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内急救与护理,为今后临床抢救该类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方法分析我科2014年1月~6月共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内急救情况。结果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在急诊科经过院内急救后经监护送入心内科或ICU病房,无1例死亡。结论准确的识别急性心肌梗死发作,迅速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加强心理护理能取得患者家属配合、减轻患者痛苦、改善预后、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陈诚;熊健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在内科临床对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共86例,给予利尿剂、解痉平喘和支气管扩张等常规治疗,并以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3例,将其中实施氨茶碱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将联用氨茶碱与多索茶碱治疗者纳入观察组,分析并评估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结局,总结治疗经验。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可取得95.35%的临床总疗效,这要较对照组的79.07%更理想,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在FEV1/FVC、PaCO2和PaO2等指标方面,观察组治疗后要较其治疗前、对照组改善更突出(P<0.05)。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本次共有3例出现严重不适,与对照组的11例相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提供氨茶碱与多索茶碱联合治疗,对于尽早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动脉血气有确切效果,并且安全可靠,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作者:尹来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ICU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0月出现的64例ICU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发生7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88%;观察组患者中仅发生1例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3%,观察组患者治疗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93.7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62.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的防护,能有效减少其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冬玲;贺春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危儿母亲应对方式影响。方法将53例高危儿母亲作为观察组,53例正常新生儿母亲为对照组,给两组调查对象发放简易应对方式自评量表;根据观察组调查结果,实施护理干预,1w后再次发放简易应对方式自评量表,比较干预前后应对方式情况。结果干预前观察组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1.32±0.43分)、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2.01±0.69分)分别与对照组(1.78±0.47分、1.58±0.6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干预后观察组积极应对方式维度平均分明显提高,消极应对方式维度平均分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80,3.48,<0.01)。结论对高危儿母亲实施护理干预,能提高她们积极应对能力,自觉调整负性情绪,主动应用积极应对方式对待不良事件。
作者:何青春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解除抑郁症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发生便秘9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果导、番泻叶导泻,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大便通畅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效解除抑郁症患者的便秘,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崔卫香;于冬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本院肿瘤内科2012年7月~2013年12月诊治的100例应用PICC置管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文所有入组的100例患者,其中56例为胃癌患者,20例患者为乳腺癌,24例患者为结直肠癌。所有入组的患者均穿刺成功,置管保存时间为35~180d。其中有4例患者发生了化疗性静脉炎,3例患者的导管出现阻塞现象,93例患者对其所接受的治疗及护理服务表示满意。结论 PICC穿刺成功率高,安全性强,导管可长时间保留,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肿瘤患者使用PICC置管术可以用来缓解其疼痛感,以及降低其化疗所产生的不良毒副反应,同时可以确保化疗药物顺利注入患者体内,从而有利于整个化疗治疗过程的实施。
作者:吴润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策略对ICU连续血液净化并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ICU2011年0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危重患者行CBP治疗共115例,其中53例为对照组,62例为干预组。。观察两组患者在ICU连续血液净化中并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出现导管感染9例,干预组出现导管感染2例,应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集束化策略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明显下降。结论集束化策略更有利于CBP患者CR-BSI的防治,通过严格的人员培训,院感专职人员及时督查指导,改进操作程序,采用三通接头,合理封管,正确使用肝素帽,减少暴露性操作,保持系统的闭合环路,严格无菌操作,规范血管通路及置换液的管理;有效地降低了CR-BSI的发生率,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陈立萍;徐晓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评价笑气镇静系统对于儿童牙科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013年我科4~8岁23例儿童牙科畏惧症患,征得患儿家长同意下使用笑气镇静系统,记录术前术后的镇静情况。观察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及对治疗的反应。结果90%以上的患儿达到儿童牙科治疗的镇静要求。结论笑气镇静可以有效提升患儿对牙科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薛黛;龚中坚;朱金晓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妊高症产妇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7月收治的90例患有妊高症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包括用药护理、心理辅导、观察病情等,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采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妊高症产妇的病症,帮助患者有效地控制病情,临床上应大力推广护理干预。
