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红艳;刘诗翔;杨传友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对129例患者进行包括术前的询问、术后护理等方式,对患者的注意力进行分散。结果使患者能够健康的进食,顺利的恢复,并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快速康复。结论护理人员的高效工作和恰当的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杨柳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对农村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对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农村高血压患者200例,采用平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后治疗依从性的变化。结果在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之后,其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仅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其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临床中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对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刘桂艳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调查了解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兴趣与自我效能感。方法随机抽取选取山东省三所医学院校护理专业102名大四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Hol and职业兴趣测验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并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进行比较。结果①不同性别的护理专业大学生在社会型和企业型维度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实际型、研究型和艺术型维度未见统计学差异。②护理专业大学生中,女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要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专业大学生不同性别存在不同的职业兴趣,并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的自我效能感。
作者:江景华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需要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100例,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主要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50例,主要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和疼痛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改善骨科患者术后的疼痛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邹荣花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肺功能的影响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方法急性哮喘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对照组地塞米松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肺功能测定,不良反应的儿童在治疗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的药物的应用有明显改善(<0.01),观察组肺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0.01)。结论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能迅速控制哮喘发作,改善肺功能,副作用小。
作者:张富义 刊期: 2014年第38期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时,由于糖代谢的紊乱,可促使结核杆菌生长繁殖,从而加重结核病的发展。而肺结核的感染又加重了糖尿病的代谢紊乱,两者相互影响,致使肺结核病变呈严重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本组病例中痰菌阳性率高,空洞病例多,且发生率与血糖异常呈正相关。病情的预后取决于血糖的控制、化疗的疗效以及结核病的轻重。若治疗、护理不当,不仅病死率高,而且痰菌阳性患者传染性强,对健康人群危害大。通过积极的护理介入和干预,有助于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不仅可以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掌握自我护理能力,而且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减少复发率,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和流行。
作者:徐文婷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压疮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将68例长期卧床有压疮高风险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以进行治疗,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压疮1例,发生率为2.9%,对照组发生压疮8例,发生率23.5%。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入院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作者:蓝晓琴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观察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罗红霉素治疗的实际效果,探讨罗红霉素对其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COPD患者46例,按双盲法随机分组,两组病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罗红霉素治疗,统计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痰量、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呼吸困难分级分别为(31.26±3.52)ml、(149.4±15.84)m、(30.26±3.52)分、(1.12±0.21)级,疾病总急性发作人次、发作两次及以上人数、急性发作致住院人数分别为10例、5例、2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罗红霉素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吕秀娟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临床实践探讨在剖宫产后母乳喂养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文临床研究将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江西省德兴市(江铜集团)德兴医院妇产科接收的68例行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的68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85.3%、64.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实施早期母乳喂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剖宫产手术后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姚震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强化大型医疗设备的性能检测,促使大型医疗设备得以科学配置,切实提高使用效率。方法选取我院及周边县市县级以上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购置的大型医疗设备100台,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设备的性能加以检测。结果 CT机、MRI、DSA、LA的质量合格率分别为73.0%、86.7%、83.3%和90.0%,同时,设备的监督管理较薄弱,医院管理层的重视程度有限。结论大型医疗设备的性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必须强化设备的监管管理,以便提高质量合格率和使用效率。
作者:胡茂智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治疗60例,分成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手术前进行心理疏导。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手术前后进行心理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对照组均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干预前的焦虑水平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手术前后的焦虑水平无明显差异。干预组干预后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水平。结论系统实施心理干预能显著减轻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焦虑情绪,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
作者:潘北玲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实验探究肾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纳入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6月126例肾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实验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全面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显效的患者为12例,有效34例,无效17例,有效率为73%;实验组患者显效26例,有效32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2.1%,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肾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综合护理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作者:梁庆平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与成效。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我院将180例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了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共有90例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共有90例患者,采用的是在给予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我院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的血压、心率等指标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结果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两组患者心率与血压均值在术前并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与血压均值在术中要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生理,使其手术应激反应得到一定的降低。
作者:裴媛玲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观察百白破疫苗接种局部反应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年3月在本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疫苗接种的婴幼儿86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3例,研究组应用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的局部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穿刺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局部反应发生率2.33%比对照组25.58%少,且研究组一次性穿针成功40(93.02%)例比对照组(33)(76.74%)例多,两组差异较为明显(<0.05)。结论百白破疫苗接种局部反应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红肿、发热等情况,并可以减少穿刺次数,从而可以有效减轻接种给婴幼儿带来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梅兰;马振坤 刊期: 2014年第38期
胃肠镜检查是临床诊断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其属于侵入性操作,对于脏器功能衰退及机体承受力低下的老年患者而言,具有较大的护理难度。本文简要分析了老年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的规范化护理措施。
作者:宋春芳;孙剑珊 刊期: 2014年第38期
接诊工作是疗养院的窗口,是疗养员入院的第一环节,在提高疗养院优质服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获得良好的疗养效果以及提高疗养员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关键,对促进疗养员和医护人员之间的良好关系至关重要[1]。
作者:王丽伟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对心肺患者的急救工作,并提高对复苏者的护理质量。方法本次研究选择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对其临床急救、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复苏成功15例,死亡25例。结论急救措施配合有效护理能提高心肺复苏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丽娟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总结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对46例异位妊娠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4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具有创伤少,切口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受患者欢迎,加强护理是手术顺利的保证。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EBM)理念联合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BL)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骨科学习过程中,140例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取EBM理念联合PBL教学模式,学习结束后,记录并比较两组学生对骨科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及总平均分分别为(83.5±10.6)分、(87.3±11.2)分和(84.3±9.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8.5)分、(75.9±10.9)分和(75.8±9.2)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0.05),结论 EBM理念联合PBL教学模式在骨科教学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的掌握,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模式。
作者:崔泳;张华;曹鹏 刊期: 2014年第38期
患者在胃肠道手术后,机体一般处于应激状态和高代谢状态,因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恢复的重要手段。临床营养支持根据营养供给方法可以分为肠外营养支持治疗(parenteral nutrition,PN)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enteral nutrition, EN)两种。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在临床应用广泛、效果较好,但也有缺陷性:若长期使用会导致肝功能异常,胆汁淤积,肠粘膜萎缩及肠道细菌移位[1]。近年来,随着对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及应用的逐步深入,营养支持已由PN为主的营养方式转变为通过鼻胃管、鼻空肠管或胃(肠)造口途径的EN支持为主[2]的方式。
作者:周鸣芳 刊期: 2014年第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