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2月于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归性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于护理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比较观察组于护理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2=11.7647,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为83.3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应用于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有助于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启文 刊期: 2014年第39期
急诊科是合综性医院的一个必备科室,其实力更是标志着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而急诊预检是急诊患者进入医院就医的第一关口,如果分诊错误,轻则延长了患者的诊治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重则可延误患者的抢救时机,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时准确的预检分诊是提高急诊的服务质量、患者的救治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关键;重视急诊预检分诊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急诊分诊过程中隐患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借鉴。
作者:周美红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肝胆外科2010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00例行肝胆外科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对症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护理后患者满意率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0.05)。结论根据行肝胆外科术后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进行护理,可有效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利于患者远期预后,提前出院。
作者:李兰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探讨胸外伤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共收治胸外伤患者168例,其中多根多处肋骨骨折106例,122例并发血、气胸或血气胸。伴有其他损伤者45例。多数累及两个系统以上。结果全组治愈好转的167例,治愈好转率99.4%。1例死亡。结论对胸外伤患者必须迅速检查。做出准确诊断采取正确及时的抢救措施和周密护理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作者:陈洪玲 刊期: 2014年第39期
评价生活质量已成为慢性疾病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问卷通常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的质量,但作为一种疾病的评估工具,如何更准确地反映存在的问题[1]。本研究采用k.p.leong生活质量问卷评估,对SLE患者的生活质量的评估,制定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丁明丽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高龄肺癌患者96例,给予其合理的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主要对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96例患者中有39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全部患者中肺部感染率为47.9%,因肺部感染而死亡的人数为25例,肺部感染死亡率为64.1%。结论肺部感染是导致高龄肺癌晚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对高龄肺癌晚期患者进行合理的呼吸道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率。
作者:唐春媚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通过对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从而提高治疗疾病的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制定一系列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结果静脉输液的安全得到保障。结论通过加强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使患者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疾病的效果。
作者:段春琴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分析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近3年来我科收治的83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做好生理护理,充分术前准备,术后监测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和各种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83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16例经腹腔镜探查因严重发生粘连或解剖变异,而中转开腹手术,其余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发生腹腔内出血2例,胆漏3例,均再次手术后治愈;皮下气肿2例,自行吸收;切口感染2例,经换药及时治疗与护理治愈,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周密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袁菊;马嫣;王青年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103例,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分别采用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指导的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跃0.05)。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为优秀的患者32例,占62.75%,一般15例,占29.41%,较差4例,占7.84%,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86.27;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为优秀的患者43例,占82.69%,一般为8例,占15.38%,较差1例,占1.92%,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100%,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指导下的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极大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作者:武静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由于病种的特殊性,消化内科护士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随着艾滋病、乙肝发病率的增多,各种消毒液的应用,危害护理人员健康的因素也逐渐增多。护士在工作中受到针刺、安瓶划伤等伤害,手部皮肤经常存在伤口,随时可能受到各种病毒的感染,成为病毒携带者或者感染者川。因此,消化内科科护士提高自身的防护能力和自身防护意识尤为重要。
作者:陈思 刊期: 2014年第39期
本文将对医改背景下360度绩效考核体系运用的发起思考,体现360度绩效反馈评价的优越性。同时结合实际总结实行这个绩效反馈体系的注意点,以达到适应医改对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
作者:程建华;何卫星;钟泽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介绍护理骨干参与护士长夜查房的实践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科室推荐和护理部考核,选拔10~14名优秀护理骨干进行培训,按照护理部统一排班及查房内容与管理要求,护士长和护理骨干一起联合排班进行夜查房。结果实行护理骨干和护士长联合夜查房后,强化了护理人员人人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使年轻的护理骨干得到锻炼,也为护理人才储备了后备力量。
作者:钟惠琴;黄晓峰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探讨脑外科昏迷患者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护理要点。方法2014年1月~6月,本科对32例颅内感染昏迷患者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临床效果满意。结果腰大池持续引流9~24 d,平均16.5 d;其中意识转清17例,5例重残,6例中残,3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安全,方便,简单,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可避免多次腰穿;尤其适合年老体弱人群。只有做好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护理工作,才能更好的配合医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潘道玉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经头颅CT扫描证实的脑出血患者90例,积极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包括成立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建立护理分层管理制度和加强心理护理。结果在护理的90例脑出血患者中,满意率为100.0%。护理前的SSS评分为(13.25±3.25)分,护理后为(41.28±3.36)分,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基础上,可以改善护患关系,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作者:周丽娜 刊期: 2014年第39期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护士根据心血管内科疾病以及老年患者的特点,对患者切实提供人性化的护理。进行人性化护理可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并有效地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减少急、危、重症的发生。
作者:李凡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分娩镇痛的应用。方法本次共选择90例初产妇,均为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依据蛛网膜下腔分娩镇痛使用舒芬太尼的不同剂量分组,即A组(3μg)、B组(5μg)、C组(7μg)各30例,对新生儿和产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A组起效时间迟于B组、C组,10min、15min、30min、60minVAS评分均高于B组、C组,均有统计学差异(<0.05),提示A组镇痛效果较差。出血量、总产程、新生儿Apgar's评分各组无差异(>0.05),A组孕妇满意率为73.3%,B组、C组均为100%。三组均无呼吸抑制、低血压、恶心呕吐病例,A组皮肤瘙痒26.7%,B组30%,C组43.3%,组间无差异(>0.05),但随剂量增加而升高。结论应用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分娩镇痛中,依据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率综合评估,5μg左右舒芬太尼剂量效果较理想。
作者:冯荣杰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早期腹胀便秘的原因与护理。方法对67例脊柱骨折早期腹胀便秘的患者进行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患者腹胀缓解,便秘解除,胃肠道功能尽快恢复。结论脊柱骨折后患者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胀便秘,通过认真分析原因,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能尽快改善腹胀症状,恢复排便。
作者:王翠花;沈琴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方法对90例小儿癫痫,给与基础护理,抽搐护理,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小儿癫痫90例好转出院。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癫痫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丽红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diminuta,BD)原称为缺陷假单胞菌,为革兰染色阴性短小杆菌,该菌为环境微生物,全球分布,可在水、土壤和植物中分离到。缺陷短波单胞菌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免疫力低下人群的感染。我院在1例40d大婴儿脑脊液中培养出缺陷短波单胞菌,临床确诊为缺陷短波单胞菌颅内感染,积极治疗取得成功。在国内尚未见缺陷短波单胞菌致婴儿颅内感染的报道。
作者:杨爱梅;龙丽华;余明友;田如平 刊期: 2014年第39期
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给医院的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出了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护理技术,实现了临床护理工作的实时监控,本文主要从移动护理技术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和实践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晓阳;钱振宇;崔力新 刊期: 2014年第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