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唐雪梅;于颜珍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先兆流产, 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以来我院收治的100例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她们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母婴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先兆流产孕妇改善心理状态,降低流产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利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喉息肉钳取食管上中段异物73例

    目的探讨利用喉息肉钳取出食管上、中段异物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在X线(电视显示器)定位下,用喉息肉钳直接取出食管上、中段异物73例。结果在73例患者中,72例取出成功,1例滑入胃内排出,无1例并发症。结论选择性的对一些食管上、中段异物,使用喉息肉钳进行取出,操作简便,术时短,患者痛苦小,成功率高,在临床中效果好。

    作者:刘国旗;吕璐;张海霞;吕斌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重症蜂蛰伤患者应用杂合式肾脏替代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杂合式肾脏替代治疗急性重症蜂蛰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重症蜂蛰伤患者62例,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连续性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等杂合式肾脏替代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保护肝肾功能、输血小板、输血浆及普通血液透析等内科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肾功能(Cr、BUN)、血小板(PLT)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Cr、BUN、PLT检测值无明显差异,>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明显ALT、AST、Cr、BUN下降,而PLT明显上升,对照组患者ALT、AST、Cr、BUN下降不明显,PLT上升也不明显,两组差别明显,<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杂合式肾脏替代疗法对急性重症蜂蛰伤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减轻对血液系统损害。

    作者:龙洁;王涛;朱军;张凡;朱长亮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维持性血透患者高血压原因及防治对策

    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高血压的相关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姜洁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卡孕栓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48例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卡孕栓联合催产素对产后出血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3年12月~2014年9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4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两组产妇娩出胎儿前肩后,分别预防产后出血措施:对照组给予单纯催产素肌注;观察组给予卡孕栓含服+催产素静滴(肌注),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和产后24h出血量、产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显著<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12.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1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0.05)。结论卡孕栓联合催产素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较为理想,临床用药安全性较高,显著优于单纯应用催产素。

    作者:褚爱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家属探视对住院急性精神病患者情绪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系统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240例患者及家属采取面对面询问或电话联系方式调查,调查患者在家属探视后的情绪变化。结果不同时机的探视对患者的病情有不同的影响。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探视率极低,产生了许多不良后果,医护人员需对家属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转变家属对患者、对探视的态度,适当提高探视率,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使患者安心住院,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王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压疮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目的积极探索以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压疮的临床方法,原发病为胸腰部截瘫。方法①加强饮食调护,增加优质蛋白质、高热量、富维生素昜消化饮食为原则,及时纠正营养不良。②做好压疮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制定伤口处理计划和整体干预计划。③伤口处理,主要采取机械修剪和药物自溶的方法清除腐败组织。④中药应用,伤口换药,遵医嘱使用自配的消毒净茶油纱布充填窦道,用美宝湿润烧伤膏合生肌散涂抹溃疡面,配合中药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虞预防伴发症和加强康复训练,进行各种转移和功能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愚加强卫生宣教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乐观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防护工作,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患者具有良好的医从性,贫血和营养状态完全恢复正常,压疮、窦道基本痊愈,上肢肌力、腹肌肌力恢复良好、自理能力大大提高。结论应用中医理论,以中药为主,中西合璧治疗护理压疮(包括超大面积高难度的压疮)有确实、肯定的疗效。

    作者:张丽云;朱艺荣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重症医学科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治疗超过10d患者资料,筛查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并对阳性结果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对象1021例,侵袭性真菌感染91例,感染率为8.90%,危险因素为联合抗生素使用超过2w、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恶性肿瘤。结论重症医学科侵袭性真菌感染因素为恶性肿瘤、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抗生素联用2w以上,需积极预防控制,避免发生真菌感染。

