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10例非介入治疗房颤的观察与护理

秦霞

关键词:房颤, 非介入治疗, 临床观察,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房颤非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110例房颤非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经过治疗护理,108例症状缓解,2例发生栓塞,5例出现皮下瘀斑。结论规范的抗凝治疗、控制心室率、维持窦性心律和有效的护理是保证非介入治疗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64排螺旋T头颈部血管成像中不同注射流率对影像质量影响的比较

    目的探讨64排螺旋T头颈部血管成像中不同注射流率对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6月至我院影像科进行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的病例7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64排螺旋CT检查,低流率组采用3ml/s的注射流率,高流率组采用4ml/s的注射流率,其他参数设定一致,结合原始图像和MIP重建像对影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流率进行扫描后,低流率组有28例影像显示优,6例显示良,1例显示差;高流率组则有28例显示优,7例显示良,无显示差病;两组患者显示程度的总体评定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应用64排螺旋T,可以清晰显示头颈部血管,选择合适的注射流率可以提高影像质量,并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周扬;刘四斌;胡玖益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吻合器两次切割治疗巨大环状混合痔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巨大环状混合痔吻合器两次切割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1例重度巨大混合痔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采用一次性肛肠吻合器两次切割吻合进行治疗(一次切闭术和一次PPH术),观察分析治疗效果,总结操作要点。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2min,平均住院时间为6.6d,术后随访期间未有病例出现复发和严重并发症(吻合口狭窄、直肠黏膜坏死、大便失禁等)。结论经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采用吻合器两次切割吻合治疗重度混合痔患者,可获得良好且显著的近期效果。

    作者:杨威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探讨三维超声技术对产前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探讨三维超声技术诊断产前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妇产科接受产前诊断的孕妇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分别采用三维超声技术和常规二维超声技术进行心脏畸形筛查,比较两种方法检出心脏畸形的正确率。结果三维超声技术显著优于常规二维超声检查,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三维超声技术可以作为常规二维超声诊断的有效补充,为医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提高产前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鹏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某市收容教育所收教人员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应用于特殊人群的必要性。方法以2011年8月~2013年7月某市收容教育所375例收教人员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期832例进行妇科病普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受检者的TCT结果。结果观察组细胞学阳性病例共34例,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ASCUS)28例(7.47%)、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6例(1.60%)。对照组832例TCT结果中,细胞学阳性病例共42例,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ASCUS)28例(3.36%)、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1例(1.32%),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例(0.36%)。观察组病理学阳性率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0.01)。结论针对特殊人群,定期TCT检查能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对宫颈癌的二级预防非常重要。

    作者:张丽华;徐凯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的内科护理分析

    目的观察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展内科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内科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患者,按照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对干预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护理外,还对其进行内科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展内科护理不仅可以大大改善患者预后效果,还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小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目的探究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给予阴式子宫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开腹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发热率、术后镇痛率及住院时间比较上<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但在进行手术选择时应当密切注意患者是否具有手术指证,对于不同的患者可选择更适宜的手术方式,以达到治疗的佳效果。

    作者:李秀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全程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为了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和研究对肝硬化患者采取全程优质护理方案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抽取120例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案,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情况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在住院天数、住院花费、对肝硬化知识掌握度、对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占优势,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方案,不仅可以增加患者对肝硬化知识的了解,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减少住院天数,而且有利于护患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值得推广和借鉴。

    作者:罗若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伴线粒体病1例

    线粒体是细胞内提供能量的细胞器,人类mtDNA是长16569bp的环状双链分子,分轻链和重链,含37个基因,主要编码呼吸链及与能量代谢有关的蛋白。 mtDNA缺失或点突变使编码线粒体氧化代谢过程必需的酶或载体发生障碍,糖原和脂肪酸等不能进入线粒体充分利用和产生足够的ATP,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和产生复杂的临床症状。线粒体病是遗传缺损引起线粒体代谢酶缺陷,致使ATP合成障碍、能量来源不足导致的一组异质性病变。线粒体脑肌病的不同类型发病年龄不同。线粒体是密切与能量代谢相关的细胞器,无论是细胞的成活(氧化磷酸化)和细胞死亡(凋亡)均与线粒体功能有关,特别是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异常与许多人类疾病有关。

    作者:王强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多西紫杉醇每周给药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放疗增敏并了解其毒副反应情况

    目的观察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每周给予多西紫杉醇治疗的临床疗效、增敏作用和毒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放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放疗基础上进行每周多西紫杉醇药物治疗,给药2次/w,25mg/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0.05),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缓解所需的放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在放疗的基础上,给予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多西紫杉醇进行药物治疗,能够提高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提高近期治疗效果。

