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推广价值

李金华

关键词:微创手术, 小儿疝气
摘要:目的 观察评定微创手术对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推广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0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位疝气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对疝气患儿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选用传统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疝气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切口小、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胎膜早破临床防治研究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的诱因和相关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6月期间收治的56例胎膜早破孕妇与64例无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胎膜早破组和对照组,研究胎膜早破的诱因及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胎膜早破的诱因有阴道炎、宫颈炎、流产史等,其中以感染因素为主;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引起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要采取如加强健康教育、预防感染等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预防胎膜早破,有效延长孕周并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艳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截瘫致精神障碍的护理干预

    目的 总结18例截瘫患者致精神障碍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对18例截瘫致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佳的护理对策.结果 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本组患者在出现症状后的2~10d内,精神活动均恢复正常.结论 加强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地促进精神障碍的康复.

    作者:潘建丽;杜可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乡镇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比较

    目的 对乡镇居民慢性病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影响乡镇居民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的方法选取2345例乡镇慢性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乡镇居民慢性疾病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乡镇常见的慢性疾病为高血压、调查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等;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患病率高于城镇患病率,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乡镇居民患病水平较高,居民对慢性疾病的预防还有待提高;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加强健康教育及常吃水果等均是大多数慢性疾病的保护因素.

    作者:韦海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常规护理加中医辨证护理重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重型肝炎中医辨证护理方案,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试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试验组男26例,女7例,平均年龄(38.54±12.24)岁,试验组男28例,女5例,平均年龄(37.13±10.52)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60d后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病死率,平均住院日.结果 试验组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7例(其中死亡4例),总有效率78.8%(26/33);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4例,无效16例(其中死亡10例),总有效率51.5%(17/33),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医辨证施护方案能显著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降低患者证候积分,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重型肝炎中医辨证护理方案,规范了重型肝炎中医临床护理工作,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高了护理质量及临床疗效.

    作者:谭柳纯;李向真;黄雪霞;邹优兰;韦衡秋;邱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鼻咽癌同期放化疗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0%左右,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78%.特别在我国南方(广东、广西、湖南)为多见[1].放化疗综合治疗被公认为有效的治疗方法[2].奈达铂(NDP)是第二代有机铂类抗肿瘤药物,以与顺铂相同的方式与DNA结合,并抑制DNA的复制,产生抗肿瘤活性[3].我科于2011年6月~2012年12月对81例鼻咽癌应用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同期放化疗,现将放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所做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剖宫产手术中输胶体液对产妇出血的影响

    目的 对剖宫产手术中输胶体液对产妇出血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80例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输入羟乙基淀粉胶体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输入乳酸林格氏液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心率、动脉血压的变化及术中患者不良反应的情况,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而对剖宫产手术中输胶体液对产妇出血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观察组40例孕妇,术前与术后心率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0例孕妇在麻醉15min后及胎儿分娩出时,心率有突然加快的现象,术前与术后心率变化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40例孕妇手术前后血压变化不明显,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0例孕妇在麻醉15min后和分娩胎儿时,血压突然下降,且手术结束后血压较手术前变化明显,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手术中输入一定的胶体溶液,可以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血压、心理处于平稳状态,与手术前变化不明显,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覃彩细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感觉统合训练在脑瘫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推拿、康复训练、理疗、针灸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结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的GMF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对脑瘫患儿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刘启雄;陈炜;万子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110例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3a内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对110例肺内占位性病变或胸膜局限性增厚的住院病例,在CT定位下,用活检针经皮穿刺活检取材,行病理学诊断.结果 技术成功率为100%,阳性检出率96.36%,气胸发生12例(10.9%),3例行胸膜腔闭式引流后恢复,8例(7.27%)出现术后痰中带血丝,1例(0.91%)出现皮下气肿.结论 CT定位下进行穿刺活检,定位准确,技术操作可以达到100%的阳性率.阳性检出率高,并发症轻微.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对肺内占位性病变或胸膜局限性增厚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手段.

    作者:张莹;刘晖;王在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孕妇学校教育模式及课程内容改进效果的探讨

    目的 对孕妇学校教育模式及内容改进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参加孕妇学校的孕妇,采用保健知识掌握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改进后的孕妇学校教育模式及内容,提高了孕妇及家属对保健知识的掌握.结论 孕妇学校经过教育模式及内容改进,有利于孕产妇更加全面掌握围产期有关知识.

    作者:陈桂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医院患者长期留置尿管并发症的预防对策

    目的 总结医院中长期留置尿管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对策.方法 以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且在临床上长期留置尿管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引起其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以及预防措施.结果 在100例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中有40例出现并发症,其中5例为尿管拔除困难,6例为引流不畅,3例为尿路出血,8例为漏尿,18例为尿路感染.结论 在临床上,由于长期留置尿管而引发的并发症十分常见,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各种并发症的病发原因,并针对其病因进行预防.

