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视细节管理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意义

涛娜;宋立枝

关键词:假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手工计数, EDTA-PTCP
摘要:目的分析EDTA-K抗凝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检测结果、原因、纠正的方法,避免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对不符合临床情况的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患者血液进行EDTA和枸橼酸钠仪器法检测和手工稀释液计数法,同时推血片进行染色镜检,比较结果。结论在工作中进行血细胞分析检测时如遇到不符合临床情况的血小板减少一定要谨慎,采用多种方法排除一切可能的影响,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物理治疗临床双语带教探索--动机、模式、难点及对策

    对神经物理治疗临床双语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及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和反思。物理治疗专业英语临床实习教学对于专业英语的掌握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学校内的专业英语教学是临床实习期间专业英语学习的基础。有着专业英语学习背景的临床导师是临床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条件。各学校对于临床实习期间的实习教学要求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及对于临床实习教学期间的双语教学提出要求与建立规范,同时给予临床导师以足够的经济支持是临床双语教学健康发展和临床导师岗位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作者:刘华卫;胡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川崎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川崎病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选取2005~2013年间在我院就诊的川崎病患儿共96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的家长对于川崎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和对川崎病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同时治愈的有效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由实验结果可知,对川崎病患儿实行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同时可以提高家长对于川崎病的认识,提升在护理工作中的满意度,是值得推广和使用的。

    作者:沈青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照片档案对医院文化建设的作用

    本文阐述了医院照片档案在医院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探讨如何通过加强照片档案管理来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作者:吴琼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1例结肠ESD术后肠穿孔患者的护理

    内镜粘膜剥离术(ESD)是由内镜下切除术(EMR)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它不仅能将大块病灶完整切除还具有创伤小、且安全等有点,其治疗效果不仅与外科手术大致相同,还避免了传统手术的风险[1],因此,近年来学者成功的采用ESD切除胃肠道粘膜下肿瘤,明显降低肿瘤的残留和复发[2,3]。我科于2013年12月收治1例降结肠隆起性病变行ESD,术后患者出现了肠穿孔、痛风等并发症,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病情稳定,顺利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玲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浅谈信息化教学在医学课程中的应用

    将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课程是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把医学教育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相结合,提出医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并付诸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郭伟;隋丽荣;李敏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12例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

    对1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前充分准备,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规范功能锻炼,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手术均获成功,切口均一期临床愈合;早期无股骨颈骨折、感染、关节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假体脱位等并发症。提示应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效果满意,全方位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张雪容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经皮肾镜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的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4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为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围手术的护理不仅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而且还能够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值的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田金莲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增强医院实习管理力的实践与探索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践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医学教育目的实现,即培养全面医学人才的达成。医院实习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水平。文章总结了目前中医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者:张媛媛;孙颖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外科手术并发症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现如今外科手术治疗已成为治疗疾病不可或缺的方法。尽管外科治疗可防治人们失去肢体和生命,但也会带来并发症和死亡的危险。术后并发症的报告经常不一致且不完整,大多数研究未能提供有关并发症严重程度的信息,或仅报告严重的并发症,却忽略了严重程度较轻的症状。开发和验证针对所有外科手术及其严重程度的并发症综合指数(CCI)。

    作者:姜航;蒋小华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对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收治的1000例患者,根据科室差异每个科室收治患者平均分组,后合并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是否实施风险管理的护理纠纷事件数据。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概率(0.20%)低于对照组(2.20%),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倪静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得到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患者静脉用药的机会也日益增多,注射药物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也逐年增多。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的药物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停止用药后机体所发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机体有伤害的反应[1]。临床表现一般是局部皮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症状。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新的痛苦,也增加医疗费用,已经成为当今一项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2-3],门诊输液室由于输液患者集中,年龄跨度大、用药多且缺乏连续观察,ADR时有发生,如何有效地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一直是护理同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再加上所学的专业知识,现将有效地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赖玲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临床护理的方法及要点,以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其呼吸道进行重点护理,包括及时畅通呼吸道、加强早期气道湿化、应用多种排痰方法、人工气道护理及呼吸机的早期使用等措施,为患者生命的救治发挥了重要作用。结果22例(37.9%)恢复良好,4例(6.8%)伴功能障碍,2例(3.4%)呈植物生存状态,10例(17.2%)自动放弃,20例(34.5%)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加强呼吸道护理,能改善呼吸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防止继发性脑损害。

    作者:秦莹;周兰芳;崔成群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磁敏感成像在脑微出血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磁敏感加权成像是一个新的神经影像技术,它利用不同组织间磁敏感的差异,例如血液、铁、钙化,而产生图像对比。磁敏感加权成像作为传统MR成像的重要补充,在诊断脑内早期微小出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王俊波(综述);郭兴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浅谈护理质量管理

    目的为了防范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服务。方法分析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制订相应的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计划,抓住关键环节,保证护理质量,增强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及业务培训,加强护患沟通。结果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预防护理纠纷、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

    作者:李祖芬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探讨脑梗死的预防及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预防及护理干预体会。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45例,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分别给予患者溶栓、抗凝、降纤和抗凝、降纤进行治疗,同时给予控制血压、营养脑细胞、预防并发症等辅助治疗。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全面综合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5例脑梗死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和积极的护理干预治愈8例,显效19例,有效16例,2例患者放弃治疗出院,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6%。结论通过与脑梗死患者以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功能恢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非常值得在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周双丽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

    我院消化科收住的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共51例,在抢救中,由于及时发现病情并准确作出判断,采取相应的护理抢救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1临床资料在我院消化科住院的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共51例,男31例,女20例,年龄42~75岁,平均55岁。均经胃镜或钡餐证实,其中重度食道胃底静脉曲张11例,中度曲张31例,轻度曲张9例,3例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肝硬化病史5年以上者33例,5年以下者18例;首次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者37例,2次以上出血住院者4例,6次以上出血住院者1例;估计出血量在50~70ml者29例,250~300ml者16例,500~1000ml以上者6例。住院治疗3 d以内出血停止者28例,1w以内出血停止者16例,10 d以上出血停止者6例,死亡1例。

    作者:马巍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观察比较传统常规护理和康复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作用

    目的观察比较传统常规护理和康复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从2013年1月~9月这段期间的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人作为样本,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人,分别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康复干预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对患者的睡眠、精神、疼痛等10项指标进行调查整理,得到试验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即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该差异性显著,即<0.05。结论与传统常规护理方案相比,康复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罗娴;时红云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15例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提高护士对主动脉夹层的急救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1例行保守治疗,1例死亡,除1例死亡病例外,其余12例患者均出院。

    作者:张丽随;冯佳慧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有效可行的护理对策,从而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方法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对现有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低血压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有效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是降低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关键,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希望和生活质量。

    作者:胡静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临床安全输血与护理组织管理思路构建

    目的对临床安全输血和护理组织管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次调查输血治疗患者共520例,输血次数为1020例次,其中共有38例次在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出现发热反应的有8例次,出现过敏反应的有30例次,其发生率为3.73%,在经过相应处理后,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了输血治疗。结论安全输血在保证输血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护理人员应对临床输血护理进行优化,以减少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的护理质量,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金娟;刘平;刘玉霞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