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对PFNA术中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临床观察

陈朝板;张舟;张长椿

关键词:氯胺酮, 预处理, PFNA,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对PFNA术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可操作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给予生理盐水静注5ml,预处理组(D组)给予氯胺酮0.2mg/kg静注预处理,3min后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记录入室后10min、给药3min、摆体位时、给腰麻药5min、给腰麻药后10min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记录摆体位和麻醉穿刺时间。结果与C组相比较,D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更趋平稳,D组明显减少摆体位的时间及操作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有效的减少麻醉操作时间,能使麻醉更平稳,增加的患者安全性和麻醉可操作性。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记事本在科室管理中的应用

    科室护理人员人数众,班次多。受轮班影响,同科室的姐妹很多时候3~5d才见面1次,很多时候想交流时没见着人,看到人了又忘记说了,甚至是受时间限制,等不到碰面就要解决问题。这里推荐使用非正式文书《科室记事本》,作为科室内部交流平台。科室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留言,每班接班后都要看记事本。

    作者:沈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胆道取石网篮套取食管狭窄引起食物团异物梗阻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比以往用异物钳夹取食管狭窄患者的食物团的方法,探讨利用胆道取石网篮套取食物团异物的护理方法、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内窥镜室13例食管狭窄引起食物团异物梗阻患者,选择不同的胆道取石网篮将食物团取出资料。结果13例患者用取石网篮均一次性将食物团异物取出,优于使用异物钳反复多次夹取食管狭窄患者的食物团异物,成功率100%,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护理人员认真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前护理、术中熟练的护理配合,术后详细的护理宣教,可提高套取食管食物团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为手术质量提供了保障。

    作者:朱明凤;谢是英;邓衍部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PBL教学法在精神科临床学习中的模式探讨

    目的:对PBL教学法在精神科临床学习中的模式探讨。方法在2013学年5年制本科班学生中随机抽取8个班,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院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结果实验组学生PBL带教组可以提高临床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主动学习、思维、沟通、参与、表达等能力有着积极提升作用,分别认为有效的是92%、88%、87%、93%、88%。结论PBL教学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同时,使精神病学理论学习更生动活泼,富有学习情趣。

    作者:傅松年;党海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糖原合成激酶3不同亚型的研究进展及其前景展望

    糖原合成激酶3存在着α和β两种亚型,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理过程都与糖原合成激酶3密切相关,糖原合成激酶3不仅参与了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凋零,其也参与了细胞周期的加速。其多元化的生物学活性调节方式导致其在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中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本文将从糖原合成激酶3不同亚型的结构构成,以及糖原合成激酶3不同亚型的研究进展做一个综述,并对糖原合成激酶3抑制剂的开开发前景做一个展望。

    作者:刘佳妹;刘培慧;苏琪;延娟;唐辰义;吕月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整体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52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和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26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差异,指导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结果整体护理干预的患者在血压控制、临床治愈、并发症等方面均好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不仅改善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还能提高生活质量,使病情得到控制和延缓,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渠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球囊椎体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所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日益增多。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这项微创技术的应用也日趋成熟,相关护理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也在不断完善,现就我院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进行总结如下。

    作者:闫长红;赵松海;周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高频超声对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价值的分析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镜在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和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51例,经高频超声进行检查,分析超声图像表现及特点,探讨超声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结果51例患者中,10例超声误诊,6例漏诊,35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结论超声对检出及诊断不同临床表现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阳;陈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影响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9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肠外营养方式,观察组45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方式,各治疗1w,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恢复情况。结果营养支持1w后,观察组血清总蛋白为(46.85±10.42)g/l,前白蛋白为(2.16±0.75)g/l,白蛋白为(35.13±4.39)g/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8.5±13.2)h,拆线时间为(7.83±2.45)h,发生并发症1例,住院时间为(9.4±2.2)h;对照组血清总蛋白为(45.78±12.34)g/l,前白蛋白为(2.41±0.91)g/l,白蛋白为(37.22±4.27)g/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9.6±17.4)h,拆线时间为(8.89±3.21)h,发生并发症3例,住院时间为(10.8±3.5)h,两组在血清蛋白各主要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恢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姜秀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试论构建群众工作法的基础与路径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回顾党的历史,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党的事业就会顺利推进;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践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做好群众工作,既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也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认识到位、基础夯实,就好比镜子擦亮了,就能看到真容,解决问题、转变形象才会有清晰的路径和办法。

