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和平;董智平;陆瑾;陈建华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临床诊断以及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14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发现方式为腹痛及下腹不适5例,黑便5例,便血1例,肠梗阻2例,体检发现1例。手术方式方面小肠部分切除术8例,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小肠部分切除术+大网膜切除1例,右半结肠+小肠部分切除术1例,肿瘤切除术+小肠部分切除术1例,小肠部分切除+阑尾切除术1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除1例于6个月后肝转移,其余13例均存活无间质瘤复发。结论小肠间质瘤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腹部CT是主要检查手段,CD117和CD34是诊断小肠间质瘤重要的免疫组化指标,手术是治疗小肠间质瘤的佳方法。
作者:杨英;孙静;陈建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儿科护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目的是改善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我科按照2010年卫生部下发的《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要求,全面开展和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明显效果。改善了了护患关系,提升了护理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黄广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常用漱口水在辅助正畸患者保护牙周健康的同时是否会影响唾液、龈沟液中表皮生长因子的水平。方法选取正畸患者48例,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不使用漱口水,实验组分别以欧乐-B、贝齿、李施德林漱口水辅助治疗,对比正畸过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唾液、龈沟液中表皮生长因子的水平。结果正畸后0、3、7、30d,实验组唾液、龈沟液中表皮生长因子的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欧乐-B、贝齿、李施德林漱口水在辅助正畸治疗的同时不会影响唾液、龈沟液中表皮生长因子的水平。
作者:雷群;林恒章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护理在肠造口术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进修3个月18例肠造口术的精心护理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患者中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护理是降低肠造口不可忽视的部分。
作者:韩奕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对产力异常分娩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产力异常分娩产妇,共计28例,对其产力异常原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次进行实验的28例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有效护理下,都已经成功产下婴儿,并且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医护人员要对产力异常的孕妇在其预产期进行严密的观察,并且按照不同的产力异常类型对其进行护理,从而帮助婴儿和产妇更好的成长与恢复,在临床医学上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为深入探讨骨折患者钢板去除术后伤口的感染预防与护理措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作者随机筛选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骨折钢板去除术患者100例,不考虑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随机将其分为感染预防组(50例)和普通护理组(50例)。感染预防组在对患者进行逐个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感染预防;普通护理组实行常规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伤口感染率和满意率。结果显示院感染预防组有1例感染病例发生,患者满意率98%;普通护理组发生感染病例11例,患者满意率仅为72%。对患者采取先评估、再进行针对性的感染预防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康复几率,降低伤口感染的可能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吴琼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文化休克,是当一个人突然处于一种新异的文化生活环境而产生的焦虑、抑郁、排斥甚至恐惧的心理状态。住院患者文化休克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对医院环境不适应,沟通交流障碍,风俗和生活习惯,文化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心理因素等。要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尽快适应自己所在的环境,避免患者因文化休克而对医院产生恐惧心理,医护人员要多和患者交流,使患者尽快融入到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来。
作者:陈尚芬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亿活)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8月~11月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广西民族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成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布拉氏酵母菌,对照组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计算日平均经皮测胆红素下降值、平均住院时间,观察患儿消化道症状。结果光疗24h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85.6±38.0)μmol/L和(191.0±40.7)μmol/L;出院时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43.4±31.2)μmol/L和(137.3±31.7)μmol/L;治疗组和对照组日平均经皮测胆红素下降值、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2.2±17.3)μmol/L、(39.1±16.1)μmol/L,(3.2±0.9)d、(3.3±0.8)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亦可降低血胆红素水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吴朝波;张宝莹;詹艳妮;谢定泉;朱贞洁;周顺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老年体检代谢综合症和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通过对484例进行体检的老年人体检报告及历史健康体检资料,分析MS和血尿酸水平结果,探讨二者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结果60~65岁Hum患病19例(18.47%)、65~70岁Hum患病34例(16.19%)、70~75岁Hum患病15例(16.30%)、>75岁Hum患病7例(8.86%),共计Hum患病75例(15.49%);Hum组伴MS(高血压28.00%、高脂血症25.33%、肾功能异常28.00%、糖尿病21.33%、肥胖及超重29.33%、冠心病22.67%、痛风28.00%、脂肪肝28.00%)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Hum组(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与血尿酸水平二者存在密切相关性,并且二者互为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在对老年患者MS引起重视的同时,应当加强对血尿酸变化的重视,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蔡凤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筋膜室内组织压因肢体受压而升高,损害室内肌肉和神经的血液供应,组织急性严重缺血时出现的一系列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是挤压综合征的局部表现,多见于小腿和前臂[1],严重时,可致水肿恶性循环引起的坏疽、缺血性肌挛缩甚至包括肢端在内的整个肢体的丧失。及时、彻底地切开减压手术是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定型治疗,经过术后1~2w 的综合治疗,创面水肿消退,根据创面大小行二期缝合或植皮手术。