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莹萍;朱文晖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做好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在文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管理的1016例糖尿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遵医嘱治疗(口服药物和/或注射胰岛素)、坚持运动、饮食控制以及血糖控制等情况。结果通过社区护理干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遵医嘱治疗、坚持运动、饮食控制以及血糖控制等情况较干预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或<0.001)。结论通过社区护理干预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鲁苏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气囊止血带压力设定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62例行膝关节镜检查的成年患者,实验组用氧饱和度探头监测脚趾脉搏,给止血带充气,当氧饱和度监测显示脚趾脉搏消失时停止充气,记录下止血带压力P1,术中使用止血带时,止血带压力P2=P1+8~10kpa。对照组止血带压力按传统方式设定,观察术中镜下的止血效果和术后止血带损伤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止血效果良好实验组充气压力为(49.24±2.15)kpa,对照组充气压力为(60.01±2.35)kpa阻断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止血带损伤发生情况:实验组1例、对照组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个体化气囊止血带压力设定,可降低充气压力,减少止血带损伤发生。
作者:隆平霞;刘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吻合口瘘是胃肠道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而胃肠道的愈合是预防胃肠道术后吻合口瘘的核心。局部和全身等因素影响胃肠道愈合的过程。本文对胃肠道愈合的病理生理过程,影响愈合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等进行综述。
作者:丁朝辉;赵春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与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资料,总结其发生原因并制定有效防范措施。结果该组中共发生70例护理不良时间,原因如下:41例用药错误,占58.57%,12例标本采集,占17.14%,7例检查延误,占10.00%,3例跌倒,占4.29%,3例烫伤,占4.29%,3例误吸,占4.29%,2例坠床,占2.86%,2例药物不良反应,占2.86%。结论为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护理安全,护理人员可通过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强化查对核实湿度,从而建立并完全护理服务模式,达到完善人力资源的目的。
作者:尹春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心脏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以临床为重点,基础、临床、科研、医德、人文等全方位的培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从培养目标、人生观建立、基础知识、临床能力培养、科研能力、医德医风、医患沟通等多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几年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一些经验。
作者:李继勇;张健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流动人口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及健康促进的现实需求。方法选取某主城区1112例流动人口进行调查,分析其对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感染途径的认知程度。结果流动人口十分了解性传播疾病(17.00%)、危害性很大(95.59%)、会引起生殖道感染(89.03%)、正规医疗机构求治(95.68%)。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与对性传播疾病的认知程度成正相关。83.90%知道艾滋病通过性接触传播,19.96%认为日常接触可感染艾滋病。结论流动人口对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不高,极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政府应加强开展艾滋病预防及健康促进工作,阻断艾滋病在流动人群中扩散。
作者:高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48例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根据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综合评定疗效,优39例,良8例,差1例。结论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中注意合理的制动、牵引、皮肤保护和功能锻炼,能使踝关节功能得到大限度地恢复,提高了手术疗效。
作者:潘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接诊的64例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资料,进一步说明胆囊腹腔将切除术的技术要求和特点。结果其中6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次成功,其术后没有并发症发生,有1例中转开腹。结论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合适的手术时机,并且可以确保手术顺利安全的进行。
作者:曾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与影响。方法分别针对患者和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患者对人性化管理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护理工作人员对人性化管理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既要满足护理人员的知识提升的需求,解决好薪酬等人力问题,为护理人员提供系统的培训,以及奖励机制。结果进行人性化管理,护理工作成效显著,患者满意程度大幅上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结论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护理人员积极的工作,还能够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而人性化与护理管理的制度相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蔡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是一种以成熟和幼稚单核细胞增生为特征的罕见白血病,表现为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伴有骨髓不成熟粒细胞增殖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它具有骨髓增生异常和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特征,2008年WHO将这种病划分为MDS/MPN综合症范畴。现将本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男性,43岁,2012年11月发现乏力,就诊于外院发现白细胞升高WBC 54.06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3.9%,2012年11月17日就诊于我院,入院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脾脏肋缘下4横指可触及,肝脏肋下未扪及,血常规:白细胞,17.24×109/L,血红蛋白,101.00g/L,单核细胞绝对值,1.39×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3.71×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1.89×109/L,嗜酸性粒细胞2.2%,嗜碱性粒细胞1.3%。,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系:显著增生占88%,原粒5%,早幼粒5%,杆状核26%,分叶核25%,未见原单及幼单,单核系统2%,全系统形态明显异常:巨变、同阶段细胞显著大小不均、核浆发育紊乱、核分叶过多或呈Pelger-Huet异常、碳核样变等;PB:白细胞分布明显增多,分类粒系比值显著增高,乳酸脱氢酶266 U/L;BCR/ABL-FISH 阴性,染色体检查:46,XY(6)阳性, BCR/ABL p210定量阴性,诊断: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予羟基脲降白细胞,2012年12月11日予地西他滨50mg(d1-3)治疗,期间粒细胞缺乏时间13d,期间输注红细胞6u,血小板1个治疗量,2013.1.9(用地西他滨后28d)行骨髓检查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增生活跃占71%,原粒细胞占6%,早幼粒8%,可见中毒颗粒,空泡及Dohle小体,红系比值稍低占19%,有轻度巨变。复查血常规:白细胞,21.2×109/L,血红蛋白,99.00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7.20×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1.24×109/L,脾脏无缩小,2013年1月10日予地西他滨+小剂量HA方案(地西他滨25mg静滴 d1-5,阿糖胞苷20mg 皮下注射 q12h d1-14高杉尖杉酯2mg静滴 d1-7)化疗,粒细胞缺乏时间3d,期间输注红细胞2u,未输注血小板,2013年2月7日(用药后28d)复查骨髓:粒系增生占62%,原始细胞未见,单核系:幼稚单核细胞未见、成熟单核细胞0.38豫,血常规:白细胞6.68×109/L,血红蛋白89.00g/L,血小板226.00×109/L,中性粒细胞5.56×109/L,单核细胞,0.12×109/L;未见幼稚细胞,脾脏于肋下1横指可触及,后患者后因经济原因未能巩固治疗,患者18个月仍无疾病生存。
