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冀红霞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癌, 根治术, 疗效观察, 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方法。我院于2003年1月开展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方法本项目选取2010年1月~2014年7月实施的4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右半结肠癌5例,降结肠癌2例,乙状结肠癌7例,直肠癌28例。 TNM分期:Ⅱ期13例,Ⅲ期27例,Ⅳ期2例。结果42例患者均在全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0~330min。全组手术均成功无死亡病例,1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保守治愈,余病例恢复顺利。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间进行的有效护理对于提高治愈率。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氯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TNF-a IL-6和AngⅡ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TNF-a,白细胞介素(IL-6)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治疗组.(对照组40例)和氯沙坦联合卡维地洛组(联合治疗组4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血浆TNF-a、IL-6和AngⅡ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血浆TNF-a、IL-6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AngⅡ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单用氯沙坦或氯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均能降低血浆TNF-a、IL-6水平,心功能得到改善;氯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在降低TNF-a、IL-6水平和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单用氯沙坦。

    作者:刘俊秀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两种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的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数据差异显著,<0.05;观察组围手术期的呼吸、心率以及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综合性的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立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小儿支气管肺炎出院健康指导

    目的:探讨出院健康指导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来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儿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联合出院健康指标,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5%患儿家属对护理方案给予肯定评价,高于对照组(85%)(<0.05);实验组95%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满意,高于对照组(65%)(<0.05);实验组护理后PEV1指标为(1.65±0.22)L、PEF指标为(4.52±1.25)L/s、FCVF指标为(2.71±0.41)L、PEV1/FCV指标为(75.88±6.28)%,高于治疗前(<0.05);实验组PEV1%指标为(66±3.21)%,低于对照组(<0.05);实验组ADL评分为(16.2±3.7)分,肺功能评分为(59.6±7.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5.8±9.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57.2±6.5)分,均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实施出院健康指导效果理想。

    作者:巫忠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骨折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分析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骨折危险因素与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应用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骨折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无骨折发生的维持性血液透析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经临床因素比较分析骨折危险因素,并探讨合理护理预防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透析龄、合并糖尿患者数与骨质疏松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骨质疏松、糖尿病与透析时间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针对该方式治疗患者需给予全面综合的护理措施,以确保良好的骨折预防作用。

    作者:陈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探析卵裂期胚胎解冻移植结局相关影响原因

    目的:探析人卵裂期胚胎解冻移植结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是2012年2月1日~2014年2月1日在我院接受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解冻周期205个。结果玻璃化冷冻组的可移植胚胎率、胚胎复苏卵裂球存活率、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程序化冷冻组,两组有显著差别(<0.05)。人工周期和自然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平均子宫内膜厚度没有显著差别(跃0.05)。结论适合的胚胎冷冻方法是影响卵裂期胚胎解冻移植结局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琦;陈蔚清;张程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以循证理念为引导实施农村高血压病规范化管理

    本文通过实施程序、管理方法、讨论思考三方面,阐述了以中英GTF合作项目引进循证医学理念和高血压病规范化管理为平台,农村基层实施高血压病规范管理的过程,讨论分析可持续性存在的瓶颈问题和社区管理的重要性。

    作者:陈芳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门诊患者对双向转诊知晓率及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门诊患者对双向转诊知晓率以及意愿影响因素份析。方法对在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600例门诊患者相关资料进行份析,采用我院自拟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定性份析、定量份析以及比较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份析患者对双向转诊的知晓率以及医院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60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三级医院309份,二级医院130份,180份社区门诊;300例三级医院患者中114例听说过双向转诊,占38%;41例二级医院患者听说过双向转诊,占32.3%;180例社区卫生机构中78例听说过双向转诊,占43.2%(<0.05);门诊患者双向转诊影响因素有院双向门诊认知和了解程度、技术因素、地理因素、病情因素、就诊感受、费用因素等。结论当前门诊患者双向转诊知晓率总体偏低,上移容易下转难,相关部门必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颁布优惠政策,同时加强不同门诊间合作,提高双向转诊知晓率。

    作者:陈琴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角膜内皮炎的病因及临床诊疗研究

    角膜内皮炎是眼科学的一种常见病,每年来我院就诊的角膜内皮炎患者在15~20例左右,由于其症状复杂、容易误诊、易产生并发症、严重时可致盲等特点,角膜内皮炎已成为我院眼科研究的一个热点,并逐渐受到眼科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很多文献对角膜内皮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报道。本文就近年来角膜内皮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宏霞;范世超;崔建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脑卒中的社区防治现状与新进展

    脑卒中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等特点。脑卒中发病次数越多,对患者神经功能损害越大,患者的社会能力、劳动能力、生活能力下降越快。脑卒中威胁着在全球范围中老年人的健康,成为各国医学界重点关注的对象。目前国际上已将脑卒中防治重点转移到社区人群。本文从脑卒中社区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及康复方面对脑卒中社区防治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俊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正常分娩产褥期护理干预的思路分析

