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聿荣;马小燕;黄惠丽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并于出院后随访,对照组只进行一般指导,6个月后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分别对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间各维度评分无明显差异。6个月后随访,实验组在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维度评分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各维度评分与6个月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建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院内肺部感染的致病因素,分析相危急生命的相关因素,总结有效的护理对策,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调查分析了2008年3月~2013年3月接收腹部手术、脑出血、神经内科住院、四肢固定术病例共计617份,其中257份院内肺部感染病例(腹部手术49.8%、脑出血27.2%、神经内科住院19.9%、四肢固定术3.1%)和360例肺部未感染病例(四肢固定术45.3%、神经内科住院21.3%、脑出血17.4%、腹部手术16.0%),统计了并比较了造成院内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结果感染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54.3%、克雷伯氏菌检出率为51.2%、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34.6%;非感染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9.3%、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5.8%、克雷伯氏菌检出率为5.4%。结论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感染途径主要为口咽部吸入细菌、麻醉插管或呼吸机及被污染的雾化吸入液带入,因此控制手术室内院内感染主要通过基础硬件设施投入和手术室操作流程优化。
作者:吴爱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流动人口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及健康促进的现实需求。方法选取某主城区1112例流动人口进行调查,分析其对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感染途径的认知程度。结果流动人口十分了解性传播疾病(17.00%)、危害性很大(95.59%)、会引起生殖道感染(89.03%)、正规医疗机构求治(95.68%)。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与对性传播疾病的认知程度成正相关。83.90%知道艾滋病通过性接触传播,19.96%认为日常接触可感染艾滋病。结论流动人口对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不高,极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政府应加强开展艾滋病预防及健康促进工作,阻断艾滋病在流动人群中扩散。
作者:高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近年来本院收治的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足月新生儿60例,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机械通气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新型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作为治疗药物,并对与于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血气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于治疗效果的分析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在9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气情况的分析上,治疗组的PaO2和PaO2/FiO2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而PaCO2则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的疗效好于传统方法,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临床ARDS的治疗具能够得到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任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结肠癌诊断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肠癌患者的MSCT表现,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MSCT分期的准确性。结果盲肠4例,回盲部3例,升结肠7例,横结肠5例,降结肠5例,乙状结肠18例。MSCT检出了所有结肠癌,敏感度为100%,术前CT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总符合率为85.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MSCT在结肠癌的诊断和术前分期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丁景峰;孙静;胡金文;敖炜群;徐良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措施对患者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3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干预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干预组患者进行急诊救治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在治疗后仅进行常规护理,收集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死亡率和抢救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成功率为93.3%,死亡率为6.7%,对照组患者成功率为66.7%低于干预组,死亡率为20.0%高于对照组,平均抢救时间干预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急诊救治护理干预,能够为患者抢救争取时间,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小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麻醉性监护(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 MAC)是指麻醉医生给接受局部麻醉或有时根本就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行择期手术的特殊患者提供专门的麻醉服务的情况。回顾总结麻醉性监护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综述。麻醉医生可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药物并监管着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出现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以减轻患者外科操作带来的疼痛和其他伤害性刺激,提高围术期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在麻醉性监护技术下让患者在无痛苦的状态、安全进行各项医学检查和治疗,已成为医学界人士一种新的追求。
作者:吴耀华;罗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儿科PICC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儿共122例,采用抽签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61例以及对照组61例,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临床护理模式给予全面护理;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模式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例数以及依从性等。结果在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我们发现,观察组患儿留置时间为(87.6±15.3)d、护理满意度为98.36%(60/61);并发症发生率为6.56%(4/61)、依从性为95.08%(58/61);对照组患儿留置时间为(65.3±13.2)d、护理满意度为81.97%(50/61);并发症发生率为14.75%(9/61)、依从性70.49%(43/61)。两组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0.05)。结论在儿科picc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升患儿以及家属满意度,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同时提升患儿依从性,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冯丹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根据病理教学的教改和实践经验,将自我效能感理论运用于病理教学,充分调动个体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杨志鸿;邹英鹰;欧霞;王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密花角蒿,别名:密毛角蒿、红花角蒿、角蒿,为紫葳科植物密花角蒿的根、花、种子。功效:理气止痛、调经止血、平肝潜阳、清热除湿。主治胃痛、黄疸、消化不良、耳积脓、月经不调、高血压、肺出血用、脾胃气滞、食积不化、胃脘疼痛、脘腹胀满、呕吐、泄泻、食少、月经不调、咳嗽、咯血等出血之症。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等症。主要分布于甘肃、四川、青海、西藏等地,生长于空旷石砾山坡及草灌丛中,是含有部分东莨菪碱的植物,常常因用药过量或误服导致中毒。其剧毒成分为天仙子碱、天仙子胺和阿托品。主要作用机制为竞争性拮抗乙酰胆碱的激动作用,大剂量也阻断神经节N1受体。对周围神经则为抑制副交感神经功能,引起口干、散瞳、心动过速、皮肤潮红等,对中枢神经系统则为兴奋作用,引起烦躁、谵妄、幻听、幻视、惊厥。严重者转入中枢抑制致嗜睡、昏迷。也可影响呼吸及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呼吸困难及发热,严重者导致呼吸中枢抑制或麻痹,进而引起呼吸和循环衰竭而致死[1]。
