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陈佳;席晓峰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摘要: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耐药性进行探讨.方法 绵羊血琼脂培养基中进行痰标本的接种,同时利用VITEK 2 COMP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GNI对可疑菌进行菌株鉴定.结果 检出产ESBLs菌株共25株,检出率为45%.在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面,产ESBLs菌株高于非产ESBLs菌株,但亚胺培南除外.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所形成的耐药性来源于ESBLs的产生.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肾上腺损伤1例

    重肾上腺损伤发生率不高,在外伤急救过程中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且行腹部B超检查时由于腹腔脏器损伤所引起的反射性肠扩张对检查干扰较大,易出现漏诊和误诊,而肾上腺血肿可导致肾上腺功能不全[1,2],如双侧肾上腺损伤则会出现急性肾上腺功能衰竭,后果更为凶险.故及时发现肾上腺损伤对临床及时、正确处理伴有肾上腺损伤的胸腹部损伤有积极的作用.我院2012年3月收治1例右肾上腺损伤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邢文未;苌彩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研究现状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从分子水平上以基因表达谱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可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亚型,各亚型对治疗的敏感性及预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对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由来、各亚型的特征与临床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俸瑞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PBL教学法在泌尿外科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校在泌尿外科教学中推行了双语教学,通过推行双语教学我们发现,双语教学帮助学生建立了英文知识体系,但相应提高了教学难度.在双语教学中使用PBL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督促教师进行专科外语词汇的学习.同时,双语教学结合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提高了师生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为临床工作和论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汪涌;保庭毅;杨増悦;邱建新;马建军;张波;赵致广;宋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新疆地区村卫生室服务能力研究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村卫生室的基本建设情况与服务能力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为促进欠发达和少数民族地区村卫生室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地区18个乡镇54所村卫生室及93名乡村医生进行现况调查,并抽取村卫生室2011年某2w的处方共302张进行评价.结果新疆地区村卫生室能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但还存在基本条件较差,村医总体素质不高,村卫生室发展出现重点转向公共卫生等问题.结论为提高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建议应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提升村卫生室的基本条件,加强村医的培训,完善村卫生室的服务功能,推广中、西、维医适宜技术,发展民族医药,为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作者:尚婷;姚华;耿直;赵翠芳;姚芳;胡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浅谈开展社区计生服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社区居民的计划生育需求,以点带面,全面扎实推进计划生育工作.结合工作实践,对当前社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立足亮点社区,打造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形象,全力提升人员素质,开创全县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

    作者:魏建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新形势下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强化策略

    护理安全强化策略探讨,提升临床护士长管理能力,重视培训、强化思想教育,加强督促与引导,提高风险识别能力,让护理人员自觉遵守制度和操作规范是保障护理安全工作的新策略.

    作者:杨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养肝解郁颗粒对慢性肝损伤合并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肝功能及下丘脑5-HT含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养肝解郁颗粒对慢性肝损伤合并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血清肝功能及下丘脑D-HT含量的影响,探讨养肝解郁颗粒治疗慢性肝炎合并抑郁症作用的机理.方法 ①将大鼠随机分为8组:空白组、肝损伤模型组、肝损伤合并应激抑郁模型组、养肝解郁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乙肝益气解郁颗粒组、盐酸氟西汀胶囊组.②采用四氯化碳油溶液皮下注射,合并孤养及慢性不可预见性的温和刺激的复合造模方法,造成慢性肝损伤合并应激抑郁的大鼠模型.③测量肝功能及下丘脑内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 养肝解郁颗粒可以改善肝功能、下丘脑神经递质含量,并优于相关的对照组.结论 养肝解郁颗粒具有保肝降酶抗抑郁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作者:邓厚波;刘铁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9例护理体会

    2005年5月~2012年5月我们对1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及观察,患者功能恢复优良,无并发症发生,均收到良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35~83岁,平均62岁.股骨头坏死3例,股骨颈骨折16例,左侧7例,右侧9例.本组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1.2方法均采用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行气管插管麻醉,采取全侧卧位,髋部后外侧切口入路,行一侧髋关节置换术,放置引流,缝合皮肤后小心搬动.

    作者:全英;马雪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单胺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及复方甘草酸单胺在治疗肝硬化所致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择肝硬化所致肝性脑病患者86例,男性53例,女性29例,年龄25~78岁,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予复方甘草酸单胺及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10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x2=7.63,P<0.01),肝功能好转及血氨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用复方甘草酸单胺对肝硬化所致肝性脑病患者在改善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作者:孙伟;安桂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腔道技术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应用进展

    把各种腔道技术的优点综合应用,既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盲目性,又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创伤小及可重复治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良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抚触对早期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指导

    目的 探讨抚触对早期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足月早期新生儿黄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每日给予新生儿沐浴后进行全身抚触10min~15min,对照组予常规沐浴,按需哺乳.每日检测两组新生儿的血总胆红素(TCB)值,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高峰期TCB值.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程度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给予新生儿抚触护理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程度.

