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敏
目的观察和比较食管鳞癌和肺鳞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特点.方法用PCR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100例食管鳞癌和49例肺鳞癌组织中的HPV DNA并结合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食管鳞癌中共检出HPV阳性26例(26%),以HPV16型为主(16/26,61%).肺鳞癌中HPV 阳性7例(14.2%),以HPV6/11型为主(6/7,86%).结论食管鳞癌和肺鳞癌中的HPV感染状况有相同和不同之处,HPV感染的途径可能有所不同.存在HPV感染的食管癌和肺鳞癌在大体生长方式上都不以外生性生长为主.
作者:邢鲁奇;刘鸿瑞;李淑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 病例报告男,30岁.因右上肢肿胀坏死及败血症急诊入院.入院时t39℃,WBC6.0×109/L,中性杆状细胞0.60,晚幼粒细胞0.09,L0.17.右上肢肿胀溃破,溢出血性液体,立即做细菌培养,均生长嗜水气单胞菌,6 h后抢救无效死亡.细菌培养鉴定,血性液体24 h培养,血培养增菌转种48 h均生长灰白色、光滑、湿润、周围出现2~3 mm,B-溶血环,麦康凯及SS均生长良好.
作者:孟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癌的副肿瘤性神经综合征(PNS)的临床特点以防止肺癌诊断的延误.方法对我院1991-01~2002-01住院的20例经病理和细胞学确诊肺癌并PN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并PNS发生率为2.2%(20/919),其中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8例,感觉运动性神经病5例,脑脊髓炎3例,感觉性神经病1例,亚急性小脑变性1例,坏死性脊髓病1例,斜视性眼阵挛-肌阵挛1例.首诊误诊率为85%.结论临床医师对PNS与肺癌的关系不熟悉或重视不够是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对有PNS者应进一步检查以减少肺癌的误(漏)诊率.
作者:欧阳瑶;徐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近年来,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在中枢神经系统诊断上的应用已引起重视[1].人体CK-BB在脑和脊髓中含量高,且均匀分布于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中,颅脑损伤后,血清和脑脊液中CK-BB含量很快升高,半衰期数小时,作为脑损伤的特异性量化指标有很高的临床价值[2-6].本文对我院2001-02~2001-10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52例进行了CK-BB监测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路颜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2001-10~2002-10在我院自然分娩1321例,胎盘粘连24例,发生率为1.8%.年龄23~32岁,平均28.5岁.孕周35+2~41+3周.有宫内操作史与无宫腔操作史发生胎盘粘连比较见表1.胎盘粘连组与对照组第3产程及出血量比较见表2.
作者:韩宏秀;沈仙姬;韩宏梅;石文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由麻醉引起的伤残或死亡,并不都是麻醉差错或事故.本人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发生差错事故的直接原因,大致如下.
作者:安玉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在临床上,常见一系、两系、三系减少的病例,各项检查能排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慢性病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骨髓异常综合征,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本文对所遇20例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张红梅;贺姝慧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腹胀是腹部手术后常常出现的症状,轻则给患者带来痛苦,延长住院时间,重则可导致腹壁伤口裂开,危及生命.尽快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是外科临床工作者十分重视的问题.我们自2000-06~2002-08在102例腹部手术患者中随机选择52例,采用普鲁卡因静脉给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滕自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慢性腹壁疼痛(CAWP)的病因经常被误诊为由肠道来源的疾病引起,导致不适当的诊断花费,不必要的外科治疗的介入和不满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大约有15%的慢性非特异性腹痛是腹壁来源的,其中28%的患者去看普外科.Thomson和Francis[1]报道,24例患者中有23例做了剖腹术检查,并未发现肠道疾病.
作者:崔海宏;张亚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现将近2 a来我院收治的使用含铅锡壶饮酒致慢性铅中毒22例,其中误诊1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2例全部为男性,年龄大为82岁,使用含铅锡壶的时间3个月~1 a 4例,~2 a 8例,>5 a 10例.除1例来自机关,其余21例均来自农村.
