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位弧形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覃鸿生

关键词:甲状腺瘤, 传统切除术, 低位弧形小切口
摘要:目的:比较低位弧形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实验组给予低位弧形小切口手术,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切口、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0.05)。结论低位弧形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手术具有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安全,切口低及达到美容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肺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快的癌症,无论是作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或作为治疗、预后,肿瘤标志物良好指标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研究了近几年,肺癌的检测方法和标志物检查的类型。

    作者:纪洪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

    目的:观察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并统计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手术产妇140例,对其采取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并记录护理效果。结果本组140例产妇手术均顺利完成,产后母乳喂养率95.00%,新生儿产后5min内Apgar评分结果均在8分以上;产后1min内Apgar评分结果为:0~3分新生儿5例,4~7分新生儿9例,剩余126例为8~10分新生儿。结论接受剖宫产的产妇在手术期间进行细心的临床护理,可以促使产妇配合手术,使手术更为顺利,减少并发症及事故的发生,同时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周秀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以循证理念为引导实施农村高血压病规范化管理

    本文通过实施程序、管理方法、讨论思考三方面,阐述了以中英GTF合作项目引进循证医学理念和高血压病规范化管理为平台,农村基层实施高血压病规范管理的过程,讨论分析可持续性存在的瓶颈问题和社区管理的重要性。

    作者:陈芳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脊柱源性腹痛22例误诊误治分析

    目的:探究脊柱源性腹痛的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22例脊柱源性腹痛误诊患者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5例轻度贫血,6例患者血沉升高4例患者AST、ALT轻度升高,18例患者有浅表性胃窦炎2例有胃或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5例有反流性食管炎。经治疗,除2例转移癌患者症状有所缓解外,其他患者均症状明显减轻或痊愈。结论临床中,医生要加深对脊柱源性腹痛的认识,结合相关影像学检查方可确诊。

    作者:苏海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中药封包结合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封包技术结合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随机的原则,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康复护理训练配合中药封包治疗,对照组仅行康复护理训练,两组均接受常规针刺治疗及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中药封包技术结合康复护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作者:沈茹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及探讨

    为了给患者提供佳的医疗护理,各个医院要建立全科医疗护理系统,同时要通过一系列优质护理措施提高整体医疗护理的水平,如组合医疗护理队伍、医护查房一体化、健康教育医护互补、增加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交流沟通等措施。优质护理在全科护理中应用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提高了护士的综合护理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极大地改善医护关系。本文阐述了全科医疗护理的内涵,并分析了优质护理服务的优点,后提出了几点优质护理在全科护理中的应用措施。

    作者:李喜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小儿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治疗效果和佳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仔细观察病情变化,提供佳的护理。结果通过精心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5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加强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观察和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儿的痛苦,降低复发率。

    作者:高菊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冷循环微波刀治疗22例肝癌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冷循环微波刀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22例肝癌患者在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置入冷循环微波刀,在微波场的作用下产生热量使癌细胞凝固坏死。结果术前、术中、术后配合治疗与护理效果良好。结论应用冷循环微波刀治疗肿瘤患者,配合周密细致的临床护理,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祝翠青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TNF-a、IL-18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TNF-a、IL-18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硬化患者及健康患者血清标本,所有受试者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5ml,集中测定TNF-a、IL-18的含量。结果肝癌患者血清TNF-a,IL-1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别(<0.05),肝硬化患者血清TNF-a,IL-1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者均无显著差别。结论 TNF-a、IL-18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指标。

    作者:李士坤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探讨透析治疗在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透析治疗在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6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和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0.05),各项生化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0.05)。结论透析治疗是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措施,可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肾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顾盼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省委门诊离退休人员高血压药物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抗高血压药的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方法从计算机数据库提取2012年~2014年抗高血压药使用数据,抽取2012~2014年诊断为高血压并年龄55岁以上的13874张处方,应用Excel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间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不断增长,钙离子拮抗剂占所用抗高血压药物的40%,药物利用指数(DUI)为0.72~1.06。联合用药比例为79.45%,且以二联用药为主(48.60%)。结论该院门诊抗高血压药使用合理,药物利用充分。建议在使用过程中应考虑疗效成本。