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对33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进行VSD 封闭引流,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艺娇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探讨腹腔镜下重度肥胖患者腹腔镜胃减容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本文总结2例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要点。本组2例病例均度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6个月后回访,患者均对目前体重满意。充分的、恰当的围手术期护理有益于患者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作者:汪袁云子;蒲小金;李文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外伤性前房积血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的急诊外伤之一,前房积血多见于眼球钝挫伤,是眼外伤引起的常见疾病。其预后与出血量的多少、出血部位、就诊时间、治疗是否及时、恰当、合理以及有无继发出血等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少量积血可以很快吸收,视力往往不受影响,但严重的前房积血可引起继发青光眼及角膜血染等并发症而造成视功能损害,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1]。因此正确及时的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张晓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宫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总结进行宫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术后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为确保宫腔镜手术成功,必须加强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
作者:樊柏;安宁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防治的护理。方法选自2012年4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产妇86例,将这86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3例,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对照组患者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研究组有6例产妇可能出现产后出血的情况,对照组有5例产妇可能出现产后出血的情况。通过对研究组进行防治性护理措施,产后有1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对照组产妇没有进行防治性护理措施,产后有4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产妇进行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进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护理措施,有助于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促进产妇的顺利分娩。
作者:杨丽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小儿氧气雾化吸入过程中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206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7.1%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94.1%)(P<0.05);实验组97.1%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患儿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护理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42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按照患者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前,对照组疼痛评分为(6.48±1.09)分与治疗组(6.49±1.14)分比较(P>0.05);治疗后,对照组疼痛评分为(3.15±0.51)分,治疗组为(1.21±0.17)分;两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而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对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其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恩和吉日嘎拉;徐伟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对24例壮族Rh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血清抗体回顾性分析,探讨母婴Rh血型不合血清抗体的特异性及其效价对HDN患儿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学检测技术对母婴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采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放散试验对24例母婴Rh血型不合HDN患儿的血标本进行检测;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对患儿及其母亲的血清进行ABO以外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鉴定及效价测定。结果在24例Rh HDN患儿中,检出抗-D 7例(29.2%),抗-E 9例(37.5%),抗-Ec联合4例(16.7%),抗-C 3例(12.5%),抗-Ce联合1例(4.2%);Rh血型免疫性IgG抗体效价为1:8~1:128。结论为预防新生儿Rh溶血病发生,应作产前夫妇ABO、Rh血型和Rh免疫性血清抗体筛查,及时对患儿进行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减少Rh HDN患儿的受害程度,对优生优育及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保才;黎海澜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11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54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结果54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部位大片肉芽组织增生,为下一步植皮成活、伤口愈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显著,而术后护理人员细致观察和全方位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作者:陈晓萍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针、硫辛酸针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前列地尔针、硫辛酸针联合依帕司他,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针联合依帕司他。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83.33%)、观察组治疗后感觉传导速度[正中神经(50.43±3.51)m/s、腓总神经(45.94±3.32)m/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67.69±3.29)m/s、腓总神经(49.09±3.33)m/s]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地尔针、硫辛酸针联合±帕司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杨中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高年龄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方法及护理经验,延长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血液透析高年龄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方法及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正确掌握新瘘使用时间,掌握穿刺方法和拔针后处理,及患者自我护理,预防内瘘阻塞,确保透析的正常进行。结论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只有正确使用及加强对内瘘的护理,延长内瘘的寿命,是长期血液透析的重要保障。
作者:徐业梅;王海红;戴小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