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封包结合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沈茹娟

关键词:中药封包, 康复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封包技术结合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随机的原则,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康复护理训练配合中药封包治疗,对照组仅行康复护理训练,两组均接受常规针刺治疗及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中药封包技术结合康复护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支气管肺炎出院健康指导

    目的:探讨出院健康指导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来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儿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联合出院健康指标,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5%患儿家属对护理方案给予肯定评价,高于对照组(85%)(<0.05);实验组95%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满意,高于对照组(65%)(<0.05);实验组护理后PEV1指标为(1.65±0.22)L、PEF指标为(4.52±1.25)L/s、FCVF指标为(2.71±0.41)L、PEV1/FCV指标为(75.88±6.28)%,高于治疗前(<0.05);实验组PEV1%指标为(66±3.21)%,低于对照组(<0.05);实验组ADL评分为(16.2±3.7)分,肺功能评分为(59.6±7.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5.8±9.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57.2±6.5)分,均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实施出院健康指导效果理想。

    作者:巫忠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胃黏膜活检组织学诊断胃癌7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胃黏膜活检组织学诊断胃癌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胃黏膜活检组织,经手术切除标本证实为胃癌的病例进行组织观察分析。结果早期胃癌9例占12.86%,符合率6例占66.67%;进展期胃癌61例占87.14%,符合率49例占80.33%;分化型62例占88.57%,分化不良型8例占11.43%。结论胃癌患者大多通过胃镜粘膜活检能够明确诊断。早期胃癌(EGC)能及时发现,会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愈后明显优于进展期胃癌。胃癌其组织形态学特点是多样化的,胃镜与病理观察是临床诊断胃癌的重要途径。

    作者:沈成万;刘长节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中药封包结合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封包技术结合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随机的原则,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康复护理训练配合中药封包治疗,对照组仅行康复护理训练,两组均接受常规针刺治疗及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中药封包技术结合康复护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作者:沈茹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烧伤的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对烧伤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护理效果,以有效的指导临床实践。方法研究中入选的40例对象均源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烧伤患者,所有患者临床期间均给予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并加强临床期间的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愈合时间,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研究中40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为(23.05±1.20)d。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烧伤的治疗效果明显,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可促进治疗和恢复,应加强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1例外伤感染导致气性坏疽并截肢的护理

    总结了1例外伤感染导致气性坏疽并截肢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预防并发症等措施。认为积极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周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82例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回顾性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9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49例,对这49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研究,总结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特点及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痰、咳嗽、发热、肺部罗音以及循环衰竭等。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痊愈23例,有效25例,无效1例,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结论通过分析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并且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大程度的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祥桥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剖宫产术后合并肠梗阻的临床护理价值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合并肠梗阻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资料选自我科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合并肠梗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30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并回顾性的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研究组护理的有效率高达93.33%,显著高于常规组护理的有效率8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的疾病复发率是6.13%,明显比常规组的疾病复发率23.57%低,组间比较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合并肠梗阻患者实施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的几率,在剖宫产术后合并肠梗阻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

    作者:王晓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浅述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长期、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全面有效地治疗和护理。通过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提供一般护理、主要症状护理、预防并发症、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恢复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何素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续胎心监护对预测胎儿窘迫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胎心监护对预测胎儿窘迫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300例胎儿窘迫患者的胎心监护图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胎心监护结果、产后羊水情况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对胎儿窘迫症状进行诊断。结果参与研究的患者中共有268例出现胎儿窘迫,每一个胎心监护图型所对应的剖宫产率、Agpar≤7分等数据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羊水被污染的程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有很强的敏感性,对该病症的早期发现与治疗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此外,胎心监护对于剖宫产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临床上可以将胎心监护作为诊断胎儿窘迫的主要手段。

    作者:李珍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TSEL-110视频喉镜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

    介绍TSEL-110电子视频喉镜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选取2014年1月起来我院需在全麻下行手术而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二组即直接喉镜组(M)和视频喉镜组(S)。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时声门显露程度也Cormack-Lehane(C/L)分级页、插管时间、插管次数及成功率、咽部并发症,以及插管时HR(心率)、SBP(收缩压)、DBP(舒张压)和MAP(平均动脉压)变化。 TSEL-110电子视频喉镜应用于困难气道会降低插管难度、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并发症、降低心血管反应,为解决临床气管插管困难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吴玲娟;龚小云;涂其忠;陈文慧;熊燕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腹腔镜胆囊手术后颈肩痛的护理干预

