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虹虹
目的总结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13年1月~10月收治的患者共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不同结局的患者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严密观察病情及时防治并发症,严格控制血糖,协调好活动与饮食,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并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结论全方位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瑞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和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后的预后效果。方法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在我院于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诊治的总计9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比较分析。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分成两个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44例均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和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54例在对照组的传统治疗方法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加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同时采取整体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然后将两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两组患者治疗及护理前后临床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有所提高(<0.05)。施行整体护理后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改善(<0.05)。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并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周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防治效果。方法从我院2011年8月~2013年7月接收并进行产前检查住院分娩的孕妇中随机性抽取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并将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研究干预组的100例孕妇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了全面的干预护理,护理中注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等措施,并且注重了针对性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工作。而对照组中的100例孕妇均采用的是常规性的护理方式。对比研究干预组和对照组中产后6w的抑郁症发生状况。结果研究干预组通过全面的干预护理后,产后6w,干预组阳性者5例,产后抑郁发生率5.00%;观察组阳性者16例,产后抑郁发生率16.00%。研究干预组的孕妇产后发生抑郁症的几率明显要小于对照组(<0.05)。结论针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可以采用产前护理的方式进行控制,提高干预护理质量,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张宝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使见习生良好适应从学校到医院过渡的社会角色转变,培养和提高见习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方法立足于因材施教,根据个人特征及掌握内容,制定带教计划,将见习生分为实验组(早期接触临床的见习模式)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带教。结果两组见习学生综合能力(理论、操作、满意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早期接触临床的见习模式有效提高医疗系一年级新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更利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能力。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实行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进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血糖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0.05)。结论对于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患者采取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药物洗脱支架(DES)明显地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率和靶病变重建率,支架内血栓可直接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虽发生率低但危害巨大,愈发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现对其机制、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予以综述。
作者:刘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要素对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和重要性。方法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科因鼻窦炎、鼻息肉进行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1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素和注意事项。结果全面而细致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对鼻内窥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结论鼻内窥镜手术虽然是治疗鼻腔、鼻窦疾病的新方法,也需要护理的全面配合与支持,方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侯晓峰;李雁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护理路径(CNP)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西安医学院2010级护理专业266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班级分组,1011、12、13班实验组(n=135),1014、15、16班为对照组(n=131),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取基于CNP的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和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对两组学生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操作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学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提高职业核心技能等方面,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情景模拟法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基于CNP的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层认识和提高操作水平。
作者:郭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COPD高企的发病率,及迁延反复的发病特征,给患者和国家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其稳定期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并减少其发病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方法应用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分析自中国知网(CNKI)搜索新的穴位注射与COPD稳定期治疗以及与穴位注射相关的临床研究,以获得后的结论。结果近些年来长效LABA、ICS等局部吸入性药物的诞生已经显著改善了部分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相对昂贵的价格以及使用的复杂性,仍旧带来了患者依从性的问题。结论中医穴位注射拥有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高等多种优势,在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的领域中有一定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王众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PBL教学在骨科临床课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6月在我院实习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员,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以传统的讲授加上多媒体,试验组以传统的讲授加上多媒体再加上病例式PBL教学。采用理论考试成绩、学生课程评价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平均分为(86.0依5.9)分,对照组为(78.2依5.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病例分析题统计结果院试验组平均分为(17.40依2.4)分,对照组为(12.9依3.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5);试验组在理论联系实际性,知识获得性,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各方面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值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BL教学摸索阶段应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张云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进行护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进行护理,实验组39例选择综合护理,对照组36例选择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护患满意率为94.4%,对照组护患满意率为77.8%,差异较大(约0.05)。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者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护患满意率也得到较好的提高。
作者:雷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社区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抽取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选对象开展健康教育及慢性病管理护理,观察并对比实施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的变化。结果经过相关干预后,120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干预前,且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较实施干预前明显提高。结论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高血压控制程度和认知水平,值得进一步普及和推广。
作者:刘喜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体育业的飞速发展,频繁的户外活动增加,颈椎损伤日益增多,其致残率、死亡率相对增高,常常导致患者死亡或者终身瘫痪,进而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有关文献报道下颈椎骨折占颈椎骨折的70﹪[1]。
作者:刘正蓬;梁春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阿坝州壤塘县检验现状的调查,为建立壤塘县检验中心的可行性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壤塘县检验流程的标准化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壤塘县县城医疗机构及其十一个乡卫生院检验医疗资源的现状,提出建立壤塘县检验中心的决策方案及具体实施细则。结果检验中心成立后,检测标本量增大,仪器运行成本降低,可开展的项目增多。结论在壤塘县现有检验条件下,整合并大程度地发挥现有人才、设备、房屋等资源的作用,使检验科向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标准化发展,在资金投入不多的情况下,可有效提高检验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为藏牧民服务。
作者:杨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的方法、效果及手术配合的技巧。方法回顾总结全麻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术前、术中配合过程。结果55例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1例并发症发生,患者及家属均对手术及手术室护理满意。结论手术室护士对手术前物品设备准备充分,术中配合娴熟,熟练掌握特殊仪器设备及器械的使用方法。
作者:陈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儿扁桃体挤切术的心理干预与护理措施。方法2013年1月~2013年9月,我院共收治84例慢性扁桃体炎患儿,采取一系列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一系列心理干预措施和正确的护理,患儿全部心理生理恢复健康,重返校园,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措施,密切观察手术创面情况,把好饮食关,从而降低术后伤口的出血发生,能促进术后创面的愈合速度,消除患儿的心理障碍。
作者:刘姣兰;李梦;彭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对心理护理干预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骨科患者术后失眠治疗效果更是格外关心。但是目前就心理护理干预在骨科患者术后失眠治疗过程中的发展现状而言,它依然存在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其原因多且杂,也很容易造成错误的治疗。故而需要通过对骨科术后患者睡眠情况的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从而可以找出影响睡眠质量的正真因素,以便于针对性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终加快患者身体恢复的速度和质量。
作者:梁王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手术室感染控制的困难,探讨其对策,解决手术室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水平。方法阅读相关文献,罗列手术室感染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的难点,对各项感染措施以及各项制度的执行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有效控制了手术室医院感染局势,避免了手术室医院感染现象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结论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是有效采取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
作者:冯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行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脑出血患者68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行止血、血压控制以及并发症预防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之上给予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两组治疗后结果比较,研究组治愈15例,好转17例,死亡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17例,死亡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约0.05)。结论采用保守治疗配合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患者,可提高其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期间给予患者行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对进一步改善患者脑出血和术后生存质量,减少其再出血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海丽;周正香;王莹澄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大量的基础以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院康复治疗已成为脑卒中患者各项功能障碍为有效和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展脑卒中康复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脑卒中后的功能恢复机制、康复治疗的新方法以及服务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作者:赵丽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