作者:伍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与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Retropubic radical prostatectomy,RRP)治疗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162例,其中83例行LRP,79例行RRP,比较两种不同术式的术中术后效果。结果LRP组一共8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1例中途转为开放手术。 LRP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RR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留置导尿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RR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年限内,两组尿控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生化复发率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LRP在出血、术后恢复、术后控瘤效果方面优于RRP,术后尿控率与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异,LRP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徐致鹏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2年2月~2014年7月急诊救治的患者中,其中年龄在54~95岁发生低钠血症患者共207例,单纯肺炎90例,肺炎合并心衰4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30例,癫痫发作3例,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酮症酸中毒4例,脑血管病4例,肺癌6例,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3例,胃肠炎20例,出现明显症状的5例。结果表现为嗜睡,意识障碍、抽搐、昏迷。所有患者均行血清钠、血浆渗透压、肝肾功能及心功能的评价,所有低钠血症患者中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其治疗主要有限水、补钠及药物治疗,根本治疗在病因治疗。结论对低钠血症患者应积极进行病因的诊断治疗,低钠血症是提供原发病诊断的重要线索。
作者:赵青娥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提高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效果。方法搜集我院2007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手术病例512例,对其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的症状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肝性脑病14例,一期(前驱期)4例,二期(昏迷前期)3例,三期(昏睡期)2例,四期(昏迷期)5例。本组14例患者除2例四期肝昏迷患者死亡外,其余12例经18~42d精心治疗及护理,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肝脏手术后应进行严密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肝功能衰竭,对肝性脑病实施正确恰当的治疗及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分析全膝置换术治疗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骨外科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回顾性探析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及预防措施。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中,12例患者彻底再通,I A型再通者4例,I B型再通者6例。随访调查1~5个月时间,全部患者均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结论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避免或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已经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干预能提高再通率。
作者:史雯静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初步探讨结肠运动功能异常及精神心理因素在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慢性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取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不透X线单标志物法检测结肠通过时间。应用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所有两组受试者的精神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同时结合临床资料数据对照比较。结果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结肠通过时间和精神心理因素的评分上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肠运动功能及精神心理因素异常在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涛;张欢;肖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1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之后的应激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应激反应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使用临床护理路径,使得患者安全的度过手术期几率增加,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杜苗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42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按照患者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前,对照组疼痛评分为(6.48±1.09)分与治疗组(6.49±1.14)分比较(P>0.05);治疗后,对照组疼痛评分为(3.15±0.51)分,治疗组为(1.21±0.17)分;两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而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对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其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恩和吉日嘎拉;徐伟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伴肛周脓肿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伴肛周脓肿的患者实施止血、抗感染以及纠正贫血和肛周特殊护理。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肛周疼痛好转,肛周脓肿处破皮,引流通畅、周围皮肤未见发红。结论对重型再障伴肛周脓肿患者,采取有效的对症支持治疗,能充分减低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经济费用,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邓欣雨 刊期: 2014年第33期
当今数字化医院信息平台的搭建越来越复杂,业务的发展对整个软硬件运行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虚拟化作为一种构建IT基础建构的新型技术,能够弥补了传统IT建设模式的诸多不足。虚拟化技术涉及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及桌面虚拟化四大领域,本文重点阐述服务器虚拟化在数字化医院建设中的应用。通过服务器虚拟化平台的搭建,实现了资源自动调配、虚拟机的快速迁移、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性。
作者:王其军;张民;蒋抒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4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小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筋膜室内组织压因肢体受压而升高,损害室内肌肉和神经的血液供应,组织急性严重缺血时出现的一系列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是挤压综合征的局部表现,多见于小腿和前臂[1],严重时,可致水肿恶性循环引起的坏疽、缺血性肌挛缩甚至包括肢端在内的整个肢体的丧失。及时、彻底地切开减压手术是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定型治疗,经过术后1~2w 的综合治疗,创面水肿消退,根据创面大小行二期缝合或植皮手术。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对33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进行VSD 封闭引流,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艺娇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