    作者:何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单纯性与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血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与内皮素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FC)患儿血液中CK-BB和ET的水平变化,了解单纯性FC(SFC)与复杂性FC(CFC)发作后脑损伤情况.方法 分别采用比色法和放射免疫法对32例SFC和20例CFC患儿血清CK-BB和血浆ET含量进行测定.28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CFC组患儿CK-BB与ET呈正相关(r=0.652,P<0.01),而SFC组患儿CK-BB与ET水平则无相关性.结论 SFC发作后血液中CK-BB和ET的正常水平不能排除脑神经元损伤,CFC后有明显脑神经元损伤,长程发作和反复发作时神经元损伤更重.

    作者:郑鹏;李良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会阴侧切口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综述

    近年来,由于孕妇营养过剩致胎儿过大以及病理产科,产妇除剖产率高外,阴道分娩的产妇为了缩短第二产程,加速分娩以及防止自然分娩和手术产所造成的严重会阴裂伤.因此为了避免会阴有撕裂伤,减轻产妇在产程中及产后创口的痛苦,减少产后出血和利于产后康复,正确处理产程,严密观察产程的进展,预防产程延长,预防伤口感染,减少肿胀和疼痛,及时行会阴后-侧切开[1].

    作者:李桂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与呋麻滴鼻液加入地塞米松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对比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与呋麻滴鼻液加入地塞米松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确诊过敏性鼻炎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每个鼻孔各2喷/次,2次/d,视症状消失后减为每个鼻孔各1喷,2次/d,用1w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8w;另一组给予呋麻滴鼻液8ml加入地塞米松5mg混合液滴鼻,3次/d,2滴/次,滴鼻,观察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3~8d,而呋麻滴鼻液加入地塞米松混合液滴鼻4~10d,过敏性鼻炎症状越重,需控制症状时间越长.结论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优于呋麻滴鼻液加入地塞米松治疗过敏性鼻炎,并且复发率低,使用方便,适合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吴国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医辩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本文将对偏头痛患者给予临床分析,从而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为提高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23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根据中医辩证理论将其分为淤血脉络型,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型,肝气郁结、痰湿阻滞型,气虚头痛型以及血虚头痛型等临床分型,并根据患者分型情况选用不同中医治疗方法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判断其治疗效果.结果 23例偏头痛患者经中医辨证治疗后,治疗总有效人数为2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结论 对于偏头痛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以及实际病程及头痛程度,确定合适的中医临床分型,并根据中医分型结果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法,从而明显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春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动静脉内瘘并发皮下血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在临床中常用的血管通路,各种原因所致血肿难以避免.本人复习文献,总结了动静脉内瘘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预防,及发生血肿后如何护理,以尽快恢复内瘘功能,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作者:樊学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总结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ABO-HDN)疗效.方法 将47例ABO溶血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1.0g/(kg·d)静脉滴注,监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并观察记录黄疸消退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黄疸减退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减少住院天数.结论 早期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能迅速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缩短病程,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减少换血几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珊珊;颜振兴;毛月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病例资料,研究早期诊断及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3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诊治资料;结果 43例患者中,有38例在术前已经明确诊断,其中,15例为瘢痕处肌层内孕囊型,17例为包块型,6例为瘢痕处及宫腔内孕囊型;5例误诊,因行清宫术导致误诊者大出血,其中,行水囊压迫法止血4例,行开腹术治疗1例;术后证实均属于瘢痕妊娠.结论 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没有强烈的临床表现,相应的特异性缺乏,误诊与漏诊现象容易发生,对于明确诊断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治疗非常关键.

    作者:何丽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南通地区养老护理员培训实施

    南通市是全国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之一,养老护理员的素质问题一直是制约南通地区养老事业发展的瓶颈,市政府非常重视养老护理员的培训问题,现我校已成为省级培训基地,我们在培训内容、方式与教学模式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使学员能在规定时间内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与技能.

    作者:沈爱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医学生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疗领域,信息素养将成为临床医疗工作者必要条件和必备素质,而信息素养的培养要从医学生接受医学教育开始.因此,作为医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信息习惯,掌握信息资源获取的方法,提升信息资源利用能力,遵守信息道德,规范信息行为,达到利用信息资源为学习和专业发展服务的目的.

    作者:梁雪亭;孙田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应用于腺性膀胱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腺性膀胱炎应用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0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55例患者,给予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有53例患者,给予膀胱内灌注药物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三项指标情况与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大Qmax(尿流率)为21.4,PVR(残余尿量)为14.6,QOL(生活质量)评分为3.3;对照组患者术后大Qmax(尿流率)为16.8,PVR(残余尿量)为25.6,QOL(生活质量)评分为1.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三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48例(87.27%)治疗后痊愈,6例(10.91%)治疗后有效,1例(1.82%)治疗后无效;对照组有35例(66.04%)治疗后痊愈,15例(28.30%)治疗后有效,3例(5.66%)治疗后无效,(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腺性膀胱炎用于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既安全又有效,值得推广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凌叶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