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洁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除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32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和常规阑尾切除术,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切口长度分别为3.4 cm和6.7 cm,出血量均值32.2 ml和98.2 ml,住院时长均值3.9 d和5.8 d,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瘢痕遗留率亦远远低于常规阑尾切除术。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较之常规阑尾切除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宏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96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统计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视力、干眼症状评分及泪膜破裂时间。结果术后,74例视力>0.8,153例视力0.6~0.8,68例视力0.3~0.5,视力改善显著(<0.01)。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患者干眼症积分有所升高,泪膜破裂时间略有减少(>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
作者:杨雪峰 刊期: 2015年第38期
探索本院临床药师工作与药讯编写工作紧密结合,通过药讯探讨、总结、点评、反馈、警示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问题,总结出药讯可以促进医院临床用药合理性,是推动临床药师工作的新途径。
作者:高旭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探讨骨科下肢手术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分级别预防、护理方法。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下肢手术,共58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预防措施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通过对58例患者的分级别预防、护理,发生下肢肌间静脉血栓2例,经治疗和护理后康复出院。随访1年均无肢体障碍等不良后遗症。结论下肢DVT是骨科手术的危险并发症,对于下肢手术及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更应特别注重预防下肢DVT的形成。对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分级别预防、护理,既增加了预防措施、护理的可行性,又能有效的减低DVT的发生率。从而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提高病患生活质量。
作者:姚荣慧 刊期: 2015年第38期
医院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存在多种职业危险因素,手术室环境封闭,设备繁杂,护士接触锐器及进行各种复杂的操作较多,工作中存在较高的职业危险,因此,加强职业防护及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让护士充分认识职业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切实有效地落实三级防护措施,提高手术室护士对手术室职业危险因素防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手术室职业危险因素,降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风险。
作者:鲍磊;蒋玉娣;许凤燕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探讨在肝胆管结石患者中,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案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但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5.9%)低于对照组(23.5%);结石复发率(2.9%)低于对照组(12.8%)。<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胆管结石患者中,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方案疗效更佳,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结石复发率。
作者:刘春贵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院内早期死亡创伤患者的影响。方法按入院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对症急救处理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建立完善的创伤救治体系,动态评估患者,增加导诊人员,合理空间布局等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救治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的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在救治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的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0.05)。结论对易发生院内早期死亡创伤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救治效果。
作者:胡友珍;高小玲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配合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37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15例,观察组2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显示差异显著,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差异显著,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临床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并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故值得在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推广应用。
作者:许秋菊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分析某精神病专科医院上呼吸道感染院内暴发流行相关因素,为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了五年内院内暴发上呼吸道感染时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并获得相关流行因素和护理措施的不足之处,以指导今后预防医院感染暴发工作。结果流行因素与患者多、集体活动、活动空间相对小;精神病患者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差;住院周期长;天气变化;护理观察不及时,预防措施不足、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等有关。结论掌握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关口前移,循证干预。依靠护理人员的仔细观察,细致护理,及时发现精神病患者的异常情况。并在佳的时机,发现隔离治疗感染者,是预防上感流行的关键。
作者:吴胜霞;宋维亚;张霞 刊期: 2015年第38期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留心收集了多例肺部球形病灶的信息,进行影像学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诊断的正确性。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年龄:20~54岁,其中40岁以上患者偏多,病程多数在2~4w,长达10w,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症状表现:恶寒、发热、胸痛、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偏高,血沉增快,痰抗酸染色、痰细胞学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作者:木沙江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于我院进行康复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76.2±3.3)明显高于对照组(69.2±4.4),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77.4±4.1)明显高于对照组(58.2±5.1),(<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
作者:王梅珍 刊期: 2015年第38期
患者,男,60岁,不明原因胸部疼痛,吞咽困难加重10 h入院。入院查体发现,右侧胸壁触痛明显,立即行胸片及心电图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次日,行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25 cm处见一鱼刺样骨性异物,两端分别刺入食管黏膜内,周围粘膜轻度溃疡、水肿,无法进镜,加之异物刺入部位近胸主动脉,有一定的风险,不能贸然取物。经CT平扫+三维成像检查提示:食管胸中段(气管分叉平面下方)可见长<1.51 cm条状高密度影,边界尚清,异物一侧已刺入左主支气管内,在无痛胃镜下成功将食管异物取出。
作者:赵喜萍;韩建高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分析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5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法将95患儿分成雾化吸入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组患儿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结果雾化吸入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0.05),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儿(<0.05)。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雾化吸入组患儿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肺炎患儿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
作者:杨旭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探究。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来我院就诊的7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甲状腺叶切除术,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皆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对比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低,值得推广。
作者:王刚;秦伟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研究探讨理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给予理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患者满意度和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中风偏瘫理疗患者,在理疗过程中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降低理疗过程风险事件的发生。
作者:文岚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探讨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提高尘肺病患者康复质量和速度。方法对2012~2014年我院收治的313例职业性尘肺病患者采用对症治疗,辅之以全面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治疗、氧疗护理、排痰护理、并发症护理和运动指导等。结果313例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以改善,患者病情和痛苦均得以缓解。结论心理治疗、氧疗护理、排痰护理、并发症护理和运动指导等能够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作者:曾化清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探析锲状缺损修复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锲状缺损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随访1~4年,发现治疗2年后锲状缺损修复的成功率为84%,而4年后,成功率明显下降,<为28%左右。结论锲状缺损修复治疗的远期疗效在一定程度上与修复体材料和患牙承担的咬合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临床上在对锲状缺损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仅要选择合适的修复体材料,还需要注意患牙咬合力的影响。
作者:徐明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对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的疗效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痴呆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加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分析两组老年痴呆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评分为(11.7±1.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0.05)。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的效果较好。
作者:郑晓明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心理干预治疗方法对肺栓塞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巍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探讨绿茶水混合龙血竭在I I期压疮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I I期压疮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龙血竭治疗,实验组联合绿茶水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95%对护理方案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有效率为85%)(<0.05);实验组95%对疗效满意,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率率为65%)(<0.05)。结论 I I期压疮患者采用绿茶水混合龙血竭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跃琼 刊期: 2015年第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