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分析

周艳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 院前急救, 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5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后送入院内,对照组直接送入院内后进行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护理,可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显著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压氧合并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高压氧合并针刺治疗脊髓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采用高压氧合并针刺治疗,对照组23例单纯用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愈显率93.5%,对照组愈显率78.3%(P<0.01)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合并针刺治疗脊髓损伤优于单纯针刺治疗,更有效的促进患者脊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章王媛;沈林亚;马建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人群血尿酸水平及其在痛风筛检中的意义

    目的:对我省人群的血尿酸水平以及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进行了解,为痛风病的筛检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在我省随机抽取年龄在20岁以上的400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将流调过程中所筛查出的与诊断标准中的一项以上相符合者80例作为高危人群,利用尿酸酶法对其血清尿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正常人群中,男性的血尿酸平均值为(285.4±72.4)umol/L,女性为(232.6±62.2)umol/L;其中男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为5.0%,女性发病率为6.25%。在高危人群中,男性的血尿酸均值为(364.5±92.4)umo/L,女性为(284.5±76.8)umol/L,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为:男性22.0%,女性9.5%。高危人群血尿酸均值以及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与正常人群相比都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省人群的尿酸水平与国内的以往调查结果相比较,明显比较高。与痛风流调的诊断标准相结合,在高危人群中对血尿酸进行检测能够显著提高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

    作者:杨学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出院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00例高血压病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由责任护士对高血压病出院患者进行心理、饮食、用药、运动和自我检测指导,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指导。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者健康意识提高,不良生活习惯改善,依从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帮助高血压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姚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

    精神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精神病患者大多对静脉输液治疗缺乏配合,甚至因疼痛等原因拒绝静脉穿刺,从而延误治疗和护理。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加强老年精神病患者的静脉输液护理,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刘玉兰;徐枝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快,护理人员通过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严密观察护理,无因护理不当而出现并发症。患者均于术后5~7d痊愈出院。结论实施良好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是保证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黄玉梅;赵艺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50例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社会的需要和人类漫长历史长河中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但也仅仅只有20~30年的时间,重点关注患者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生命,提高生存质量一项护理技术。

    作者:祝卫东;张新菊;姚金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颅脑MRI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颅脑MRI特点,总结颅脑MR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治疗的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患者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颅脑MRI特点。结果①异常钙化性病变是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颅脑患者的主要颅内表现,其病变分布具有对称性,3例钙化位于脑桥,6例位于皮质下区,10例位于白质半卵圆中心,14例位于丘脑,14例位于小脑齿状核,14例位于尾状核,15例位于豆状核;②钙化形状近似于钙化沉着解剖形态。核团钙化T1W、T2W多呈稍高信号;白质半卵圆中心钙化T1W呈等信号,T2W呈稍高信号;皮质下区钙化 T1W呈稍高信号,T2W呈等信号;两区域钙化呈分水岭样分布。结论借助MRI,可准确将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患者脑部钙盐沉着的特征显示出来,MRI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姚春慧;李波;谭娟;张沁;月热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奈替米星与丁胺卡那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药理作用观察

    目的:探讨奈替米星与丁胺卡那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药理作用。方法选取哦我院2010年~2012年住院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奈替米星与丁胺卡那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与药代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药物敏感性相比对照组显著高,浓度峰值时间与药物半衰期相比对照组显著缩短,峰值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奈替米星相比丁胺卡那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且感染病菌的耐药性较低,药物代谢速度较快,临床效果更好。

    作者:黄红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内镜下高频电切直肠息肉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高频电切直肠息肉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6月共23例在我院行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直肠息肉手术治疗的患者以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并对该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及术后的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结果21例患者直肠息肉顺利切除,其中病检结果10例增生性息肉,7例炎性息肉。1例轻度不典型增生,1例绒毛状腺瘤,家族息肉病4例,除1例轻度不典型增生及1例绒毛腺瘤患者转外科治疗外,余21例患者均于术后出院。结论系统性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是内镜下高频电直肠息肉切除术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成功关键。

    作者:周君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疾病研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并且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病,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有重要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有效治疗后对心脑血管疾病起到积极改善作用。

