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心梗合并肝挫伤患者漂浮导管的护理

张如

关键词:广泛前壁心梗, 肝挫伤, 漂浮导管,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心梗合并肝挫伤患者漂浮导管使用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合并肝挫伤患者漂浮导管使用的护理措施。结果该例患者为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合并肝挫伤的患者,因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予以床边置入漂浮导管,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病情稳定。结论准确及时的监测导管的各项指标,做好穿刺后患者的各项护理,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康复。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护理纠纷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工作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收集我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4年发生的护理纠纷事件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导致护理纠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的态度问题,共计16例,占总数的40.0%;技术不合格所致共12例,占30.0%;护理人员工作的失职和不负责任导致共计5例,占总数的12.5%;另外还包括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记录书写发生差错而引起护理纠纷,共计5例,后是环境因素2例。结论导致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的态度,因此在预防对策上主要是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进行有效防范,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从而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兰燕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评价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血压控制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血压控制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约0.05。结论在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通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血压控制有效率,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钟新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Sysmex CA-1500正压报警故障排除1例

    Sysmex CA-1500血凝仪是日本希森美康出品的一款实用性能强、操作简单、结果稳定、测速较快的仪器,目前已经普遍应用于市区级及基层医院,使用评价非常好。日常工作中,仪器设备是检验人员的好伙伴,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便会减少仪器故障的发生,但,随着标本量的加大,仪器部件存在固有的老化磨损特点,所以在使用仪器的同时,应该了解分析仪尤其是寿命不长的设备部件使用寿命,随时关注它们的工作状态。笔者报道1例Sysmex CA-1500血凝仪正压报警(1.0kg/cm2,2.2 kg/cm2)故障,因为故障发生日渐频繁,所以引起了足够的重视,现回顾和整理现场排除故障的整个过程,包括故障现象分析、预见性解决思路、故障排除办法等,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ICU病房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目的探究ICU病房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方法把130例ICU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结合常见的护理风险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结果实验组护理风险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通过对相关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可加强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从而可结合护理风险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进而可使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得到一定减少,并使护理质量得到一定提高。

    作者:李锦;吴建玲;罗春花;邓小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研究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乳腺癌术后潜在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DVT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了解乳腺癌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加强术后早期预防,早期观察,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DVT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陈丹娟;姚雪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浅谈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维修的成本控制

    提高医疗设备维修成本的管理水平,有效降低维修费用,在医院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对医疗设备维修初期的成本控制,重视培养医疗设备维修队伍,重视对设备维修费用的核算,是有效降低医疗设备维修费用的重要举措。

    作者:唐运强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探讨医院绩效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我国于09年10月1日起在事业单位和卫生医疗机构推行绩效工资制,至此正式宣告结束了医院工资分配大锅饭的年代。但也向医院管理者提出管理上的新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工资政策和标准;突出服务质量、数量,注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因此,通过合理、公平拉开分配差距,如何建立医院绩效管理体系,推行适合的绩效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目前的当务之急。

    作者:谢希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采用护理干预机制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分别选取我院手术室接收的未采用护理安全干预的对照组患者300例和采用护理安全干预的观察组患者250例,对比两组患者医疗事故发生率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后,观察组的250例患者其医疗事故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低,而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中,能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亚琴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措施之违规处罚的思考

    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是保证人们福利待遇提高的重要的标志。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广,缴纳标准相对较低,这使医疗保险的管理中出现很多的违规问题,本文针对常见的违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方法,望广大同行给以指导。

    作者:苏丽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过敏性紫癜的护理

    目的讨论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我科于2011年10月~2014年1月共收治21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依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护理措施。结果15例治愈出院,5例好转出院,1例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结论适当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李艳林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天然药物结构修饰以及修饰意义的研究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一直是研究领域的热点,但是许多天然药物的物理性质,生物化学性质,毒副作用大等因素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采用化学修饰的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许多天然药物活性成分通过结构改造具有开发成新药的可能。

    作者:唐蕊;刘煜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医院药品管理及其安全性探讨

    医院药品管理是其内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影响巨大,加强医院的药品管理是医院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药品的安全问题也是当前医疗事故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药品是医院进行医疗的过程中非常必不可少的参与环节,影响着医疗的效果和医院的正常运行,需要对其加以严格管理,确保药品的安全性。

    作者:兰思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产房舒适护理对助产质量和产房内感染的影响

    目的分析产房舒适护理对助产质量和产房内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诊治的孕产妇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产房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助产效果和产房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助产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房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房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助产质量,降低产房内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邹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60例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快速提高小儿腹泻疾病的治愈。方法回顾我院自2013年1月~9月在我院儿科进行腹泻疾病治疗的60例患儿,应用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的患儿给予儿科腹泻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经治疗,实验组的显效14例(46.67%)、有效16例(53.33%)、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11例(36.67%)、有效15例(50.00%)、无效4例(13.33%),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6.6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科腹泻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韦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胞信号转导和其他生物学途径的治疗手段,具有高效和低不良反应的特点。随着近年来肿瘤相关研究的不断进步,在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和靶向治疗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主要针对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总结。

    作者:官川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在心内科实行优化住院环境,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药物护理,对患者实施切实可行的人性化护理。结果护理全程体现人性化,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促进康复,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形象和素质,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结论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提高了心内科患者对医院和科室的满意度,让医院赢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谷春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优质护理服务可改善护患关系

    目的提高了护理的质量,融洽了护患关系,使患者满意度得到大大的提高。方法在我院开展优质护理的3个病房及未开展优质护理的3个病房做对比,进行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及护理的质量评比。结果未实施优质护理病房的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不是很理解,满意度不是很高,实施优质护理的病房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患关系更融洽。更是提高了整体护理水平及护理的质量。结论加强优质护理服务,是可以协调护患关系,既提高了护理质量的水平又使患者满意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刘俊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本科生导师制”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教学阶段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形成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临床实习学生在每个临床科室的实习时间有限,带教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了解不够,带教老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的总体实习情况,难以给学生一个较为全面概括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实习阶段的全面管理,难以保证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1]。如何提高实习生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快速适应临床工作,将书本理论知识顺利转化为诊疗疾病的实际技能,是临床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临床带教的难点和重点。本科生导师制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现行实习制度的弊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韩霞;张天奉;冯军;彭志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信息化建设背景下的医院服务水平评价模型初探

    在数字化医院建设的过程中,针对目前难以对医院服务水平进行客观、综合评价的现状,试图探讨一种适用于数字化医院服务水平的评价理论,从医院基础建设、经济效益、工作质量、用户评价这4个方面的多项指标中,运用Saaty的层次分析法构建数字化医院服务水平评价模型,从而分析研究数字化医院建设对医院服务水平的影响程度,深入发现问题,弥补不足,促进医院的均衡发展。

    作者:朱朝霞;冯怡;肖飞;景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脊柱骨折伴截瘫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伴截瘫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收入的脊柱骨折伴截瘫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住院期间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评价其住院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以及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本组患者在出院时均好转,其中ADL评分出院时为(93.2±2.3),明显高于住院前的(35.8±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运动积分出院时平均为(92.3±3.8),也明显高于住院前的(43.5±5.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脊柱骨折伴瘫痪患者规范化的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运动能力,保障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这种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江燕;张承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