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萍
目的探究输血前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高邮市人民医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接诊的190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120例患者,对120例贫血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类:其中缺铁性贫血患者63例,地中海贫血患者57例,并选取60例健康人血液检验结果作为对照组,对三组血液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指导临床输血。结果地中海贫血组中红细胞和红细胞体积分布高于缺铁性贫血组以及对照组,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低于地中海组和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分析血液检验结果可以诊断患者是否贫血并鉴别贫血类型。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分类治疗,指导临床输血,达到更好的预后效果。
作者:袁青松;陶晓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闭合性颅脑损伤后低场强MRI的表现。方法搜集我院闭合性颅脑创伤患者30例,采用磁场强度为0.45T的Elixbo PM545扫描机进行头颅检查,观察患者MRI的表现。结果 MRI检查均发现不同程度的脑内结构的损伤,脑挫裂伤6例,颅内血肿15例,硬膜下血肿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结论低场强MRI可清晰观察到对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病变情况,是颅内病变的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作者:贾忠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糖尿病是一组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活性降低(抵抗)引起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异常的代谢内分泌疾病。据报告[员],2007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约为9.7%,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各地也持续增加,是治疗费用昂贵的疾病之一。
作者:章庆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进一步对氟桂利嗪单用及联用血塞通治疗老年偏头痛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偏头痛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氟桂利嗪,观察组采用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时间较对照组短,疼痛程度较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偏头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减轻疼痛程度,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平;李宛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为以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使用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泼尼松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效果、治愈率、体温下降时间等指标,并加以比较。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0.05);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消失时间、甲状腺肿大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的ESR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下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显著,改善症状和体征更快,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作者:童庆乐;罗丽群 刊期: 2015年第36期
凶险性前置胎盘早于1993年由Chat opadhyay等首先提出,其定义为:既往有剖宫产史,此次娠为前置胎盘,且胎盘附着于原子宫瘢痕部位,常伴有胎盘植入。而在实际工作中,将前置胎盘患者既往有子宫手术史,如多次人工流产及清宫、子宫肌瘤挖除、子宫矫形手术、剖宫产术等,均列为凶险性前置胎盘。近年来,分娩前多有人流史及子宫手术史,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相应上升,由于常伴发胎盘植入及盆腔严重粘连,手术操作困难,术中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危及母儿生命。我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共收治15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孕妇,现将护理内容总结如下。
作者:陈庚容;余厚容;刘敏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在体内外环境下,分析并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对胶质瘤干细胞(CSCs)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对原代恶性胶质瘤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并对胶质瘤干细胞的细胞亚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不同肿瘤细胞亚群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原代恶性胶质瘤细胞被分离培养后,鉴定出非肿瘤干细胞和胶质瘤干细胞,且胶质瘤干细胞较非肿瘤干细胞而言,其侵袭能力明显更强。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两个细胞的亚群中的表达水平有着显著性的差异,其表达水平均高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胶质瘤干细胞的亚群中,两种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依赖性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仅存在于胶质瘤干细胞中,且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基质金属蛋白酶-2,主要分布于肿瘤的边缘处。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能够在不同条件下使胶质瘤干细胞的侵袭能力增强,而基质金属蛋白酶-9能够为抗肿瘤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针对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胶质瘤干细胞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利于抗肿瘤的临床治疗的发展。
作者:明浩朗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对梅毒血清学试验中三种不同检测方法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的500例于我院确诊为梅毒阳性患者的血清,分别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胶试验(TPPA)对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对比三种不同检测方法的价值和局限性。结果 TRUST、TP-ELISA、TP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0%和88.8%、97.0%和98.8%、98.6%和99.1%,TP-ELISA和TPPA两组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优于TRUST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TP-ELISA和TPPA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但TP-ELISA与相比TPPA成本较低。结论 TP-ELISA在梅毒血清检测中,敏感性好、特异性高且成本低于TPPA,适合临床大规模筛查,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诸天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PDCA-SE模式在我院护理安全风险防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的4个阶段8个步骤,结合自查(Self Examination)的模式,各科室开展安全隐患自查,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实施对策,检讨和效果确认。结果2009年~2013年我院运用PDCA-SE管理模式,各科共自查出安全隐患数613条;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2.19%提升到实施后的93.12%,并且逐年提升。结论 PDCA-SE模式充分发挥了护士的潜能,提高了护士风险意识,有效的杜绝了护理缺陷和护理纠纷发生,能显著规避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开展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管理方法。
