因此,国内外健康消费市场也应运而生,且迅速扩展,在国内各地相继建立了体检中心、预防保健中心、健康教育中心等许多健康管理机构[1],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是我国当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结合我院健康管理工作的实践和体会,应用现代健康管理理念指导开展好产科门诊工作进行探讨现代计算机Web云技术助力健康管理的理念。
作者:易绍媛;吴纯玉;王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分析我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论文影响力还不是很高,结构不合理,缺少特色栏目,宣传力度不够等。结合中西医结合杂志办刊宗旨及其相关指标,我们提出一些提高中西医结合杂志影响力与竞争力的具体措施,以供借鉴。
作者:徐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甲硝唑是第一代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药物,主要用于抗厌氧菌感染。用药后不良反应多,到达口腔局部的实际药物浓度很小,难以获得理想疗效。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有关甲硝唑在口腔疾病中局部临床应用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和综述。
作者:陆安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护生沟通能力,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将60名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临床带教方法,实验组以提高沟通能力为主,通过临床带教老师的科学管理,运用岗前理论培训、优化带教老师、创设情景,换位思考及以护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等方法实施带教。对两组护生的患者满意度、实习效果、护患沟通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护生对学习效果及沟通能力的自我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护生沟通能力的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提高沟通能力为主的教学能提高护生临床实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尽快掌握护患沟通技巧,有效的协调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张凤玲;彭增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学会属于NGO的范畴。NGO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独立的民间组织,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和志愿公益性的基本属性[1]。负有孕育创新思想,激发创造活力的职能。近年来,我院注重积极参加各类兼职专业学会建设、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活动,在强化职业神圣感、社会责任感中,更新医院和学科建设理念,提高了医院学术技术水平、知名度、公信力,促进了医院全面建设。
作者:徐国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病案应用范围和利用价值在不断扩大和提高,对病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水平的病案管理质量有赖于具有高水准、高素质的病案管理专业人才,本文从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科研能力、服务理念、创新能力等5个方面阐述了新形势下病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
作者:周立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医疗服务创新是医院实现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的有力保障。医院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身体健康紧密相连,坚持以人为本,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客观要求。医疗服务创新是医院分行新的市场价值而发生的服务要素变化,是对服务系统有目的有组织的改变的动态过程。
作者:魏建华;张雅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腹腔镜手术是目前临床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手术方式,它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对于节约临床治疗资源,提升患者治疗效率和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广泛应用于外科、妇科等手术中。但是同时由于腹腔镜的应用较为精细,设备较为昂贵,对医师的操作要求也较高,因此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配合对于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就显得至关重要[1]。下面我们从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等方面对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护理配合新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如下。
作者:覃庆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了解链霉素过敏性休克,为过敏性疾病的抢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给予强心、利尿、脱敏、升压、调节电解质紊乱、改善呼吸循环衰竭、控制体温等急救措施。结果抢救效果明显,救治成功。结论重视在休克中升压药,碱性药物,高渗脱水剂的应用,旨在纠正休克,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防治脑水肿和急性心肺肾功衰竭。
作者:贾铁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患者李某,39岁。因患者孕8w胚胎停育于2011年在我院行人流术,术后未随访。因腹部下坠疼痛难忍,于2012年12月在我院超声科就诊。经B超检查(见图1),提示宫颈有一个4.6cm×4cm×3.9cm囊性暗区(见图2),内部低回声,囊壁清楚包膜完整,子宫直肠窝无积液.根据病史:B超检查拟诊宫颈那勃氏囊肿,见图1。患者于门诊妇科阴道宫颈常规消毒后,双爪钳钳夹宫颈上唇用尖刀片刺破两处囊泡,并用血管钳左右轻轻分开扩大切口,流出藕粉样无臭的粘液约11ml。子宫探针探得宫颈深7cm,宽3cm,两侧突出的囊泡可相通,二者之间是较薄的纤维组织盖着,即原宫颈外口,未发现有其他异物排出。当粘液流出后,患者觉下腹坠痛症状消失。经病理证实为宫颈那勃氏囊肿。1月后B超随访,盆腔未发现包块。
作者:赵霞;雷进;肖彬;汝承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本院主要针对疾病治疗中抗生素使用的问题和相关的管理对策进行讨论。方法本院通过实际工作中对于抗生素的相关应用以及管理做依托,阐述目前抗生素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总结应对措施。结果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注意相关管理,制定制度并严格执行,可以减少抗生素使用的负面作用。结论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并且制定相关的管理对策,可以让抗生素更好地在治疗疾病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罗雯晔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文章引用自然科学中的耗散结构理论并通过对该理论:一个系统从混乱无序态向稳定有序态演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分析了高校情报信息系统存在的耗散结构特性,一并提出了建立稳定有序化态势的高校情报信息系统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作者:邵平;史铁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根据口腔正畸学科特点及我校口腔正畸研究生的培养情况,使用标准化病例讨论式教学。于讨论前2w将精心筛选的病例发给学生准备。讨论时,由学生汇报及组织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后进行点评及病例总结。该教学法有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以前的医学知识得以巩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思维能力,是培养正畸专科医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亚丽;余兵;张晓蓉;杨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本文结合王卫宪,林宝平,贾万梁等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新时期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的要求,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措施,以及对妇幼保健体系建设的监督管理,旨在探讨新形式下如何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
作者:任承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发挥不同级别护士的作用,体现护理人员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方法列举考核指标、考核方式、考核结果。结果本院绩效考核管理,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满意效果。结论本院的绩效考核管理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张伟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制剂,有抗早孕作用,可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及软化宫颈,近年来,米索前列醇在妇产科各个领域均有大量报道,但如应用不当,其引起的后果亦较严重,如何以小剂量达到佳有效治疗效果,降低其副作用,值得我们去探讨。
作者:赵学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腰椎管狭窄(LSS)是导致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的常见病之一,是腰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狭窄所致马尾和神经根的压迫综合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发生率约占37%。随着社会的老龄化,椎间盘、小关节突退变和韧带结构的增生,导致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率日渐增高[1]。而腰椎间盘膨出、椎弓、椎间关节、韧带肥厚、椎体滑脱等是压迫机体组织形成LSS的主要原因。 LSS的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保守以及手术治疗两大类,对于保守治疗无效且疼痛逐渐加重的患者,往往需要手术治疗。传统采用开放手术减压并进行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的方法获得优良的治疗效果,但是开放手术需要向外剥离和牵拉软组织,可导致术后恢复时间延长和腰部疼痛[2,3]。近年来随着腰椎微创(MIS)减压、经椎间孔间融合术(TLIF)的广泛开展,在许多腰椎疾病治疗中均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4,5]。本文献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昭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自从首次被发现以来,连续性肢端皮炎已经被全世界公认为一种罕见疾病,它的主要表现为手足部的无菌性脓疱,易反复发作。连续性肢端皮炎常由外伤诱发,常与脓疱型银屑病及掌跖脓疱病等鉴别诊断。此病常误诊为其它疾病,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医学界对此病的鉴别诊断以供参考。
作者:刘腾;张学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年化对医疗保健需求的扩大,对护理的需求日益增加,国际护士短缺,护理人才流动的全球化为护理教育提供了新课题,探讨五年制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逐步建立适应国际医疗护理事业需求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张萍萍;戴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