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研究生《中医内科学》PBL教学法应用探讨

杜晨光;曹颖;丁培杰;徐丁洁;崔建美;江春花;郑彩慧;董玉山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 PBL, 探讨
摘要:PBL教学法被称为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其具有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激发自身创造潜能大有裨益。有利于培养具有个体发展优势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文章主要探讨在研究生《中医内科学》课程中如何应用PBL教学法,并对出现的某些问题进行了反思。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抗结核药联合氟喹诺酮类抗结核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观察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联合氟喹诺酮类抗结核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4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7)和治疗组(n=47),对照组给予传统抗结核药物方案治疗,治疗组给予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呲嗪酰胺+莫西沙星+丙硫异烟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痰菌阴转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患者3个月、12个月、24个月痰菌转阴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抗结核药联合氟喹诺酮类抗结核安全有效,无交叉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作者:白英姝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留置针新型穿刺法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索留置针不同穿刺方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疼痛及穿刺点出血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的300例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35o~45o在欲穿刺静脉偏远心端0.5 cm处进针快速穿刺血管,即新型穿刺方法,对照组采用15o~30o常规角度,采用常规穿刺方法。观察24h内、24~48h及48~72h穿刺点出血例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疼痛感例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各个时间段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穿刺时针头与皮肤成35o~45o,在欲穿刺静脉偏远心端0.5cm处进针,能减轻静脉穿刺时患者的疼痛,且减少穿刺点出血率。

    作者:潘寿玲;朱小翠;王颖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两种麻醉方法之比较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将90例75~93岁的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和硬膜外麻醉(EA),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麻醉过程中的SAP、DAP、HR、SpO2。结果 CSEA组比EA组麻醉起效快,镇痛及肌松效果好,(<0.05)。麻醉中血流动力学变化两组无显著差异(>0.05)。结论罗哌卡因CSEA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是较好的方法,有效安全。

    作者:李兵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胃镜下治疗胃结肠息肉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胃结肠息肉行胃镜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胃结肠息肉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胃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45%vs 73.8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合理的胃肠镜下电凝切治疗胃肠息肉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作者:杜井峰;杨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眼科专科门诊高峰期视力检查应对策略与成效

    目的研究提高眼科专科门诊测视力效率的对策。方法对科室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对患者采取抽样调查,高峰期与非高峰期各选取门诊患者100名,根据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测视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跟视力监测相关的因素有:①护士人力资源方面的因素。②测视力员本身的因素。③管理方面的因素。④患者方面的因素。虞环境方面的因素等5个方面。结论为了提高高峰期测视力的效率,采取了以下相关策略:①针对高峰期人力不足的问题,通过领导协商,请求支。。②对测视力者加强技巧、耐心等培训。③管理者加强巡视。④对患者进行指导、分流、分散注意力等方法。

    作者:肖玲;文琴;程佩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体检人群发现的156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高危人群的健康行为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教育6月后高危人群的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锻炼、营养状况、人际关系、压力管理等健康行为,显著比教育前提高,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0.01)。结论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健康行为,从而减少脑卒中发生的风险。

    作者:赵小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康复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骨折后关节僵硬中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5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他们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康复护理对骨折后关节僵硬护理中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肘关节康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伟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例观察

    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作用已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我们自1998年9月~2013年10月单用As2O3治疗高危不能耐受化疗的APL 1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例患者均为我院初治住院患者,经血象和骨髓象确诊为APL,符合诊断标准[1],按FAB分型,经遗传学诊断符合APL。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16~65岁,中位年龄42岁,就诊时外周血象:血红蛋白50~70g/L,白细胞大于28.7×109/L、血小板小于12×109/L,均合并不同部位出血及凝血指标异常,3例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增高,为85~160U/L,发热合并肺感染6例,1例肾功能异常(肌酐122~160mmol/L),2例心功能、心电图检查异常。

    作者:冯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疝气患儿采用小切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疝气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划分,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手术,观察组45例采用小切口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与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观察组为8.9%,对比差异明显(<0.05)。结论对小儿疝气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优良,创伤较小,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加快术后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现象,安全性高,可推广使用。

    作者:普布次仁;次旦罗布;童宗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微创稳定系统(LISS)和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微创稳定系统(LISS)和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480例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组240例,对照组行骨髁支撑钢板治疗,观察组行LIS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优良率(83.60%)略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8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LISS和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的疗效相当,临床上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固定方式。