作者:沈余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笔者选择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进行观察组研究,选取了老年非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研究组中的静息状态发病率和患者无痛型的比例,以及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在对照组之上,三支病变和弥漫性病变额发生率,研究组的数据依然大于对照组,<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性,并且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刘庆明;赵喜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中西结合治疗小儿难治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难治性腹泻患儿10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各52例,给予对照组患儿西医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0/52);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6.5%(45/5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0.05)。结论针对于难治性腹泻患儿来讲,选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起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缓解患儿症状,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小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用于妇产科的若干问题进行进行,探讨该类药物在妇产科中的合理应用方式及用量。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共收治的60例妇产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于术前预防性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者于术后常规给药,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头孢菌类抗生素的使住院时间、药物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人数要明显少于传统给药方案,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0.05)。结论为了更好控制治疗成本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妇产科患者可在治疗前有规律使用头孢类抗生素。
作者:徐晓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研究对脑外科患者实施舒适护理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58例实施舒适护理的脑外科患者进行进行临床综合分析,对其中的护理措施与效果进行总结。结果经实施舒适护理措施,患者心理负担减轻、焦虑程度降低,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结论对脑外科患者的护理,应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患者将获得了生理、心理方面的满足感和安全感,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条件,术后康复也获得了加速的效果。
作者:曾美兰;陈希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调查某中医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患者平均日使用抗菌药物剂量情况,计算DDD值,分析2011~2013年DDD值变化。结果3年来各抗菌药物的DDDs排序无明显改变,2011~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总体下降。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可指导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朱国庆;刘建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B型钠脲肽(BNP)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及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实验(6MWT)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心功能为Ⅱ~Ⅳ级的患者78例心功能不全的患者(CHF组)和64例正常心功能患者(健康对照组),分别监测治疗前后BNP、LVEF、6MWT的变化,比较各组指标变化作相关分析。结果 CHF组治疗前BN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LVEF、6MWT均低于对照组(<0.01)。CHF组治疗14d后心功能衰竭较前减轻,BNP测得值明显降低,6MWT步行距离值较前升高(<0.05)。随访3~6个月CHF组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测血清BNP水平均明显减低(<0.05),LVEF、6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增高(<0.05)。结论血浆BNP水平与慢性心功能不全有相关性,结合LVEF、6MWT结果能更好的反应心功能的严重程度。
作者:李嫚;赵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减少临床血常规检查误差,探讨血检查的工作方法。方法随机抽取血常规标本,对其进行试验分析。结果临床血常规检测中,温度、检测时间和方法等都会影响到终的检测结果。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检测时间好选择在采样2h内进行,同时,要减少血液细胞核和内部颗粒的变化,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可选择稀释器或者微量加样器等进行检测,减少其他因素对检测的影响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要选用搞职业技能的检验人员对血液标本进行维护,遵守完整的血液检测流程,且要保证检验人员有丰厚的理论技术和实践经验,以保证临床终检测数据的真实可靠,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何小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病发多与药物、医务人员操作及患者自身等因素相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发热、疼痛等症状。及早防治并处理是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关键,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输液性静脉炎、输液性静脉炎临床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张颖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比较开腹胃癌根治术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于患者知情且同意的前提下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分为两组,腹腔镜手术组(n=18)及开腹手术组(n=2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免疫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较之于开腹胃癌根治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推广意义。
作者:黄忠武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观察的泮托拉唑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内科门诊就医的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分为泮托拉唑胶囊(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组和雷尼替丁胶囊(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作为对照组,每组各40例。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所缓解,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15.321,<0.05)。②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对照组出现2例食欲不振、2例服药后轻度恶心,不影响继续治疗。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泮托拉唑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副作用轻微,值得推广。
作者:赵金凤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观察生三七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便血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随机抽取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生三七粉保留灌肠,余治疗均与对照组相同,观察便血量、次数,便血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显效率:55%,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1例,无效9例,显效率25%,总有效率77.5%。观察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0.05);但对比显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便血缓解时间,便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复发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生三七粉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缓解腹痛,止便血,促进溃疡面愈合,缩短住院天数,复发低。
作者:汤秋香;王双英;王双梅;张世彬;王卫芳 刊期: 2015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