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玉向;康新芬
目的探究双胎妊娠一胎死亡一胎足月分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双胎妊娠的分娩诊疗过程。结果该双胎妊娠患者一胎因脐带打结宫内死亡,人工破膜后取出一纸样胎儿;另一胎成功足月分娩,胎儿体重重3600g,产后及时观察子宫复旧良好,阴道出血不多,新生儿一般情况好。结论对于双胎妊娠患者,在分娩时临床既要防止死胎对活胎及母体凝血功能的影响,又要兼顾活胎的成熟度,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及方式,才可获得佳的妊娠结局。
作者:申玉向;康新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2013年桃江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桃江县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手足口病报告发病共2861例,其中男1689例,女1172例。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以散居儿童为主,发病季节集中分布在5~7个月。结论2013年桃江县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人群和年龄差异。因此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应加强对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散居儿童的重点防控。
作者:胡美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是非常严重的院内感染,严重情况下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同时对手术治疗的效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因而为了保证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需要对术后颅内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要想尽可能的避免颅内感染的发生,需要加深对颅内感染的诊断、危险因素等各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影响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因而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总结出颅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术后的颅内感染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这在临床治疗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关于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是非常多的,而随着医学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数据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不同国家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也具有差异性,定期的采集相关的研究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针对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作者:黄蕃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流程预防心脏移植手术患者术中发生压疮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7月心脏移植手术患者32例为观察组,运用护理流程对心脏手术患者进行压疮预防;选取2010年6月~2012年9月心脏移植手术患者3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中压疮发生率及发生程度。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视心脏移植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心脏移植患者术中压疮发生,有效降低心脏移植术中压疮发生率。
作者:周艳芳;马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飞秒激光因其切割组织精密度高、对周围组织热损伤小,对角膜生物力学影响小,已成功应用于LASIK手术中,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它在角膜移植术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就飞秒激光在角膜移植术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刘开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近年来本院收治的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足月新生儿60例,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机械通气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新型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作为治疗药物,并对与于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血气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于治疗效果的分析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在9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气情况的分析上,治疗组的PaO2和PaO2/FiO2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而PaCO2则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的疗效好于传统方法,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临床ARDS的治疗具能够得到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任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后膀胱痉挛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录并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5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纳入研究,随机等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性护理,观察组增加综合性护理,研究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干预,观察组的膀胱痉挛、血尿与尿液反流发生频率各为7.1%、7.1%和0%,要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42.9%、28.6%和21.4%,有统计学意义(<0.05);且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痉挛持续时间与引流液转清时间更短(<0.05)。结论对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膀胱痉挛,避免不良症状发生,适合临床普及。
作者:周正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MKK4)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发生发展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骨肉瘤标本28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MKK4的表达。结果在骨肉瘤细胞核和细胞质中MKK4的表达明显,MKK4在骨肉瘤细胞质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成正相关(r=0.72,=0.000),MKK4在有转移的骨肉瘤细胞质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的骨肉瘤(<0.05),而在细胞核中无明显差异,细胞核中MKK4表达的阳性率与骨肉瘤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结论 MKK4对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促进作用,MKK4与骨肉瘤的转移及预后有关,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判断骨肉瘤预后的一种指标。
作者:袁海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人性化护理服务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人性化护理组,每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人性化护理组总满意度95.00%,常规护理组总满意度81.67%,人性化护理组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于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不仅提升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同时可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作为一种理想护理方法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