    作者:李琳华;杨孝顺;寇含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脑卒中的社区防治现状与新进展

    脑卒中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等特点。脑卒中发病次数越多,对患者神经功能损害越大,患者的社会能力、劳动能力、生活能力下降越快。脑卒中威胁着在全球范围中老年人的健康,成为各国医学界重点关注的对象。目前国际上已将脑卒中防治重点转移到社区人群。本文从脑卒中社区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及康复方面对脑卒中社区防治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俊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40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的常见病因,提出针对昏迷病因进行的临床诊断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40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昏迷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研究,观察分析其病因构成、早期诊断及临床抢救效果。结果400例患者中,造成昏迷的主要病因为心脏停搏(17.50%)、脑出血(15.0%)、大面积脑梗死(13.75%)、急性重度酒精中毒(9.50%),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0%)、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酸中毒(1.75%);400例患者终抢救成功者313例,成功率为78.25%。抢救失败死亡87例,病死率为21.75%。昏迷程度与患者死亡呈正相关,中、重度昏迷的患者病死率为31.5%,显著高于轻度昏迷患者的病死率1.0%(<0.05)。结论中重度昏迷病死率高,除了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昏迷进行病因治疗外,还应保护脑细胞功能,改善脑复苏成功率,减小中重度昏迷患者病死率。

    作者:单志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82例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回顾性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9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49例,对这49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研究,总结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特点及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痰、咳嗽、发热、肺部罗音以及循环衰竭等。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痊愈23例,有效25例,无效1例,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结论通过分析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并且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大程度的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祥桥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临床应用探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泌尿外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泌尿外科患者65例,65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将这65例患者命名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常规开腹手术的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97.0%,并发症发生率为1.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78.5%,并发症发生率为7.5%。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泌尿外科疾病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可靠,腹腔镜技术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付江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伴胃溃疡药物治疗对比分析

    目的:通过两组不同药物治疗,对比幽门螺杆菌感染伴胃溃疡的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伴胃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5~59岁,平均46.5岁;观察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29~56岁,平均45.5岁。两个组别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后,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跃0.05)。结果在选取的1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伴胃溃疡的患者中,50例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为84%(42/50),总有效率为92%(46/50),HP根除率为76%(38/50),不良反应为3例;观察组患者溃疡愈合率为92%(46/50),总有效率为96%(48/50),HP根除率为88%(44/50),不良反应为1例,两组均无溃疡复发和治疗无效的情况发生。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了,与甲氰咪胍相比,奥美拉唑对胃溃疡疼痛消失时间、溃疡愈合率和有效率都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伴胃溃疡。

    作者:曾云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体位的研究护理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是指由于患眼在视网膜脱离的同时合并眼组织其它病理改变[1]。包括巨大裂孔、后极部裂孔、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及外伤性、牵引性等的视网膜脱离。目前,治疗方法采用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或联合传统的巩膜扣带术,进一步提高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成功率,使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得到了较大发展。由于此类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多,术后反应较重,故必须制定与手术相适应的护理计划,而正确有效的体位对手术成功和病情转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护理同行们不断总结探索改进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体位护理方法,现结合相关文献就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体位护理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廖美英;黎琴;黄明丽;彭永秋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泮妥拉唑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深域度烧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本院8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40例,用泮妥拉唑注射液对观察组进行治疗,而对照组用奥美拉唑注射液,然后检查两组疗效情况。结果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每天应严格掌控奥美拉唑、泮妥拉唑的用量,定期检查患者恢复情况并做记录。实验表明院观察组疗效显效(70.0%)显著高于对照组(37.5%),观察组疗效无效(5.0%)显著低于对照组(1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33)高于对照组(92.64)。用泮妥拉唑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显著高于奥美拉唑注射液,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9790,P=0.0029)。结论采用泮妥拉唑注射液明显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并且增加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李秋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麻风病联合化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联合化疗与DDS单疗防治麻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984~2012年我县发现的112例各类型麻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1984年(包含)以前发现的现症患者均使用DDS单一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对于1985年(包含)以后发现的现症患者均使用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药物进行联合治疗,患者中包括1984年年底没有治愈的DDS单疗现症患者(观察组)。结果进行联合化疗的观察组其发病率、患病率、家属发病率、Ⅱ、Ⅲ级畸残发生率、平均延迟期等均出现明显的降低,但是发病年龄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实施联合化疗防治麻风病的效果明显,大大降低了麻风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家属发病率、Ⅱ、Ⅲ级畸残发生率、平均延迟期等,及时有效地控制了麻风的病情。

    作者:张贵友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如何进行中药药品的库存管理

    为了充分保障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提高医院的治疗效果,中药药品的库存管理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将从分析当前我国中药药品库存管理方面仍存在的问题出发,具体提出应该如何进行中药药品库存管理的方法。

    作者:何德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