    作者:兰卫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猝死原因分析及急救护理配合

    探讨猝死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警惕猝死的先兆,积极治疗原发病,以预防猝死的发生.对已发生心跳骤停的患者,及早实施心肺复苏,完善抢救措施,提高猝死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性胰腺炎免疫治疗研究概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 病程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其发生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有关AP早期的病理机制主要包括胰腺胰酶的自身消化、胰腺微循环障碍、氧自由基作用和前列腺素平衡失调及钙离子内流等.自Chiari 1896 年提出胰腺酶激活,胰腺自身消化的急性胰腺炎(AP) 发病假说后,以此为理论发展起来的抑制胰腺外分泌和胰酶活性逐渐成为临床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基本模式.但此传统治疗并未显著改变AP的预后.有鉴于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抑制胰腺外分泌不能显著改善胰外脏器损害和预后,AP的发病决不是简单的酶作用结果,更多和免疫异常有关,免疫调整已成为当前治疗AP新的措施之一.本文重点归纳了目前免疫治疗的现状,就此综述如下.

    作者:蔡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枸杞活性成分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枸杞绿原酸、甜菜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绿原酸用Shim-pack VP-ODS 色谱柱,乙腈:水:冰乙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甜菜碱用Lichrospher NH2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定量为外标法.结果 绿原酸线性范围10~100μg/mL,回收率98.2%(n=5);甜菜碱线性范围0.5~5mg/mL,回收率97.9%(n=5).不同产地枸杞绿原酸、甜菜碱含量存在差异.结论 方法重现性好,适用于枸杞绿原酸、甜菜碱含量测定;绿原酸、甜菜碱两成分的分布特征对枸杞药材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国玲;王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提高县级医院检验科技术水平的紧迫性与途径

    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医疗和业务技术服务中心,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龙头,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是实现新医改政策目标的关键.检验科是配合临床科室完成诊疗服务的核心科室,新形势下医院检验科的建设和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只有采取措施提高县级医院检验医学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才能尽快实现同级医院常规临床检验项目结果互认,才能为提高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提供支持,才能使县级医院得到持续发展,才能终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

    作者:任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歇的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分析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歇(≥1.5s)、逸搏及逸搏心律出现的时间是否与睡眠有关.方法将入选病例分为睡眠相关组和睡眠无关组进行观察.采用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24h心电图,据患者记录的生活日志,分析长R-R间歇、逸搏及逸搏心律出现的时间.结果睡眠相关组85例患者中发生长R-R间歇1.5~2.0s,>2.0s逸搏及逸搏心律人平均数分别为:(25.72±7.90)次/min、(7.30±0.99)次/min和(6.83±1.25)次/min;睡眠无关组35例患者分别为:(203.20±40.84)次/min、(35.14±7.59)次/min、(27.80±6.19)次/min.睡眠无关组明显高于睡眠相关组(P<0.01),风心病患者R-R间歇>2.0s,逸搏及逸搏心律频度明显高于其它病种(P<0.01).结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相关时,多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而与睡眠无关时,应考虑病理性房室阻滞.风心病持续房颤由于使用洋地黄及B-受体阻滞剂易于出现长间歇.

    作者:王永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与胃镜对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 探讨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与胃镜对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价值的比较.方法 对267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进行胃肠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位置、形态大小、深度、周围胃壁的厚度及层次,黏膜连续性,胃蠕动波,回声类型,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和周围脏器的病变情况.结果 以胃镜检查及病理结果对照,267例胃十二指肠疾病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及胃镜检查检出率、符合率均为93.26%,95.88%,31例胃肿瘤胃肠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3.55%,胃镜检查为83.37%,36例手术患者,胃肠超声造影及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对照总符合率分别为94.4%及86.1%,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22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和炎性病变胃肠超声造影及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对照,总符合率分别为92.9%及97.8%,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可作为胃镜前检获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良好检查方法,尤其是可作为胃肿瘤一种筛选手段而常规应用于临床.

    作者:司启萍;冯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改变护理模式,从而提高老年痴呆患者智力和生活质量.方法 建立老年痴呆患者的健康档案.60例患者接受定期随访,访视1次/w,30~60min/次,患者可随时与社区护士联系,同时接受安全行为、生理、心理、常识的宣教等方面的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营养状况、安全行为、照护者支持、激越行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的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照顾行为,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良英;庄泽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重症急性胰腺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43例SAP患者(感染组24例,非感染组19例)治疗前后血清PCT检测结果,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

    作者:李东千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氟康唑联合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氟康唑片口服与硝酸咪康唑栓联合应用降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诊断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168例患者资料,对初发及复发患者采用单纯用硝酸咪康唑栓及联合服用氟康唑两种治疗方案,并对这两种治疗方案的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初发病例经两种方案治疗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复发病例两药联合使用的患者其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用硝酸咪康唑栓组(P<0.05).结论 氟康唑联合硝酸咪康唑栓对初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无明显改变,但能有效降低复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茵病的复发率,应推广使用.

    作者:吴俊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