    目的:腹腔镜胆囊手术后颈肩痛的护理研究。方法选取62例在我院于近1年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将传统护理方法应用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应用于研究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颈肩痛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采取改变体位,调整气腹压力、持续吸氧等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颈肩痛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祝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门诊小儿呼吸道疾病护理

    目的:探讨门诊小儿呼吸道疾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门诊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呼吸道疾病患儿164例,依据其不同病症类型开展合理护理干预措施,总结护理效果并开展临床分析。结果本组164例患儿经合理护理干预后,临床显效89例,有效7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7.0%,均获良好改善效果。结论针对呼吸道疾病患儿给予合理的门诊护理干预对临床治愈存在重要价值,儿科门诊护理人员需给予充分重视。

    作者:叶建清;刘桃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两种麻醉方式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两种麻醉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法分为两组,A组采用全身麻醉;B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及麻醉前后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化。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显著,A组优率为87.5%,B组为8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跃0.05);麻醉前,A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70.25±13.52)次/min、(137.65±25.41)mmHg、(76.44±15.98)mmHg,B组分别为(76.58±14.33)次/min、(118.74±23.59)mmHg、(71.05±12.54)mmHg,两组无显著差异(跃0.05),麻醉后,A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74.58±10.69)次/min、(120.66±25.88)mmHg、(73.21±16.44)mmHg,B组分别为(82.54±11.56)次/min、(120.77±25.76)mmHg、(73.28±16.24)mmHg,和麻醉前相比,两组均有显著改善(<0.05),麻醉后两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术疗效,对患者心率、血压等有明显影响,因此麻醉方式的选择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作者:周舸;张莉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脑卒中的社区防治现状与新进展

    脑卒中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等特点。脑卒中发病次数越多,对患者神经功能损害越大,患者的社会能力、劳动能力、生活能力下降越快。脑卒中威胁着在全球范围中老年人的健康,成为各国医学界重点关注的对象。目前国际上已将脑卒中防治重点转移到社区人群。本文从脑卒中社区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及康复方面对脑卒中社区防治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俊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临床实践,精心护理,优质服务,得到满意的护理效果。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护理的关键在于运用抗生素治疗,液体法的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可提高治愈率,促进创面再生修复。

    作者:崔兴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急诊收治的72例危重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全程护理,并对两组护理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不仅能够缩短患者抢救的时间,而且还能改善护患关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联合检测3项血清指标在酒精性肝硬化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腺苷脱氧酶(ADA)、胆碱酯酶(CHE)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3项指标对于酒精性肝硬化(A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AC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ADA、CHE及Hcy水平。结果观察组的ADA及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HE显著低于对照组(<0.05);随着CTP分级的升高,AC患者的血清ADA、Hcy水平呈显著升高,而CHE逐显著降低(<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DA、CHE及Hcy对于AC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价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神经内科分层次管理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分层次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病房实际应用。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以来实行分层次管理(即建立护士层次管理模式,明确各班工作职责)后的32名护理人员设为观察组,将未行分层次管理前的上述32名护理人员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分层次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成就感较强率为62.5%、93.8%,积极率为56.3%、90.6%;对照组护理满意情况不及观察组(<0.05)。结论实施分层次管理模式后,提高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基础护理落实到位,加强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及薄弱时段的无缝隙管理,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邹越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省委门诊离退休人员高血压药物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抗高血压药的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方法从计算机数据库提取2012年~2014年抗高血压药使用数据,抽取2012~2014年诊断为高血压并年龄55岁以上的13874张处方,应用Excel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间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不断增长,钙离子拮抗剂占所用抗高血压药物的40%,药物利用指数(DUI)为0.72~1.06。联合用药比例为79.45%,且以二联用药为主(48.60%)。结论该院门诊抗高血压药使用合理,药物利用充分。建议在使用过程中应考虑疗效成本。

    作者:李琳华;杨孝顺;寇含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感觉统合失调的幼儿护理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感觉统合这一过程不能正常运转,而感觉统合是指外界的刺激通过人体个感觉器官、神经组织进入大脑各个功能区,而后大脑对输入的信心进行加工处理,并指挥身体做出反应,从而形成有效的统合过程。感觉统合失调会对引起幼儿生长发育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停经语言障碍、身体运动障碍、空间知觉障碍等,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在临床上,感觉统合失调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而对患儿实施感觉统合训练,并加强相应的临床护理工作,则有助于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3例感觉统合失调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效果理想,现作如下汇报。

    作者:彭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