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凤珠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1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进行正确有效健康指导,针对性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康复训练及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无1例护理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及预后起着关键作用。
作者:周维俊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由于病种的特殊性,消化内科护士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随着艾滋病、乙肝发病率的增多,各种消毒液的应用,危害护理人员健康的因素也逐渐增多。护士在工作中受到针刺、安瓶划伤等伤害,手部皮肤经常存在伤口,随时可能受到各种病毒的感染,成为病毒携带者或者感染者川。因此,消化内科科护士提高自身的防护能力和自身防护意识尤为重要。
作者:陈思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探讨医院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新观念。方法采用分组全程跟踪讨论方法对100名本科护理见习生进行临床护理带教。结果通过对护理工作亲身体验,见习护士对护理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增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见习护士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完成学校安排的内容和目标,表现优秀。结论现代护理教学模式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作者:刘美青;邹琴娓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开展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07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分别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预后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仅3例出现切口感染,切口经换药愈合。术后随访平均(12.7±4.3)个月,2例肠粘连保守治疗而愈,余未出现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继行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效果,降低不良反应事件。
作者:万俊荣 刊期: 2014年第39期
周围血管疾病是一种急慢性疾病,主要以肢体血管病变为主要特征,包括淋巴系统疾病和静脉疾病等。患有这类疾病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患肢疼痛、运动疼痛等,这种疾病的病程很长,治疗起来非常困难,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周围血管疾病的致病原因等方面对其护理与康复进行探讨与分析,供大家参考。
作者:田丰萍;高娟霞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探讨麻醉后恢复室(PACU)患者常见并发症原因及处理,以保证全麻患者安全恢复。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麻醉恢复室自2013年1月~2014年2月的3219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PACU并发症发生率为16.8%,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有差异,并发症因年龄分组而不同,其中并发症以循环不稳定、低氧血症、术后寒颤、躁动、恶心呕吐、苏醒延迟等发生率高。结论患者术后1h易出现麻醉并发症和意外,应综合分析、祛除病因,原因不明的先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在PACU进行观察,可以早期发现和处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作者:成子飞;张丽慧 刊期: 2014年第39期
人工气道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由此而导致的并发症也引起了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本文对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人工气道管理中针对高危因素的处理措施,提高人工气道的管理水平,以期尽量降低临床使用人工气道的风险。
作者:丁爽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150例肺结核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痰菌转阴情况、血糖控制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痰菌转阴、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患者为7例,低于对照组14例,两者差异显著,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饮食护理、心理护理、预防感染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在痰菌转阴、血糖控制和控制并发症上有很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艳美 刊期: 2014年第39期
随着护理教育层次的提高护理实习生学历由中专变为护理本科、护理硕士,延用原来带教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现如今实习生的需求,但在临床带教中发现扔存在许多问题,以下是在我科室内存在的护理带教方面的一些问题。
作者:金春花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对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近3年我院一共接受了84例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经过一些临床的护理干预,例如心理干预,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和加强健康教育等手段,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的有2例,住院时间为(37.3±4.7)d;其中35例是采用手术的治疗方法,33例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中,30例患者康复出院,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住院时间为(32.1±2.5)d。结论在临床上,对于一些多发性股与关节损伤的患者,我们应该给与全面的敢于护理措施,病情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这种干预护理。
作者:朱明明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探索品管圈在提升腔镜仪器设备完好率中的应用。方法由手术室护理人员自动自愿报名的原则组成品管圈,通过脑力激荡,讨论分析腔镜器械容易缺失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腔镜器械不完善率由5.31%下降至2.13%(<0.05)。结论将品管圈的方法应用到提升腔镜器械不完善率中取得了满意效果,提高了科室人员的团队精神,充分的发挥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作者:贺玉琴;何红霞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探讨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病区患者及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由护士长、护理组长及责任护士共同组成,从而组成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控制管理病区护理管理,并将护理质量检查得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实施后病区护理管理质量检查得分明显大于参考组(<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大于参考组(<0.05)。结论在病区护理管理中实施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能够有效护理质量及管理效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江芸;皮哲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研究实施优质护理对社区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1日~2014年5月31日收治的168例社区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各84例。实验组患者运用优质护理方案,而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方案。对比观察两组社区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遵医情况、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lc、甘油三酯均显著好于对照组(<0.05)。结论社区糖尿病合并低血糖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易曼珍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妇产科的日常护理中实施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根据妇产科护理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采取管理办法,并运用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实施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大幅上升,护理质量显著提高。结论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的质量。
作者:李宁 刊期: 2014年第39期
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医学发展受到广泛关注,老年医学本科教学日益重要,老年医学教材编写面临许多挑战。老年医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强调重点内容进行编写。老年疾病章节要在现有内科和其它学科基础上,选其精华进行编写。现行的老年医学教材有待于精简,期望通过《老年医学》的本科教学,使学员学会处理老年疾病思维方式。作为老年病科医生首先要有坚实内科学知识,才能当好老年病科医生。我国《老年医学》本科教育教师水平有待提高。老年医学授课内容上,要以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为主。
作者:高建苑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临床输血安全的培训、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信息化的建设平台、输血的流程的改进等对2013年1月~12月我科863例次输血达到安全输血的目的。结果通过输血安全护理管理,达到患者输血安全。结论建立临床输血安全的培训长效机制,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责任到人,同时运用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安全输血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玉梅;吉承玲;何丹;胥红梅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观察对比应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型、Sanders芋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SandersⅡ型、Sanders芋型跟骨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随机分组为经皮撬拨复位固定组(A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B组),并从系统功能评分,跟骨Bohler角、Gis ane角、跟骨高度、宽度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观察并对比两种术式治疗SandersⅡ、Sanders芋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与B组在术后1年Maryland评分、并发症发生率、X线相关指标比较上有显著性差异(<0.05),B组优于A组。结论在SandersⅡ型、Sanders芋型的跟骨骨折的治疗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能够更好的恢复跟骨的形态和功能,如果能更好的控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周围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
作者:陈志丰;陈伟峰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器械灭菌后湿包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品管圈的常用手法分析手术器械灭菌后湿包发生的原因,拟定相应的对策并付诸实施。结果手术器械灭菌后湿包发生率由实行品管圈活动之前的1.16豫下降至0.29豫,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目标达成率113.6豫,进步率75.76豫。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降低手术器械灭菌后湿包发生率,提高灭菌物品的质量。
作者:李健 刊期: 2014年第39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强调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兴的医学模式,而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医学心理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把护理对象的心理状况与护理学相结合起来,发展成护理心理学。
作者:毕晏 刊期: 2014年第3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降低急诊儿科护患纠纷中的重要性。方法对2009年全年急诊儿科的患者投诉情况与开展优质服务后2012年全年急诊儿科的患者投诉情况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2年全年急诊儿科的患者投诉率明显低于2009年全年急诊儿科的患者投诉率。结论在急诊儿科开展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臧建君 刊期: 2014年第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