    作者:王惠英;张志辉;康岩;时新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控制与用药安全管理研究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与用药安全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5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200例,并与同期相关护理人员42名一同作为研究对象,在出院时进行影响护理质量因素调查,并统计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判断其主要责任方。结果患者调查所得构成比前四位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沟通能力(24.35%)、自身护理能力意识(21.76%)、护理人员经验(13.73%)与患者依从度(12.69%),而护理人员则为患者依从度(22.78%)、自身沟通能力(21.11%)、管理因素(17.22%)及患者自身护理能力意识(17.22%);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50例,用药失误、操作失误、其他意外分别为23、13、14例,院方责任、护理人员责任、患者责任分别为6、16、28例。结论应加强心血管内科护患间的交流沟通,增加健康宣教质量,促进患者自我护理意识能力、治疗依从性提高,此外还需加强护理人员综合培养与护理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阎斌;李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20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丹参川芎嗪注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基本痊愈例数分别为49,28,组间数据对比χ2=9.2661(P=0.0023);两组显著进步例数分别为23,25,组间数据对比χ2=0.1091(P=0.7412);两组进步例数分别为25,24,组间数据对比χ2=0.0269(P=0.8697);两组无变化例数分别为2,18,组间数据对比χ2=14.1511(P=0.0002);两组恶化例数分别为1,5,组间数据对比χ2=1.5464(P=0.2137);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χ2=18.7881(P=0.0000)。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凝血因子Ⅰ比较分别为 t=4.8100(P=0.0000),t=3.0496(P=0.0026),t=6.0388(P=0.0000),t=9.4281(P=0.0000),t=4.7705(P=0.0000)。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适应性好,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李运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静脉肾盂造影患者的检查及其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患者的检查及其护理措施,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对125例静脉肾盂造影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肠道准备、心理护理、术中适宜的腹部加压、造影剂静脉注射速度、不良反应的判断及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结果通过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肾盂造影过程顺利,影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充分做好造影术前准备,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心理沟通,减少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患者安全性,顺利完成肾盂造影检查。

    作者:范淑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被忽视的戊型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肝病毒(HepatitisE Virus,HE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课本中关于戊型肝炎的介绍,其表现为急性自限性肝炎,少部分可发展成重型肝炎,一般无慢性病患者。而越来越多文献报道,戊型肝炎其在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发病过程等诸多方面都有同以前不认识一样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慢性化发病过程,这甚至颠覆了以往课本知识。

    作者:炉军;秦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研究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疝气手术的患儿110例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的观察组和给予异丙酚静脉麻醉的对照组,检测术中应激指标、观察术后苏醒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E、NE、R、ATⅡ水平(161.5±19.2、187.3±20.3、4.8±0.7、48.1±7.1)、苏醒时间(16.8±3.2)min、躁动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有助于缓解术中应激状态,促进术后苏醒,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桂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足患者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足患者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5年至今已完成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共9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1例耐受良好,19例感觉口唇周围、四肢麻木,所有采集患者未出现构椽酸盐中毒等相关并发症。结论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实施全面有效的护理,是保证APBSC采集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如何有效控制ICU护士负面情绪

    在ICU特殊的工作环境及工作节奏下,由于工作强度超负荷,护士们往往背负着强大的心理压力,这无疑深深地影响护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本文简要介绍了ICU护士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并且针对控制ICU护士负面情绪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作者:林良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方法96例患儿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均为32例,治疗组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通过空气压缩泵喷雾吸入;对照Ⅰ组应用布地奈德气雾剂加用储雾罐(﹤6岁)吸入或布地奈德干粉剂(﹥6岁)直接吸入;对照Ⅱ组采用氯雷他定糖浆口服(≤6岁5mg,﹥6岁10mg,qd)。结果治疗6d后两组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症状消失时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作用直接,起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能迅速缓解患儿咳嗽症状及缩短病程。

    作者:赵宏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氨茶碱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氨茶碱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及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89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氨茶碱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本组89例患者经氨茶碱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肺功能各项检测指标也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用药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氨茶碱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疗效好,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证用药安全性。

    作者:何逢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和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的抢救过程,总结急救护理体会。结果56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抢救成功率100%。患者呕血持续(26.62±1.53)h,黑便持续(1.31±0.44)d,血压波动(2.14±1.05)d,平均住院时间(5.57±1.62)d。结论通过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李秀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