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究经皮肾穿刺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汤漪

关键词:经皮肾穿刺, 碎石术, 手术护理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经皮肾穿刺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80例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行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体会。结果该组患者中有10例因出血导致视野模糊而行留置肾造瘘管改为二期手术治疗,2例患者结石发生穿破大肠的情况,1例患者发现肾脏因结石出现严重畸形而取消手术。术中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现象,本组患者中成功治愈患者168例,通过KUB平片复查计算可知结石清除率为93.33%。结论经皮肾穿刺气压弹道碎石术作为临床上一类新型的腔镜手术方法,在手术治疗期间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可保证操作的顺利进行,值得推广。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PBL教学模式在心电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针对目前我国PBL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探讨完善措施,即适当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合理设计问题及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分析讨论PBL教学模式在心电诊断学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王静;刘玺芳;张潇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在神经内科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107例,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54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实验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并以护理满意度作为两组考核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工作满意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0.05)。结论针对神经内科患者在日常的护理当中加入优质护理进行干预,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陈妹;林秀孟;黄姱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两种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的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数据差异显著,<0.05;观察组围手术期的呼吸、心率以及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综合性的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立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伴胃溃疡药物治疗对比分析

    目的:通过两组不同药物治疗,对比幽门螺杆菌感染伴胃溃疡的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伴胃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5~59岁,平均46.5岁;观察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29~56岁,平均45.5岁。两个组别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后,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跃0.05)。结果在选取的1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伴胃溃疡的患者中,50例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为84%(42/50),总有效率为92%(46/50),HP根除率为76%(38/50),不良反应为3例;观察组患者溃疡愈合率为92%(46/50),总有效率为96%(48/50),HP根除率为88%(44/50),不良反应为1例,两组均无溃疡复发和治疗无效的情况发生。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了,与甲氰咪胍相比,奥美拉唑对胃溃疡疼痛消失时间、溃疡愈合率和有效率都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伴胃溃疡。

    作者:曾云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三种常用动物实验麻醉药对小白鼠麻醉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选择三种常用麻醉药物水合氯醛、氯胺酮、丙泊酚对小白鼠进行麻醉并比较其麻醉效果。方法将300只实验用小白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按照常规剂量给药,并观察三组的麻醉效果,记录麻醉后的各种数据。结果水合氯醛、氯胺酮、丙泊酚这三种常用的动物实验麻醉药物对小白鼠的麻醉效果不同,其麻醉致死量、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维持时间均差异显著(<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正确的麻醉剂及正确的麻醉剂量才能保证动物实验的顺利进行。

    作者:汪新亮;刘彤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监护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监护,指导临床工作。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出院的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从神经系统、低氧血症、亚低温治疗、药物治疗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观察。准确的监护进行早期干预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周菊园;潘仁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无痛胃镜检查的护理

    无痛胃镜在我国已具有多年发展历史,其是在常规胃镜检查的基础上应用一定量的镇静剂,使患者的睡眠状态下完成操作,整个过程患者不会感受到痛苦,仅有少量麻醉并发症存在,深受广大医生和患者欢迎,我院自2012年2月~2014年3月实施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52例,本文通过这152例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了具体护理方法,总结了无痛胃镜的护理体会,探讨了无痛胃镜检查的优缺点,以期能够在后续工作中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作者:汪颖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中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毒副反应的护理干预

    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对同步放化疗的敏感度较高,但放化疗比单纯放疗所引起的毒副反应要严重很多,有部分患者因为严重的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未能达到期望的生存状态。所以优质、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减少与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以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婷;江晓林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舒适护理在52例妊高症产妇围产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妊高症产妇围产期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妊高症产妇52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同症患者52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统计分析两组妊高症产妇护理后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为,对照组为,两组差异显著(<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明显降低妊高症产妇剖宫产率,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其临床价值大。

