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妹;林秀孟;黄姱姱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优质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7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程度、按时服药情况、对病情的了解程度及对康复训练的依从性等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使用优质护理服务,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宋玉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功能性非编码RNA,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染色体沉默、染色质修饰、基因组印迹、转录激活及核内运输等生物学过程。虽然其功能和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LncRNA参与了血栓性疾病的调控,成为今后诊断及治疗该病的新靶向。本文就此着重探讨LncRNA的功能机制及在血栓性疾病中的作用,以便为后续研究提供帮助。
作者:李鸿飞(综述);王兵;陈凌强(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9期
血管腔内治疗已逐渐成为肠系膜上动脉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近年该类疾病患者人数的增加,及医疗水平的发展,肠系膜上动脉疾病的治疗已成为血管外科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就肠系膜上动脉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唐振瑞;赵渝;黄文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为评价我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建立标准化试卷的基础上,对该课程期末考试试卷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72.7分,试卷整体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信度良好。容易题比重过大,应该增加中等难度题及较难题所占比例。
作者:王宏娟;徐世明;王凡;古同男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在现今的精神科护理活动中,随着人们社会地位、经济、法律环境改变,护理模式转变,新技术、新业务开展,医患关系恶化,有关侵权纠纷不断,风险无处不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侵权行为,时常引发伦理损害现象,所以,规范精神卫生服务,提升职业素养、转变服务观念、增进法律意识,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健康教育对维护医患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减少医疗纠纷与风险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明荣;李慧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比较低位弧形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实验组给予低位弧形小切口手术,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切口、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0.05)。结论低位弧形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手术具有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安全,切口低及达到美容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覃鸿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针对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观察选择血栓通注射液完成辅助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13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冠心病患者的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66例)院临床选择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法;C1组(观察组66例)院临床选择常规药物+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完成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C1组明显高于C2组冠心病患者(<0.05)。结论针对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临床选择常规药物治疗后,选择血栓通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终获得显著效果。
作者:周心涛;赵黎丙;陈娇;郎明健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应用带蒂腓骨瓣移植修复颌骨缺损术的护理体会。方法总结2010年6月~2014年6月我科12例带蒂腓骨瓣移植修复颌骨缺损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精心护理,12例患者均外形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虽然手术的成功取决于腓骨瓣塑形设计和手术技巧,但精心护理,密切观察是预防和及时发现并发症不可或缺的条件。
作者:吕俊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终末期肾病患者应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为测量工具,测量患者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变化及人格结构改变等方面的情况。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提出相应护理措施。
作者:金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4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康复运动疗法,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盛德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总结了1例外伤感染导致气性坏疽并截肢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预防并发症等措施。认为积极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周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新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对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体会。方法采用组合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配200 um钬激光光纤,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共65例,其中肾结石3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31例。同时合并同侧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2例。结果65例均成功插入输尿管软镜,手术成功率58/65(89.2%),手术时间25~90分,平均45 min。手术后住院时间3~8 d,平均4.6 d,手术后并发症院轻度血尿65例,腰痛18例,发热9例,输尿管扩张鞘拔除困难1例。无大出血、输尿管穿孔、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手术后3 d复查KUB显示58例结石被粉碎成细小结石。65例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术中使用组合式输尿管软镜套管共12根。结论铂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配合钬激光碎石是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杨建军;杨关天;周翔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方法。我院于2003年1月开展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方法本项目选取2010年1月~2014年7月实施的4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右半结肠癌5例,降结肠癌2例,乙状结肠癌7例,直肠癌28例。 TNM分期:Ⅱ期13例,Ⅲ期27例,Ⅳ期2例。结果42例患者均在全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0~330min。全组手术均成功无死亡病例,1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保守治愈,余病例恢复顺利。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间进行的有效护理对于提高治愈率。
作者:冀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颅脑损伤是致死率、致残率高的一种损伤,其预后对于病患的生命安全而言极为重要。颅脑损伤病患随时都存在着生命危险,在其治疗中应确保的是呼吸道的畅通无阻。对于处于深度昏迷状态中的病患,则需对其实行气管切开处理[1]。如果在相关护理中存在失误,则极易引发各类并发症。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56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病患,对其实行护理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景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临床实践,精心护理,优质服务,得到满意的护理效果。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护理的关键在于运用抗生素治疗,液体法的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可提高治愈率,促进创面再生修复。
作者:崔兴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B超在社区中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40例社区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设为四组,全部给予二维超声检查,诊断其前列腺的健康情况。结果其中第一组的检出率为20.00%;第二组的检出率为70.00%;第三组的检出率为90.00%;第四组的检出率为90.00%。结论 B超能够准确诊断出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的大小、形态等,病症明确,并能估计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作者:王纪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近年来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发病率逐年上升。CVA是以咳嗽为主或惟一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CVA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为顽固性、刺激性干咳,易发展为典型哮喘;患儿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依从性差,诸多患儿亲属道听途说对激素颇有抵触,多在患儿有所缓解后擅自为其停药,对患儿生活及学习造成严重伤害。孟鲁司特钠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抑制气道重塑,且依从性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玉娇;曲书强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012年我社区登记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实行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心理干预、锻炼指导、限盐干预、戒烟限酒干预等社会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和不良习惯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相对于干预前的血压,干预后老年高血压患者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得到明显降低(P<0.05);在不良习惯上,老年患者在吸烟、食盐、饮酒等不良习惯上有了明显改善,而且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加。结论在老年高血压疗效的影响上,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血压控制,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习惯,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婷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共同基础,其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已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炎症及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核心机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发病机制。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作者:韩玲;李东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9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49例,对这49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研究,总结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特点及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痰、咳嗽、发热、肺部罗音以及循环衰竭等。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痊愈23例,有效25例,无效1例,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结论通过分析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并且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大程度的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祥桥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