作者:刘继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 病例报告男,48岁.左鼻塞、鼻出血3个月.查体:皮肤检查未见异常.左鼻腔中隔肿物约豆粒大,表面红黑色,可见脓性渗出物.颈部淋巴结无肿大.CT示左鼻腔不规则密度影,中隔部分骨质吸收.在门诊行肿物活检术.
作者:李建国;陈善红;孙桂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8例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在活检前均未能明确诊断,组织学检查该肿瘤具有一定的形态学特点如由大小一致的小圆形细胞组成,核圆形,点彩状.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表达Vimentin及CD99.结论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瘤是一种极少见的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十分困难.根据其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与其他肿瘤鉴别.
作者:陈汉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绝经后出血(PMB)是指停经1 a以上的阴道出血,包括服用激素替代疗法(HRT)时的不规则出血.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及激素替代治疗的增多,PMB也逐渐增多,病因谱及诊治手段也发生了改变.本文对10 a来诊治的PMB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薛秀珍;齐红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对我院从1988年至今以骨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的肺癌误诊23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7例,女6例,年龄33~69岁,平均50.9岁.从首发症状到就诊时间3~45 d.23例首发症状均表现为骨骼疼痛或关节活动障碍.其中颈项痛1例,胸背痛2例,腰背痛5例,肋间痛2例,髋关节痛4例,肩关节痛2例,腕关节痛1例,前壁痛3例,上壁痛2例,小腿痛1例.
作者:刘焕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前,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NKH)死亡率约10%~17%[1],但NKH昏迷患者死亡率仍较高.开始治疗72 h以内的早期死亡常见原因包括脓毒血症、进行性休克和合并其它基础疾病(如脑卒中);一般认为晚期死亡率较低,死亡原因除血栓栓塞继发性出血外,主要与治疗影响有关.本文就我院收治的NKH昏迷晚期死亡9例,分析如下.
作者:崇相义;张光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自2000-01~2002-07共收治骨盆骨折50例,其中髋臼骨折有明显移位者手术15例,疗效较好,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3例,年龄24~53岁,平均年龄37.8岁.左侧8例,右侧7例;车祸伤10例;高处坠落伤5例.
作者:刘建设;张之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引起的免疫异常性传染病,目前用于治疗该病的抗病毒药物种类很少,且疗效不确切,现将我院1999-01~2002-11确诊为IM患儿71例α-干扰素(IFN-α)、病毒唑治疗结果比较如下.
作者:高小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急腹症为重要特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大约有20%的患者可转为重症坏死型.目前该疾病的诊断金标准为高分辨率CT以及Ranson评分系统和APACHEⅡ评分系统,高分辨率CT在临床上常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评分系统不仅需要测定各项指标,而且在症状发生后48 h才可判断.随着对AP发病机理的研究逐步深入,一些新的实验室诊断标志物相继应用于临床,对急性胰腺炎,特别是重症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和病程观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将对目前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曹秀华;崔秀明;程战庆;刘克莉;马洪星;赵士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对484例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再认识,纠正252例原甲状腺腺瘤的诊断.方法选自本院1990~2000年病检档案资料,对原484例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切片进行复查、重新诊断.结果原诊断甲状腺腺瘤349例(72.11%),结节性甲状腺肿135例(27.89%),复查后确诊腺瘤97例(20.04%).结节性甲状腺肿387例(79.96%).复查前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之比为2.59∶1,复查后比为1∶3.99.结论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两种疾病尽管属良性病变,但治疗有差异,故二者不宜混淆.遇有腺瘤性甲状腺肿,且有囊性变时,就容易将腺瘤性甲状腺肿误诊为甲状腺腺瘤;结节内或囊壁中淋巴组织的增生数量较少时,以往多被诊断为腺瘤;忽视了对腺瘤性甲状腺肿时,间质纤维组织的增生,并分隔滤泡,有形成结节的趋势的镜下观察,导致甲状腺腺瘤的过早诊断.因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预后、复发、恶性变均不相同,故应严格掌握上述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要点,以避免误诊.
作者:阎京京;王美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 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1.1 安全性众所周知世界范围的药害已发生多次.作为诊断、预防、治疗疾病的药物,由于其特殊的药理、生理作用使之具有两重性,即有效性和不安全性,包括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等.#
作者:史守慧;田崇会;周洪和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