作者:贾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支气管镜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HR、RR及动脉血气评价指标。结果治疗前患者的HR为120.4±4.9次/min、RR为31.5±4.6次/min、动脉血液PaO2为53.8±2.1 mmHg、SpO2为69.1±11.3 mmHg、PaCO2为48.9±15.4 mmHg、pH为7.26±0.07;治疗后患者的HR为80.2±2.5次/min、RR为17.5±6.1次/min、动脉血液PaO2为82.9±2.7 mmHg、SpO2为95.0±4.4 mmHg、PaCO2为40.1±1.4 mmHg、pH为7.37±0.06;治疗前后患者的HR、RR及动脉血气评价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应用支气管镜可显著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气评价指标,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齐娜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HPV-DNA)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妇科门诊患者1121例行TCT筛查,并配以HPV-DNA检测,阳性者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结果 TCT异常98例,占8.74%,其中ASC-US 49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8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6例,宫颈鳞癌4例,腺癌1例。随细胞学诊断级别的升高,HPV感染率上升;高危HPV-DNA检出率随病变程度的加重呈上升趋势。结论采用TCT及高危型HPV-DNA初筛,异常者配合阴道镜下活检,可提高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
作者:王莉;徐文虎;成如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引导下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7月我院接受阴道超声引导下实施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的17.24%比较差异显著(<0.05)。结论阴道超声引导下子宫输卵管造影具有良好疗效,配合舒适护理有利于提高插管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疼痛度与不良反应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连艳平;张梅;方增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关于医院流程与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医院加强信息化建设。目前,很多医院的挽留结构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的需求,一体化数据交换平台逐渐发展成为医疗服务业务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在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丰富完善了数据共享与交换解决方案。
作者:刘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回顾对常规IVF(体外授精)后受精失败卵子在不同时间段实施补救ICSI(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的结局,旨在探索补救ICSI的佳时间段。方法于不同时间对24个周期的180枚未受精卵子行补救ICSI,按卵子补救时间分为三组,A组于受精后4~6h行补救ICSI,B组于受精后6~8h行补救ICSI,C组于受精后18~20h行补救ICSI,比较三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结果 A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分别为80﹪、91.7﹪、72.7﹪。B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分别为66.7﹪、88.1﹪、70.3﹪。C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分别为35.1﹪、55.0﹪、36.4﹪。A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与B组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C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常规体外受精后失败的卵子在4~8h内实施早期补救ICSI,可提高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可能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李小平;郝朝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改良LAVH在大子宫切除中应用效果。方法124例孕周≥20w因子宫肌瘤或子宫肌病需行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改良组所有患者行改良LAVH,对照组行经腹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种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改良组患者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改良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3.2±1.1,远低于对照组,改良组患者无疼痛、轻度和中度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改良LAVH应用于大子宫切除安全有效。
作者:韩慧英;赵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腹腔镜技术开始应用于外科手术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以及腹腔镜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腹腔镜系统在我国临床外科领域的应用越加广泛,本文现将三维腹腔镜系统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韩虎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后膝关节僵硬的护理。方法对我院70例胫骨平台骨折后膝关节僵硬患者进行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康复锻炼,并记录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积极配合康复锻炼护理,术后的功能锻炼明显改善了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平均比术前增加(48.8±12.3)o。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在内固定稳妥后,早期在康复、护理过程中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能够大程度上减轻膝关节僵硬及活动度损失。
作者:何琼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双胎妊娠一胎死亡一胎足月分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双胎妊娠的分娩诊疗过程。结果该双胎妊娠患者一胎因脐带打结宫内死亡,人工破膜后取出一纸样胎儿;另一胎成功足月分娩,胎儿体重重3600g,产后及时观察子宫复旧良好,阴道出血不多,新生儿一般情况好。结论对于双胎妊娠患者,在分娩时临床既要防止死胎对活胎及母体凝血功能的影响,又要兼顾活胎的成熟度,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及方式,才可获得佳的妊娠结局。
作者:申玉向;康新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94例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复发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缩减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同时能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红梅;王小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