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涛;封卫毅;罗宇
目的:探讨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0年7月应用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患者54例进行护理。结果膝关节功能恢复优46例(85.1%),良8例(14.7%)。结论护理人员只有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才能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
作者:吴爱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产妇产生抑郁的原因以及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方法选取100例产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试验组50例,行针对性临床护理。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经过精心的、针对性的护理,实验组患者抑郁症状明显改善,全部安全度过围生期且痊愈出院,其效果高于对照组。结论仔细研究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并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能过显著的缓解产后抑郁症的状况,产妇都可以痊愈出院。
作者:程爱东;吴永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曲马多联合利多卡因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的效果。方法将需行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 )取出术的绝经后妇女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对照组68例。两组均给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观察组加用曲马多肌肉注射。观察受术者宫颈松弛程度、IUD取出效果、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镇痛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宫颈松弛程度、IUD取出成功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曲马多联合利多卡因应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受术者痛苦,安全可靠。
作者:黄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药妇通汤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复通丸研究组、输卵管通液治疗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采用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比,研究组通畅26例,通畅率35.62%,对照组通畅6例,通畅率16.67%,治疗后两组间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妇通汤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
作者:许红英;李万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将40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施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其效果理想。结果观察组通过自制牙垫的精心护理,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结论高质量的护理患者不但有精湛技术还要有丰富临床经验,并且还要不断创新,才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李慧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B-Lynch子宫压迫缝合术对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大量出血的影响。方法3年来,本院产科80例产后出血的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独特B-Lynch子宫压迫缝合术或常规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在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以及子宫保留率和再次妊娠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并免子宫切除。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大出血用B-Lynch子宫压迫缝合术可防治大出血。
作者:魏红;戴哲凡;黄修治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左旋布比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麻醉效能强、作用时间长、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小的特点,本文从临床药理学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对左旋布比卡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孙李妍;孙考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由EDTA-K2所造成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进行分析。方法对13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的标本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手工计数血小板,重采末梢血预稀释人工计数,EDTA-K2抗凝血和末梢血涂片染色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结果 EDTA-K2抗凝剂会诱发血小板聚集,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临床无出血,凝血功能检查正常,引起诊治错误。结论加强血小板减少现象原因的综合分析可纠正 EDTA抗凝剂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以仪器法为主,结合必要的手工复查,是当前血细胞分析的模式。
作者:李红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PH手术在重度痔疮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提高此类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 PPH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73.91%;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0%,显著低于对照组34.78%,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PH术对重度痔疮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高于传统手术方法,且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传统手术方法,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健康,是安全有效的重度痔疮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运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Ki-67、VEGF-2、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检测74例乳腺癌和18例乳腺良性病变石蜡包埋切片 Ki-67、VEGF 、Her-2的表达,并探寻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其相互的关系。结果①Ki-67、VEGF、Her-2在乳腺癌表达率别为:66.2%,78.4%及27.1%;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1.1%、38.9%、5.5%(P<0.05),分析有统计学差异;②Ki-67和VEGF在乳腺癌中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其表达率呈增高趋势,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 Ki-67、VEGF、Her-2的表达与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Her-2、Ki-67、VEGF参与;②乳腺癌中肿瘤大小及年龄与Her-2、Ki-67、VEGF的表达无关。
作者:木拉提·库尔班;于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糖尿病足2级溃疡创面的方法。方法将42例糖尿病足2级溃疡创面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用乳酸依沙丫啶溶液湿敷创面,对照组用碘伏溶液湿敷,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创面不易愈合,应用乳酸依沙丫啶溶液湿敷,能有效治疗糖尿病足2级溃疡创面,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赵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运用健康教育使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控制在干体重的5%以内。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针对性较强的健康教育加上常规护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并用调查问卷方式了解两组患者在透析间期体重控制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在透析间期体重控制在干体重的5%以内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提高透析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原因分析,采取积极的临床护理,消除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其病痛,以达到尽快恢复健康的目的。方法采取的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有维持正常体温的护理,保护性隔离,保证营养供给,清除局部病灶的护理。在对新生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方面,为了能使对新生儿的救助能够顺利的开展,在对患儿治疗的同时,必须去除患儿父母的恐惧心理,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的救治。结果经过1~2w的精心护理,除病情特别严重的患儿外,90例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的患儿均健康出院,治疗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患儿家属均感到满意。结论对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进行早期的常规护理,以及对其父母进行心理护理显得非常有必要,以便让父母对其患儿病症能够能有正确的认识,对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的实事能够坦然面对,这对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恢复显得极其重要。
作者:刘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肝门部的胆管细胞癌诊断过程中,螺旋CT的临床实际应用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确切证实病情),将其螺旋CT诊断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重点对患者肝内胆管的扩张范围、程度、血管受侵,肝门部肿块,实质性脏器转移进行分析。结果经过螺旋CT诊断与分析,在所有选取患者中共有45例被检测出患有肝门部胆管细胞癌,诊断符合率高达90%,这些患者的主要病症表现为肝门部软组织出现肿块、不同程度的肝内胆管扩张,共有16例出现肝门部肿块,16例胆管范围扩张,12例存在实质性脏器转移。结论螺旋CT对于肝门部胆管细胞癌形态及病症情况的观察十分有利,可以用于观察患者肝内子病灶的存在情况和肿瘤沿周围血管的浸润度等,对于肝门部的细胞癌诊断实用价值很高。
作者:冯建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采用标准三联治疗,即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两组均治疗21d,治疗结束后观察总体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幽门螺旋杆菌(Hp)转阴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70.8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经治疗两组患者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胀闷、灼热感、嗳气泛酸,食欲不振等症状均有改善( P<0.05),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Hp转阴率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47.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胀闷、灼热感、嗳气泛酸,食欲不振等症状,可明显提高Hp转阴率。
作者:沙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头孢地嗪治疗免疫低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支气管肺炎并存在免疫力低下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使用头孢地嗪钠粉针;对照组采用头孢唑肟钠粉针,用量均为每日80mg/kg,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7~10d。在治疗期间均不用其他抗菌药物及中成药。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亦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头孢地嗪具有安全有效的广谱抗菌活性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儿科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徐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临床上常见而危重的脑血管病,以剧烈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头痛剧烈且持续,如治疗护理不当,患者可因剧烈头痛导致颅内压升高甚至脑疝而死亡。加强对患者的头痛的护理干预,包括:一般护理(环境、卧床休息)、病情的观察、药物的护理、消除诱发和加重头痛的因素、辅助止痛疗法,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头痛,降低死亡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康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临床医学基础课程之一的实验诊断学也在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其中血常规是实验诊断学的一个教学项目,新课改不仅要求医学生要完全掌握血常规的基本知识,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方法,加大教学改进力度,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估等方面全面优化发展,以此提升血常规教学成果。
作者:买买提伊明·吐尔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明确提高生活质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措施。方法收治本院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采用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评估受测对象健康状态。结果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绝大多数患者9个月后生活质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提高脑卒中患者恢复水平,有效的改善了生活质量。
作者:吴红梅;欧阳清萍;张酬发;徐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乳腺增生病病机复杂,症状轻重不一,中医药治疗本病从整体出发,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等手法,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积累临床研究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灵活,治愈率高,且毒副反应低,已成为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主要手段。
作者: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