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超在社区中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分析

王纪萍

关键词:B超, 中老年人, 前列腺增生, 诊断价值, 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B超在社区中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40例社区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设为四组,全部给予二维超声检查,诊断其前列腺的健康情况。结果其中第一组的检出率为20.00%;第二组的检出率为70.00%;第三组的检出率为90.00%;第四组的检出率为90.00%。结论 B超能够准确诊断出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的大小、形态等,病症明确,并能估计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5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7例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57例行常规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w后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较为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陈埅;王月姮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策略和效果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策略,观察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组。结果观察组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跃0.05)。结论通过仔细分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及生化结果。

    作者:辛惠芸;许淑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1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保护及护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针对其动静脉内瘘情况进行护理,促进内瘘成熟,预防内瘘栓塞、感染、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8例患者经过动、静脉内瘘术,1次成功14例,成功率77.78%。其余4例因不同因素手术失败后,再次手术原位修复后再通。结论采用合理安全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内瘘尽早成熟。

    作者:谌伟英;向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探究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中西医护理

    目的:探析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中西医护理途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早期均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并且给予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全面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的82例中风偏瘫患者在接受积极的药物治疗、早期康复和中西医护理之后,其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上、下肢肌力均大于Ⅱ级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较好,并且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大大提高(<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风偏瘫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和中西医护理服务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全面康复的进程。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探讨透析治疗在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透析治疗在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6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和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0.05),各项生化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0.05)。结论透析治疗是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措施,可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肾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顾盼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系统、全程的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明确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的意义,从而指导护理人员对癌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将我科收治的9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全面准确的心理评估,系统分析,制定相应的全程心理干预措施并予以实施;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和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出院时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在实施系统全程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SF-36)和(SCL-90)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0.01)。结论实施系统、全程的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谷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急诊收治的72例危重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全程护理,并对两组护理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不仅能够缩短患者抢救的时间,而且还能改善护患关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彩色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分析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疾病采用彩色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参与本次临床研究的81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为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3月收治的,对这81例患者采用彩色超声进行诊断,了解其是否存在着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并且采用病理诊断的方式进行临床对比,了解彩色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81例患者中通过采用彩色超声确诊淋巴结转移患者70例,而采用病理诊断,确诊淋巴结核转移患者71例,彩色超声诊断出现1例误诊情况,准确率为98.6%。结论针对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疾病采用彩色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彩色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该种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性推广。

    作者:刘世攀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肠系膜上动脉疾病的治疗

    血管腔内治疗已逐渐成为肠系膜上动脉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近年该类疾病患者人数的增加,及医疗水平的发展,肠系膜上动脉疾病的治疗已成为血管外科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就肠系膜上动脉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唐振瑞;赵渝;黄文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对椎管内麻醉加以采用,对照组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采取硬外麻进行麻醉,观察组老年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局麻药用量、阻滞平面、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阻滞完善时间,并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以及镇痛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阻滞完善时间和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进行比较,<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效果,<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老年患者术后出现2例(4%)暂时性的神经综合征,1例(2%)马尾综合征,1例(2%)恶心呕吐症状,观察组患者无任何并发症发生,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不仅仅有着较快的麻醉起效和较高的成功率,同时其疗效确切,是理想中的一种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文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冠脉内介入术后穿刺口血肿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冠脉内介入术后穿刺口血肿的情况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住在我院行PTCA、PTCA及支架术拔除鞘管后、CAG,伤口处出现血肿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分别比较三组发生血肿的概率,分析伤口处出现血肿的原因及相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CAG穿刺发生血肿概率为4.00%;PTCA穿刺血肿发生率为17.90%;PTCA联合支架穿刺血肿发生率为31.81%。结论重视特殊群种的护理措施以及强化基础护理,做好视、触、听、查四个方面的基础工作,对于冠脉内介入术后穿刺血肿部位的恢复至关重要。

    作者:徐媛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浅谈泌尿外科管道的护理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泌尿外科实施管道护理的具体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7月收治的38例泌尿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特点和所选取的尿管的性能等因素来确定患者的具体拔管时间;对尿管进行正确的冲洗;对患者实施拔管后,护理人员要全面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尿量及其颜色等情况,并记录患者是否存在自主排尿现象。结果38例患者的手术治疗均得以顺利进行,且均无并发症发生,3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在泌尿外科的护理中全面地理解并掌握尿管的正确冲洗方法以及患者的拔管时间,能够有效地降低泌尿路上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聂晓玲;董丽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74例宫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诊的110例宫腔镜手术患者分为护理组(n=74)与对照组(n=36),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以及满意度等情况。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0.05);并发症的发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0.05);手术配合及护理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有大幅度的提升(<0.05)。结论加强宫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满意度,促进患者的良好预后。

    作者:戴维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18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1例,感染发生率6.11%;单因素分析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患者术后是否留置引流、性别无关(P>0.05),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是否合并糖尿病、患病至手术时间≥24澡、手术时间≥1澡、手术切口类型、阑尾炎化脓坏疽有关(P<0.05)。结论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是否合并糖尿病、患病至手术时间≥24澡、手术时间≥1澡、手术切口类型、阑尾炎化脓坏疽等因素增加了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风险,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有助于预防和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叶大强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论证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愈度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在实施优质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及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提升,总体满意度为98%,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3%。明显优越于对照组(<0.05)。同时,对照组护理过程中,纠纷事件明显多于观察组。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减少了医疗纠纷,有效提升儿科临床护理工作,明显改善患儿家属满意度。

    作者:梁献业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4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精心的心理护理、指导适当的运动、控制饮食、药物治疗,控制及预防抽搐,针对先兆子痫及子痫进行护理,合理掌握终止妊娠的时间,并做好分娩前后的护理。结果33例患者行剖宫产终止妊娠,9例经阴道自然分娩,新生儿健康,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及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廖咏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中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毒副反应的护理干预

    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对同步放化疗的敏感度较高,但放化疗比单纯放疗所引起的毒副反应要严重很多,有部分患者因为严重的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未能达到期望的生存状态。所以优质、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减少与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以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婷;江晓林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3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2014年8月我院对37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予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37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术后患者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增加,术后1w内患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有所改善,未发现支架移位,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陈国超;谢兆兰;李莉萍;陈广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62例慢性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62例病患的慢性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使用在我院治疗62例慢性溃疡性直肠炎的患者,将患者无规律的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手段,使用甲硝锉注射液+云南白药+地塞米松保留灌肠;实验组采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手段,使用的药物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了参术蔻陈汤的药物进行治疗。之后对比两种的临床诊治效果。

    作者:刘江鸿;王勇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乳腺密度与体重指数、民族及乳腺癌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乳腺密度与女性体重指数、民族及乳腺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7月~9月在本院行乳腺X线摄影的住院及门诊患者292例,包括确诊乳腺癌患者177例(乳腺癌组)和健康体检人群115名(对照组)。所有入选病例均测量乳腺腺体及整个乳房的面积,以腺体面积占整个乳房面积的百分比作为乳腺密度。比较乳腺癌组与对照组乳腺密度差异;对乳腺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的乳腺密度与体重指数(BMI)相关,乳腺密度随着BMI的升高呈下降趋势。结论体重指数对乳腺密度有影响,民族因素未对乳腺密度产生影响,乳腺癌患者的乳腺密度高于正常人群。

    作者:伊丽娜;许文婷;欧江华;倪多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