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
目的探讨创伤性硬膜下积液成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7~2013年收治的硬膜下积液152例的I临床资料。结果其中123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7例有效,2例无变化。结论创伤性硬膜下积液需采取综合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少数保守治疗无效且占位效应明显的选用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贾孝军;吴军;唐雄伟;龙飞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胆结石治疗的患者的术后护理,并对术后护理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3月我院普外科收住的30例经过腹腔镜手术的胆结石患者,并对此30例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经术后护理后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病情均得到了良好改善,无并发症或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普外科收住的胆结石患者的护理中,对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开展术后护理的同时加以出院指导,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胆结石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的质量。
作者:喻静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我院从2013年1月~8月共收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50例和对照组50例患儿均给予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100%)要明显高于对照组(7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儿的死亡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使患儿及早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禹晓娟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强化大型医疗设备的性能检测,促使大型医疗设备得以科学配置,切实提高使用效率。方法选取我院及周边县市县级以上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购置的大型医疗设备100台,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设备的性能加以检测。结果 CT机、MRI、DSA、LA的质量合格率分别为73.0%、86.7%、83.3%和90.0%,同时,设备的监督管理较薄弱,医院管理层的重视程度有限。结论大型医疗设备的性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必须强化设备的监管管理,以便提高质量合格率和使用效率。
作者:胡茂智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探讨重症破伤风安置胃管的佳时间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36例重症破伤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插管护理,实验组实施实验插管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率。结果两组插管成功率(94.44%、50.00%),差异显著(<0.05);两组肺部感染率(5.56%、23.99%),差异显著(<0.05)。结论在重症破伤风患者进行插管治疗时,气管切开后尽早插管能提升插管成功率,同时给予该病症患者针对性护理,能有效避免肺部感染发生。
作者:张颖莺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对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影响研究。方法从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行全麻下手术治疗后发生EA的患者,共90例(男47例,女4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个组各30例,术后分别给予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mg、布托啡诺20μg/kg和曲马多1mg/kg。比较各组治疗后全麻苏醒期躁动程度、Ramsay镇静评分及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等。结果治疗后,A组、B组患者 EA的程度显著低于 C组(<0.05);A组、C组两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低于B组,而A组和C组之间比较,A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B组患者苏醒时间(min)、PACU停留时间(min)显著高于A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帕瑞昔布治疗EA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全麻患者苏醒期的躁动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欧敏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行长程脑电图检查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55例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行脑电图检查。结果在充分准备和完善的护理配合下,本组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脑电图检查。结论脑电图检查过程中细致、周到的护理配合可为诊断、治疗及预后估计提供更精确的依据。
作者:钮晓芳 刊期: 2014年第38期
总结1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钾引起的室颤的成功急救的护理体会。此例患者为临床中的危急重患者,且临床病例较少。我们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及早识别心脏节律改变及心律失常,做好急救药品、物品准备及仪器准备。患者住院期间反复发作室颤5次。实施紧急有效的电除颤治疗、心肺复苏抗休克处理同时有效补钾,医护配合良好,床边抢救均成功。
作者:卞凤丽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通过对临床护理在VSD治疗皮肤缺损积极作用的观察,总结有效积极的临床护理途径及措施,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2年间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40例皮肤缺损患者,以回顾性方法,从心理护理、饮食基础护理及负压引流护理方面分析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VSD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创面均可见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创面血运情况良好,无创面感染发生,治疗时间明显缩短,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结论VSD负压吸引技术治疗皮肤缺损,配以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加快创面的恢复,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王雪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依据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BPRS评分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NP实施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BPR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BPRS评分为(23.32±1.58),对照组为(45.87±2.93),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48.38±4.92)d与(62.19±5.46)d,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0.05);观察组住院费用平均为(6182.54±687.78)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平均水平(9762.09±1028.76)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与文化程度对CNP实施效果具有显著影响(<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同时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钱天美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针对院前急救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防范措施及对策。方法分析2012年急诊科在院前急救中发生的28例护理不良事件,查找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及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结果采取针对性地防范措施,2013年院前急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2起,减少了0.7%。结论加强安全风险管理;重视工作流程的改进等是减少院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途径。
作者:郁海艳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总结严重多发伤院前急救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76例严重多发伤院前急救的护理配合。结果抢救措施积极有效护理正确得当,为进一步急救赢得了宝贵时间。经抢救病情稳定后送相关科室治疗71例,转运及抢救中死亡5例。结论迅速评估伤情,积极开展院前急救,建立和维持有效的肺泡通气和循环功能,迅速抗休克、控制脑水肿、包扎、止血、固定、密切监护、及时将伤者送达医院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生命院前急救提高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至关重要。
作者:李莉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探讨对骨伤科专病实施护理路径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骨伤科患者9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专病护理路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骨伤科患者实施专病护理路径,直接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了住院时间及费用,对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 刊期: 2014年第38期
了解慢性细菌感染和细菌生物膜之间存在的关联对于耳鼻咽喉科慢性感染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文献,从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中耳炎及植入材料感染等四个方面对耳鼻喉科慢性细菌与细菌生物膜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以供参考。
作者:梁逸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观察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为该类型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年收治100例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患者处接受常规的护理方法外(与对照组同),同时接受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观察上述两组间采取不同护理方法模式后的效果情况。进一步对相关指标进行2检验统计学比较分析,如果值小于0.05,则说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可靠。结果观察比较两组间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方法后的治疗效果,其中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为47例,有效率为94%,而对照组患儿中有效治疗人数为41例,占该组总病例数的百分比为82%。进一步通过统计学研究发现,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人数分别为48例和42例,其满意度百分比例分别为96%和84%,统计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治疗的有效率,其显著效果。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因此,该护理方法模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奕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分析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总结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以指导护理对策。方法对115例行PICC置管患者中6例发生静脉血栓形成进行原因分析和护理措施分析。结果115例患者中有6例并发深静脉血栓,经拔管及溶栓处理,症状逐渐缓解,未发生严重后果。结论肿瘤患者行PICC化疗过程中,其发生静脉血栓形成与患者自身原因及护理有关,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可防止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全清清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治疗60例,分成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手术前进行心理疏导。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手术前后进行心理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对照组均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干预前的焦虑水平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手术前后的焦虑水平无明显差异。干预组干预后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水平。结论系统实施心理干预能显著减轻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焦虑情绪,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
作者:潘北玲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对老年痴呆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并将所得数据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等因子的SCL-90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家属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充分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增强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降低不良情绪,使患者家属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凌红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分析研究优质化护理针对麻疹患者并发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的80例麻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全部进行常规治疗以及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实施优质化护理方式,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每间隔4h测量1次体温,每间隔4h检查患者的皮疹透发速度以及皮疹出齐时间,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对两组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48h体温降低至0.5~1℃,72h皮疹出齐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79.9%,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19.9%,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优质化护理服务针对麻疹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应该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毛湘霞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输液港首次植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效果。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实施之前(2013年11~12月)首次植入输液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实施之后(2014年4~5月)首次植入输液港的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实施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后的方法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输液港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结果实验组输液港植入术后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98.01%,与对照组的87.71%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输液港首次植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的认知水平,各圈员也从中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成长。
作者:韩芬叶 刊期: 2014年第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