    作者:刘艾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肝衰竭临床治疗进展

    肝衰竭是各种原因所致肝功能急剧下降,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腹水、肝性脑病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症候群,病死率极高。但在疾病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延缓疾病进展、延缓或避免肝移植,降低死亡率。本文主要针对肝衰竭的内科治疗、人工肝治疗、干细胞移植做一系统综述。

    作者:甘雪梅;李武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研究生《中医内科学》PBL教学法应用探讨

    PBL教学法被称为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其具有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激发自身创造潜能大有裨益。有利于培养具有个体发展优势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文章主要探讨在研究生《中医内科学》课程中如何应用PBL教学法,并对出现的某些问题进行了反思。

    作者:杜晨光;曹颖;丁培杰;徐丁洁;崔建美;江春花;郑彩慧;董玉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梅毒血清学试验中三种不同检测方法的对比

    目的对梅毒血清学试验中三种不同检测方法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的500例于我院确诊为梅毒阳性患者的血清,分别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胶试验(TPPA)对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对比三种不同检测方法的价值和局限性。结果 TRUST、TP-ELISA、TP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0%和88.8%、97.0%和98.8%、98.6%和99.1%,TP-ELISA和TPPA两组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优于TRUST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TP-ELISA和TPPA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但TP-ELISA与相比TPPA成本较低。结论 TP-ELISA在梅毒血清检测中,敏感性好、特异性高且成本低于TPPA,适合临床大规模筛查,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诸天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人造血管内瘘穿刺溶栓治疗的临床与护理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内瘘血栓形成后穿刺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例人造内瘘栓塞患者使用肝素、尿激酶进行穿刺溶栓治疗。结果4例人造血管内瘘血栓均在15~30h内溶通,未发生各种并发症。结论针对人造血管内瘘血栓形成,内瘘穿刺溶栓是一种经济、实惠、安全、有效的治疗的方法。

    作者:鲁军秀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急诊内科诊疗水平。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急诊内科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274例急诊腹痛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分组。60岁以下者纳入对照组,60岁以上者纳入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引起腹痛的病因、误诊率的差异性。结果引起腹痛的病因包括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胆石症、泌尿系统结石、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宫外孕、卵巢囊肿蒂扭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肌梗死、大叶性肺炎等。实验组非腹部疾病引起的急性腹痛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误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急诊内科医师应全面掌握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发病规律,结合辅助检查做好疾病的鉴别诊断,尤其应重视老年急性腹痛患者的鉴别诊断,防止发生误诊和漏诊。

    作者:杨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哈巴河县1150名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培训状况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我县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状况。方法对我县1150名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采用问卷调查表填写的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45.9%的调查对象是第一次参加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培训2~8次的分别占22.6%、10.3%、7.2%、6.8%、3.4%、2.7%、1.1%。结论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要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对食品卫生的重视,确保食品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努尔兰别克·斯兰木别克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31例中西结合治疗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OL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EOLP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1例每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较对照组的80.65%显著提高(<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与病损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复发率为3.23%,较对照组的16.13%显著降低(<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EOLP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建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平肝哮喘汤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和评价平肝哮喘汤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按照哮喘GINA方案常规给予舒利迭(氟替卡松250μg,沙美特罗50μg)吸入治疗;治疗组给予平肝哮喘汤治疗,1剂/d,2次/d,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主要观察两组的疗效及肺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37/39)和76.92%(30/3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0.05);治疗后治疗组FVC,FEV1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肝哮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为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有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春洁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采用莫西沙星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从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性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莫西沙星雾化吸入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1个疗程以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大大的改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患者肺功能水平来看,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雾化吸入莫西沙星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进行治疗,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尹立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全程护理

    目的为了探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全程护理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1例食管静脉曲张相关护理资料。结果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一个月时进行指标统计,胃镜检查结果显示一次套扎术后曲张静脉消失90%,手术后24h患者主诉咽喉部疼痛,系电子胃镜反复抽插引起,向患者解释引起疼痛原因,消除焦虑用生理盐水或复方硼酸液漱口,3d疼痛消失。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全程护理对缓解患者病情和提高手术预期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龙艳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