作者:尹秀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比观察松针疗法与常规针灸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探求治疗肩周炎粘连期的针灸治疗方法。方法将100例志愿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松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法,1次/d,治疗20次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愈率为94.0%,对照组显愈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0.05)。结论松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粘连期有较好的作用,且较常规针灸法效果好。
作者:陈有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的恶化,工作、生活压力的提升,吸烟酗酒等原因,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我国脑卒中已成为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至死原因是卒中后肺炎,而卒中导致的吞咽困难是引起肺炎的主要原因。吞咽功能障碍可造成水和其他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易出现误吸、咽下性肺炎、气道阻塞性窒息,即使是轻度的障碍也会对饮食、生活、发音等有不利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甚至失去生存信心[1]。
作者:舒晓燕;姜海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哮喘膏外敷穴位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9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的方法,将本组试验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规的西医治疗,包括吸氧、抗生素等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行中药哮喘膏外敷穴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6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533,<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12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中药哮喘膏外敷穴位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永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8例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护理对策。结果该组患儿中125例在术后的大部分畸形均获得矫正,评为优秀,占97.66%,其余3例患儿在拆除石膏后均遗留了不同程度的足部下垂,评为良,占2.34%,但对患儿的步态不造成明显影响。结论对于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给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可造成血管损伤,而血管早的病理改变之一是血管重构,本文就高血压性血管重构的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结论高血压与血管重构密切相关,积极治疗可延缓血管重构进展甚至逆转重构。
作者:绍勋;尹雪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新生儿重症窒息早期监测及预后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9月~2013年8月接诊的重症窒息患者48例,轻度窒息患儿72例,同期健康新生儿60例,均于娩出后2~6 h实施aEEG早期脑电功能监测。比较不同窒息程度患儿aEEG异常情况及不同aEEG水平患儿的预后情况。结果不同窒息程度的3组新生儿中aEEG异常情况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重症窒息组患儿的aEEG重度异常率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和健康组,轻度窒息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01)。不同aEEG水平新生儿的预后情况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重度异常组新生儿的预后异常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轻度异常组及正常组,轻度异常组新生儿的预后异常率显著高于正常组(<0.01),但轻度异常组死亡率与正常组均为0%。结论新生儿重症窒息实施早期脑电功能监测十分必要,不仅可评估患儿窒息程度指导治疗,且对预后也具有一定的评价作用。
作者:段仕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密花角蒿,别名:密毛角蒿、红花角蒿、角蒿,为紫葳科植物密花角蒿的根、花、种子。功效:理气止痛、调经止血、平肝潜阳、清热除湿。主治胃痛、黄疸、消化不良、耳积脓、月经不调、高血压、肺出血用、脾胃气滞、食积不化、胃脘疼痛、脘腹胀满、呕吐、泄泻、食少、月经不调、咳嗽、咯血等出血之症。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等症。主要分布于甘肃、四川、青海、西藏等地,生长于空旷石砾山坡及草灌丛中,是含有部分东莨菪碱的植物,常常因用药过量或误服导致中毒。其剧毒成分为天仙子碱、天仙子胺和阿托品。主要作用机制为竞争性拮抗乙酰胆碱的激动作用,大剂量也阻断神经节N1受体。对周围神经则为抑制副交感神经功能,引起口干、散瞳、心动过速、皮肤潮红等,对中枢神经系统则为兴奋作用,引起烦躁、谵妄、幻听、幻视、惊厥。严重者转入中枢抑制致嗜睡、昏迷。也可影响呼吸及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呼吸困难及发热,严重者导致呼吸中枢抑制或麻痹,进而引起呼吸和循环衰竭而致死[1]。
作者:贾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环孢素A( CsA)联合激素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N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1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均服用环孢素A 3~5mg/(kg·d),维持其血药浓度在100~200ng/L,用药9个月后逐渐减量至12个月停药,同时予泼尼松1.0~1.5mg/(kg·d)口服,用药3个月后逐渐减量,以小剂量(<0.25~0.5mg/kg,隔日)维持1~2年。按临床类型分为激素耐药组11例、激素依赖组4例、频繁复发组6例。13例行肾活检,其中微小病变型5例,系膜增生性肾炎6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例。监测患儿治疗前后相关临床生化指标及环孢素A血药浓度,观察CsA不良反应,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患儿经治疗后,完全缓解11例(52.38%),部分缓解8例(38.10%),未缓解2例(9.52%),有效率(90.48%)。完全缓解的19例患儿中有5例在减量或停药后复发,复发率26.32%,复发后重新服用CsA仍有效。不同临床类型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理类型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效差。治疗后临床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无明显改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不良反应少,多毛常见。结论中小剂量CsA联合激素治疗儿童难治性NS安全、有效。
作者:王院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小儿肿瘤外科教学课时少、内容繁多、教学难度大,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了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探索将CBL与PBL双轨教学模式引入小儿肿瘤外科教学实践,进一步提高小儿肿瘤外科的教学质量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小儿肿瘤外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作者:杨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手术治疗的44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综合性护理措施)和对照组22例(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术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在术后给予适当的预防与处理,才能收到较高的疗效。
作者:黄爱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斑点追踪技术能对心肌组织的运动轨迹行进行追踪,检测出室壁运动异常心室节段,从而判断心室节段和整体功能受损程度。冠心病突出的病理表现为室壁运动异常,因此斑点追踪技术能够通过评价室壁运动情况,检测出心肌缺血和梗死节段,并定量评估梗死范围。
作者:袁莹萍;朱文晖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