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动脉栓塞治疗肾动脉出血的介入护理配合研究

李晓萍

关键词:肾动脉栓塞, 肾动脉出血, 介入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肾动脉出血应用肾动脉栓塞治疗的介入护理配合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应用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肾动脉出血的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介入护理配合进行总结。结果43例肾动脉出血患者均顺利完成栓塞,所有出血症状停止,尿液由术前全血尿变为淡红色,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肾动脉栓塞作为治疗肾动脉出血的有效疗法,全面做好围手术期的介入护理配合对于保证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毒理学专题实习教学环节改革的探索

    为适应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探索培养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的教育模式,对预防医学专题实习的的毒理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使专题实习延伸化,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学习阶段;进行毒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科研素质。通过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预防人才。

    作者:郭会彩;张荣;牛玉杰;赵丽娟;王磊;刘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对患者行化疗、放疗及免疫移植等预处理治疗后,输注供者或自身造血干细胞,从而建立正常造血和免疫系统的一种治疗方法。根据造血干细胞来源可分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同卵双生间的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oto-HSCT)。50多年前首次以保存的自体骨髓治疗经放疗/化疗后骨髓严重抑制患者并取得成功。30多年前Appelbaum等人通过自体骨髓输注治疗一组9例复发淋巴瘤,其中3例获得长期无病生存,提示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骨髓移植可使部分患者得以治愈[1],从而奠定了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基础。随着造血生长因子及血细胞单采技术的进步,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逐渐取代了骨髓移植,解决了骨髓移植造血重建速度慢、骨髓采集困难等缺点。临床上应用多的即auto-HSCT及allo-HSCT,auto-HSCT有花费较低(相对于allo-HSCT)、不受供者来源限制,移植后无排斥反应,移植相关死亡率死亡率较低等优点,同时因干细胞来源于自身,其中含有一定量的肿瘤细胞或患者经预处理后体内仍存在残留肿瘤细胞,故复发率相对于al o-HSCT较高。相反的,allo-HSCT有移植物抗肿瘤效应,复发率相对较低,可能是治愈某些血液系统肿瘤的唯一方法,但供者来源不足、花费较高,多数患者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相关死亡率较高。临床上应该充分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尽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作者:文静;王海龙;刘林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版)》手术类项目成本测算特殊性研究

    准确有效的成本测算是制定《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版)》的依据。本文阐述了《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版)》成本测算的一般方法,研究了2012版手术项目成本测算的特殊性,并对影响手术项目成本测算的特殊因素和解决办法进行了细致分析。

    作者:朱怡;黄明忠;邓艳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关于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初探

    针对药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门课程融为一门人体解剖生理学,该课程内容繁杂、抽象、难理解,且总学时偏少、教学内容偏多的矛盾日益突显,通过对该门课程教学的探索,发现了一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

    作者:侯良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栓策略

    房颤合并冠心病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需要对两种疾病同时治疗,目前的抗栓药物很多,如何把握和平衡有效抗凝及出血风险,如何个体化制定及调整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栓方案,仍有待探索。

    作者:李欣儒(综述);邱春光(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与肿瘤侵袭及转移的研究

    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是细胞外基质(ECM)降解过程中重要的酶类,参与多种病理过程,尤其是肿瘤的侵袭和迁移性方面。近年来,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主要从ADAM17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活性调节以及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应用前景等方面了解ADAM17与肿瘤侵袭和迁移的关系。

    作者:张媛媛;张雪鹏;徐晶;李文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喜辽妥软膏防治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护理进展

    静脉炎是临床输液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静脉输注胺碘酮更容易发生静脉炎,喜辽妥软膏尤其是喜辽妥配合其他疗法的应用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综述。

    作者:陈颖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特点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特点,并进行护理干预。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6例,采用RSA评分表对患者的心理弹性进行调查,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治疗周期、家庭因素、临床不适感等均对患者的心理弹性造成影响。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该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的分析,并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的探讨

    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是当前人口计生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目前人口发展态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人口计生工作的内涵、工作要求角度出发,提出了创新人口计生工作体制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面对新形势和新变化要把握创新人口计生工作体制机制的基本要求,形成主动意识,处理好相关关系,阐述了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同时对创新人口计生工作体制机制应注意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怀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56例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治疗患者病例资料及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情况。结果通过精心、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56例患者未发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导致死亡,其中脑梗塞1例,脑血管痉挛3例,穿刺部位渗血2例。发生原因包括栓塞导管刺激、术中抗凝效果不佳、术后按压不当或术侧肢体活动频繁未严格制动等。本组经对症处理及有效护理后均临床治愈。结论预见性的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并及时准确地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护理信息,医护紧密配合,可提高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如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降低风险的策略

