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扎达·托呼塔尔汗;玛丽亚木汗·索里坦拜
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术前访视、术中关怀、术后随访的点滴细节中,对手术患者提供个性化而温馨的优质护理服务,密切了护患关系、提升了护理质量,推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
作者:龚俊铭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析目标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明确护理工作目标,制定目标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优质护理服务目标管理模式,对实施前后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合格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实施目标管理方法之后,相比较实施前而言,我院的患者满意程度和护理质量合格率有所提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将目标管理模式运用在优质护理服务中,不仅可以增强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感,缓解当前相对紧张的护患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合格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肖;涂红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预防及护理干预体会。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45例,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分别给予患者溶栓、抗凝、降纤和抗凝、降纤进行治疗,同时给予控制血压、营养脑细胞、预防并发症等辅助治疗。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全面综合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5例脑梗死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和积极的护理干预治愈8例,显效19例,有效16例,2例患者放弃治疗出院,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6%。结论通过与脑梗死患者以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功能恢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非常值得在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周双丽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工作对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行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仅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并发症护理,然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并且术后的死亡率为2.08%,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癌全肺切除术围术期的患者进行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肺癌合并糖尿病、饮食等方面的护理等措施,能够有效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秦清;时红云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分析ICU患者的管道护理体会。方法针对423例患者需要气管导管、留置鼻饲管、留置胃管、深静脉置管、氧管、封闭式吸痰管及胸腹腔引流管等的护理实践,观察总结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了管道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和护理质量。结论管道护理在ICU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作者:袁芳;李溶;丁丽蓉 刊期: 2014年第26期
随着以PDA系统(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为基础的手持终端执行系统引进护理工作,临床的护理管理和执行流程得到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少了护理行为过失,但是PDA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不足,影响了它的临床应用扩展和深入。本文将对PDA系统在护理工作中的相关应用进行分析,以期在今后使用中得到改进。
作者:王鑫;林雪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寻找ICU腹泻患者肛周皮肤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共收治的46例ICU腹泻患者设为试验组,并选取同期的46例作为参照组。结果试验组的肛周皮肤损伤率为19.57%,参照组的肛周皮肤损伤率为58.70%,试验组的肛周皮肤损伤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结论科学的护理措施可大大降低ICU腹泻患者肛周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徐敏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分析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患者术后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38例患者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B组40例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患者治愈19例,占50.0%,并发症发生率为23.7%,住院时间为(18.2±3.6)d;B组患者治愈32例,占80.0%,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住院时间为(14.0±1.3)d,B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给予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患者术后针对性护理能显著提高临床手术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黄凤玲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评价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8月在我院行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措施)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40%),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4.4±0.5)d明显少于对照组(9.5±1.1)d,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患者及早康复。
