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嗅觉传导通路形态学研究现状

沈健;刘奕蓉

关键词:嗅觉传导, 形态学, 现状
摘要:嗅觉是人体十分重要的感觉功能,具有辨别气味、识别环境等作用,嗅觉功能的障碍会造成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可以造成精神上的压抑或者忧郁。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嗅觉结构与功能的了解和研究较视觉、听觉和触觉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MRI硬件设备与软件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利用MRI对嗅球和嗅束以及嗅觉相关区域的脑皮质体积进行测量,以探讨嗅觉的传导通路。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和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后的预后效果。方法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在我院于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诊治的总计9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比较分析。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分成两个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44例均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和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54例在对照组的传统治疗方法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加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同时采取整体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然后将两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两组患者治疗及护理前后临床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有所提高(<0.05)。施行整体护理后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改善(<0.05)。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并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周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睛明穴的层次解剖与临床应用

    睛明穴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之会,临床治疗范围较广,由于它紧邻眼球及深面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针刺操作不慎,容易造成眼球损伤或出血。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学习,并检阅近10年的相关报道,对睛明穴的层次解剖、操作方法、临床应用等方面做一探讨。睛明穴是治疗眼病的主穴,其治疗疗效显著,已被古今医家所共识。但是因其特殊部位,针刺相对危险,临床须胆大心细,熟悉其层次解剖、掌握操作方法,防止意外的发生。

    作者:杨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催乳素与疾病

    催乳素是一种蛋白质类的激素,近年来,很多学者着重于对催乳素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这对阐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而且也为与之相关的一些疾病的治疗如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作者:王晶;高俊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部手术腰硬联合麻醉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椎管内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腹部手术中效果观察及护理配合。方法对CSEA麻醉的中上腹部手术的患者82例进行护理观察。结果 CSEA在腹部手术中麻醉效果得到改善、术后并发症少,提高术后镇痛效果,便于术后护理,费用低等优点。结论充分地了解麻醉操作程序、麻醉药理及手术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是麻醉护理配合的重要内容。

    作者:魏蓝;肖石;田瑶瑶;张文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医院统计工作质量

    目的探讨信息技术在医院统计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对于提高统计工作质量的巨大作用。方法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前、统计工作中及统计工作后的有效利用,阐述医院统计信息化对提高统计工作质量的影响。结果在医院统计工作中加强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可有效提高医院统计工作质量,提高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结论加强信息技术在医院统计中的应用对提高医院统计工作质量乃至医院管理质量有巨大帮助。

    作者:司超增;涂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学职业专科学校应用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的探讨

    近年来,国内医学职业专科学校医药营销专业正逐步建设和发展。在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探讨如何进一步创新医药营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便满足市场及企业对医药营销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则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齐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在国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骨折之一,发病率占全身骨折3.58%,其中约2~3%发生在年龄50岁以下者。但随着我国交通及建筑业的高速发展,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发生率逐渐上升。对于老年患者,因人工关节技术的日趋成熟,治疗效果良好。而青壮年的股骨颈骨折治疗相对困难,因为患者期望值较高,而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的高发生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对于多发伤患者漏诊率高,现就我国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诊断及治疗现状做如下综述。

    作者:鲍海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药药物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中药在临床治疗与临床保健上不断的应用,其相关的副作用也摆在广大人群的面前。也就是由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病是指中药或是相关的代谢性产物对人体肝脏带来的损害。人体的肝脏是在药物代谢上起着一个中心作用的器官,人体内服用的药物有80%是在肝脏内进行代谢和转化。为了对中药药物性肝病进一步的研究,文章将从发病机理、药物分析、病机与病因研究以及诊断标准四个大方向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作者:韩暄;李敏;赵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老年患者的护理危机及防范

    目的探讨老年病的护理危机,总结防范应对措施。方法据医院开展老年病护理危机防范工作前后选取老年患者1035例为对照组,974例为实验组,对比护理效用、安全事故发生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并发例次分别为(14.45依6.1)d、(1.03依0.81)例次低于对照组(16.51依4.20)d、(1.41依0.55)例次,实验组安全事故发生率、死亡率、医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1.23%、1.54%和1.75%,低于对照组8.70%、2.80%和3.67%,差异显著(约0.05)。结论医院开展老年患者护理管理,成立护理危机应对小组,有效的抑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抑制并发,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张利萍;张利珍;黄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骨科病房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加强法律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加强核心制度学习。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持续监控,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完善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健康指导。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减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护理风险管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应对和规避护理风险能力提高。