    作者:苏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18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1例,感染发生率6.11%;单因素分析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患者术后是否留置引流、性别无关(P>0.05),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是否合并糖尿病、患病至手术时间≥24澡、手术时间≥1澡、手术切口类型、阑尾炎化脓坏疽有关(P<0.05)。结论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是否合并糖尿病、患病至手术时间≥24澡、手术时间≥1澡、手术切口类型、阑尾炎化脓坏疽等因素增加了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风险,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有助于预防和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叶大强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产后访视与母婴健康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与母婴健康的想关性分析,为医疗机构提供合理有效的产后访视方法。方法将社区内的产妇根据是否进行规范化产后访视进行分组,产后4个月内进行产后访视的产妇归为观察组,在此期间未进行产后访视的为对照组,对两组样本进行母乳喂养、产褥卫生、预防接种、母乳喂养率、母婴将康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这4个月婴儿的身高、体重等基本状况进行测量,所患疾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人均发病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0.062<1.38),产后4个月婴儿人均发病次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0.09<0.61)。结论产后访视对产后婴儿及产妇的健康状况有积极意义,符合我国优生优育的政策,为减轻医院医疗压力有积极意义,应该得到广泛推广。

    作者:王景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急诊输液期间糖尿病手足溃疡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急诊输液期间促进糖尿病手足溃疡愈合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抗感染及活血化瘀营养周围神经药物的基础上,调整饮食、运动、心理疏导、控制血糖、合和理疗、涂擦鲨鱼肝油等,促使患者积极乐观配合治疗加速愈合。结果经过1~2w的治疗护理33例患者106个创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和愈合。结论种种原因未能住院糖尿病合并手足溃疡的患者,急诊输液治疗、恰当的护理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减少了患者痛苦。

    作者:陶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离方法的改良

    目的:优化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一步酶消化法分离鼠RPE细胞。以生长曲线、细胞分裂时间等指标观察细胞生存活力及增殖状态;以光镜、免疫组织荧光法鉴定细胞。结果分离的黑色、圆形RPE细胞在1d后开始贴壁,3d后呈淡黑色、短梭形细胞且数量成倍增加,5d后细胞约占80%瓶底,7d后基本单层融合长满瓶底,呈典型的鹅卵石铺地样。1:2传代的细胞生长活跃、胞核透明、胞浆含丰富黑色颗粒,2~3d后达融合状态,细胞呈梭形及不规则形。 Keratin免疫荧光显示所获细胞纯度接近99%。结论一步酶消化法,可以成功分离培养小鼠RPE细胞,体外培养小鼠RPE细胞为研究视网膜相关疾病提供了细胞来源。

    作者:李周越;宋艳萍;陈晓;陈中山;丁琴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剖宫产产妇产后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产后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各项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后HAD评估结果、BSES评估均明显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初乳时间、排气时间、恶露排尽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产妇的身体康复,还可以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消除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作者:刘红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的护理进展

    了解ARDS患者俯卧位机通气的治疗治疗机制和效果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的新进展,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韩冬雪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气管插管术用于急症患者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术用于急症患者常见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对停止呼吸或者即将停止呼吸的120例急症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术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0例急症患者中一次成功插管有101例,占84.2%,2次及以上成功插管有17例,占14.2%,插管失败2例,占1.67%。结论患者插管失败主要因为体位的摆位存在问题,而且操作人员的技术并不熟练,缺乏经验造成的,有时患者咽喉和颈部发育存在异常,也会造成插管失败,所以,只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才能保证插管成功。

    作者:胡晓青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3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2014年8月我院对37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予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37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术后患者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增加,术后1w内患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有所改善,未发现支架移位,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陈国超;谢兆兰;李莉萍;陈广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冠脉内介入术后穿刺口血肿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冠脉内介入术后穿刺口血肿的情况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住在我院行PTCA、PTCA及支架术拔除鞘管后、CAG,伤口处出现血肿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分别比较三组发生血肿的概率,分析伤口处出现血肿的原因及相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CAG穿刺发生血肿概率为4.00%;PTCA穿刺血肿发生率为17.90%;PTCA联合支架穿刺血肿发生率为31.81%。结论重视特殊群种的护理措施以及强化基础护理,做好视、触、听、查四个方面的基础工作,对于冠脉内介入术后穿刺血肿部位的恢复至关重要。

    作者:徐媛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TA辅助中医技能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在TA(Teacher As istant)的辅助下组建教学团队,基于教育理论围绕开展教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功法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安光辉;张佳;朱慧;项乐源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动脉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生物标志物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共同基础,其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已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炎症及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核心机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发病机制。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作者:韩玲;李东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