    作者:吴仁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谈社区药房窗口药学服务与患者关系

    目的充分发挥社区药房窗口药学服务的作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和改善药师与患者的关系。方法通过论述社区药房窗口的药学服务和剖析患者的心理特点,找出和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社区药房窗口的药学服务是患者所需要的,同时患者对药师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结论社区药房窗口的药学服务对患者有着重要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作者:孙胜;沈海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目前,随着临床医学的日益发展,深静脉导管也广泛应用在临床当中。其中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临床操作简便、创伤较小、应用安全、留置时间较长、血管能够定位准确、感染率较低以及并发症较少等相关优势,已经引起人们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PICC在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之下可以带管时间长达12个月,尤其适用于长期化疗的患者,可是在临床应用期间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一旦没有处理妥当,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的还会导致医疗纠纷,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申慧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小剂量格列美脲片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小剂量格列美脲片(力贻萍)在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01月~6月就诊的10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和B组(对照组)各50例,其中A组给予格列美脲片(力贻萍)剂量1~2mg,1次/d,早餐前30min口服;B组给予格列吡嗪口腔崩解片,10~20mg,1次/d,早餐前30min,口服治疗12w,并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记录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次数和胃肠道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FPG、2hPG、HbA1c等水平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0.05),但力贻萍R组患者的HOMA-IR下降明显,HOMA-β功能升高显著(<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出现低血糖和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均较少(>0.05)。结论根据血糖水平个性化给予小剂量格列美脲片(力贻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良好。低血糖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并且患者的服药顺应性高,利于慢性病的长期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斌;梅勇;杨莉;罗磊;江燕;游媛;贺代琼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发汗时间与干燥条件对黔产厚朴中酚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的发汗时间、干燥条件对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的影响,研究黔产厚朴的产地加工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加工方法的厚朴中酚类成分的含量。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8:22);检测波长为294nm;柱温为常温。结果不同的发汗时间、干燥方法、干燥温度及干燥时间对厚朴中酚类成分含量有较大影响。结论厚朴的产地加工工艺优方案为:发汗24h,70℃干燥5h,此参数可为贵州厚朴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秦利芬;杨玉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刍议急诊科护士长素质与护理管理技巧

    急诊科是整个医院重要的科室,也是一个高风险科室。在处理好重、急、危患者的同时,科室各项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急诊科护士长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并具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技巧。护理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科室成员,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护理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急诊科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吴瑞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苏州市中心血站A型血佳库存量设定方法探析

    目的讨苏州市中心血站A型血佳库存量,为采供血机构的血液采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4年各年度用血总量、各型血液的周平均用量及日平均用量、因过期报废的血量、ABO各型血液占用血总量百分比及每年各型血用量的增长幅度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每年血站的用血量都有所增加,尤其是2014年增加更为显著(<0.05),主要是A型血用量增加为主,2013年比2012年增加了2.3%,而2014年比2013年增长了6.5%(<0.05),比2012年增长了9.0%(<0.01),平均年增长率达到4.4%。血液过期报废较少。结论采供血机构A型血液的佳库存量应保持在5~9d×日平均量+周平均量×4.4%为宜。

    作者:何桂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92例腰椎前路人工间盘置换术患者腹胀的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92例腰椎前路人工间盘置换术患者腹胀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行腰椎前路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腹胀的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6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为100.00%,对照组为91.3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腰椎前路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腹胀的患者来讲,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云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丹参酮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选取50例高脂血症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指南常规给予禁食、解痉镇痛、补液、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治疗,重症病例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丹参酮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50 mg生理盐水稀释后1次/d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住院天数,治疗中(第1、3、7d)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淀粉酶(AMS)、超敏C反应蛋白(CRP)与D-二聚体(D-D)等指标进行观察,研究丹参酮在高脂血症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的疗效。结果发现,两组在腹痛、腹胀缓解时间,住院天数,血WBC、AMS、CRP、D-D等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0.05)。这表明,丹参酮能够有效降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缓解临床症状,从而缩短病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祥宝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彩超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予以探讨。方法选取我院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的患者40例,对其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临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患者实施检查,对这40例患者都作出了正确的诊断,其声像图特征主要表现为:锁骨下动脉近端或者是无名动脉狭窄、闭塞、患侧椎动脉反流。结论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诊断准确率,并且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原育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术期护理在阑尾炎手术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在阑尾炎手术过程中,术期护理的具体作用及重要性。方法选定好80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传统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其基础上进行术期护理。分析二者之间的满意度和并发率情况。结果实验组中的满意度为95%,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5%。实验组在满意度情况方面更高。实验组中出现并发状况的患者有1例,对照组中有4例。实验组的并发率更低。结论在治疗阑尾炎的手术过程中,进行术期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护理效果有提升作用。

    作者:张根兰;胡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每个人都会产生GERD的症状,只是发生的频率不一样,通常情况下,GERD发生不存在任何征兆。而RE是一种常见的GERD疾病,可出现在任意一个年龄段,是因为身体损害性与保护性因素不均衡产生的结果。据调查,RE占GERD患者1/3的比重。本文基于RE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阐述当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进展。

    作者:冷红松;罗淑娟;胡丽如 刊期: 2015年第3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