    研究显示,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分娩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本文详细分析正常分娩产褥期护理干预措施,旨在降低分娩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维持产妇的良好生活质量。

    作者:吴梅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30例职业性布氏杆菌病患者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通过临床效果观察,分析职业性布氏杆菌病的临床预防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职业型布氏杆菌病患者30例,均为从事牧业、兽医或皮毛加工者。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预防护理措施,并总结护理效果分析合理措施。结果本组30例职业性布氏杆菌病患者经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相关临床症状均获显著改善,仅3例(10.0%)患者转为慢性,影响到自我劳动能力,且均未发生疾病复发情况。结论正确有效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在职业性布氏杆菌病急性期或慢性期患者的愈后都起重要作用。

    作者:许淑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CCRT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认知功能障碍不仅是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核心症状、持续症状,而且是评估临床疗效、衡量康复程度、预测疾病预后的重要参数[1-4]。由于抗精神病药物对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有限,有学者根据神经可塑性的原理,设计一系列强化训练,提高患者解决问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即认知矫正治疗(Cognitive Remediation Therapy,CRT)[5];关于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作用国内外进行了研究,现就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戢秋明;李明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4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方法。我院于2003年1月开展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方法本项目选取2010年1月~2014年7月实施的4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右半结肠癌5例,降结肠癌2例,乙状结肠癌7例,直肠癌28例。 TNM分期:Ⅱ期13例,Ⅲ期27例,Ⅳ期2例。结果42例患者均在全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0~330min。全组手术均成功无死亡病例,1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保守治愈,余病例恢复顺利。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间进行的有效护理对于提高治愈率。

    作者:冀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胱抑素C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胱抑素C检测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9月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90例设为实验组,按照病程长短可分为早期组(病程约1年)36例,中期组(病程5~10年)31例和晚期组(病程跃10年)23例,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合格者3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进行胱抑素C浓度水平测定,对结果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同时检测与肾功能评价密切相关的尿素和肌酐的浓度水平,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实验各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尿素和肌酐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随着患者病情加重,患者的胱抑素C浓度水平呈递增性升高;早期组患者的胱抑素C阳性检出率为86.11%,高于同期的尿素和肌酐阳性检出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中晚期组无明显差异(跃0.05)。结论胱抑素C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一个良好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有效降低漏诊率,其浓度变化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张志鹏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56例(109眼)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患者手术前中后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结果56例(109眼)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前1 w达术前佳矫正视力107只眼,占98.2%,未发生1例并发症。结论细致地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配合、精准的设备仪器、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论证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愈度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在实施优质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及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提升,总体满意度为98%,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3%。明显优越于对照组(<0.05)。同时,对照组护理过程中,纠纷事件明显多于观察组。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减少了医疗纠纷,有效提升儿科临床护理工作,明显改善患儿家属满意度。

    作者:梁献业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

    颅脑损伤是致死率、致残率高的一种损伤,其预后对于病患的生命安全而言极为重要。颅脑损伤病患随时都存在着生命危险,在其治疗中应确保的是呼吸道的畅通无阻。对于处于深度昏迷状态中的病患,则需对其实行气管切开处理[1]。如果在相关护理中存在失误,则极易引发各类并发症。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56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病患,对其实行护理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景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联合检测3项血清指标在酒精性肝硬化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腺苷脱氧酶(ADA)、胆碱酯酶(CHE)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3项指标对于酒精性肝硬化(A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AC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ADA、CHE及Hcy水平。结果观察组的ADA及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HE显著低于对照组(<0.05);随着CTP分级的升高,AC患者的血清ADA、Hcy水平呈显著升高,而CHE逐显著降低(<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DA、CHE及Hcy对于AC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价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6例非洲淘金返乡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县2013年在非洲淘金返乡人员中发现的6例艾滋病患者的资料。结果通过对6例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型护理,1例恐惧型、2例焦虑型、3例抑郁型患者均能尽快地从思想上接受感染HIV的事实,积极配合免疫功能检测、配偶告知及配偶HIV抗体检测以及接受抗病毒治疗。结论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是一种情感支持护理,对稳定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熊翠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18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探讨

    目的:对于急性胆结石性胆囊炎疾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共计188例,经过患者同意后对其进行调查与研究。将188例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与延期手术组以及首次急性发作组与慢性炎症急性发作组,并由护理人员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记录,对各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发现,早期手术组无论在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均要明显低于延期手术组,比较结果差异有着统计学意义,而首次急性发作组在书中出血情况、手术与住院时间上则明显低于慢性炎症急性发作组,病情手术与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着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疾病上,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能够起到明显的临床效果,但在临床实际的操作中,要严格规范操作的步骤,减少手术并发症现象的出现。

    作者:章立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