作者:刘朝华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这1年时间内收治的180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90例患儿。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理论为依据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疾病康复情况。结果采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在护理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且处于显效的比例更多。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患儿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促进患儿的治疗和康复,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吴春凤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孕妇在临床中,有很多因素能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重要的就是孕妇的营养状况,如果孕妇在孕期得不到良好的营养,那么就会导致胎儿营养不良,以至于胎儿长大后的一些抵抗力明显减弱。因此,孕妇在孕期必须补充充足的营养,充足的营养是孕妇和胎儿健康的保证。本文主要从我国孕妇在孕期的营养状况说起,针对目前我国孕妇在孕期的营养情况,提出了一些孕妇在怀孕期间如何进地行营养调理。找出孕妇在孕期期间营养方面的一些误区,在产科医生的帮助下,对不同的孕妇进行不同方法的孕期营养指导,从而提高了孕妇的身体素质和胎儿的健康。
作者:马晓旻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研究护理需求干预方案对住院艾滋病患者短期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到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60例,选用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以及婚姻状况、月收入情况、住院次数、医药费支付情况以及感染情况等做出相关调查研究。将患者进行随机均分,分别为30例实验组和30例对照组,对实验组实行干预护理,对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结果在对两组病患进行相关的护理治疗后,实验组的生存质量各领域方面的得分均要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对其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李康花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导管室护士在AMI急诊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配合过程,探究导管室护理的护理配合意义。方法选取120例在我院急诊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需要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给予他们介入治疗的同时,观察导管室护士在介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总结护理配合的方式和意义。结果120例患者均接受了急诊介入手术治疗,治疗效果良好,120例患者共植入支架158个,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数为1.32个,术中室颤患者3例(2.5%),术中低血压患者14例(11.6%),所有发生手术并发症的患者,经过医生抢救和导管室护士的护理配合,均成功完成手术并获得治愈,没有死亡的患者。结论导管室护士在AMI急诊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配合是十分重要的,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作者:闻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术后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这种症状随着患者手术后时间的不断推移其疼痛得到缓解,随着剖腹产手术方式的普及、人们对于无痛分娩方式的依赖和一些社会因素的干预,剖腹产手术成为产科常见的一种手术治疗手段。科学的术后护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效果和患者机体的恢复。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作者:努尔扎达·托呼塔尔汗;玛丽亚木汗·索里坦拜 刊期: 2014年第26期
本文从增强质量控制意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质量控制环节以及做好质量控制反馈等四个方面来阐述护理质量控制在管理中的作用。由于护理工作琐碎、复杂,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还要加强同期控制,并定期进行反馈控制。目前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位护理人员自觉地依照标准和制度,自己按既定的目标努力工作,对自身行为进行<束和控制。
作者:黄惠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措施在治疗难治性情感障碍症(Refractory af ective disorder,简称院RAD)方面的疗效。方法在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所收治的难治性情感障碍症患者当中选取74例作为此次观察对象,随后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护理效果以及SDS与S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针对性护理外,其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0.05),此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0.05)。结论对RAD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有效缓解、消除患者自身的焦虑与抑郁情绪。
作者:黄学芬;杨俊华;江桂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单纯性肥胖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辨证分型类型繁多,而且有关的证型标准较少,临床应用极为欠缺,故单纯性肥胖中医证型标准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对近10年来有关单纯性肥胖文献中的中医证型标准进行总结,并探讨针灸对肥胖的治疗作用。
作者:余晓荣;李雪溶;李菊莲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现如今外科手术治疗已成为治疗疾病不可或缺的方法。尽管外科治疗可防治人们失去肢体和生命,但也会带来并发症和死亡的危险。术后并发症的报告经常不一致且不完整,大多数研究未能提供有关并发症严重程度的信息,或仅报告严重的并发症,却忽略了严重程度较轻的症状。开发和验证针对所有外科手术及其严重程度的并发症综合指数(CCI)。
作者:姜航;蒋小华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在恶性肿瘤整个治疗过程中采用活血化瘀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能起到良好效果。现从恶性肿瘤患者特有病因、病理机制和活血化瘀药物作用及相关效果,报道如下叙述:1中医理论1.1中医病因、病机传统中医理论将恶性肿瘤发病机理归结为3类:气滞血瘀、痰结湿聚和气血亏虚,而气滞血瘀又贯穿于肿瘤整个发病过程中。在临床绝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均有:肿块、癥积、疼痛、出血、面色黎黑、肌肤甲错、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癍,脉细涩临床表现。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将直接针对其病因病机。
作者:李欣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信息化网络前移建设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方法领导重视信息化网络平台超前建设,构建一批信息化网络技术性强、业务过硬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网络管理遍布临床、医技各部门,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了医疗纠纷。结果近3年新型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管理医疗安全提高,杜绝了医疗、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使医疗、护理质量大大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投诉减少30豫。结论信息化网络前移管理是重要的、必要的,是杜绝防范医疗不良事件好手段之一。
作者:曾炜;付路易 刊期: 2014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