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林寿宁;李海元
1临床资料李某,女,45岁,2013年9月30日来我院就诊,现症:鼻塞不通气,鼻痒流涕,喷嚏,嗅觉下降,头昏头痛,畏寒怕冷,恶风易汗,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询其有过敏性鼻炎病史多年,近感风寒,突然加重。辩证为营卫不和,阳虚卫弱。处方:桂枝汤加减,桂枝25g,白芍20g,炙甘草15g,制附片20g,生姜5片,大枣6枚,蝉蜕10g,防风10g。6剂,附片先煎,嘱其避风保暖,禁食生冷。6d后复诊,鼻塞,流涕,畏寒均明显好转,上方减去制附片,6剂。其后来复诊,诉诸症皆除。
作者:林维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本文就近三年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的部分文献进行了综述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已经成为了业内对于慢性结肠炎治疗的公认途径。
作者:陈文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miRNA是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内源性小分子,定位于基因组上与疾病相关的脆性位点,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方式调节基因的表达。 miRNA本身也受缺氧调控机制的影响,在低氧环境下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本文主要阐述了miRNA的结构、作用机制,以及低氧微环境下对肿瘤的增殖、凋亡、侵袭等影响,促进对人类肿瘤发病机制的理解,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徐晶;张雪鹏;赵光明;张媛媛;王英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一个半综合征是神经内科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类型,其诊断和治疗显得相当困难。近年来随着MRI等影像技术的普及,其病变部位更为明确,发现一个半综合征的病例逐渐增多。现根据我们的诊治经验,针对不同病因,我们进行个体化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结合国内外新文献进行总结,为更规范的诊治一个半综合征提供依据。
作者:张兰;陈志远;陈杭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微透析技术是近年来应用于药物动力学和药物代谢研究中的一项新兴技术,该项技术在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领域中已取得重大的进展并有广阔得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微透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并重点介绍了其在药物代谢和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杨春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1临床资料青年男性,因服用百草枯10+h入院,共服用20%百草枯30 mL水剂,入院查体:体温37℃,心率109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29/86 mmHg,可闻及刺鼻农药味。口唇紫绀,舌体溃烂,口腔粘膜出血,咽部红肿,发音正常,双侧瞳孔等大形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心肺查体阴性,腹部平坦,剑突下压痛明显,余查体无特殊。
作者:李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在高职医学教育中过程评价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过程评价中多数院校还是单纯从知识掌握度,即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对学生成绩进行认定,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不能完全相符,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医学职业教育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不符。研究认为,高职医学教育学生成绩过程评价中,应注重从多个角度较全面的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认定,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作者:冯晓灵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化疗对于不能切除及术后复发、转移大肠癌的治疗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随着现代药理学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化学治疗在大肠癌治疗中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化疗药物影响肿瘤细胞的机理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重点对结直肠癌的化疗进展及新辅助化疗加以概述。
作者:王保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儿科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目前儿科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职业风险加大,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受到危害,研究儿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可以让社会和护理人员清楚认识护理人员面临的职业风险状况,对保障儿科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护理过程中如何面对危机,采取有效措施值得儿科护理人员深思和探究的。本文以儿科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儿科护理人员职业风险的概念进行界定;初步建立了儿科护理人员职业风险的维度,从职业环境、职业性质、职业劳动、职业对象、职业素养和职业待遇六个方面去分析目前儿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状况,从而提出相应的规避措施,以期改善护理人员目前的处境,提高工作积极性,减少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
作者:冯静;李小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临床实习重在质量。文章以带教质量评估表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主要因素院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带教医师的教学方法,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达到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的目的。
作者:周艳红;窦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1H-MRS(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是一种无损伤性研究人体正常或病理组织代谢、生化改变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方法,其特异性较强,在脑肿瘤,尤其是脑胶质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就1H-MRS的技术原理及其在胶质瘤的诊断、分级、评估预后及疗效观察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归纳出1H-MRS在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燕菊;王震寰;刘三春;单连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本文主要概述了中医证候学与蛋白质组学结合的原理,回顾了近5~10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候学中的应用,并对未来中医证候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进行展望。拓展了蛋白质组学在中医学方面的应用领域,从新的视角阐释中医理论的内涵。
作者:洪名超;毛竹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人体寄生虫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学科,本学科有较强的地域差异性,因此对于南亚学生和中国学生的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活动有诸多不同。结合两类学生的教学实践,探讨不同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的异同,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李倩;李海龙;张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总结异位妊娠(EP)误行药流的原因、表现及诊治特点。方法笔者选取2008年6月收治的1例EP病例误服药物流产病例。分析总结其误行药流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结果该病例诊断为左侧输卵管妊娠(不全流产性)。行左侧输卵管切除术,术中顺利,术后补液抗炎等对症治疗,术后第7d,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广大妇女的医疗卫生知识,提高药流管理,规范妊娠诊治流程,是减少EP患者误行药流的关键所在。
作者:杨海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复制蛋白A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细胞DNA损伤修复的热点之一。RPA是真核细胞中主要的单链结合蛋白,包含RPA1,RPA2和RPA3三个亚单位。RPA在DNA复制和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NA复制时,RPA具有解链、结合单链模板并维持DNA连续复制的功能;DNA损伤时,RPA与具有染色体结构维持、保护、修复功能的蛋白质聚集在DNA损伤位点,共同完成对DNA损伤的检测并进行修复。因此RPA对于细胞调控DNA修复过程至关重要。目前肝癌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其发生与DNA的损伤积累密切相关。诱发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B1,亚硝胺等,这些诱因不仅能够引起肝细胞DNA的损伤,而且能直接或间接影响损伤修复系统,使DNA修复障碍,从而导致肝癌的发生。本文就RPA在DNA损伤修复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及其肝癌DNA损伤修复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张小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双氯芬酸钠是临床常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常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于治疗泌尿系急腹症肾绞痛,疗效显著且无成瘾性,获得了临床医生及患者的认可和亲睐。本研究就双氯芬酸钠与黄体酮联合应用于治疗肾绞痛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以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黄乐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对身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而肺康复方案的核心就是针对COPD疾病而进行运动锻炼,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性不强,患者难以坚持。因此怎样合理安排COPD患者进行运动锻炼从而有效增加依从性依然是目前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就近年来COPD关于肺康复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徐鸿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川崎病(KD),是儿童常见的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综合病症。其发病原因迄今不明,疾病可以影响整个身体的小血管,尤其是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狭窄、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脏疾病和猝死,对患者的生命以及生活质量造成威胁。在发达国家,该病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疾病的首要因素。本文就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有关因素、诊断及治疗进展展开综述,为针对性防治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喆 刊期: 2014年第15期
频域OCT已成为目前眼科临床不可缺少的检测设备,其具有高分辨率、高像速、快速图像采集、三维技术和精确软件处理功能,能清晰地显示视网膜10层结构,提供准确测量数值,对活体视网膜及黄斑病变检测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水平近乎一致。目前,频域OCT技术在眼底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范围正在进一步拓宽,对提升眼后节疾病的诊断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肖博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小卒中症状轻微、快速恢复且不易致残,但复发和致残的风险较高。早期筛查预后不良的小卒中患者并予以合适的治疗,可减少卒中复发并改善预后。目前一些脑部影像学特征可以用来预测小卒中患者的预后,本文就小卒中患者影像学预后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光;周杰;孙慧;赵仁亮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