作者:汪毅;孙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起病6h~7d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连用7d。比较两组患者相应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评分)、临床疗效、出血率及脑梗死体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相应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增高(<0.001~0.05),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0.001~0.05),临床疗效及总有效率显著提高(<0.05),脑出血率无明显差异(>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陈建煌;陈本阳;齐浩波;贝玉章;卜桂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近年来,对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的研究,特别是它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中,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在妇科肿瘤诊治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其他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关注。以往认为LPA是磷脂生物合成的中间体,近几年来的研究发现溶血磷脂酸在体内的信号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LPA及其受体信号传导系统为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早期干预和防治,提供了新的靶点。
作者:高金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主要探究护理干预对基层医院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0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计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的患者不进行护理干预,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并对患者在干预前以及干预后的各项资料进行收集,比较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结果经过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评价和生活质量的评价,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都要比对照组患者的高,<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罗雪玲;陈帆;陈川;王荣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MKK4)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发生发展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骨肉瘤标本28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MKK4的表达。结果在骨肉瘤细胞核和细胞质中MKK4的表达明显,MKK4在骨肉瘤细胞质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成正相关(r=0.72,=0.000),MKK4在有转移的骨肉瘤细胞质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的骨肉瘤(<0.05),而在细胞核中无明显差异,细胞核中MKK4表达的阳性率与骨肉瘤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结论 MKK4对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促进作用,MKK4与骨肉瘤的转移及预后有关,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判断骨肉瘤预后的一种指标。
作者:袁海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高血压、糖尿病均是我国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作为同源性疾病它们并发时,即称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危险系数也随之成倍增加,常可发生血管、肾脏、心、脑等严重并发症。临床对高血压诱发糖尿病的机制虽未有定论,但与胰岛素抵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降压药物应用不当、血压控制不当、基因连锁等有关已有共识。若高血压患者存在年龄>40岁、肥胖、吸烟、绝经后女性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必须同时测量血压及空腹血糖;对于可疑患者,还应进一步行餐后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便及早发现并处理糖代谢异常。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且应以纠正原发病为主,故应从控制血压抓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为目前常用的降压类药物;对于合并早期糖尿病,且无风险事件者,可考虑先口服降糖药,如双胍类、格列酮类等,以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郑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钬激光碎石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对98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手术后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中准备及护理配合。结果98例手术患者12例中转切开取石,18例行二次碎石,其中68例顺利完成。结论专业的护理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效的预防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
作者:陈红;刘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治疗严重角膜疾病的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严重角膜疾病患者38例40眼行羊膜移植后观察植片愈合情况及视力变化。结果术后羊膜植片贴覆愈合情况良好,并于术后圆w左右逐渐溶解脱落,角膜透明度改善或溃疡愈合,视力明显改善。结论羊膜成本低,来源广,可成为一种治疗严重角膜疾病的新手段。
作者:常美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替格瑞洛(Tigeralor)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 s,HUVECs)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表达的影响。方法离体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1×10/ml接种于6孔培养板,200ul/孔,待细胞生长到融合状态时取三孔加人ox-LDL (50ug/m1),处理24h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替格瑞洛(0、20及40umol/L)再作用24h。然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vW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ox-LDL可增加vWF的蛋白表达;替格瑞洛可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 vWF的蛋白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
作者:刘军;刘华;李广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舒郁散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PSD患者86例,按抽签法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43例。西医组采用氟西汀治疗。中医组采用舒郁散配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医组痊愈率、显效率、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两组治疗前HAMD、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但中医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西医组(<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与针刺联合治疗PSD,其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既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症状,又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管桂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硬膜下积液(subdural fluid accumulation)又称硬膜下水瘤,多是外伤后大量脑脊液在硬膜下间隙积聚。硬膜下积液发生率约占颅脑外伤的1%[1],常发生于一侧或两侧额颞部,以双侧额部为多见。硬膜下积液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急性少见,在数小时内形成,慢性者可有包膜,其形成时间一般在一个月以上[2]。
作者:钟林清;许慈萱;叶明炎 刊期: 2015年第12期