    作者:张宗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92例腰椎前路人工间盘置换术患者腹胀的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92例腰椎前路人工间盘置换术患者腹胀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行腰椎前路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腹胀的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6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为100.00%,对照组为91.3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腰椎前路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腹胀的患者来讲,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云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护理人员对护理信息化需求的质性研究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护理信息化的需求,为设计实用高效的临床护理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6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1]资料分析原则整理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护理人员的信息化需求集中在患者定位、身份确认、用药信息核对及生命体征实时监测等方面。结论护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应在了解护理人员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作者:杜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新药-艾拉莫德的研究探讨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难以治愈,当前临床上主要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艾拉莫德是一种新型抗风湿药物,主要被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本次研究通过对艾拉莫德的药动学、作用机制及临床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探讨艾拉莫德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陆玲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ICU重症老年患者的呼吸机肺炎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析ICU重症老年患者的呼吸机肺炎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性。方法入选我院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大于48h的老年患者108例,对其下呼吸道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定量培养,测定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108例患者分泌物标本共培养出296例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89株(63.9%)、革兰阳性菌65株(22.0%)、真菌42株(14.2%);其中混合感染者98例,单一感染者10例。铜绿假单胞菌仅对头孢他啶、碳青酶烯类药物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敏感;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敏感;金黄色球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真菌则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及伏立康唑敏感度为100%。结论 ICU重症老年患者的呼吸机肺炎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且具有较重的耐药性,感染现象严重,故细菌培养和测定药物敏感性对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志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1型糖尿病的研究

    糖尿病是一组以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不足所致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容易引起眼、肾脏、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1]。中国目前糖尿病患者已超过9400万,糖尿病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2-3]。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 itus,T1DM)、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其中T1DM约占5%[1]。

    作者:阿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浅谈新诊断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与心血管发病率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与心血管发病率间的关系。方法17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于治疗12w之后,随着患者依从性的降低,患者血压达标率显著降低,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0.05);于治疗48w以后,随着依从性由高到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当前临床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直接造成心血管发病率的提高。

    作者:王迎春;王艳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碳酸司维拉姆与醋酸钙对尿毒症患者高磷血症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碳酸司维拉姆与醋酸钙对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碳酸司维拉姆及醋酸钙治疗尿毒症高磷血症,两组患者均观察16w,比较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磷、血钙、iPTH、下降较对照组明显(<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碳酸司维拉姆与醋酸钙对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治疗疗效确切,碳酸司维拉姆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李岩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对照组接受普通糖尿病教育。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空腹血糖、HbA1c、体重指数及血脂水平和治疗后糖尿病健康知识问卷得分。结果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HbA1c、体重指数及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HbA1c、体重指数及血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治疗后糖尿病健康知识问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让患者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技能,选择合理的生活方式,预防不良心理问题,保证糖尿病患者的长期治疗疗效。

    作者:邓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电针配合神经康复技术在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针对脑出血患者采用电针配合神经康复技术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针配合神经康复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仅采用神经康复技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巴塞尔指数评分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巴塞尔指数评分显著由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结论针对脑出血患者采用电针配合神经康复技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偏瘫症状,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梅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影响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快速增长趋势,其预后差,医疗费用高,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肾脏与甲状腺功能的相互影响一直被人们所关注,CKD人群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慢性肾脏病的人群。研究发现,大约1/4的CKD患者会出现低T3表现[1]且是影响CK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因此,早期发现CKD患者,治疗和控制危险因素,及时干预治疗,延缓肾功能进展,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科学价值。本文就非甲状腺疾病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康文龄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地震后四肢骨折并发症的预防和早期康复

    在收住院患者大部分是地震导致伤残的患者,因为地震的原因形成的四肢骨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伤情具有很强的复杂性以及严重性,其次是品牌出现相应的并发症。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地震后四肢骨折并发症常见类型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同时针对不同的四肢骨折类型实施相对于的康复治疗。

    作者:徐春英;庞丽维;苗景香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治疗腹股沟复发疝36例

    目的研究评价腹股沟复发疝应用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1月~2014年3月36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使用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6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30~6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7)d,术后随访,无1例患者出现再次复发。结论前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运用。

    作者:李丽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目前,随着临床医学的日益发展,深静脉导管也广泛应用在临床当中。其中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临床操作简便、创伤较小、应用安全、留置时间较长、血管能够定位准确、感染率较低以及并发症较少等相关优势,已经引起人们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PICC在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之下可以带管时间长达12个月,尤其适用于长期化疗的患者,可是在临床应用期间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一旦没有处理妥当,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的还会导致医疗纠纷,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申慧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