    近几年,我国医院的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不断上升,本文主要阐述了导致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有效的防范方法,以此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降低手术室护理的风险,提升医院的知名度。

    作者:许春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12例心脏病患者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12例心脏患者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左侧卧位L1~L2或L2-L3硬膜外穿刺,头端置管3.5cm。手术床左倾斜位。1.5%~2%的利多卡因,每5~10min注入3~5ml。局麻药用量(299.8依47.4)mg,胎儿娩出后,10例产妇静注氟哌利多2.5~3.75mg,芬太尼50~75ug。结果阻滞平面上界T62例,T810例。2例血压下降≥30mmHg,7例下降约20mmHg,前者静注麻黄硷8~10mg后血压回升,后者未予处理术终回升,2例心动过速,给予西地兰0.2~0.4mg静注。1例室早静注利多卡因60mg。术中输液量300~500ml。11例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1例3分,经气管插管纯氧IPPV,5min评分8分。全组母婴无死亡。文中讨论了心脏患者剖宫产术麻醉体会,充分的术前准备,纠正心功能;控制输液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及时处理术中发生的问题等术中监测管理和新生儿复苏都十分重要。文中还讨论了心脏患者剖宫产局麻药用量较一般孕妇剖宫产少的原因可能是,此类孕妇椎管内静脉丛扩张较剧烈,硬膜外间隙更窄发致。结论硬膜外麻醉可适用于心脏患者剖宫产术,但必须小量分次注药,控制麻醉平面,术中严密监测、管理。

    作者:万锦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连续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96例,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临床护理路径组(玉组)和常规护理组(Ⅱ组)各48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玉组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95.8%,Ⅱ组为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使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对本病的相关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效果,亦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黄梅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和研究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2月剖宫产患者11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给予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保健知识、正确育儿知识、母乳喂养有关知识与技巧等方面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约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应用于剖宫产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产妇自我保健意识与母乳喂养率,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有重要作用。

    作者:辛满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浅谈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宫(除乳腺外)恢复至非孕期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约为6w。在产褥期,产妇的每一个身体系统特别是生殖器官有较大的生理变化,产褥期是产妇身体与心理恢复的关键时期,同时,随着新生儿的出生,产妇及家庭经历着心理和社会的适应过程,做好产褥期的护理与健康指导有利于产妇康复和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作者:魏莉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谈药剂科管理

    为了贯彻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效的改善细菌的耐药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开展了一次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行动,活动中主要对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药剂科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活动之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多项指标符合相关要求。本次活动为我院今后抗菌药临床使用和药剂科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赵志刚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医院质量检测系统(HQMS)接口软件开发与应用

    医院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必然。HIS系统中存放了大量多样化信息,HIS的接口功能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了利用这些数据的条件。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拥有1067张核定床位,年门诊量80万人次,年出院患者40000人次。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是三级甲等医院评审的重要检查内容。为完善医院日常监管与评价体系,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卫生部下发《卫医管评价便函[2012]105号》文件,要求在全国各类三级医院开展医疗服务监管信息(HQMS)直报工作,各医院须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在2012年12月31日前完善医院信息系统逐步实现数据自动获取。按照卫生部统一安排,我院按时开发了HQMS医院质量检测系统,现就HQMS医院检测系统开发汇报如下[1-2]。

    作者:袁乐华;肖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医院数据交互优化的探讨

    很多医院里,都建设了专门的信息系统,以实现内部数据的共享以及网络化的管理。信息系统确实给医院带来了很大便利,但是由于信息的更新和数据量的增长,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特别存在分院的情况,与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互,因分院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制约,大大降低了系统性能。通过对系统间软硬件的优化,提升医院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处理速度,提高系统对医院的服务功能作用。

    作者:杜安瑞;陈雪峰;段劲宇;杨凡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探讨康复锻炼于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骨科住院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各75例,前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以及基本的康复指导,后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专业医护人员给予全面的康复锻炼指导,分别于住院时、出院时、5个月后测评生活能力指数,并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优质组出院时、5个月后生活能力两者比例53.33%、81.33%优于对照组36.00%、6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约0.05)。

    作者:梁玉兰;刘秀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患者的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中护理的作用。方法资料为我院2009年~2012年接受治疗的AMI合并左心衰的患者33例,加强病情观察,重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早期康复护理。研究治疗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本组33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后,治疗成功率为96.9%,病死率为3.1%;护理满意度为93.9%,随访1年,再入院率为12.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患者治疗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生还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杨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