    作者:屈坤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与临终护理

    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临近及环境恶化,晚期癌症的发生率逐年增高,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化,护理工作从单纯对患者生活和疾病的护理扩展为全面照顾和满足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需要。通过心理护理,情感的支持,让患者拥有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这样的心理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效果。而对于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是通过提供缓解性照料,疼痛控制和症状处理来改善个人余寿的质量。临终关怀强调患者和其家属情感的、心理的、精神的需要,让临终患者在有限的时光内,安祥、无憾地到达生命的终点。

    作者:张虹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新康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大量的基础以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院康复治疗已成为脑卒中患者各项功能障碍为有效和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展脑卒中康复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脑卒中后的功能恢复机制、康复治疗的新方法以及服务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作者:赵丽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研究

    目前多数医院没有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会造成人力资源配置的低效和人才的流失。本文论述了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基本原则,重点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本文的目的是要阐明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消除认知误区,引导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有利于提高自我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实现自身价值。

    作者:沈晓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肾脏纤维化研究

    肾脏纤维化(包括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是正常的肾单位被大量的成纤维细胞所取代,终导致肾功能的丧失,是所有慢性肾脏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的后通路,也是各种肾脏病主要的病理表现之一。目前对肾脏纤维化的治疗,主要针对促纤维因子及抑制ECM合成或促进其降解[1]。由此确定了多种治疗肾纤维化的方法,如TGF-β拮抗剂或阻滞剂、酪氨酸激酶特异性受体(RSTK)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和内皮素受体阻滞剂、胶原合成抑制物等。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大多数治疗处于实验阶段[2]。传统中医学并没有肾脏纤维化一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与中医血瘀证密切相关。现代中医人认为肾脏纤维化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瘀血、湿浊、湿热、毒邪、风邪为标,就瘀血而言,可因虚致瘀、因实致瘀,而至瘀阻肾络。活血化瘀中药在防治肾纤维化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现就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肾纤维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建;陈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中风患者的饮食护理

    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为主的一种病症。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逸过度、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或外邪侵袭所致。那么,通过具体分析疾病病因、症状和食物的性味,合理搭配膳食或在食物中添加适当的药物制成可口的菜肴,从而达到增进患者的食欲及营养的目的。中风患者饮食营养治疗的目的是全身营养支持,保护脑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运用正确的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食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康复患者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合理安排膳食,是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的。

    作者:袁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于以人为本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改进研究

    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对手术室护理方式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护理人员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针对实验结果,提出了改进护理质量的建议,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宗莉;顾海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护理路径(CNP)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西安医学院2010级护理专业266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班级分组,1011、12、13班实验组(n=135),1014、15、16班为对照组(n=131),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取基于CNP的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和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对两组学生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操作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学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提高职业核心技能等方面,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情景模拟法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基于CNP的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层认识和提高操作水平。

    作者:郭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减轻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压力的主要应对措施

    目的探讨减轻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压力的主要应对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6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并同时随机抽取其他科室60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对象(对照组),对120名护理人员进行压力状况问卷调查,并使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问卷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对照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压力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压力状况之前的不同。另外,问卷调查之外还对心血管内科的实际工作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比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压力要大,原因主要与心血管内科工作内容较为广泛,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有关。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因为工作内容较为繁重和要求较高等原因工作压力较大,寻找有效减轻这些人员的减压措施非常必要和重要。

    作者:王莹澄;侯兰珍;王海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血管性认知损害(VCI)的主要部分,其患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受损显著,可影响多个领域的认知功能,还包括语言、记忆、注意、计算、学习、运用、理解判断、忽视、视空间、定向力、感知觉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对社会的适应困难,终无法从事社会工作,甚至需要生活照顾,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认知损害的社会负担日益突出,急需积极防治以减轻社会负担。对于痴呆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及治疗办法,因此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识别及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的积极调控尤其重要,早期干预是预防痴呆的研究重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包括院年龄、性别与种族、遗传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冠状动脉疾病、房颤、卒中病史、发热与炎症、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食结构、教育、体力活动)等。各种危险因素的调控因人而异,强调个体化的原则,有的危险因素可以干预,有的无法干预。文章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各种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程颜梅;刘伟;孔会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护理体会

    目的促进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早期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的86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优51例,良27例,可8例,优良率91%。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加强对根骨粉碎性骨折的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恢复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柴艳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