    作者:田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PDCA循环在儿科门诊服务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PDCA循环管理工具,进行儿科门诊服务管理,达到儿科门诊服务满意度的提升。方法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利用PDCA循环理论对患者不满意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计划,通过整改门诊流程、改善服务环境、培养患者就医习惯、提供优质导医服务等多种方式更好为完成门诊服务,并对上述措施进行反复检查、总结,形成提升儿科门诊服务品质的良性循环。结果运用PDCA循环后,儿科门诊服务品质得到持续改进,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结论在儿科门诊管理中使用PDCA循环工具,能很好的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谢坚;余静;赵晓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手术治疗组(50例)和手法复位组(50例)。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的功能恢复优良率90%(45/50)明显比手法复位组48%(24/50)高(<0.05);手术治疗组患者的功能恢复优良率2%(1/50)明显比手法复位组14%(7/50)低(<0.05)。结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极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较手法复位效果好。

    作者:李小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运用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肺癌目前已是我国因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一位,放化疗的毒副反应较大,且有效率也不尽如人意。近几年来分子靶向治疗走上临床,给放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作者:郑丽君;李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感染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

    目的:对医院感染科中的护理安全进行探讨,并对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隐患进行分析,研究管理的对策。方法通过2013年10月~2014年4月300例进行对策前后患者满意度调查医院的感染科存在主要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探讨不断的健全与完善医疗过程中的各项护理操作的安全质量进行监控的制度。结果通过健全和完善各种护理制度排除了安全隐患,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杜绝发生过医患纠纷或者对患者造成医源性的损伤。患者满意度调查较前提高。结论护理安全性的提高,可以使护理制度化与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的水平较前完善,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确保患者在院的安全。

    作者:罗蓉;杨燕妮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妇科病房中的运用

    目的:研究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妇科病房的运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4~5月我科在实行医护一体化模式前与2013年6~7月我科实行医护一体模式化后对病员的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及护士综合能力素质如疾病认知、医嘱执行、病情观察、交接班情况、个体化护理、基础护理、医护文书、急救能力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行医护一体化模式后,以上得分均明显高于医护一体化模式前。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妇科病房运用对提高病员满意度、增强医护沟通,增强护士综合能力素质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彭民文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产生恐惧心理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护理干预方法缓解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心理恐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脏介入手术患者920例,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分成对照组(460例)与研究组(4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前失眠率为11.5%,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约7分的人数比例为53.5%,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恐惧心理,改善患者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杰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89Sr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89Sr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9例恶性肿瘤患者肘静脉一次注射89SrCl2,剂量为148MBq/例次,观察疗效。结果止痛总有效率为79.7%,疗效维持时间12~24w,治疗后21例全身骨显像随访,按病灶评价标准,1级占42.9%,2级占38.1%,3级4例,占19.0%。其中有47.6%有新增病灶出现。治疗后患者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89Sr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止痛疗效确切,且毒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邬恒夫;林伟;邓力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检测结果研究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检测结果和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给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可信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的脑梗死患者200例,作实验组,同时随机抽取同一时间段来做健康体检的人员200例,作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酶法测定血脂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是对照组数值的多倍。脂蛋白浓度有差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脂蛋白浓度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可见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检测结果监控,有助于改善临床治疗和预后。

    作者:魏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外科护理的实践与讨论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该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31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5例。对照组实行普通护理管理,研究组实行风险护理管理。从一般资料、护理效果、护理后患者出血、感染、褥疮的情况这3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中,研究组护理有效率为98.7%,患者满意度为96.7%,无护理纠纷案例发生;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92.9%,患者满意度为8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外科护理管理中,效果比较明显,患者满意度高,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临床见习安排技巧

    目的:解决临床见习安排困难,减轻床旁见习压力。方法临床见习安排多样化院增加模型见习与患者角色扮演相结合的辅助手段,增加集中见习与课后见习相结合的灵活安排,增加视频观摩与床旁观摩相结合的数字方法。结果提高临床见习课程的教学效果。结论临床见习中的困难可以借助传统手段与数字化手段结合、个人与小组合作、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结合等方式解决。

    作者:郭彦琼;郭海涛;刘刚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

    本文对小儿高热惊厥症状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临床特点等进行研究分析,紧急的处理措施,并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机理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法,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小儿高热惊厥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总结出系统全面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对高热惊厥患儿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段虹丽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